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完整)

时间:2022-05-25 18:42: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完整)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3篇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篇1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3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13批次65项,其中已承接55项,衔接取消1项,上级暂未下放9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70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18项;
衔接下放的52项。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河北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80.4%,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

  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
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篇2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XX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3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13批次65项,其中已承接55项,衔接取消1项,上级暂未下放9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70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18项;
衔接下放的52项(涉及县区级衔接下放的有3项,我区已全部衔接)。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河北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 %,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行政许可事项100项、公共服务事项32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街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四)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五)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一)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
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三)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四)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XX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五)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篇3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倒逼政府简政放权的重大决策部署。区政协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协商议政的重点,3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现场听取企业办事人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区编办、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国际五金城、钢领国际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审批效能,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取消审批事项实现有效衔接。截至去年底,共承接下放取消审批事项13批次65项,其中已承接55项,衔接取消1项,上级暂未下放9项。今年以来,按照市编办要求,对省取消下放的70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衔接取消的18项;
衔接下放的52项。目前,仍有一批取消下放事项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均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三是深化审批流程再造。根据《河北省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和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XX年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精简申请要件。目前,压缩审批时限达80.4%,即办件数量达到所有审批事项的56%,行政审批事项实际提前率达到95%。
  四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目前全区涉及行政审批的21个部门132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其中7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延伸至10个乡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企便民。
  五是建立了服务标准体系。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程序、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标准化,建立了包括3大体系、20个子体系、共230项服务标准。
  二、我区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有的“一个窗口办结”、“一次取件”貌似节省企业取件频次和时间,实际前提是全部证件办齐了一次才能取走。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流程多、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办事窗口设置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改革实效与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
  “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一是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如农经局对应市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多个局,我区现无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下放职能一时难以履行到位。二是个别放权与实际契合度低,如交通、地震等在区级办理量很小,部分事项甚至“零办理”,造成设专人浪费、不设专人又不懂专业的两难局面。
  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10多个职能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二是各系统改革缺乏统一标准。如减证便民工作,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婚姻证明、单身证明等,但申请廉租房、征地拆迁对象认定、银行贷款等,这些证明又必不可少,导致群众不知所措。三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不少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都是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和企业的工商、税务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使得同一件事项需要多次录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影响了审批效率,“一网受理”仍有局限。
  专业性人才面临挑战。随着审批局的组建,审批工作涉及范围不断拓展,人员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正式人员还未到位,目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大多是各单位推送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超前服务意识不强,主动对接项目、服务项目氛围还不够浓厚。行政审批局人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窗口部门人员紧缺。比如:实施 “多证合一”登记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窗口的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人少事多”影响登记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深化我区放管服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实现“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就必须牢牢坚持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着力做好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后衔接工作。一是开展行政审批“清零”工作。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重新梳理、重新论证、重新确认,并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二是做好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机构设置、事权划转。对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实行一次性划转到位;
对暂不能划转的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由相关部门进驻或在原部门设置的办事服务大厅办理。
  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接权能力。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管”是基础,“服”是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区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对改革目标的系统谋划和过程把控,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加快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改革整体推进合力。二是建立健全“事权、人权、财权”对等保障机制,特别是应本着人随事走的原则,在下放事项的同时,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甩手掌柜”,让基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接权单位要本着接住接好的原则,搞好协调对接,在充实力量、提升能力的同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应对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下放事项安全着陆。
  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大力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对相关部门已取消而其他部门仍要求群众出具的各种证明,应通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来核查解决,而不应该找群众提供。
  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度标准先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政务资源交换共享的壁垒,推动服务资源整合联动,实现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争取“最多跑一次”,甚至“最好不用跑”,切实增进路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升级信息平台,增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办事手续。
  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尽快完善行政审批局人员配备,完成对进驻窗口单位的审批事项、办件流程、人员情况调研摸底,形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清单,为审批岗位设定及审批事项划转提供准确事实依据。二是按照“审管分离”的原则,制定部门审批责任清单,明确审批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三是加强审批队伍建设,培养公仆意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强化人员学习培训,由原单位对审批局现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优化 改革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