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8篇)

时间:2023-07-24 11:18:01  阅读:

篇一: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国外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现状

  近日,“德国华商贵州公益行”再次启动,走进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开展捐资助学及“侨胞关注贵州·文化助力三农”公益活动和“战马对话”等。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在去年11月实现了所有贫困县的全部脱贫,被认为是中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德国华商的爱心相助,也作为细流汇入贵州奇迹的大潮之中。随着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德国华商贵州公益行”也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公益慈善机构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包括汇集善款、寻找项目、精准对接等。同时,也可以向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推介中国各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新产业新产品新项目,推动实现双赢。”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说。

  “艺术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艺术。我们每次到村子里演出,总能收到老乡最真诚的感谢。我还记得多年前,老乡会把自己都盖不起的毛毯送给我们表达心意。”曾多次参与“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对乡村感情深厚,“我们要努力从乡村汲取更多灵感,创作出更优质的文艺作品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

  “我们想把自己的一些资源带到贵州来,搬到田间地头,探讨如何讲好贵州故事,带动贵州产业发展。”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人说。“这一次‘战马对话’的主题是探讨海外侨胞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社会各界人士

  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中央统战部派驻晴隆县茶马镇战马村第一书记说。“我们希望,德国华商继续他们在贵州的爱心旅程,让我们共同书写以‘携手海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新篇章,为共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说。

  “在国家政策规划指引下,充分利用我们的手头资源,保持初心,摸索适合当地发展和百姓需求的公益模式,我觉得这是我们海外华侨华人肩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今年是我们德国华商贵州公益行扶贫活动的结束,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起点。”

篇二: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自

  19世纪

  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

  达国家农村地区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

  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

  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

  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

  9000亿里拉

  (约合

  4.3亿美元),比

  2000年增加了

  12.5%%。在美国就有

  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

  14个

  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

  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

  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

  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英国Richard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

  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

  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

  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

  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

  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

  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

  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

  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

  出新的发展态势:

  1、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

  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

  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约

  1100万。但是

  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

  “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

  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1/4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

  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

  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

  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名称变化后,增加了

  “环境”与“农村事务”,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

  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

  ”采取了更加

  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

  ———

  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

  ———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法

  向有机方法的转变,激励有机农业生产的扩张;农村经济多样化

  ———吸引适应

  当地环境的新商业

  ,并为当地所有人提供机遇和工作岗位,提高收入水平。政府

  每年投入约

  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

  平,到

  2007年预计拨付

  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

  英国为应对《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出台的新政策不但符合

  WTO的规范,也

  能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同时,也可一改过去因生产补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

