工作总结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9篇

时间:2023-07-28 14:45:04  阅读:

篇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认识不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

  近些年来,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全国上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又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毋庸置疑,维护社会稳定,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但是党和国家的执政目标,而且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应给予高度重视。但在我国实际的维稳工作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给予重视。

  一、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相信公众,依靠公众

  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不但是国家利益所在,更是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所在。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国家和政府一定要充分相信广大民众渴望社会稳定的强烈愿望。在目前,虽然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不可避免会发生。但可以确信的是,绝大多数民众是希望社会稳定的,甚至在竭力避免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出现。维护社会稳定不但是政府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同时也是广大公众的重要使命。广大公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基础,是反对破坏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但在维稳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一种思维误区,就是将公众视为维稳客体,视公众为不安定因素,将公众视为政府维稳的“对立面”。上述思维误区的存在,使得政府在维稳过程中,有可能会严重脱离公众,甚至与公众对立,将公众的正常利益诉求视为不稳定因素,夸大社会风险的存在。正如清华大学在一份调查报告明确指出“现有稳定思维的最大误区之一,是将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将公民正当的利益诉求与表达视为不稳定因素”。因此,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首先要充分相信公众,充分了解公众迫切渴求稳定的强烈愿望,正确区分公众的正当利益诉求与社会真正的不稳定因素,消除对社会危机严重性的夸大,克服对公众正常利益诉求过于敏感的反应。另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公众,发挥广大民众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稳定氛围,奠定良好的维稳社会基础,增强维稳的信心,遏制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同时坚持依靠公众的力量与少数真正破坏社会稳定的现象做斗争。

  二、维护社会稳定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完善权利救济渠道

  有些人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从表面看,当前的社会矛盾触点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社会矛盾实质是利益冲突,有研究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冲突事件,但%以上属于维权抗争的范畴,这种抗争事件只是利益之争,不是权力之争[。换言之,社会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生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而产生的,涉入群体的需求主要是民生诉求而非政治诉求。

  “国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民怨则国危”。党和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利益,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充分解决其后顾之忧。尤其解决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房价过高、就业失业、看病难看病贵、征地拆迁补偿不公等热点社会问题。

  在解决民生方面,务必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吸纳就业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口的就业需求,务必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吸纳大量人员就业。不论民营经济创造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多少,其只要吸纳大量人员就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就是巨大的。大量人员能够有就业岗位,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所需,就不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其实,为了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但要重视民众的基本生存,而且还要重视富民裕民。民富才能国强,国强才能稳定。从历史上看,没有民众富裕了,而国家会不稳定的。只有民不聊生,才会引会社会动荡。另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可以使广大有精力、有进取心的社会成员寻找到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满足其在事业方面的成就感。否则,这些精英层的人物,在事业上无法寻找到适当的途径,或者在事业发展上受到挤压,也会构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对于民众正常的利益诉求,要完善其权利救济渠道。在日常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公众提出正常的利益诉求是正当的。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性问题,部分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不作为和腐败问题,造成了公众权利救济渠道不畅,在很多时候公众无法找到适当的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民众对当地政府和司法部门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对民意而言,如果缺乏排放和宣泄的渠道,社会上隐性的、个别的不满情绪和不满行为就会聚集,变成大量的、集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危及到社会的稳定[。

  在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下,下级政府往往要“惟上而不惟下”,把对上级负责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把服务于民众放到次要位置。在当前中国的政治系统中,压力是循着自上而下的路径传递的,但是底层民众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突破这个传递路径,直接向最高执政者诉求,这样就会打破官僚制的层级,扭曲压力的传导机制,最终形成中央压地方,地方压民众,民众压中央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强调社会稳定,强化维稳工作,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就越是不能容忍民众的利益表达。由于正当的利益要求受到压制,一些群体或个人只能采用体制外的方式,有时甚至是暴力的方式来表达和发泄不满,导致社会矛盾愈加激烈;社会矛盾越是激烈,政府就越是要强化维稳工作,从而形成一种社会不稳定的恶性循环[。

  要想改变上述恶性循环的现象,必需要从根本上,尤其是基层建立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树立司法权威,实施管理创新。让正常的社会矛盾与利益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消除民众的积怨,从而弱化社会矛盾,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

  三、维护社会稳定要防止出现社会阶层的分化乃至阶级对立

  维护社会稳定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出现的矛盾。但由于目前在维稳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将公众视为维稳的对象,将公众的正当利益诉求视为不稳定因素,于是在执政过程中,加强了对国家管理机构的建设,强化了公务员队伍,增强了对国有经济的控制,从人才与财力上加强了在国家层面的掌控力度,形成了强势政府。在地方层面上,将民众上访率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与地方领导的职务升迁直接挂钩。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增加人员、扩大编制、加大财政投入、增设“维稳办”、“综治办”等机构来应对维稳工作[。

