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5篇)

时间:2023-07-20 14:09:02  阅读:

篇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信息化创新纵览*********************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固原市原州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祁怀宇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师资培训中心●

  案例概述原州区借助宁夏“互联网+教育”国家示范区建设东风,通过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夯实教育扶贫基础,并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扎实开展“互联网+教育”应用,通过实施“互联网+培训”“互联网+空间”“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教学”和“互联网+创新素养”等模式,使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学校管理更高效、城乡教育更公平、学生发展更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

  案例背景2019年5月,原州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后,紧密结合实际,围绕“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确定一个重点,坚持三个优先,聚焦五大任务,着力八大改革创新点,落实十二项工作,以宁夏教育云的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云校融合为主要思路,奋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涌现出了原96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州二小“文澜之星”、原州七小“七彩之星”、原州十一小“6+N+3”、原州十八小“10+N+3”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众多模式,使原州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助推教育精准扶贫、构建区域智能教育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大改革创新1.建设“一张网”,持续优化信息环境一是加强校园网建设。严格按照《原州区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2019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学校基础网络改造进程,提高网络带宽,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二是加强师生终端建设。借助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提升项目资金,全区所有班级配备教学大屏一体机,更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备,提高班班通和录播教室使用率。三是加强学校个性化应用建设。推动学校“互联网+教育”先行先试模式,建好学校机构空间、微信公众号,丰富栏目内容,及时维护更新。在示范学校开展了校园电子图书系统、校园电视台、电子朗读亭等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学校信息化环境。2.依托“一朵云”,丰富整合教学资源一是充分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原州区所有学校均开通学校机构空间,智慧校园开通率100%,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100%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90%的师生、家长能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创新应用。二是积极用好教学助手、云校家。充分运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学助手、云校家等APP,有效落实到备、授、改、辅、评等环节,实现教学闭环,提高了教学交互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广泛汇聚优质资源。收集整理历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宁夏中小学思政课“互联网+”教学教研示范基地工作平台、“班班通”

篇二: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滕州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我校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之一,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向建设国内一流名校的目标迈进.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教改与创新,重视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教学的应用,学校制作的电教片曾在全国公开发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在全球兴起,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又给我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两级市教委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部分工作已经走在了省内学校的前列。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学校确立了“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思想,学校决定:以教育的信息化为突破口,抢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结合学校的实际,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实施,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滕州一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下:

  1、审时度势,提高认识,增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化的紧迫感、使命感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方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学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将成为制约教师教研、教改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再就是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生源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把学校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学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临重大抉择。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之大.面对教育发

  展的新形势、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涌现,学校信息化成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高效推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目前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已趋向完善,并在努力提高应用及管理水平。

  2、科学规划,集约投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针对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决策,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升级、改造、新建多媒体教育环境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及具体实施办法.首先,学校于2002年投资近100万元对网络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实现楼宇楼层间光纤千兆连接,百兆到桌面。其次,对教室多媒体升改造.一中的多媒体教室于2003年建成,原有投影机、计算机、视频展台等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了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比较,于2010年8月对全校117口多媒体教室全部升级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所有教室建成多媒体,宽带网接入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网,可实现有线电视播出、卫星电视播出和现场直播等.学校于2003年开始为所有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于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进行了笔记本升级换发工作,保证了教学的需要和满足了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社会各界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学校主页,注重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目前有设施完备的金石学术报告厅及两口多媒体阶梯教室,报告厅灯光音响设备完备,高清晰LED显示屏可以满足大型会议、报告及演出的需要;每口阶梯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双台高亮度55寸液晶电视、中央控制系统、视频展台、音响设备等,并具备丰富的接口,可接入其他设备如笔记本电脑、DVD机、录像机等设备,可满足上公

  开课和中小型会议需要,山东省化学优质课、语文优质课在我校举办,我校提供两个会场并实现多机位录像编辑,得到了省专家的一致好评。

  建有校园电视台、120平方米自动录播系统两套、编辑控制室,配有灯光设备、音响设备、特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可以满足学校制作教学片、专题片、新闻片、现场直播和网络视频之需要。学校还以高考听力考试为标准,建成有线广播系统,建有班级监控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和校园楼道监控系统,满足电子巡考和教学评估的需要,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教学软件建设是多媒体建设、网络应用的核心内容。硬件建设就像是高速公路,而软件建设就是高速公路上的车。在软件建设上,学校不断购置软件,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库,建有电教教材资料中心,配有充足的教学资料,幻灯片、投影片、光盘、录象带等,电教资料中心资料齐全,基本满足教学、学习、管理的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有重点、有计划的配备教学软件,所有软件均按省级电教资料目录分类管理。另外,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本校的教学特点和实际,自制和开发课程软件,学校重视校际交流和购买高水平的教学软件。

