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完整文档)

时间:2022-05-27 12:42:05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节目策划(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完整文档)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4篇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篇1

论抗美援朝战争

内容摘要: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反美帝国主义战争中一次重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再次向世界展 现了我军的实力和意志,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近代史上壮丽的一页。同时,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尊 重中国的开始。本文通过分析朝鲜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以便更加清楚了解抗美援朝战争。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原因 经过 意义

一 抗美援朝的原因 :

(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 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二)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1950年6月七日杜鲁门再度命令美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另外,美国对中国国内进行各方面的渗透和破坏。大有要将我新中国颠覆的企图。

(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美军方面,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对成群的难民进行扫射。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信川郡大屠杀。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四)美国妄图借朝鲜为跳板,对新中国进行更严重的破坏和侵略。我国领导人深悟唇亡齿寒的道理。
二:抗美援朝的经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第一次战役

1950 年 10 月 25 日发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该次战役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其中著名的战役“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

此战,歼灭美骑兵第 1 师第 8 团和南朝鲜军 15 团大部,毙伤敌 2000 余人,其中美军 1800 余人,缴获 飞机 4 架,击落 3 架,击毁和缴获坦克 28 辆、汽车 170 余辆、各种火炮 119 门,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

第二次战役

清川江围歼战: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面临全 部被歼的危险”,可是一次失利并不能将美国吓倒。

11 月 24 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

激战中,112 师 335 团 3 连进至松骨峰后,与敌遭遇,该连立即占领路旁高地,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美军激战 5 个多小时,始终未让美军前进一步。美军在屡攻不 下的情况下,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阵地猛烈轰击,并以飞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将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随后一拥而上。3连在人员伤亡较大、粮弹殆尽的严峻情况下,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后来,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据 3 连的英雄事迹,写成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于 1951年 4 月 11 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3连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此,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志愿军全体将士。

第三次战役

此战著名战役 “高阳追击战”

1950 年 12 月 31 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防御阵地发 起猛烈进攻,并很快突破其防线向纵深发展。

此时,已连续遭受志愿军两次战役打击的联合国军已成惊弓之鸟,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攻势稍作抵抗, 就仓惶逃跑,像决了堤的洪水一般……联合国军被迫于 1951 年 1 月 2 日开始实施全线撤退,只留一部兵力 在汉城以北进行掩护,继续阻止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乘胜追击,直逼汉城,1 月 4 日下午,志愿军攻占汉城。

而此时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4 月 11 日,杜鲁门最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马 修·李奇微将军接任。

第四次战役

著名战役 “横城反击战”

联合国军重整旗鼓,于 1951 年 1 月 25 日开始,集中其所有地面部队 23 万人,在空军支援配合下,全线发起了反攻。

此时,志愿军已连续打了三次战役,部队减员严重,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刚刚进入休整。鉴于美军的 猖狂进攻,志愿军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发起第四次战役,命令各部队停止休整,采取西顶东反的方针,转入防御作战。由于缺空现代化空军编制,使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 整个战线几乎曝露于美军的狂轰滥炸,空袭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战突击。战场上缺乏新鲜果蔬,我们的志愿军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于作战。由于我们的后勤供应落后,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弹尽粮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趁机发动“屠夫作战”和“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立体作战的炮火下挨打,损失异常惨重,士兵经常整营的战死。51 年 3 月 14 日,志愿军放弃汉城。

第四次战役以失败告终,但是志愿军仍然将联合国军阻滞在三八线附近,消灭联合国军 78000 多人。

上甘岭战役:迫使美军最后认输

黄继光,一个值得中国军人骄傲的英雄。这位用胸膛堵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就产生于上甘岭战役。

为了挽救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提高谈判桌上的要价,同时给参加联合国军的其它国家一点胜利刺激,以便让他们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生命,联合国军决定发动金化攻势。为粉碎金化攻势,志愿军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坚守防御作战。

在上甘岭这块仅 3.7 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 3 个多师 6 万余人、300 余门火炮、近 200 辆坦克,出动飞机 3000 余架次,发射炮弹 190 多万发,投掷炸弹 5000 多枚,山石被炸成 1 米多厚的粉 末。然而,志愿军的阵地屹然未动。这次战役,共毙伤敌 2.5 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 274 架。参与策划这次进攻的美国军事专家哀叹: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上甘岭的志愿军部队全部消灭。