  此类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能够加强对上级指令的执行力度,压制某些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形成稳定的良好局面,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首先,官僚机构的强化,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效率低下、寻租腐败。此类问题进一步恶化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其次,官僚机构的增强,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政府不得不增大税收力度。税收负担的加重,进一步转嫁到民众身上,进而增加了民众的不满与怨气。再者,也是最为严重的是,此种局面长期下去,会在我国的社会中形成明显的阶层分化。社会阶层一旦分化并加以固化,就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就要想方设法维护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此以来在我国就会形成事实上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进而激化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上述问题的存在务必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社会底层,存在于广大的民众之中。社会维稳的长远之计在于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切实建立完善的制度渠道,否则只能进一步恶化矛盾,走上恶性循环的道路。

  四、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法治建设,依法解决并消除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从根本上必需要依靠法治,使法治逐渐成为化解社会争端,实施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从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因素看,法治不力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法治不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大量社会问题没有明确的制度依据去加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依重于朝令夕改的行政命令,导致行政管理的随意性与擅断性,引发了更严重的社会矛盾。二、广大民众无法依据明确、具体而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规定安排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民众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安与困惑。三、民众在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明确的依据通过正常的途径实施权利救济,转而寻求体制外的手段,进而造成所谓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有鉴于此,在实施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必需要加强法治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切实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在制订法律,完善法律体系时,一定要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民众的利益在法律中得到真正体现。同时,“也为民众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为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提供制度化的渠道,并逐步改革现行利益分配机制,用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平衡利益关系”[。

  第二、严格依法行政,切实解决有法必依的问题。制订了高质量的法律,完善了法律体系后,行政部门在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避免目前存在的大量行政权力使用不当、执法不公、随意执法、暴力执法,以及执法寻租等现象。

  第三、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使司法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主要手段。针对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应当加强司法改革,切实加强司法的公正、高效、廉洁,提高司法公信力,强化司法的作用与权威。使大量的纠纷与矛盾,能够得到适当的司法解决,尤其是在基层司法机构得到解决,避免民众诉诸司法外的途径解决问题,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维护社会稳定,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采取各种措施维护社会稳定时,一定要切实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性、长期性问题,避免短视化、功利化趋势,防止采取的维稳措施反而激化矛盾,造成社会进一步的不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认识不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

  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全局高度制定了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活,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区发展稳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区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系统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稳定工作,明确提出了反分裂斗争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他的讲话代表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完全符合西藏的实际。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

  一、不断提高对反分裂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认识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防巩固,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总体形势很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还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自世纪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了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世界人民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中国;中国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西方反华势力看来,由于历史、社会、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西藏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薄弱环节;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远离内地,是中国国家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民族、宗教方面的特殊性,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的薄弱环节。在这种国际背景下,达赖集团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分裂活动不断升级,成为影响西藏社会局势糖定的主要因素。近段时间,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挑动和支持下,达赖集团在我区连续制造了几起事件,充分说明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西藏形势越来越好,达赖集团倍感恐慌。达赖集团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其分裂活动更具隐蔽性、欺骗性。一方面达赖集团在境外以“和谈”骗术和“国际化”两手并用,游说国际社会,欺骗世界舆论,寻求西方反华势力的更多支持,企图巩固和拓展围际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达赖集团精心策化,把分裂活动引向境内,祸国殃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区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更加尖锐复杂。实践证明,“达赖是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总头子,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是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是阻挠藏传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实质,不是信教与不信教、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统一与分裂的问题,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西藏各级党政干部及广大群众,不管来自何种界别,在这一点上,都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西藏衡量爱国的标准是要看实际表现,看在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否站在党和人民一边,发挥积极作用,只有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热情投身于西藏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真正的爱国人士。

  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发展。稳定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民群众,不稳定,最终的受害者也是人民群众。我们不能在“地震”上搞建设。要保持西藏局势的稳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反分裂斗争;而要把反分裂斗争引向深入,达赖问题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因此必须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罪恶图谋。这是我们从反分裂斗争的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所以,全区各级党政干部一定要向广大人民群众讲明这场斗争的性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人民群众这一反分裂斗争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在稳定西藏局势中的作用。

  影响西藏社会稳定的根源是达赖集团,但维护西藏的稳定,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上,我们的工作重点不在国外而在国内,不在党外而在党内,不在群众而在干部。只要我们党是坚强有力的,只要我们干部队伍是纯洁的,我们就能够带领全区广大群众,团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取得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只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了,达赖集团在国内没有了市场,在国际上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对此,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已在全区形成共识。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指示,按照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狠打击了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活动。由于我们正确地贯彻了中央的方针,在反分裂斗争中牢牢掌握着斗争的主动权,有力地维护了西藏社会稳定,促进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致使今日西藏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二、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社会局势长治久安

  维护西藏稳定的指导方针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稳定,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神圣职责,也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张庆黎书记指出“热爱祖国还是危害祖国,在西藏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当作美德和追求,把卖国、辱国、祸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对人民的背叛和犯罪”。坚定不移地同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搞“西藏独立”的图谋进行斗争,维护西藏稳定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是西藏工作的一项重要政冶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是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法严厉打击一切分裂破坏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我们的政冶基础。我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清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社会局势从基本稳定到长冶久安。

