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年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五篇

时间:2023-08-17 10:18: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五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5篇

第1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区是**市的中心市区,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79个社区居委会。进入21世纪以来,**区的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所占比重逐年攀升。目前,全区户籍总人口251290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6471人,占总人口的18.5%,70-79岁空巢老人1282人,80-89岁空巢老人878人,百岁寿星**名,长寿老人(95周岁以上)140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日趋增长,对养老服务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围绕贯彻落实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检查考评工作,详细分析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完善提升和长效发展提出建议。


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政策文件,建立工作网络,努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自2006年以来,我区就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2010年,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办〔2009〕**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贯彻意见》(**政文〔2010〕17号)精神,加大推进力度,制定了《**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几年来,由区民政局牵头抓好7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先后投入省、市、区资金682万元,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建立起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同时,在全市率先出台《**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投入24.768万元,对全区年满70、80周岁以上无生活自理能力且市区无子女照顾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先后有106名老人受益;
20**年-2015年,**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将“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区老龄办牵头组织实施,市、区两级配套投入97.2万元资金,为90名特困失能老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市、区两级配套348万元资金,全面覆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完善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考评的情况
自20**年**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以来,区老龄办通过对全区7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检查考评、经验交流学习、回访复检、举办居家养老信息化培训等工作,详细了解市、区两级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服务成效、知晓率等。其中,发现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不仅没有达到服务站的基本标准,要达到《**市20**年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提升标准)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主要检查情况如下:

老城区涵盖**、**、**、**4个街道39个社区,老年人口相对密集,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一是街道、社区宣传力度还不够到位,老年人知晓率低,服务站没有形成氛围,对老人没有吸引力。二是服务站利用率并不高。不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实际上参与的老人很少,上午一般没有老人来,下午才会有老人过来打打牌看看报纸,其他配套设施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虽与相关服务单位签订了服务协议,但老年人较少享受到社区签订提供的上门服务内容,且社区没有建立为老服务各项管理等制度的台账。四是有的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站及活动场地挪作他用,甚至将其承包给私人作为棋牌室或转租为店面使用。通过检查,39个社区中23个社区达到提升标准、**个社区未能达标、2个社区因拆迁、场地原因未能重新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场所,1个社区没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达标率占社区总数的58.9%。


**新区涵盖**、**、**、**4个街道40个社区,与中心城区不同,**新区地处郊区,老年人口分布相对松散,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场地宽敞、配套设施健全,但却门庭冷落。一是因街道、社区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有的老年人甚至不知道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
二是大多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一般与子女同住在自建房屋或比邻而居于古厝,再加上有的社区面积大,老人嫌麻烦,不会特意走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参与活动,他们宁愿就近在祠堂、老年活动室看看电视,聊天谈心;
三是有的服务站没有正常运行。有些社区因为工作人员有限,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没有专人打理,一直是关闭的,只偶尔结合社区开展活动才启用;
四是有些社区离城区较远,无中介服务组织,根本没有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考评检查,**新区40个社区只有**个社区达到提升标准、34个社区未能达标、1个社区因场地、租借原因未能重新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场所,2个社区没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达标率仅占社区总数的32.5%。


按照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的指标来看,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服务成效不显著,考评达标率低。


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依托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成本消耗低的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然而纵观此次的检查考评来看,**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行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宣传不到位。一是自20**年**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不是个新生事物,但大部分社区对其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还不高,从重视程度上来看还比较欠缺,有的社区开展此项工作还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应付上级目标考核的“软任务”现象;
只注重争取专项资金,而没有纳入社区的议事日程,经费没有配套投入,没有形成长效资金投入的管理机制。二是我区虽然在20**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但有的街道、社区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此项工作纳入宣传任务中,没有印发居家养老便民服务手册,大多数老年人只知道社区老年人协会,却不知居家养老是什么,老年人知晓率偏低。


(二)功能弱化,没有发挥其作用。一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是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场所,为老年人仅提供休闲、聊天、健身、娱乐等,没有实质性的养老服务项目。二是服务供需失衡。多数社区没有与服务单位签订10种以上服务的协议书,没有通过政企合作、委托服务等方式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调,方法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三是服务站运行状况不佳。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没有开展工作,配套设施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有的因拆迁、租借等原因未能重新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有的已经变更用途,挪作打麻将场所或转租为店面使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没有充分发挥起养老服务功能的作用。


(三)工作体制不顺,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虽然基层确实存在时间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但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有的社区两委重视不够、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推给社区老年协会来负责。老年协会属于社团组织,其宗旨主要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若唱主角负全责,不仅工作体制不顺,管理力度也不够。从职能作用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社区民政工作的职责,理应由社区两委工作人员来承担。