  得田庄生态景观得到改善,作为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支撑面,可以说是一举

  数得。英国环保人士巴彻勒说:旅游业是英国最大的产业,截至目前,到英国

  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了

  10亿。

  2、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芬兰很受欢迎。夏季休假期间,人们更愿意一家人其

  乐融融地在大自然中享受既无喧嚣又无污染的田园诗般的乡村生活。

  占地

  90公顷的伊洛拉农场是芬兰一处普通的乡村旅游场所。十几座红白相

  间的木制农舍掩映在树林中,桑拿木屋飘散出青烟,花白的奶牛和枣红色的大

  马在牧场里悠闲地吃草,远处是大片的农田和森林,一派典型的芬兰乡村景

  象。伊洛拉旅游度假农场的主建筑是一座包括餐厅、咖啡屋、厨房、小商店和

  小邮局的二层木楼。可容纳

  80到

  100人的餐厅兼会议大厅布置得舒适整洁,墙

  壁上装饰着主人亲手绣制的芬兰风景画:春天的桦树、夏季的湖泊、金秋的森

  林和寒冬的雪景。

  伊洛拉农场一年四季对游客开放。每逢周末或节日,会有许多家庭来到农

  场,享受宁2/4静生活。游客还可以租用农场的夏季别墅,在湖边度假。夏日,人

  们白天可以在湖边垂钓、划船和游泳,或到林中采浆果,并自己动手烧烤香肠

  和面包。晚上,在桑拿浴木屋痛快地享受一次地道的烟熏桑拿,会感到全身轻

  松舒适。秋季,游客可以在向导陪同下,在森林里远足、采蘑菇。冬天,游客

  或在冰上钓鱼,或在森林雪道上滑雪,或乘坐马拉雪橇在雪野中驰骋。

  伊洛拉一家用自己饲养的家禽、种植的农作物等生态食品款待客人。既有

  美味可口的芬兰传统农家饭菜,还能摆出供上百人享用的丰盛婚宴。

  每年

  5月,伊洛拉农场会安排附近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到农场观看田间

  耕作和奶牛饲养,并让孩子们喂养家畜,练习骑马和在林中远足。农场每年举

  办2至

  5天的骑术培训班,喜欢骑马的人可以在农场练习骑术,熟练的骑手则

  可在农场的遛马场练习跨栏。此外,儿童可乘坐矮种马马车在农场游览。新婚

  夫妇可租用老式马车到教堂举行婚礼,并在农场度过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蜜

  月。

  在芬兰,象伊洛拉农场这样的乡村旅游场所有几百处。芬兰政府的旅游部

  门对它们实行质量管理,主要内容是旅游环境和旅游内容是否体现芬兰传统乡

  村文化及设施完备性。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3、乡村旅游朝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发展。

  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有相似之处,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在在上世纪

  70年代以

  前,品种相对单一。一般限于乡村度假和体验农村生活为主。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普及化,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

  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点和较固定的旅游项目,自主开辟新的旅游点,提出新的旅游要求。

  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内容有不断泛化的趋势。

  与乡村旅游选择多样性相仿,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愿意选择更加自助的方式

  开展乡村旅游。自助的方式包括交通出行的自助化,自驾车、单车或徒步出

  行,很少依赖旅行社团队旅行;旅行事务的自助化,订房、订票、订餐的自助

  化等;不再满足于一般的乡村旅游服务,更加愿意选择利用乡村环境和资源开

  展自娱自乐活动。

  4、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

  3/4乡村旅游在起步阶段,一般以近郊旅游为主,客源为附近城市居民,区域

  很狭窄。随着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主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日益注重品

  牌建设,加大了宣传促销的力度。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客源构成趋向多元,一些

  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中远程的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全球化进

  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的国际化也随之加快。

  4/4

篇三: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国外文献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乡村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始于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针对西方国家普遍性使用农药滴滴涕、六六六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而出版的重要著作(寂静的并天》,尽肖该著作的目的是警示人们认识到乡村环境污染東要性,但山此引起了西方学者对乡村建设相关问题的持续深入研究",主要有几个领域:1.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兹(1962)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他还基于非均衡方法对农业的发展潜力展开分析,并认为问传统农业投入新的生产要索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2.在乡村可持续发展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巴巴拉,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雷内,杜博斯(1972)、美国德内拉,梅多斯(1972)及挪威首相GroHarlemBrundtland(1987)等逐渐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在乡村治理方面。丹尼尔·柯尔曼(2006)从生态环境与政治事务关系的角度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应该从人类政治事务着手网。艾米丽奥斯特罗姆(2000)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的9项相关制度与原则。迈克尔,麦金尼斯(2000)提出了中心治理模式,即生态治理的重要保障是良好的环境、完善的制度、团队协作、收府与民众的配合。施奈伯格(2008)首次从责任角度提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应当让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引起者承担主要责任,从根源上治理生态环境问题。

  GilmanRobert(1991)提川了“生态村”概念,推广太阳能,使用节能、节水、环保材料,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收税或收费。口本石岗陶子在《H本农村的变证)中

  提出农村建设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休系与制度,加强财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精神。韩国学者金英姬研究指出,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利创造性,需通过典型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4在乡村新的发展方式方面。口英国乡村保护运动(CPRE)通过制定《城乡规划法》(1947)以有效解决当时土地占用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以来,一批新的乡村发展理念和模式相继提出:如美国阿伦特的(乡村设计》

  (2010)中强调乡村设计首先要考虑零碳零排放和握高能源利用效率,把科学技术融入到设计中来解决可持续性问题*;世界绿色设计组织(2013,2015)在全球推广“绿色设计”理念,以“绿色设计”为手段引领生产方式变革、消费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加强乡村遗产保护与设计的国际合作,倡导人文为本、城乡协同及建设绿色生态文明