  坚决抵制和打击渗透

  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集中表现在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这是我们对达赖集团斗争的集中体现。达赖集团向境内渗透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利用广播、音像、书刊、网络等进行思想渗透;利用达赖的宗教身份向寺庙渗透;利用文化经济合作渠道向社会上渗透;企图从内部颠覆人民政权、实现其独立梦想。

  我们要全面加强反渗透斗争,针锋相对,打防并举,主动出击。要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以打击刑事犯罪为突破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提高各级领导

  班子对反渗透重要性的认识,澄清干部队伍中对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的一些糊涂认识,揭露和批驳达赖集团分裂主义的反动宣传。

  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加强对寺庙的菅理

  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要针对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鼓吹“西藏独立”,进行分裂破坏的阴谋,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反分裂斗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各族干部和群众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同一切出卖国家利益、损害国家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斗争。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加强全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新时期我区民族宗教工作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牢牢把握根本的政治是非和重大的政策界限,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

  寺庙是僧尼生活和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方面落实政策的成绩很大。但在一段时间内,由于放松了对宗教的依法管理,出现了人为纵容宗教狂热,一些地方滥建寺庙,乱收僧尼,而我们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管、不问,致使分裂分子不断利用寺庙制造事端向我发难。寺庙是僧尼生活和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不研究宗教教义教理、弘扬佛法,不守教规,而从事政治性的分裂活动,已经违背了寺庙存在的宗旨,超出了宗教的范畴。针对达赖集团“控制一个寺庙,就等于控制了共产党的一个地区”的企图,我们绝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的新西藏存在不受法律约束,不接受政府管理的特殊团体和公民,要坚决按照区党委的部署,在全区寺庙深入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建立正常秩序工作。对参与寺庙闹事经教育不改的僧尼,司法机关要依法严肃处理。就我们的宗教工作来说,既不能靠行政手段去消灭宗教,更不能人为去抬高宗教;对于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实行“分化”、“西化”的严重性,头脑要十分清醒;对于列宁说的宗教是“精神鸦片”,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石的论断应很好地研究、理解。

  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基层政权

  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是取得反分裂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中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做到思想一致,政治坚定。共产党员必须遵守党的规定,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对那些背地里笃信宗教或有浓厚宗教感情,经教育又长期坚持不改的要按规定进行组织处理。对那些不但信奉宗教,而且利用宗教狂热来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已经完全丧失共产党员根本立场的人,要坚决清除出党,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追究法律责任。我们必须认真搞好内部清查工作,纯洁队伍,加强自身建设,在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否则我们将无法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达赖集团一段时间分裂活动为什么那么猖狂,不是分裂主义分子有力量,而主要是我们自己一度态度不坚决,措施软弱所造成的。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对达赖分裂活动早有警惕,他们曾一再要求我们明确态度,带领他们作坚决的反分裂、反倒退的斗争。我们应当坚信,广大

  群众是我们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基础力量和有力保证。

  基层党政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政权的巩固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要对政治上软弱、组织上涣散、严重受宗教干扰甚至被寺庙左右的少数基层组织,认真进行整顿,充实、加强领导班子,选好村、乡一、二把手,使基层党政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和组织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和遏制分裂势力的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在维护稳定中的骨干作用

  我区的政法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充分信赖的队伍。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全体政法干警和武警官兵发扬不怕牺牲,不顾疲劳的优良作风,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门人才缺乏,技术装备落后,经费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太多,与所承担的任务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负有“创一流政法队伍”的政冶责任,务必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第一,要掌握情况,加强领导,推动落实;第二,要协调好政法部门与组织、人事、编委、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关系,支持和配合政法部门“把住进口、疏通出口”,改善政法队伍的外部环境;第三,要监督、保障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政法部门解决执法难、经费缺、装备落后等实际困难。

  各级政法部门要继续坚持“一手抓维护稳定,一手抓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从严冶警,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整顿,以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作风上全面推进队伍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在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骨干作用。

  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这是百年来我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反分裂斗争的重大决策,以“两手”对“两手”的策略,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带动和促进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推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篇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篇三: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社会维稳问题对策

  计划报告指出,在进入了新时代阶段中,各级维稳职能部门必须提高站位,深入分析研判新时代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接连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不难看出,大多数是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的特点。当前,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随着县域经济不断扩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使维稳形势变得较为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很难预料。房地产等建筑行业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债务纠纷会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去务工机会,将给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带来新的问题。

  (二)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问题。绝大部分群众对征地拆迁与安置补偿的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但是,一些个人和组织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擅自降低补偿的标准,拖延安置补偿时间,实行强制、野蛮拆迁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群众的对立情绪,滋生了不稳定因素。

  (三)“三大纠纷”问题。争地争水争林问题绝大部分能在基层人民调解中得以妥善处置,但仍有个别因种种原因,转化成较为激烈的冲突,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危害。

  (四)企业改制问题。由于企业改制必然要调整诸多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如企业人事制度的变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势必会对企业职工的利益带来冲击。当企业职工认为自身利益受损时,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此外,个别人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家、集体利益,激发职工对企业的不满,进而对企业改制政策不满,从而形成不稳定因素。