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我军历史上惟一一次向坚固阵地之 敌发起的进攻战役,创造了阵地进攻战的经验。此次战役,志愿军火炮和炮火的密度达到了抗美援朝战争 的最高水平,整个战役消耗弹药 1.9 万吨,相当于志愿军前五次战役消耗弹药总和的 2.2 倍,充分表明 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大大增强。1953 年 7 月 13 日黄昏,志愿军撼天动地的大炮轰鸣声拉开了战役帷幕。西集 团 203 师穿插分队先头侦察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率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通过了重重哨卡,摸到了南朝鲜首都师第 1 团(白虎团)团部。侦察班立即发起突然袭击,打毁了该团的指挥系统。部署于周围的南朝鲜 军失去了指挥,迅速溃乱。这就是后来在国内广泛流传的奇袭白虎团。志愿军的攻势震惊了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亲自飞临前线督战,并调集了 8 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全力反攻,企图夺回失地。志愿军遂转入防御,与敌展开了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共击退敌军反扑 1000 余次。7 月 27 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共歼敌 5.3 万人,收复阵地 160 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三 抗美援朝的意义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二)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美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来对新中国进行侵略的想法得以灰飞烟灭,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

(三)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更是我们意识到要想独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坚强的现代化军队。这对我国军队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 人民的时代,已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不复存在了。

”不仅如此,此战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爱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自豪的事情。

(五)建立巩固的国防。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2、《抗美援朝战争》《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卷编辑部编,1990年9月出版。

3、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202页)。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篇2

从常香玉逝世那一时刻向前整整推53年,也就是1951年6月1日,以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

捐飞机,并不是那个时期的创举,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老百姓就已经有人给军队捐飞机,尤其当时的海外华侨。从抗战开始至1939年底,仅菲律宾华侨向祖国捐飞机就有50架之多。

在抗美援朝战场,我军所用都是苏制米格15战斗机。一架这样的飞机,按当时旧币须十几亿元(相当于新币十几万。按当时生活水平,5口之家1月50元左右新币即可生活),这对于常香玉1个私人剧社来说是天文数字。当时的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知道此事后给常香玉出主意,让她“用向志愿军赠送战斗机的名义进行捐献演出”。常香玉卖掉运输卡车,取下金戒指,拿出多年积蓄,半年义演180多场。为省钱,全剧社演职员住在剧场,吃绿豆芽拌黄瓜,却场场卖力。看戏的人送来鸡蛋,摘下手表。最后她共捐款15.2亿元,超额完成了捐献飞机的心愿。至今她捐献的那架战斗机仍在。

半年,捐了多少飞机?

我曾就捐飞机的事访问过几位长者,当年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记忆是清楚的。据讲,当时“通告”说,志愿军的战斗力打击敌人没问题,就是缺飞机大炮等重武器,所以才号召全国人民捐飞机大炮。当时的提法是,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用增加的收入去买飞机、大炮。所以大家就把这件事浓缩成1个口号:“捐飞机”。

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当年的“捐飞机”运动,今天当然已无法统计。但从结果看,却极为惊人。仅西南地区,截止当年9月上旬,按捐款计算,就得飞机209架、大炮19门、高射炮12门。沈阳当时的目标是捐战斗机200架。其中工商界120架,工业企业50架,其他各界30架。发出“通告”后的第6天;
即6月7号,天津工商界已捐飞机7架;
6月8号,天津、唐山工商界又捐5架;
6月14号,开滦矿务局资方捐5架;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师生捐款20亿;
6月27日,哈尔滨捐飞机18架;
到8月31号,统计各地捐现款已超过4000亿元,认捐飞机接近2400架;
从8月23号至31号,仅9天时间,捐款即达1100余亿。中国工商界当时是民间最有钱的阶层,他们的实力和热情也表现得最突出,当时统计,北京工商界捐飞机31架;
天津工商界捐38架、现金29亿元;
上海404架,其中民建成员179架;
武汉44架;
成都4架;
济南、青岛34架;
福州8架。侨乡泉州捐款至年底已可购飞机17架。个人捐飞机有记载的除常香玉外,还有梅兰芳和参加“两航起义”的飞行员何其忱。