四、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领导要重视。社区“一把手”的态度是首要因素,建立问责制是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不能一要检查就找老年协会会长,要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内容,明确社区两委的专职人员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为老服务的各项档案和服务记录等台账;
定期走访、探视辖区内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孤寡老人,避免空巢、孤寡老人死于家中无人知晓的悲剧发生,并做好走访记录,切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运作。


(二)宣传要广泛。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做好向居家老人的宣传指导,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要带领老人参观了解服务站的各种服务功能,还要培养有活动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人参与服务站点的日常运作,对老人才有吸引力。


(三)资源要整合。未达标社区要向达标社区开展学习交流,对照提升标准进一步固强补弱,提高服务水平。到目前还未建立健全服务站的社区,要按照就近原则,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如: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祠堂等,整合资源,循序渐进,加快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每个社区都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硬件设施健全的社区,要整合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如社区医疗站、社区活动室、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将它们逐步整合用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其为老服务功能,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同时结合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老城区与**新区就近各选取一个试点,依托市居家养老信息呼叫服务平台,深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家政、照料、急救等上门服务。


(四)机制要健全。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建立一套居家养老的质量监管、评估、职业培训、经费补贴等体系,不断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投入激励机制等方面要加大探索力度,积极寻求突破。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不能只依靠政府拨款,社区应自己多渠道的获取并及时更新。像社区自有的设备,可以在资金充裕时及时更新,设备不齐全时,可以用优惠政策的方式募集资金,也可以招商引资,由社会解决这些软硬件设施来源问题,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长效资金投入机制。


总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多方协作,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提升建设,真正发挥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作用,逐步实现专业化服务全覆盖。

第2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

xx镇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3亿,超过总人口的12%,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
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xx镇社会事务管理科在镇域内进行了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的调研,如下:

调研方:xx镇社会事务管理科

调研地区:xx镇47个村、5个社区

调研时间:2010年10-11月

研究目的:

1、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2、理清政策思路与具体要求

3、了解目前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4、加快完善和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抽样调查、重点访谈

文献研究:通过对《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特殊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解读。

抽样调查:本次调研运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对xx镇47个村、5个社区全部享受居家养老补贴进行抽样,最后选取了总数的80%作为调研样本。

重点访谈:对镇与村(社区)负责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商等,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研结果:

一、居家养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 范围逐步扩大。

2、各级行政体系很完善。

3、目标人群多样化。

4、服务种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5、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在迅速增加。

二、目前居家养老的中心任务主要是由政府出资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服务。

三、符合条件的老人获得的是由与政府签约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而非现金。

四、行政执行程序

由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到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再到区老龄委,分级上报审批。

五、资金的结算程序

老年人到服务商处消费后登记,服务商将每月消费总数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然后逐级上报,由市老龄办审核批准后,再分级下拨资金。最后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服务商按季度结算。

六、老年人基本情况及需求

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目前本镇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老年人有1000多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 ,其中不能完全自理的约占72%。

2、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需求项目

打扫卫生

洗衣服

家电维修

日间照料

老年餐桌

老年用品

读书读报

陪聊陪逛

法律咨询

%

1

1

1

1

1

2

0

6

68

0

0

0

17

2

3、老人有服务券可享受的服务情况

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老年餐桌、家政清洁、理发、洗浴、家电维修、生活照料、老年用品换购等。老年人普遍认为目前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范围较窄。

4、老年人可享受的服务补贴金额

虽然北京市的养老补贴金额在50-250元之间,但符合100元以上条件的老人相对较少。

5、服务券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老年人认为目前的补贴额度偏低一些,认为不太够与太少的老年人占67%左右。

6、老年人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满意程度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政策的整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其中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老人约占13%。

七、服务商情况介绍

老年餐桌13家、理发店4家、浴池3家、康爱乐家政等。

八、存在的问题

1、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严重缺乏

目前的服务商主要由家政公司、饭店、理发店、浴池等商家承担。这些服务商通常不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引发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1)服务不能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需求。如:老年餐桌的饭菜偏咸、偏油,不适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需求。家政公司的服务员更换频繁,老年人适应不了。

(2)对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资金是一季度一结算,非现金及时支付,周转起来不划算,大部分企业会觉的麻烦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3)没有意识到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福利,只有老年人才能消费并登记,往往老年人的子女或亲戚以老人名义消费时他们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

2、服务商的数量少、涉及范围小,老人使用起来不方便。引发的细节问题有:

(1)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农村与城市老人的生活仍有一定差距,本地大部分老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使用养老券过程中最迫切需要的还是换购物品和医疗服务,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经济实惠,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其他服务相比之下就不是很重要了。