篇四: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浅议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及启示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在国外,日本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日本,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的振兴和三是人口的留住和增加。其中,农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日本政府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举措,例如加强农田的保护和利用、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等等。此外,日本在乡村旅游振兴上也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通过发展农家乐、农民旅馆等形式,吸引游客前往农村旅游,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最后,为了留住人口和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农村,日本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提供各种补贴和优惠、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新型产业等等。

  在国内,我国乡村振兴的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功。比如说,“三农”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农村电商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业供给侧改革也加快了乡村振兴的进程,推进精准扶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从这些成功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政府应该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配合各方力量推进乡村振兴,解决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和关注最多的问题,比如说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新型产业等等。其次,应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乡村精神和传统文化,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改变特别是年轻人眼中的农村落后萧条的印象,让更多的人自愿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再者,应该密切关注乡村社会问题,加强公共服务建设,鼓励社区自治和事务管理,培养乡村社区组织和领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感。

  总之,通过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让中国的农村焕发出繁荣与活力。

篇五: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十大乡村振兴经典模式,为国内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一、美国-城乡共生带动乡村振兴

  城乡共生型模式以遵循城乡互惠共生为原则,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策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以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为典型。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非常推崇通过小城镇建设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

  1960年,美国推行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大城市的人口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

  直至21世纪,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因此,美国小城镇建设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村的发展。

  发展特点:

  城乡共生型模式产生于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多见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以农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城乡交通条件为基础,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城乡共生模式下,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

  二、新加坡-创新农业带动乡村振兴

  高集约型农业科技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是新加坡都市农业重点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每个科技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磨菇园、豆芽农场和菜园等。这些农场应用最新、最适用的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系统更高的产量。

  创意垂直农场提起新加坡现代化都市农业,不得不提其创意“垂直农场”。这一节能环保型农场的动力能源取自太阳能、风力及不可食用的植物废料,并用污水来灌溉。人们还可以在封闭的灌溉系统中循环用水以减少用水量、避免径流造成土肥流失。占地3.65公顷天鲜农场率先推出垂直种植蔬菜技术,优化农场土地利用,日平均目标生产10吨叶菜,比传统地面农场的生产力高出5倍。

  发展特点:

  农业发展服务业化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Ⅲ、模式总结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在几乎没有农业的背景下发展都市农业,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发展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提高食品自己率,二是兴建科学技术公园,促进生产力发展,三是建设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日本神山町-以高科技点燃乡村

  由于东京等一线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饱和,日本启动了”乡土远程办公“计划,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实现了地方人口增长又不会抢夺地方工作机会。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寻找

  降低成本分散业务风险的发展计划。政府和企业的不谋而合以及通讯技术兴起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发展特点:

  卫星办公室展现出的优越性,吸引了一大批风投企业以及雅虎、谷歌高科技企业租下旧民居用作办公场所,这些企业的入驻给小镇带来了人气和生机,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自由的工作方式为员工提供了宽松氛围,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另外,员工们在享有同东京本部员工相同报酬的情况下,又可以用低成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不必担心堵车与空气污染,可以购买新鲜的有机蔬菜,可以浸泡有名的神山温泉。

  如今,这座“绿色硅谷”聚集着来自都市的企业和年轻人,活跃着才华横溢的创意人和商业精英。这里已经有了茶屋、面包房、咖啡馆、百货店、书店、文化中心、牙科诊所、农场、食品店、综合卫星办公楼等一系列配套项目,它正一步步变成创造力的孵化器、工作方式的试验场,成为21世纪的日本新农村产业振兴典范。

  四、荷兰-精简集约模式带动乡村振兴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指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荷兰的农地整理为代表。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公里,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这样的成就和荷兰乡村实行的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就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

  1970年以后,荷兰政府重新审视了农地整理的目标,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从荷兰农地整理推行的发展方向来看,政府已经改变了过去单方面只强调农业发展的单一路径,而转向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

  发展特点: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

  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五、瑞士-生态环境带动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

  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政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乡村静谧,环境舒适宜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并且交通便利。

  现阶段,瑞士的乡村将农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因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

  发展特点: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六、加拿大-伙伴协作推进乡村振兴

  伙伴协作型模式是指在互相交流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共同致力于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以加拿大的农村计划最为典型。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也存在着城乡之间贫富分化的情况。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提升乡村社会的活力,加拿大政府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加拿大农村协作伙伴计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治理以及村民的就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力度。