“捐飞机”运动的开展很有节制,时间不长,有始有终。有效检验了共产党在举国体制下的动员与号召能力。从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到1951年12月27日该会发出《关于结束武器捐献工作的通知》,历时只有半年。而这半年时间,中国人到底捐献了多少飞机?有资料说:“到今日(1951年12月26日)止,已实缴捐款四万七千二百八十亿多元(旧币),折合战斗机三千一百五十二架,超过原来认捐数百分之十九。”

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

心中的英雄(宣传画)

飞机的命名

常香玉所捐的飞机,当时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这样的命名方式在后来的中国,除了“毛泽东号机车”等个别情况外,都不被允许。但在全国踊跃捐飞机的形势下,却被用得很普遍。这对提高各地各界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时,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单位都为能独立捐献一架能自己命名的飞机而受到鼓舞。事实上也的确有很多人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下面是1本尽力收集到的、各地发起捐献命名飞机的“明细账”,罗列出来,虽然读起来有些沉闷,但这确是历史的真实,把谁落下也不合适——那是当时中国老百姓保家卫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北京当时各界就分别发起捐献“石景山工人号”、“北京铁路工人号”、“中国店员号”、“北京农民号”、“北京东郊人民号”、“鲁迅号”、“教工号”、“人民电影号”等。

西安市工商联号召捐献“西安工商号”。

天津则有“工人号”、“纺织职工号”、“店员号”、“妇女号”、“学生号”、“市民号”、“农民号”。

郑州铁路职工计划捐献“二七胜利号”。

河北省捐献“保定号”、“通县号”(当时通县属河北管辖)、“昌黎号”、“汉沽号”、“汉沽工人号”、“狼牙山号”、“白洋淀号”、“白求恩号”。同时捐献以河北清苑、沧县等17县命名的17门大炮。

山西李顺达互助组向山西全省农民建议捐献“爱国丰产号”和“新中国农民号”。

上海铁路局职工代表会议号召全体职工捐献“上海铁路工人号”。上海颐中烟厂职工捐献“颐中工人号”。

苏北泰县姜堰小学学生写信给全国小朋友,发起捐献“中国儿童号”。

皖北地区工人决定捐献“皖北工人号”。皖南地区少年儿童发起捐献“皖南少年儿童号”。中南地区花纱布公司全体职工发起捐献“中南贸易号”。

武汉市鄂南电厂职工发起捐献“电业工人号”。武汉工商界发起捐献“武汉工商号”。

广州市各界人民发起捐献“广州工人号”、“广州妇女号”、“广州学生号”、“广东学生号”、“广东银行号”。

湖南长沙市居民和工商界发起捐献“长沙居民号”、“长沙工商号”。浏阳县立中学发起捐献“浏阳号”。

成都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发起捐献“成都新妇女号”。

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水利部和民航局职工分别发起捐献“中国海关号”、“人民水利号”、“民航号”。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号召所属单位捐献“中图号”。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号召全国各级友协及全体会员积极捐献“中苏友好”号。中国纺织工会捐款45亿元,购置“纺织工人号”飞机一小队。

这些各地各界为命名飞机捐款的号召和动议,因运动时间有限,究竟有哪些实现了目标,哪些未变成现实,现已无可考证,在朝鲜战场上也没听到把标有这些名字的飞机编入战斗序列,但全部所得捐款的总数和其能折合的飞机数量,却远远超过今天所能知道的命名飞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老百姓捐出的爱国热情,无疑成了当时决策者和前方将士极大的精神支持,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常香玉捐的飞机

抗美援朝3年伟大战果(宣传画)

最可爱的人(宣传画)

有什么捐什么

就在常香玉逝世后不久,我在某大学1位年过七旬的教授家里聊起了“捐飞机”。这位教授回忆往事,颇为感慨,说:“当时是全国总动员,有什么捐什么。我当时正在念大学,学校像我这样的穷孩子并不多,多少年都没穿过一双完整鞋,经常光脚走路。那年母亲给我捎来一双新做的鞋,我舍不得穿,拿去捐献,结果学校说最好捐现金,我只好拿去义卖,得了5千(相当于5角)元,捐了。”