(2)老人安全问题及经济问题

目前提供的这些服务都是老人欠缺的,但由于受服务商的局限性,老人在享受服务的时候不方便。例如:拿50元服务券让老人自己去餐桌就餐,那么他可以吃三到四天,若是叫服务员送餐价钱就比较高了,50元最多只能吃2-3顿。由于居住地距离老年餐桌较远,出于经济考虑就只能自己到餐桌去就餐,非常不方便。

3、服务商受政府控制,服务成本高,收费比同行业也高,老人使用起来不经济实惠。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特困老人来说,目前的补贴标准仍然不够,并且服务收费标准过高,所以每月100元的养老券对于家庭困难的老人帮助不大.。

4、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老年人多与子女同住,但高龄老人的子女也都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照顾老人越来越乏力。有些空巢或是独居的老人就更加难过了,子女都不在身边,基本生活和安全都是问题。

5、老年人服务多元化问题

有些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的老人,不愿意使用这项服务,觉得局限性太多、资金额度也不大,使用反而影响他正常的生活。例如:他家本身有子女或是保姆照顾,且离老年餐桌、购物等服务网点都较远,最方便使用的还是自己子女和保姆。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会认为自己本身不需要服务,为了迎合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每月还得考虑要接受什么服务,影响了原来正常的生活,还不如不享受这项服务。

九、建议

1、强化专业队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政府鼓励与支持专业性连锁性的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产生。

2、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热情。适当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而使服务快速覆盖到更多老年人。

3、增加服务商,扩大服务范围,使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4、鼓励和扶持本地区开发属于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如:培养居家养老护理员、社区医院等。

5、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6、对特困老人适当提高资助额度,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7、简化现在的一些行政执行程序,让一线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发展服务商和监督服务质量。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全镇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第3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区别

1社区养老的定义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1]。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很多人看这个定义,感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说的很类似。实际是有差别的,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并弥补了两种方式的缺点,是一种中庸养老模式,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养老模式。

2社区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的区别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

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3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3]。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韩布新介绍道。家庭养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老人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一般是指老人自费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医疗和照护服务;
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

那么,那些社区和社会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如何呢?中国新闻网近日的报道指出,北京第一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人满为患,排队预约的有千人以上;
在天津,比起接近16万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全市不到2万张的床位更显得杯水车薪。而在记者走访的朝阳区一所社区养老院里,50个床位在2年前也已达到饱和。

4“空巢”老人别憋在家

“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的。”韩布新告诉记者,“人除了生理、安全等比较低层次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三大心理需要。”对老人不想被年轻一代看作“老弱病残”的心理而言,养老机构提供“老有所伴”的条件,满足了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单身老人也有更多机会找到“第二春”。而另一方面,采用社区或社会养老的方式,恰恰能填补“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虚。早在2003年,国内心理学者范悦斌等人曾抽取社区养老院或敬老院和不与子女居住的70岁以上老人各220名进行比较,发现两组身体状况差不多,但前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显著优于后者。

5社区养老一举两得

“不过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韩布新的分析与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非常一致。

具体说来,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

不可否认的是,在“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仍有人对养老机构排斥。“没面子、被抛弃感都是可能的负面感受。”韩布新最后说,“不过,对这些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老年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需要、摒弃旧思想只是时间问题。”[5]

6社区养老能否托起“夕阳红”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面对这一“养老考验”,合肥市一些社区探索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解决养老难题。

7银发浪潮凸显“养老难”

“银发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我省在1998年进入老龄化时期,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年。合肥市早在1997年便进入老龄化。2009年末合肥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25%,比上年提高6.15个百分点。据测算,未来20年合肥市老年人口如果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25%。合肥市老龄办在今年3月至4月对全市城区“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72.94%的老人表示与子女关系很好或者较好,但是只有29.12%愿意或者比较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48.34%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22.54%的老人表示无所谓。那么老人们愿意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呢?调查表明:在空巢老人中,有20.59%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或比较愿意未来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却有59.99%的空巢老人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呢?排名前三位的原因是:经济上承担不起,入住养老机构不自由,怕子女不愿意或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

“合肥市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有153家,其中老年公寓36家,农村敬老院117所,总共有达近19000个床位。”合肥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陈先文告诉记者。2万不到的床位与合肥70万老人这一数据相比,应该是很小的一个比例,可全市36家老年公寓入住率只有60%左右。

8居家养老需要“搭把手”