  3、规范管理,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益

  为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学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责任管理。学校统一制定了《电化教育工作制度》、《中心机房管理人员职责》、《机房工作人员纪律要求》、《电教资料保管制度》、《电教器材保管制度》、《电教资料(器材)使用借还制度》、《电教器材(资料)损坏赔偿制度》、《电教器材、资料维护保养制度》、《电教科研及成果奖励制度》等;班级张贴多媒体使用管理规定,班主任是教室多媒体管理责任人,每班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专门管理,并加强与电教中心的联系,教务处负责记录统计每位教师多媒体使用情况,一周一汇总发布到学校网络办公平台,学校对教师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并

  将使用情况纳入教师业务量化考核。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保障了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各电教设施设备均有使用记录,保障了电教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一直在99%以上。

  高水平的设备需要高水平的师资,才能发挥最佳效能。教师的实践能力、操作实验能力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标志的教育技术知识水平,对教师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制订规划,加大措施,加强对广大教职工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维护,学会文字处理,学会使用、制作教学课件,学会智能组卷,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加工信息。经过培训和教学实践,目前全部教师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绝大多数的教师掌握了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目前学校各科学普遍使用多媒体,教改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范.学校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经常开会研究信息化工作,督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工作。

  二、滕州一中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如下:案例:全自动录播教室的应用

  为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推动全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东西两个校区全自动录播教室安装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该教室从采光和采音效果等方面精心装修,能立体式、多角度摄像和录音,将录播室内教师现场讲课或讲座的实况进行录制,与班班通网络服务器对接,可现场直播到每一个教室。

  1、此套录播系统,用于教师日常课堂录制,授课教师可通过观看视频,加强教学反思,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改进,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此套录播系统,用于录制精品课程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3、此套录播系统,用于此套录播系统,用于两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科优质课展评活动录制,为评课提供技术支持,打造全市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4、此套录播系统,用于学校法制报告会直播、滕一杯辩论赛等活动录制,全方位服务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5、此套录播系统,用于全市评选的优秀教案课堂录制,为全市的优秀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提供视频资源.目前,学校要求各种公开课都在录播教室开设,准备充分利用该教室,让教师享受到录播教室这个资源平台,实现多场景录像、课堂教学直播等功能,充实和丰富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让先进的技术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推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三尺讲坛

  写春秋。多名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获奖,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获省、市级奖励,科研水平不断增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断深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教研教改气氛空前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篇三: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篇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学校信息化应用案例

  篇一:学校信息化应用案例(588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当“博客”这个名词跳入人们的视线时,西小教师再次大胆创新,2009年年初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学习发展共

  同体——课题博客群。西小教师博客群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市、区教育局各级领导热切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全校100多位教师都在

  博客群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及时更新。博客群的首页上栏目设置

  非常丰富,既有教育视角、课题研究、论文叙事、案例反思等与教学

  紧密相关的栏目,也有生活随笔、心灵氧吧等个人感悟,细细阅读每

  一篇文章,常常被感动。那里洋溢着真情,流露着快乐,蕴含着思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校语文老师杨韧的博客《喜洋洋》。它分为“喜洋

  洋常思考”、“喜洋洋勤耕耘”、“喜洋洋有爱徒”、“喜洋洋乐宝典”、“喜洋洋爱活动”、“喜洋洋会设计”、“喜洋洋爱学习”、“喜洋洋讲故

  事”等七个版块。在喜洋洋勤耕耘板块中杨老师在博客中播下的思想

  的种子,走进喜洋洋有爱徒,你会发现这是孩子们的舞台和乐园。喜

  洋洋有宝典中杨老师向孩子们推荐了许多对成长有帮助的文章,喜洋

  洋爱活动则记录了师生一起快乐的活动。因为全体老师的参与,西小

  博客在蓬蓬勃勃地发展。

  篇二:学校信息化应用案例(742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为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自2011日起推行学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来,节约了资源和人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尤其为日益提效的课堂教学

  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在推行中也

  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特总结如下,与各位教育同仁分享,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和mssql数据库,以asp和vb为开发语言,自主开

  发出的集b/s一体化的运行模式,适用于学校各个部门复杂的办公需求,模块有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模块、应

  用与服务模块。

  学生管理系统里面有招生管理、缴费情况管理、自动排班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严

  格遵循招生->入学->在校->毕业或转校的学生管理情况。

  教师管理系统里面有教师应聘管理、职工信息管理、职位变动管

  理、班主任岗位管理、工资奖金管理、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严格遵循

  招聘管理->在职管理->离职管理,便于数据统计和分析。

  协同办公系统分公告通知、部门工作、公文签发、邮件系统、即

  时通讯录、页面即时通讯模块,便于文件之间的传递、分享、协作、计划周程、进度监督、结果公布,进而形成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参例,任何一个职位的变动都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一两年后,学