当时的中国,抗战胜利才过去五六年,亡国奴之痛尚未平复,遇上这场“唇亡齿寒”的战争,“国家又将有难”的阴云,很容易使刚“当家作主”的中国人举国而动?捐献,是最能体现民情民力的行动,确如这位教授说的,当时是,“有什么捐什么”,无论物与力,竭尽绵帛。

一位出版社的老编辑,家里是马来华侨。他对我说,当时他们全家刚回国。他的一位堂哥参加了志愿军,他写信回来说,因为是华侨,首长不让他们上最前线,但前线的战士都极为艰苦,已经是正月了,都还穿着单衣,只能吃到炒面,枪都冻得没法战斗,只能用怀里的热气来解冻。说家乡父老们能不能为前线的志愿军做点什么。这封信全家都看了,他们当时就决定,几房亲戚都搬到一起住,把腾出的房子卖了,买东西捐给前线。当地政府知道了,说不必这样,有多少捐多少,量力就可以了,房子卖了不附合侨务政策。这位老师的堂爷辈份最高,他声泪俱下,说我家的子侄在前方打仗,让我们不再做亡国奴,我们不能没有表示,要不要我们给政府立下字据,这是我们自愿做的。最后他们这个大家庭连房子带首饰,捐了好几卡车衣服和日用品。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开幕词中号召:“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使全国人民有了方向。每人都把自己工作与抗美援朝联系起来。据当时的文字记载:北京宏兴铁工厂全厂职工每月从个人生活费中拿出10~20%捐给抗美援朝前线。北京第12区(今丰台区)劳动模范殷维臣互助组响应市农民协会号召,捐小米800斤,并提出:办好互助组;
精耕细作,扩大菜田;
增施肥料;
防治病虫害;
开展副业;
增加收入等5项措施。东安市场稻香春食品店、东四南大街东升祥绸布店和西直门外建国制铁厂,在半年内各捐现金1亿。唐山市工人提出:要多掏1镐煤,多出1吨钢,多生产1度电,把超额所得工资全部捐献买飞机大炮。哈尔滨东傅家区理发业第一基层委员会,把每月中1个公休日定为抗美援朝日,用这1天的全部收入捐出买飞机。该市税务局所属分局、分所全体职工开展抗美援朝捐献活动,把工薪全部收入抽出7%~10%捐献。市搬运工会所属各区马车工会工人,修订爱国公约,原计划半年捐献1亿元,但仅1个月就已捐献5000多万元。漫画家廖冰兄为抗美援朝不停创作,其女回忆,“一天早上,父亲用白色画纸包了一大包钱让她带回学校交给老师,上面写着“捐飞机大炮”。广州工商界发起以竞赛方式捐款,有人捐1000万元向全市同业挑战,次日即有人以1500万元应战,第3天又有人捐2000万元。广州华林寺僧人,参加“素食义卖”,以卖精制“华林沙河粉”所得和个人积蓄捐献。而如当时爱群大厦、大三元、陶陶居、莲香楼、大同等广州有名茶楼酒家,经常可见小学生穿梭于茶客间,手捧小国旗,发动市民捐钱。买者几乎不问价钱,一、二个小时,孩子就能卖出几百枝小红旗。福建漳州商户为超额完成捐献任务,下乡销货以增加收入,把店中茶烟招待费和“普渡”的花费节省捐献。还有资料说:“沈阳苏家屯区妇女3年为志愿军加工棉被1058床,棉袜子132700双,棉手套135700付,军鞋1206双,鞋垫3000付。送菜103410斤,炒面11200斤。”

当时孩子捐出早饭钱,新人捐出结婚钱,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的黄金白银,妇女捐出首饰,甚至孕妇捐出准备分娩的钱。心愿都是一个:“买飞机,打美帝”。