  (五)刑事犯罪问题。通过“神剑”系列专项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但是,抢劫、抢夺、杀人、重大盗窃等暴力犯罪和侵财案件还时有发生,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六)涉众型经济犯罪。一些人或组织受利欲驱使,非法吸取一些急于致富群众的资金,随后将资金据为己有,或用于自身的经营,无法兑现当初“高额回报”的承诺,致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伤。非法集资还极大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安全。

  (七)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我国进行渗透,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但是,仍有一小撮顽固分子在外来势力的操纵和蛊惑下,秘密从事破坏活动,在一定区域内滋生了不稳定因素。

  二、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

  纵观当前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和局部范围内存在的主要不稳定因素,不难看到,个别不稳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转化为较激烈的冲突,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新类型的不稳定因素会不断出现,敏感时期依然是不稳定因素的多发时期。因此,必须做好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一)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决非偶然,它暴露出我们的一些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忽视群众诉求。我们要深刻反思,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狠下功夫,敢于直面矛盾,敢于面对群众,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专题学习教育。

  (二)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对于民生问题,一要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做好建档立卡户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搬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安置等工作;二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城乡居民的低保、新农合工作,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三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于社会治安问题,要坚持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深入开展“神剑”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有组织犯罪,爆炸、绑架、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解决社会突出治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破坏活动问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斗争的警惕性,强化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活动的管理监督,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保密教育,健全完善健全人民防线建设的长效机制。对于群体性事件问题,要完善工作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把群体性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加强和完善维稳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健全维稳信息员和民情联络员制度,发挥其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社会触角广的优势,全方位收集和掌握各类苗头性信息,通过分析研判,作出科学预警。二是落实重大决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坚决防止决策不当引起不稳定因素。三是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吸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健全

  和完善干部帮扶联系群众、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制度,搭建沟通平台。

篇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安全维稳担当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在社会治安维稳方面,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安全的主要力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及时整改。本文将围绕“安全维稳担当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展开讨论。

  问题一:治安巡逻不到位

  治安巡逻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些地方的巡逻工作还存在问题。例如,有些公安机关没有明确巡逻路线和频次,一些治安巡逻人员服装不整洁、形象不良等。这会使得治安巡逻失去一定的威慑作用,无法达到治安维稳的目的。

  解决方案:建立明确的巡逻路线和频次,严格执行巡逻规定。同时,要对治安巡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意识和形象意识,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

  问题二:信息快速反应不及时

  信息反应速度也是影响治安维稳的关键因素。如果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信息后不能快速反应,处理工作就会出现滞后,影响担当尽责的效果。

  解决方案:公安机关应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员配置,加强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尽快派遣调解人员或处理人员,达到最快速的处理效果。

  问题三:预防措施不到位

  预防措施是治安维稳的根本之一,但是有些地方在预防措施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一些商场和市场的安保措施薄弱,不少小区的门禁管理不严格。

  解决方案: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商场、市场、小区等场所的监管,要求这些场所必须安装完善的监控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同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减少犯罪发生。

  总之,在整个治安维稳过程中,公安机关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和工作效

  率,加强与社区和群众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希望广大公安人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把握住机会,发扬担当尽责的精神,为维护社会安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聚集带来的社会矛盾愈发明显。加之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如劳资纷争、民间借贷纠纷、房地产纠纷等。

  第二,网络暴力问题严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暴力问题也日趋严重。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第三,治安管理亟待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治安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治安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服务,是当前治安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缺陷。基层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中,许多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缺陷,如管理不到位、信息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以上是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管理、提升水平,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稳定的发展。

  -1-

篇六: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员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员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发挥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支持XX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XX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攻坚期、黄金期。然而,当前世情、国情、省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市推进跨越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与全市跨越发展密切相关,与全市各方面建设稳步推进密切相关,与全面实现

  十二五

  规划密切相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市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也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推动。

  近年来,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因此,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工作成效也体现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最重要基础,应当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当前,我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积极参与

  平安XX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夯实维护稳定的堡垒。一是合理设置基层组织,大胆突破行业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模式,按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适时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建立互助和帮扶机制;二是按照服务功能和党员特长设置党小组,根据支部工作需要和党员特长,改变过去单纯以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区域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模式,设立党员致富示范、普法民调、政策宣传、市场信息等党小组,为基层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三是把党组织建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上,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四是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式下

  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五是推进民主理政,实行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即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

  四议

  、两公开

  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

  :党支部会提议、两委

  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两公开

  :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4+2工作法的实践和完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决策,化解维护稳定的矛盾。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发挥政策法制宣教员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带头深入农户居民家中,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切实做好民心稳定工作。二是发挥维护稳定信息员作用。聘请素质好、责任心强、有正义感的党员担任村级维护社会稳定信息员,随时掌握面上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消灭不稳定因素。三是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站在维护稳定的最前沿,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四是发挥经济发展领航员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

  作用,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把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引导、集中到创业、发展、增收上来。五是发挥文明新风倡导员作用。广大党员带头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群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丰富活动内容,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维护社会稳定搭建平台。一是丰富和完善便民服务网络,在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组设立便民服务站点,实行