  加拿大伙伴型乡村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农村工作小组支持和解决乡村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第二,建立农村对话机制,定期举办农村会议、交流学习、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民众排忧解难;

  第三,构建农村透镜机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官员站在村民立场上,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推动和组织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企业和个人到农村创业的激情;

  第五,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站,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建议。通过农村协作计划的实行,政府成了维护村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伙伴,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发展特点:

  伙伴协作型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政府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伙伴协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平衡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七、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生态文旅融合

  Fresnocountry省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87%的面积为城市,13%为农村。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省,年农业产值高达56亿元。Fresnocity为该省的中心城市,面积290.9平方公里,距离旧金山车程3h以内;农业发达且自然条件优越,依托国家公园及农业旅游年吸引游客量超过300万。其中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经典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

  总体结构分为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一城(Fresno),四镇(综合服务小镇Sanger+农业特色镇reedley,selma,kingsburg,orangecove),十大项目(观光科普+体验型+生产销售型+度假村),两大主题游线等。

  发展特点:

  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体验性农业的发展花果苗木的赏、玩、食趣味性开发及体验性销售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团队游客做好观光线路及购物设施,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游线、节庆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通过赏花品果等主

  题线路串联重点旅游项目,形成集聚优势,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八、法国乡村振兴-一体化农业+领土整治

  自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末,法国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一跃成为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概括来说,法国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为核心,通过农村建设的集中化、专业化、大型化,推动了乡村综合发展。法国的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发展“一体化农业”,另一方面是开展“领土整治”。

  “一体化农业”即在生产专业化和协调化的基础上,工商业资本家与农场主通过控股或缔结合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将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继而通过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指导,带动农业建设,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

  “领土整治”则是通过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旨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包括山地、河流和海岸的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特别是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法国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愿望变得空前强烈。该国将

  农村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目的在于保护城市与乡村居住环境的多样化。

  发展特点:

  综合发展型模式是在国家整体规划和科学指导的精神下,通过有效协同的方式,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很好地整合了社会中各个部门的优势资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综合发展型模式非常强调完善的合作机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工农共同发展的良性经济循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实现。