一位退休的老护士回忆,当时听说前线的志愿军战斗很艰苦,伤亡很重,各医院不约而同,纷纷申请上前线为志愿军伤病员尽一份力。一位外科医生当时已经60多岁了,也坚决申请去前线。医院领导说,您年龄太多了,朝鲜的条件很差,到了那里,万一生了病还要别人照顾。这位老医生听了立刻大怒,说,别看我年龄大了点,你们10个普通医护人员也顶不上我一个人作用大,不信我们就试试。大家都捐钱,我既捐钱又捐医术。说着用手术刀挑破手指,写封血书,递了上去。最后组织还是批准他去了,据说到了朝鲜,他昼夜不停地抢救伤员,一次一个伤员因为太疼了,手指甲抠进他的腰里,他说,你抠紧了,别动,我没关系。等手术完了,伤员抬走,他的腰部衣服上荫出一大片血,听说是被抠掉了一块肉。

1位有残疾的老工人提起抗美援朝年代自己家乡的事,眼角含泪。当时他家在一个镇上。1位老人的独子到朝鲜没多久就牺牲了。老人悲愤交加,把自己早就备下的棺材抬到镇上的市场上,写个纸条:卖了捐大炮。全镇的人都来了,镇长流着泪,说,你不能卖,送终的人走了,我们替你送终。老人说,我得卖,哪怕换几粒子弹我也是对得起儿子。镇长把棺材盖打开,往里扔下身上全部的钱,在场的人立刻涌上去,都哭着往里扔身上的钱,扔带来的东西。

“支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当时的新闻图片

“养小鸡,捐飞机”

上世纪50年代反对美帝的宣传画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篇3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等连环画,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长大的。心灵深处对抗美援朝的人和事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情。

  我们能为老兵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叶向明老人91岁高龄,就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很多仗的老兵,湘东腊市镇明塘村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瞒着家人偷偷去当兵,1951入伍0224部一支队正式成名一名抗美援朝战士!军事专职:冲锋枪手和班长!

  “抗美援朝纪念章”为铜质,梅花与五角星图案相互交叉组合而成。证章的正中镌有毛泽东左侧头像。“抗美援朝纪念”六个字逆时针方向围绕头像排列。两边是麦穗环绕。五角星的一角有一小孔,是来穿铜链的,铜链不在,由铜杆系着。该枚纪念章背面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1951年”铭文。经测量,证章通径4.2cm。

  “和平万岁”纪念章,因年代久远,黯然失色。证章通径4cm,正中镌刻一支飞翔的和平鸽,鸽子上方镌有“和平万岁”四个字,背面有别针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铭文

  “最残酷的是飞虎山阻击战。飞虎山有几个不是很高的山头,中间有一2个多公里宽的开阔地。当时,据侦察员的侦察,这里是美军必经之地。连长命令我,带一个班,抢占一个山头,挖好战壕,设伏堵击敌人,要离得最近再打。后来,美军果然来了,他们不知有埋伏,渐进我们的伏击圈,当完全进入圈子,美军离我们很近时,我用信号枪向兄弟连队发信号弹。之后,我们班的机枪、冲锋枪的子弹和手榴弹一齐泻向敌人。飞虎山战役打了几天几夜。我们曾两天没有饭吃。又是十一二月,北方的寒天来得早,冰天雪地,河道结了冰可通车。我们的棉衣成了冰衣,冻得周身麻木。我们克服困难,发扬敢打、敢拼作风,同装备好有坦克飞机,但却怕死的美军作战。我们团部在围歼中,吹响冲锋号,端着枪冲向敌人,用喇叭操外国语喊话:‘缴枪不杀’。只要放下了武器,举起了投降之手,就不会开枪了。最后,这场战役俘敌约2000人”。

  据史料记载:飞虎山战役,同上甘岭战役、松骨峰战役……一样,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名扬世界的八大血战之一。彭德怀后来在战斗结束后,激动地写下了“三十八军万岁”六个大字。

  “一上战场就什么都不怕了。”叶老说,“战争是残酷的,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我的手现在仍留下两个大伤疤是被子弹打中的

  “战争也是艰苦的。”老人说,“战场上没有屋住,只能在荒郊野外卧着睡,或战壕里,或防空洞里横七竖八躺着,或树墩上打一个盹。吃,每天只有一餐大米,其余是吃高梁、面粉,这些都是中国运去的。敌人来了,没吃饱,也要操起枪杆子去打仗。我也搞过后勤,但一样辛苦。一车车物质要装卸,200斤/袋大米要一个人背上背下,360斤/件炮弹要一个人去搬移。挺重的,够戗。”