  一道门进出,一站式服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调解群众纠纷。二是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把党员能做、会做以及需要党员做的事情,作为设置党员岗位的重点,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为广大城乡无职党员设置了治安防范巡逻、民事纠纷调解、村情民意反馈等岗位,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推行社会服务全程代理制,各级基层组织和党员为广大群众提供零距离、零费用的服务,密切了党群关系,有效化解了不和谐因素。四是开展各种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行党员服务承诺、民情恳谈等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教育和

  引导广大党员在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规范制度建设,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不断建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一是层层建立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如XX、镇雄县建立县委领导包乡抓村、乡(镇)领导包村抓组、村干部包组抓户、机关党员干部包户帮扶的一级包一级,层层包到底的四级联包

  维稳工作机制。二是实施信访案件排查制度。成立信访案件排查工作机构,对信访老案、重点工程信访案、老上访户、缠上访户进行排查,实行领导包案制。三是建立县区委书记大接访、党政领导大下访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的信访事件深入调查研究,与信访人面对面交谈,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四是实行维护稳定工作例会制度和情况通报等制度。每月适时召开工作会议,对维护稳定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报各基层单位的维护稳定工作的情况。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

  两新

  组织党组织组建率低,社区党建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党把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强调,采取了各种有效组建模式,不断扩大在新经济领域中党组织的覆盖面。但总的来看,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仍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绝大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党建工作如不及时跟进,就谈不上对这些领域的群众有什么影响力和凝聚力。发展党员工作迟缓,就谈不上以党员的先进性来引领非公企业的和谐发展,无法妥善处理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各种问题,就难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和保障。除

  两新

  组织党建工作面覆盖不够外,社区党建条块分割现象也成为制约社区稳定工作的一个方面。目前,社区党建的组织结构基本是单向垂直,活动方式仍然偏重于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强调上下隶属关系。工作领域多局限、封闭于所属党组织。这就无法为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多元主体提供相互联系的工作渠道,影响到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力量的有效聚合

  和社区资源的有效配置,难以形成完善的社区党建运行机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与冲突都会在社区体现出来,基层群众的社会需求也更多通过社区得到满足,社区对基层社会的整合作用将日益明显。而社区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动员、政治整合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社区党组织工作无法跟上形势的发展,势必会影响整个社区工作有序开展和社区的稳定发展。

  (二)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不强。不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强,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基层干部的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少数干部宗旨观念不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脱离群众;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科技知识较贫乏,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办法措施不多;还有的村干部闹家族派性,争权夺利,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三)部分党员作用发挥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挥作用的动力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党员在一些棘手问题和群体事件面前徘徊不前,怕惹众人、怕遭报复的后顾心理严重,导致农村党员在维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潜在动力不足。二是发挥作用的能力低下。相当一部分党员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强,对

  三农

  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急难事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有效的时间内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在第一时间解决。有的基层党员不善于学习,对新时期

  三农

  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学的不透,把握不够,导致当前问题没解决又引发新问题,甚至使事态扩大。有的党员干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套套、老办法解决问题,不适应思想引导和教育感化的方法,不会办事、办不成事、办不好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发挥作用的素质偏低。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青人纷纷

  外出,发展年轻党员难,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难。一些支部连续多年没有发展党员,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问题较突出。四是发挥作用的意识淡化。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进性意识弱化,在关键的时候看不出来,急难险重的时候站不出来,不敢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党员意识模糊,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在维稳工作中徘徊观望,停滞不前,甚至

  拖后腿,唱反调

  。有的农村党员大局观念、集体观念淡薄,在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等利益冲突矛盾中,个人利益

  先考虑

  的思想比较严重,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能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

  老好人

  思想严重,对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制止,不向组织汇报,不愿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确保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问题。要继续推行农业示范服务基地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更多的党员干部,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业示范服务基地,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规模的示范服务网点,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基层党组织处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第一线,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负有重要责任。一是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机制。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人民群众既有经济上的利益要求,也有政治上的利益诉求。党的基层组织要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和部署,深化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通过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排查、谈心谈话等形式,及时掌握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为上级党组织判断、决策提供详尽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积极采

  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努力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二是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广泛地分布于全社会的各个基层,是党服务群众与凝聚人心的重要

  窗口

  。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服务群众、表达诉求、凝聚人心、排忧解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开展

  七个到一线

  活动和坚持完善社会全程代理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重点,牢牢抓住困难群众这个群体,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入手,切实破解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努力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处理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动力问题。这是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XX省基层党建十八项制度,把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变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使之入脑入心,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解决好合力问题。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三是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解决好战斗力问题。这是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深化市情、县情、区情、乡情和村情的再认识,深化服务意识,真正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公道正派、群众拥护,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位置上来。