篇六: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劳

  动

  保

  障

  世

  界管理观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对国外乡村治理的研究陈 强(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摘 要】2018年国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战略性安排。然而乡村振兴是一项须长期坚持的事业,绝非闭门造车即可完成,因此,对中外乡村治理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综述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我国近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体都事关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可见乡村的发展在我国的地位的重要性。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短板,而突破城乡二元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的发展与繁荣至关重要,因此加大乡村治理,补其短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是乡村治理所要达到的效果,乡村振兴的言外之意是过去我国的乡村繁荣过,只是后来动力不足相对落后了,所以有必要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有益的经验以促进当下的乡村的繁荣发展,而面向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则可以使我们在乡村治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加具有前瞻性的进行自己的乡村治理和振兴。而这一切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实现乡村的振兴,实现乡村的善治。二、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对国外乡村治理研究的综述城市与乡村的矛盾运动最突出的时期当属近现代特别是现当代,所以本小节的重点在于梳理国内学者对于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乡村治理或者说乡村发展的研究成果,窥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且梳理的重点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地域分布上看集中于北美洲、亚洲东部、大洋洲和欧洲,具体表现为对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则集中于对欧盟及其成员的研究特别是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研究。对欧洲大陆的研究相对较集中,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就包含共同的农业政策。所以从政策级别及适用范围上看欧洲大陆的农村发展政策,可以分为超国家的和国家的以及国家内部地方的农业发展政策。战后的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针对农村地区的治理进程早在进入新世纪就大力开展了。经历了从单纯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到进行严格的规划,改善乡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乡村原有的有机体等不断推进的过程。从文献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欧盟国家的乡村发展实践具有着明显的共性和规律性,战后对农村的扶持都是从关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步发展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关注。最终落脚到对人的尺度的关注。从具体的方式上看很明显的都涉及到对法律特别是对规划的重视、政府的干预特别是资金的支持、以及对土地的整理和规划开发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匮乏的荷兰。从乡村治理主体的角度来说除政府外,逐渐到后期强调公民的参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在内,这一转变肇始于权力的下放。各国在地方规划的制定中引进公民参与这一环节,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公民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突出的变现为德国定期举办的乡村景观设计大赛。值得关注的是在欧洲作为超国家组织存在的欧盟在各国乡村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共同农业政策对各国的约束,而且欧盟相关的机构可以直接对符合欧盟乡村发展政策的各国地方非政府的项目进行直接的资金援助,即与他们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符合欧盟乡村发展战略的国家级的计划和行动也会得到欧盟的配套资金。欧盟在欧共体时代就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农业市场,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对各国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约束作用,特别是关系到欧盟相关资金的配套支援。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战后的乡村建设随着不断的深入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尺度。不仅关注物质,同时更关注生态环境和人文价值的保护等。在城市化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承认乡村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不是消灭乡村而是复兴是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比较多的还有对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的研究,所谓的韩国新村运动和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前者是由时任总统发起并逐步的深化、一定程度上一开始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场全国性的乡村治理运动,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全国性的中央机构进行宏观的把控,而日本的一村一品则更符合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道路,从一个成功的点出发逐步向全国扩散。最终成为一种被国内学者所称的一村一品运动,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一村一品的品不仅包括物质的品还包括无形的品,也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某一地区把美丽的星空建设成自己的品。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不是因为有优势才去建设自己的品,而是积极的去创造自己的优势品。台湾的社区再造以及2010年推出的农村再造计划,同样强调因地制宜,去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日本的一村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学者所研究的日本的艺术介入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所谓的创意农业。从城乡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城市化的推进必然导致乡村的消失问题,从全世界范围的实践看答案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定。工业化所带来的标准化大工业生产虽然在战后的几十年导致了乡村地域的急剧缩小,大量的乡村土地变成城市建设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导致了乡村的没落。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城的实践表明,乡村同样有着和城市一样平等的发展权利,而且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有义务和责任维护乡村地区和人民平等的发展权利和机会。所以才有了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以及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在高速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实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后积极的干预农业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才有了为城市的发展人为的划定边界,为国土空间人为的进行规划比如建立国家公园制度限制开发以及对乡村开放地带的保护等,即使是美国式城市的蔓延,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政府和规划师们仍然在努力限制城市的无休止的扩张从而给农业和乡村留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学者从城市化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城乡的关系,欧洲大陆国家有着悠久的乡村发展史,所以有着很好的乡村的发展的基础,即使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战后依然有迹可循去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则不同,美国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纯移民的国家,可以说没有乡村发展的基因,所以可能导致乡村的建设千69

篇七: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国内外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述评及今后研究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朝着更加全球化的路径发展,全球乡村振兴战略也是滞后不及的。乡村振兴是各国政府强有力的行动,旨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有效的战略、以及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异常重要。

  国内外学者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研究。首先,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道德回归、劳动力转移、社会帮助、产业转型和社会创新等方面。其次,国外学者则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环境友好、社会治理、连接城市及农村发展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乡村振兴战略存在诸多共性,包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经济和引导乡村人民发展等关键问题。此外,目前不少乡村振兴方法都是基于项目的,而不是从整个乡村的角度着眼,从而可能出现项目重叠和资金无效利用的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从经济角度一般化,构建完备的理论体系。同时,乡村振兴也要融合新兴理论和技术,比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物联网、智能家居等,以提高乡村振兴的效率。另外,乡村振兴也要紧密结合当前各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项目设计、资金配置以及政府职能转移。同时,乡村振兴项目也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最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还可以从跨学科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关系。

  -1-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乡村振兴本身的实施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应聚焦于实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以期实现乡村发展的均衡。

  总结

  国内外学者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国内研究的道德回归、劳动力转移、社会帮助、产业转型和社会创新等,国外学者则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环境友好、社会治理、连接城市及农村发展等方面。今后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应聚焦于实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以期实现乡村发展的均衡,这些方面包括一般化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体系、融合新兴理论和技术、贯彻实际情况、完善监管机制及研究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关系等。

  -2-

篇八: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摘要:青海作为除西藏外藏族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在我国甚至是亚洲都有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也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就认识到了乡村的发展重要性,因为它们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各国为了促进乡村的发展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乡村发展模式。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可一定的经验。

  外国对于乡村的研究比较早,更早的注意到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里多以发达国家农村的发展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能提供给我国农村发展一些经验。