  在南京第二十离休干部休养所里,老兵郎东方为我们找出了他保存的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东西——一枚勋章和一些战场上拍的旧照片。他颤巍巍来回走着,急迫地翻找,努力地辨认,一次次地拒绝我们每个人的搀扶。

  在郎东方的记忆里,那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所唱的历史,是格外沉甸甸的——无论战士还是军官,都背着武器和能维持一周的粮食,负重八九十斤,蹚水渡过工兵搭建的浮桥进入朝鲜。尽管入朝前已经写好未注明归期的家信,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准备,可他们对此都不以为意,认为那些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但很快,随着第二天友军某团二营遭遇美军B-52轰炸机轰炸伤亡很大的消息传来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一道“死命令”:严禁出现烟火、严禁高声喧哗……郎东方和战友们才意识到,他们入朝时带的六零炮、八二炮、重机枪、步枪等简陋装备,对抗的是美军的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美军有上百架飞机来支援,有坦克,我们这些都没有,打得很艰难。”白天不能烧饭,他们只能把烟打散烧开水;夜里看地图时,得用布把手电光遮严实;不能烤火的连绵雨天,只能找猫耳洞躲雨,任凭周身潮湿,泡得白胀的脚和解放鞋粘在一起……

  那时他们没有能在战时辨别身份的标识牌,只能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单位等信息写在白布上,缝在衣服内襟,没有入团入党的战士还随身带着申请书。装备差距的悬殊加上环境的艰苦,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赴死的念头,“没准备再回来,都准备随时牺牲。”

  在朝鲜战场,郎东方经历了凶险的第五次战役。其间,无线电失联,通信兵全部牺牲,作为团参谋的他冒着枪林弹雨,跳了5里地的弹坑将信息送达,累到吐血;美1师封锁渡江口,他们两个团冒着大雨蹚水过江,被冲走、淹死不少人,齐胸的江水中他是和五六个战友互相紧紧拉着手才过了北汉江;他曾试图用一周未进食的身体,扛起中弹的战友在敌军机枪扫射中突围,最后却只能含泪为战友留下一颗手榴弹……即使战况这般凶险,郎东方却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壮烈牺牲。他活了下来。

  他说,归国后,见到老母亲时是无比高兴的,但在归途中看着身边的物是人非,想起那些同往而未能同归的战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愧疚。

  当他陆陆续续从部队留守处取回战前寄管的个人物品时,那些没能盼到自己孩子归来的母亲们,只能收到一张儿子在战前统一拍的照片。之后的两三年里,他一躺在床上就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他记得大部分牺牲战友的姓名,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休假期间,他到附近的县城去拜访了一些牺牲战友的亲属,但他没办法给他们带去任何遗物,“好多战士的遗体都残缺不全,只能把好几个人埋到一起……”对于那些牺牲时知道姓名的战友,他能做的,就是告诉其亲属,他们埋在哪个山头,那里插着一个个简单的木牌,上面用小刀刻着战士的名字。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在夜夜梦回时抓住点什么,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放。

  郎东方现在还记得一些朝鲜语,“大嫂”叫“阿几姆尼”,“相片”叫“查济”。他轻抚着那些黑白色宝贵的“查济”,上面注有“1951.8.16 入朝分别纪念”“于前线”“为解放朝鲜而奋斗”等字样。他向我们指着一张与战友们的合影,“这个不在了,这个、这个都不在了……”指到最后,活着的只剩他一个人。

  他告诉我们,每场战斗他们都会经过一番情感变化——战前怕仗打不好紧张,战时忘了一切只想消灭敌人。战后的总结大会总是折磨人的,一个连队有时只剩下二三十个人,大家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吃不下饭,“想想这个战友,那个战友,都不在了,难受啊……”