  在重点加强农村、机关和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和

  两新

  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保持稳定以及在重大政治斗争和同自

  然灾害斗争的紧要关头强大的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广大基层党员要及时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当好思想政治工作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帮助群众解开疙瘩、消除顾虑、化解予盾。三是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四是当好帮富民服务员。结合自身实际,正确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福民享、有难我当的思想积极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思发展、搞建设。通过干部结对帮扶、党内关爱互助、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形式,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信息、生产、技术服务。五是当好社会稳定战斗员。广泛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纠纷、党员身边无违纪等维稳活动,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努力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队作用。在农村党员发展上,要把回乡知青、致富能人,复员军人中的优秀分子作为培养发展重点,特别是要对流动在外的优秀青年进行跟踪培养,把发展党员的视线更多地转移到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这一群体上来,着力改变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同时,注重在

  两新

  组织、行业协会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党员教育上,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副科级以上干部为基层党员讲党课制度,经常送党课到基层,同时分期分批培训基层党务工作者,使每个党员都能经常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教育。在党员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党员目标管理、设岗定责、量化考核、规范评议、表彰奖励、权利保障、监督约束等制度。加强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帮扶,体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党员不仅有责任感,使命感,也有荣誉感,自豪感。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构建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不断改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秉公处理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全程代理服务机制,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组设立建立代理服务站点,对群众要办的事项,集中统一办理,限期办结,促进乡镇、村逐步实现

  四个转变

  :一是工作职能由

  管理为主

  向

  服务群众

  转变。二是在领导方法上,要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三是在事务处理上,从过去的封闭的暗箱操作式向开放的民主的办事方法转变。四是在工作推动上,由过去强制性的大范围的展开向依靠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转变。

  (五)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努力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理顺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相互关系,大力加强农村、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和

  两新

  组织机关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联系面和工作覆盖面,消灭空白点,进一步整合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建立上下联运和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为建设和谐XX提供可靠坚实的组织基础。各级党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速

  两新

  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参与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对企业行政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努力消除社区党建条块分割现象,建立开放的、网络状的格局,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党的活动方式。

篇七: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维护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的大局,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国际上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和提供的活动空间、境外有分裂恐怖的“种子”、境内有分裂渗透的“土壤”、周边有恐怖培训的基地,这就决定了我们与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特别是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发生,再次用血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作为地处边疆和反分裂斗争一线的温宿县,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在保持稳定中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夯实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农牧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还不强,还有不少群众意识深处存在宗教极端思想,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一旦有人煽动拉拢,很有可能参与其中,或藏匿观看煽动宗教狂热和反动宣传品,或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

  2、从目前反分裂斗争形势来看,敌人的活动策略在不断改变手法,由半公开向隐蔽,由松散型向组织化、集体化方向发展。

  3、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人数不断上升的主要成因在于维护稳定的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部分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综治组织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本辖区外来人员不管不问,对外出人员底数不清、去向不明,对闲散人员管理失控。

  4、文化市场监管不力,特别是流动摊点没有完全被查禁,从缴获的非法宗教及反动宣传品来看,违法人员主要从乌鲁木齐二道桥、阿克苏市红桥等宗教氛围浓厚、经营图书、音像制品摊点较多的地方获得,全地区乃至全疆对文化经营场所、摊点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网络,从源头上没有根本杜绝非法宗教及反动宣传品的流通渠道。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手段日益加剧,技术手段尚无法控制。

  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5、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基层维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基层维稳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尤其是个别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对本村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了解和掌握不透彻,抓基层维稳工作的思路不明朗,没有长远规划,抓落实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对策及建议

  (一)着力治本。“7?5”事件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做好当前的稳定工作核心是着力治本。一是持之以恒的抓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要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农牧民群众集中学习教育制度、宗教人士在主麻日向信教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形成群众自觉接受教育、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要通过长期的正面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抵御渗透的能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维护稳定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最主要的是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三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温宿县90%以上人口为穆斯林群众,又地处边境,宗教色彩较为浓厚。为此,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反分裂斗争的现实,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在旗帜鲜明地保护合法宗教活动、保护爱国宗教人士的同时,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查处带有两面性的宗教人士,遏制非法宗教活动。四是要提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各类矛盾的凸显期,这些矛盾纠纷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要深入推进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坚持“民生为重、预防为主、调解优先、方便群众”的理念,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尽可能地减少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解决,减少诉讼对抗,增加和谐因素。同时要妥善处置非对抗性群体性事件,多作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慎用警力,避免矛盾激化、对抗升级、性质转化。

  (二)完善机制。一是要按照“情报统领稳定”的要求,牢固树立“不抓情报,稳定难保”的思想。认真落实《社会稳定情报信息工作办法》,逐步完善适应现实斗争需要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建立全方位覆盖、多层次延伸的情报信息2如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网络。要重点在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上下功夫,培养高、精、尖的情报信息员队伍,全面收集,准确掌握敌情、社情、舆情,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情报信息,及时掌握基层维稳工作动态。二是按照“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综治中心。协调、指导乡(镇)党委、政府探索建立乡(镇)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有效整合乡(镇)综治办、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武装部等部门力量,搭建综治工作大平台,推动各部门密切配合,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日常工作“联勤”、突出问题“联治”、突发事件“联处”、基层平安“联创”,促进条块结合,力量整合,职能融合,工作配合,真正形成维护基层稳定的强大合力。三是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加大整治力度。要建立乡(镇)场每月对重点人员、重点事(案)件、重点物品和重点部位开展一次排查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通过对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查找梳理,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保障社会政治大局的持续稳定。四是加强以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打牢社会治安工作的基础。要协调建立县、乡、村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机构,做到机构设置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口尤其是新疆籍人员按照“三证”严管,要逐一与其户籍地公安机关联系,掌握外来人员的身份和原籍表现,防止祸水流入。对本地外出人员也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外出时间、外出地点、外出事由、返回时间等都要落实清楚,特别是对家庭宗教氛围较浓的18—40岁外出人员要做到“三个清清楚楚”,有效防止其外出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建立重点人员情况通报、联控联防机制,对重点人口实行跟踪管控,使重点人口无论在本地还是外出都在我视线之内,杜绝监控盲点和脱管失控问题发生。对流动人口管理实行“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相结合,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切实达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管得住”的工作目标。