  1.1乡村演变及政策

  美国R.D.罗德菲尔德的《美国农村的变迁—原因、后果和可供选择的对策》(1978),这本书表述了有关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变革的历程、现状和问题,以及人们看待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各样观点的办法。美国农村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乡村生活时代(1900-1929),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第二是新政阶段(1930-1945),主要以农场和农民为中心;第三是战后阶段(1945-1960),贷款和技术支持计划仍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和工业发展,更加注重联邦和当地政府的结合。目前,美国乡村经济增长稳定,农场仍是美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所以美国对于农场经济尤为重视。

  1.2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

  各个学者对于乡村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不同,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国家乡村发展模式。

  美国农业社会学家埃弗里特·M.罗吉斯和拉伯尔·J.伯德格的《乡村社会变迁》(1988),从职业、家庭等方面论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发展与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制约农村现代化的种种因素。并总结了国外乡村发展的几种模式,如日本高效农业模式、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印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色列的乡村服务中心建设模式、英国农村中心村建设模式、美国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等。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1990)、MilkoveD(1990)、MartinA(1980)中说到了“城乡互惠性的美国乡村发展模式”,通过建设联通城乡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促进这个地区商品的流通,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个性化小镇,也就是以城带乡,以城镇的特色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加快发展,通过法律体系、农业科技、大额补贴、财政投入这几个方面进行支持;建立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为从事农业的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1.3乡村研究现状

  在论述国外乡村发展现状时,恩格斯在《反社林论》(1976-1978)《自然辩证法》(1955)中,提出了“城乡融合”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为主线,研究了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视资本主义条件下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及矛盾现实,分析了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必然性,提出消灭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过程,城乡关系最终由分离和对立演变为重新融合与统一的状态等相关理论。

  1.4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改造方式,乡村发展模式都有了明显的成效,我国正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探索,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使得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第一,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调整城乡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特别是工业布局,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向三四线城市转移,重新定位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第二,以保障激励为目标,发挥村集体和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在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医疗、养老等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保障;第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改革创新,我国助推乡村振兴,依赖的重要生产要素就是土地;第四,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发挥人才优势;第五,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在上述发达国家的农村发展模式中,都强调了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让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农民,帮扶农民。

  2国内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国外学者仅仅局限于本国自己乡村发展的研究,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几乎没有,又因为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才提出,我国专家学者都把其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并且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一个研究也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2.1乡村演变及政策

  文宏在《建国以来乡村振兴路程回顾及未来展望—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2019)中谈到,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城市优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在价值定位上,由支持城市发展转变为补齐短板发展,再转变为城乡共荣发展;在发展任务上,由乡村建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再转变为乡村振兴;在发展特性上,由国家主导转变为引入市场,再转变为市场分配;在城乡关系上,由乡村单方发展转变为城市带动乡村,再到发挥乡村的主导作用。

  2.2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

  费孝通认为,“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而“乡村发展模式”则是指乡村经济发展结构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某一地区选择的乡村发展战略和乡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地域特色的、能够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论概况。每个地区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以下梳理了各学者关于乡村发展模式的文献研究。

  陈荣彬、姚晓东、张永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2018)中业提到了几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吉安模式、虞心小镇模式、袁家村模式。虞心小镇模式以“虞”文化为主题,结合山水茶竹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客家民俗、虞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式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田园综合体;袁家村模式主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典型代表。

  王松良在《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一以福建乡村调研和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为例》(2012)中说到了福建省乡村发展的几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汀塘模式、培田模式、福田模式和林炳模式。

  2.3乡村研究现状

  王甲迎的《国内外美丽乡村研究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2017)中提到,在国内,关于乡村研究的现状主要有:陆羽荣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并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黄克亮则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广州新农村建设,研究如何推进广州省的乡村建设。

  3国内外研究述评及研究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笔者发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和认可。可以由此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国外的城市化进程比较快,乡村问题很早的就突显了出来,所以学者关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和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乡村发展模式。得出的结论都是较

  一般的模式,对于涉及特殊地区的一些特殊的发展情况,国内的研究则较少,而且也不全面,比如说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地形较复杂的地区的发展模式就少之又少,而且对具体案例深入具体分析的研究也不多见。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趋势,同时这些研究方面的缺少也就是本次课题研究有待突破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BergL,WintjesA.New"rurallifestyleestates"inTheNetherland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0(03).[2]高强,王富龙.美国农村城市化历程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2(05).

相关热词搜索: 国外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振兴 乡村 现状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