  他和我们聊起临死前把入党申请书和党费托付给他的老战友张小山,聊起胆大心细组织他们突围的“郭大炮”郭兆林……他称这些人为“生死战友”,与他们的交情是“生死交情”。

  除了那些残酷的回忆,郎东方的那段岁月中不乏一些轻松的小插曲。当年21岁的郎东方还是爱玩的年纪,作战间隙,他会猫在战壕里和战友下象棋、跳石头。但空余时间,除了休息,他们大多还是用来学习。行军时,他们把写着大字的纸贴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念。他说,在战火纷飞中读书,会暂时忘了战争,心里就没那么害怕了。不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他都不怠于学习。直到今天,他的字迹仍然是清晰娟秀的。原来,战场给他留下的印迹,除了身体上的伤痕和梦境中的战争,还有这些伴随后半生的习惯和素养。

  有些历史是需要不厌其烦地被讲述的。如今的90后、00后,很多人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是模糊的。尽管很多像郎东方这样的老兵所受的战争创伤并没有完全被抚平,每次讲述时都会牵动内心深处某个深藏的痛点,但他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要孝顺父母,热爱家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在听了他们的战争故事后,我们才能在这些简单朴素的叮咛背后,领会其真挚的良苦用心。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篇4

< cla>< cla>< cla>< cla>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70年前,朝中代表团代表和“联合国军”代表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上签字,历时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和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至此结束。这场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在当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几十年后,我们应怎样用历史的眼光评价抗美援朝,本刊特邀三位专家解答。

抗美援朝出兵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国内各方面都面临艰难的情况下,抗美援朝决策确实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毛泽东说,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一个决策。对于当时出兵参战的决策,您怎么看? 张星星(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抗美援朝出兵参战的决策,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经过慎重思考、深入讨论、反复权衡,独立自主作出的正确抉择。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中国在作出出兵决策之前,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美国发出警告,但是美国完全无视中国的警告,不断扩大对朝鲜的侵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不惧强敌的决心和信心,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得到全国各阶层和各民族人民的热烈拥护。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的,抗美援朝出兵参战的决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对于当时的出兵决策,有观点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在苏联领导人的鼓动下毛泽东个人作出的决断,是当时的中共主要领导人在信息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的错误判断”。也有人撰文认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也有反对中国出兵参战的意见,反对者陈述了各种理由,是毛泽东否定了不同意见。……而从现在解密的联合国和美国档案得知,联合国、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并没有准备与中国作战,并且在努力防止这样的战争发生。战争对中国并不是迫在眉睫。”这些观点和认识有违历史事实。

刘国新(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利益面临挑战的时候能不能应对,敢不敢出手,确实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60年前的中国,面对这样的历史考卷,敢于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说“不”,交出了令后人骄傲和满意的答卷。毛泽东在1953年9月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说的一句话是对这个答案最好的诠释:“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能战方能言和。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和平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更不能靠任何人的恩赐。面对侵略者的威胁和挑战,退缩、忍
< cla>< cla>< cla>< cla> 让只能助长其嚣张气焰,使其更加肆无忌惮。直面挑战,坚决回击,用胜利昭示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才能挫败侵略者,赢得真正的和平。

齐德学(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促使中国出兵参战的决定性因素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一是维护国家主权。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时,就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了中国领土,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国不能没有反应。当时除了抗议、声讨之外,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已经考虑可能要同美国打一仗。用周恩来的话说,就是“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给了我们新的课题: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二是保卫东北地区安全。美国投入朝鲜战争的空军飞机于8月27日起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城镇、乡村,地面部队准备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界推进,严重威胁中国东北地区安全。三是维护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东北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经济恢复和建设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新中国工业基地一半在东北,而东北工业基地一半在辽东、辽南。如果中国不出兵,让美国压至鸭绿江边,整个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无法进行正常建设。四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美国出兵朝鲜后,国内各种反动势力就活跃起来,活动明显猖獗。不将美国在朝鲜的气焰打下去,国内反动气焰就会更加增高,不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五是从迟早要打的利弊得失上的考虑。如果不出兵,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一千多公里的边防线需要部署很多兵力,还要改善装备和修建机场,随时准备打,与其如此,从经济上说,从国家长远建设上说,迟打早打,早晚要打,晚打不如早打。


相关热词搜索: 抗美援朝 节目 策划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 抗美援朝节目策划 抗美援朝的节目策划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