合肥市委政研室和市老龄办曾共同对全市养老情况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调研,“一直以来,我国只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而如今,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引入一个全新概念――社区养老。”参与调研的市委政研室三处处长瞿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养老的严峻形势,应该尽快开始这一课题研究。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这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上海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只是“雏形”。如今,合肥市已在探索社区养老之路,一些社区开辟了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室、助餐点等社区老年服务场所。记者从该市民政局了解到,合肥市已经建立了30多个日间照料室,另外今年还将验收20个。2012年,合肥市希望能达到50%的街道、社区开设托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室为老人提供服务。记者分别采访了在全市首批建立日间照料室的两个社区。庐阳区龚大塘社区的日间照料室约80平方米,这一社区的老人可以在里面打牌、聊天,并有一些运动设施提供给老人进行锻炼。那么,生活自理能力日益变弱的老人能否在日间照料室里解决日常饮食难题呢?回答是“暂时还不能”。包河区曙光社区为了解决一些居住在高楼的老人生活的难题,同时为老人们多增加一点收入,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案,可以将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然后租住社区提供的楼房,而这中间有近400元的差价,如今有16个老人租住在社区的房子里,而曙光社区在这栋楼里建立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日间照料室,但还未对外开放。托老所、日间照料室被建成另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是否有意义?合肥市老龄办所进行的《“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社区能伸出“双手”,而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各种维修、定期检查身体、上门医护、清洗衣物、陪同看病、家庭护理等,而聊天解闷只占需求的11.15%。这一数据表明,老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但更需要有人“搭把手”,帮忙解决因体弱无力无法去解决的一些日常生活的难题。

9养老业应有“规划图”

年幼的孩子可以“托”到幼儿园去上学,而年迈的父母是否可以“托”给社区白天照料?日间照料室如何才能更实用,而不成为一个无法长期持续下去的“鸡肋工程”?今年已八旬的退休老教授陈华生居住在琥珀山庄南村,他的儿女均在外地工作,夫妻俩不喜欢请保姆,于是日常生活仍勉力自己打理。陈教授告诉记者,他很渴望自己生活的社区能有一个“托老”的场所。“不需要“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熟悉的环境,早晨出门在那里可以与一帮老人们娱乐聊天,体力不支时一日三餐可以在那里解决,开心过完一天后回家美美睡个大觉。”陈教授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这个“新天地”。他同时表示,爬高下低的家务活老人们往往无力去做,若再遇到头疼脑热更觉得吃力,“社区若能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一些服务,那就帮了我们大忙。”这样的“美丽新天地”,合肥一些县区分别进行了某一方面的探索。记者采访了包河区的滨湖惠园,这是一个在建小区,虽然小区仍未住满,但是入驻的千户家庭中,百余户是有老人的家庭,而独居老人家庭达10余户。据滨湖惠园社居委主任沈柳以介绍,这一社区已经专门辟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其中有老人活动场所,日间照料室等,同时还将开办一社区食堂,为老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规划和设想已在行动中,可是沈柳以也指出未来的难题,“这个工作要想持续做好,必须要解决资金和人员的两大难题。”沈柳以表示,这不应该只是某一社区的试验,而应该成为各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工程,政府应该进行长期规划并起到主导作用。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变老。如何破题,不仅是每一个家庭面对的难题,也将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挑战。记者从合肥市老龄办获悉,合肥市在今年7月专门确立了三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试点社区,希望通过这三个社区的“探路”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在2012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6]

第4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

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研究

□李军伟 孟祥权 黄 宁 乔学瞳 张文慧

【摘 要】【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养老方式很多,但鉴于中国老人的养老观念,许多老人更倾向于在家养老,所以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受到许多老人的欢迎,如何搞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居家养老大创小组对银川市金凤区民政局,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老人的走访调查,对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详尽的调查,发现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7(016)009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体系

一、引言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的出现,给老年人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引人深思,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家庭和老人需求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年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银川市为缩影,探索宁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宁夏养老情况现状分析

(一)养老形势。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2.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2.45%,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90万,占总人口的13%,2020年将突破百万大关,占总人口的16%左右。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9所,共设置床位15,024张。其中:农村敬老院58所,设置床位6,363张;
城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20所,设置床位3,364张;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投入使用31所,设置床位5,297张。全区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18.3张,尚未实现“十二五”末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

第5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

编号:TQC/K28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
告完整版
Dailydescriptionoftheworkcontent,achievements,andshortcomings,andfinallyputforwardreasonablesuggestionsornewdirectionofefforts,sothattheoverallprocessdoesnotdeviate
fromthedirection,continuetomovetowardstheestablished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编报告完整模板/CompleteTemplateOfNewReport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构筑文化养老的魅力社区
——崇安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


编号:TQC/K286第2页/总15页

新编报告完整模板/CompleteTemplateOfNewReport
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将对无锡市崇安区崇安寺社区的有关实践探索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崇安寺社区老年人口现状崇安寺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随着社


编号:TQC/K286第3页/总15页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报告 养老 居家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五篇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报告范文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