篇八: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维稳综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对策

  前言:略

  一、当前维稳综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稳综治工作协调的难度较大。维稳综治工作内容近年来涉及的范围呈扩大趋势,已经超出了综治办原有的五条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涉及协调的部门不断增多,诸多工作原本属于其它部门、单位的业务职责范畴,也由综治办负责牵头组织,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工作上的被动,使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甚至有个别单位、部门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认为是综治办的事,工作推诿,完成标准不高的现象时有出现,造成街道维稳综治工作整体部署受到影响。同时,我街道综治办现有人员10,与担负的工作任务量相比,两者不相适应,人员缺口较大,工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得到保证。

  (二)维稳工作存在的隐患较多。因政府征地、拆迁引发的纠纷将会是今后信访维稳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因企业倒闭、停产停业、工人工伤、欠薪等原因引发的劳资纠纷在维稳案件中的比例居高不下,仍会是今后维稳工作的突出问题;因行政执法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因素,随着行政执法力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强而不可避免,将长期存在。

  (三)基层防控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三支队伍”的教育管理落实还不够严格,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素质较差,违规违纪等行为仍时有发生,甚至有极个别的队员为谋取私利甚至充当违法人员的“保护伞”,“黑网吧”、“老虎机”等打而不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物业公司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味依赖政府补贴,对小区的硬件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小区的道路、消防通道、绿化带、停车场等市政设施仍不完善;物业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管理专业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素质较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为业主提供服务;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责任心不强,对小区的治安情况缺乏了解,报喜不报忧,信息反馈不及时,治安防控措施不严密,导致各类案件出现反弹现象,居民意见较大。

  二、下步工作思路及对策

  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的思路是坚持以区的指示要求和工作部署为依据,以认真落实各项日常工作为载体,以解决突出重点问题为抓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具体领导下,打牢经常性工作基础,加强对维稳综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完善机制,在探索治本之策上下功夫,推进维稳综治工作整体上台阶,确保XX的社会稳定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强化维稳第一责任,贯彻积极预防的方针,减少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依托维稳综治网格化工作机制,着重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着眼从源头、从基层

  解决问题,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劳资纠纷以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维稳工作,对重点案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狠抓“防邪”工作不放松,继续保持“三零”和新“三无”目标;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建立工作台帐,坚持好维稳信息收集报告制度。确保不出现进京上访和政治性事件,力争避免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重点突出对治(保)安队长、“三队”骨干、维稳信息员、工作站和居委会的专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加强队伍教育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三队”督察队的作用,确保人员不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二是继续加强全方位社会治安巡逻工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加强群防群治,增强巡逻的密度,强化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威慑作用,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三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开展安全文明小区和“围合式”小区创建巩固工作。继续推综治进社区、进企业工作,力争新创建“企业综治工作室”20家,指导帮助9个社区的社区综治办完善基础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加强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后续管理。加强对已完成电子防控工程的维护管理,保证电子防控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电子防控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路面防控力度,提升侦察办案效率。

  (三)狠抓社会管理,积极落实各项专项工作。一是保

  持“严打”高压态势,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降低发案立案数,提高破案率。协调公安派出所继续开展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严密防范和打击抢劫、绑架、盗窃、抢夺等严重暴力犯罪;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治安问题的打击整治力度,开展破大案、打现行、挖团伙、追逃犯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年刑事案件案发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治安案件查处率确保98%以上。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三项整治”行动,加大出租屋、旧屋村和“三边”地带乱搭建工作力度,将此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严密组织复查,有效巩固工作成果,严防“回潮”现象发生。三是加大“打非”“禁摩”工作力度,坚持开展“打非”“禁摩”行动不动摇,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经常性执法行动,探索创建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区加强对维稳综治工作的统筹协调。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全区,全局筹划,着眼做好本职业务,始终贯彻一条工作主线,科学合理整合各项工作,克服工作中政出多门、交叉重复、主次不清、杂乱无序的现象,使街道维稳综治工作能始终保持明确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有序性;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站在区的高度对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区划,注重发挥“条”的作用,避免凡事以“块”为主统抓统管的现象;建议对街道

  维稳综治工作多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尽量减少检查、考核的次数,使街道更能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建议增加街道综治办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鉴于当前街道维稳综治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建议区对街道综治办人员编制进行调研,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以解决人手不足的现状;同时,由于街道财政权已经移交,在维稳综治工作方面的经费支出难以保障,建议区增加街道维稳综治工作经费,并对大项工作和专项行动下拔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二〇一二年一月六日

篇九: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事关人民的生命和财权安全,我们一定要把问题整改好,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维稳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我县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通过这几个月从事维稳工作的经历,发现我县在维稳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此,本人对当前的维稳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改进我县的维稳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县维稳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维稳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维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领导在对待维稳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出事就行,没有将维稳工作放在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而一些分管维稳工作的领导存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不了、没办法管的思想,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不及时安排人员及时处理,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二是权责认识不清。很多单位领导潜意识里认为维稳工作就是维稳办的事,自己协助维稳办做好工作就行,很少主动排查不稳定因素。面对县维稳办交办的事项,主要领导交办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交办具体人员,工作就算结束,很少在过问事情的进展、处理情况。

  (二)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一是对涉稳问题抱侥幸态度,马虎对待,应付了事。对上级预警的维稳信息怕自己因工作没做好挨批评,因此,在上级部门了解处理情况时,总是说没问题,结果一出就出大问题。如对涉军人员稳控工作,县维稳办得到涉军人员准备围堵市委、市政府的消息后,立即要求各镇、相关单位做好排查稳控,并要求在下午5时前将情况上报县维稳办,第二天,维稳办又专门就人员的稳控情况向各镇进行了解,当时各镇都十分肯定的表示没有问题,这些人员都在家里,可结果我县就有x个涉军人员到了xx市政府上访。二是维稳预警信息处置不到位。三是对预警后的问题跟踪督查不到位。县维稳部门也存在对预警信息的督查不到位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认为把问题交办下去就可以了,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督查。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没有落到实处。社会风险评估主要对涉及较重大的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决策前进行风险评估。我县虽然制定了社会风险评估办法,但在执行社会风险评估办法上并不是很到位,有许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前维稳部门并未介入。

  (四)情报信息滞后。情报信息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命脉,情报信息要做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本级党委决策需要、服务引领维稳实战的要求。情报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信访信息、综治矛盾排查、各级上报的维稳信息、公安专报信息、上级维稳办转办信息、网络信息等六个来源。我县的信息情报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情报信息研判机制未建立。信息研判是对所有维稳信息的真假、重要性进行甑别的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定期信息研判机制,联合信访、两办信息科、国安、宣传部网络信息工作组及有关单位等组成的信息研判机构,实现情况互通、信息互享、部门互动的综合研判平台,系统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甑别、预警、交办,才能实现从被动保稳定到主动抓维稳的转变。二是情报信息滞后。目前我县的维稳信息来源仅靠国安、上级维稳信息和部分上报信息及信访信息支撑,社会面信息收集依然是一片空白,无法主动的收集社会面的信息,导到我县维稳信息工作滞后,不利于我县维稳工作的开展。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县财政预算的维稳经费仅能保持维稳办一年的正常工作运转。但是一些涉稳信息需要通过信息员渗透收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但聘请社会信息员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仅靠财政年初的预算的这此经费是不够。

  二、推进维稳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维护稳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稳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法维稳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协调发展。

  (一)强化责任,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维稳工作对我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镇、各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各镇、各部门要做好本单位、本部门的维护稳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各单位抓维稳的责任意识,将维稳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身上,形成人人抓维稳的工作局面。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县委、县政府签定维护稳定工作责任状,如未按责任状要求落实责任将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进行问责,才能促使各级领导重视维稳工作,加大做好维稳工作的力度,从源头上、根本上减少不稳定的因素,形成主动维稳的良好格局。

  (二)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三级预警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一是强化信息研判。三级预警是通过对信息的研判,破解涉稳事件防控的诸多难题,实现维稳工作由“事后救火”向“事前防火”转变,由被动保稳定主动抓稳定转变,由被动介入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常态稳控转变。二是全面推行社会风险评估。社会风险评估是对党政部门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提升源头、决策和过程防范力、处置力和稳控力。笔者认为在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工作中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时,维稳部门必须要参与,针对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才能有效地预防维稳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对涉稳事件处置工作的督查力度。对发出预警的事件,要实行督办制度,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整体联动,加强对涉稳事件的处置力度,依法调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延伸触角,建立一个覆盖面较广的信息网络。一是要建立信息常态化研判机制。成立由县维稳办、两办信息科、信访、国保、宣传部网络信息常态化研判机构,定期召开信息研判会议,对所有掌

  握的信息真假进行研判,及时向有关单位预警,落实责任。二是要建立覆盖面较广的信息网络。对重点人员、重大事件的维护稳定工作,必须时刻掌握信息,才能牢牢把住工作的主动动权。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网络对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建议县政府追加x万元以上的信息工作经费,以便我县信息网络的建立。三是在政府网上设立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平台,以解决群众不敢说、不能说的情况,以此来拓宽维稳信息来源。

  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主要是对维稳工作进行一个自查、自纠、自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快速解决,避免这些问题长期存在。

相关热词搜索: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 工作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