  校的管理信息,有案例可查,有经验可以借鉴,不足之处可预先预防。

  应用与服务系统有电教报修、总务水电报修、用车管理、外出门

  岗登记、功能室申请、内部学校照片、软件、视频共享、图书系统、物品申用系统、网络硬盘和ftp、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文印管

  理的查询,方便了老师的日常应用,对资源做到了最优化分配。

  篇三:学校信息化应用案例(862继桂东、芦淞等39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区

  之后,2014年,又有望城、宁乡等10个县市区申报创建实验县市区,现已完成材料评审、网络问辨、远程观课和意见反馈等工作。这些县

  市区在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涌现了很多创新应用案例:宁乡、南县、津市等县市结合本地

  实际,坚持以县为主,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部门配合、学校

  协作”建设模式,促进县域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望城区创新教师培

  训模式,实施“研训一体”全员培训,整合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资源,将教研、培训和教育信息化相互对接,在“区级”和“校本”两个层

  面上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区域性“大研训”格局,促进新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宁乡县以“宁乡教育新干线”为

  主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着力打造了“名师课堂”“高

  效课堂”“同步课堂”“在线课堂”“成长课堂”。龙山县建成了精品课

  堂及优质专递课堂系统,城区优质课堂向全县73所学校的每间教室

  同步专递、每间办公室同步直播,实现了“同一时间上课”“同上一

  堂课”“同步互动学习”的城乡互动互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解决了农村学校因某些学科缺少专业教师而开不齐课、上不好课的问

  题。雨湖区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试点,探索“1+1+1教育生

  态圈发展”模式,采取“教师城乡换岗”“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流

  动支教”等措施更新教育信息化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全区教育创新发展。

  这些县市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为信息

  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篇四:学校信息化应用案例(361闵行区华漕中心小学建立“华漕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平台”,促进教师个人资源积累,相互学习借鉴,也便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

  评定。

  通过平台,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归入教师个人

  电子档案内,使之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积累,便于经常自我总

  结和反思,利于他人学习借鉴。

  通过平台,学校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进行科学的、激励

  性的评价,促使教师主动发展,从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与理解、专业

  技能等方面入手,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描绘与规定。

  通过平台,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考核更为便利。教师只需

  按时将教育资料、资源及时添加到自己的电子档案袋中,条线或部门

  分管领导就能及时获取信息,组织交流、评价、考核。教师也能即时

  获得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篇二: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分析教育信息化无疑是眼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其实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

  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学校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仓库,里面装满了所有教师的教学智慧,让所有的人都能够

  共享这笔财富。当这个资源宝库得到充分利用时,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得以从中汲取经验,丰

  富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从而促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产生飞跃。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几乎每

  所学校都尝试过建立自己的资源宝库,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类似的资源积累计划一

  直举步维艰。

  现在,机遇出现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开始向信息化转型。在国家的大力

  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设了诸如校园网等硬件设施,这就让我们有机会利用信息技术重

  新启动资源积累计划。

  一方面,目前有很多it厂商为学校提供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产品,毫无疑问,这些产品所

  拥有的功能必须有助于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积累的目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将教师

  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学校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转化。例如,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化为一套模版,学校的其他教师能够方便地利用这些模块化的软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填充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了

  一次教学资源的积累。日积月累,这个资源宝库不仅能够让学校现有的教师

  和学生受益,而

  且能够让今后所有进入这所学校的师生持续受益,成为学校一笔永久的财富。

  另一方面在于it厂商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厂商按照学校特点建立起一套“合体”的信

  息化体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的培训。这是关键环节。在这里,懂得怎么使用各种信

  息技术工具是一个层次,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使用这些工具又是另一个层次。

  因此,厂商在培训过程中,一开始就需要以功能为导向而非以应用为导向。在这一点上,太

  极公司趋向于采用实例演示、归纳分类等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培养教师的主动意识。当教师真

  正体会到技术手段能够使其教学变得更加方便、有效的时候,就会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产生

  兴趣,从而主动学习、主动应用。

  当教师能够真正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时候,资源积累就会以一

  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并且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教学经验、教学成果不受时间、空间约束

  的最广泛的收集和传播。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资源积

  累将会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人们树立一种判断学校质量的新标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目前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已不能指导对学生的授课模式。大力提

  倡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校的师生都能掌握应用网络的技能,更重要

  的是要探索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这样的体制与模式下,培养出更强的信

  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

  园网、教育相关政府机构的信息化等内容。这里我们截取了在教育行业信息化中四类典型的用户。来看看他们在信息化上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典型用户a典型用户b典型用户c典型用户d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化基础成功案例西安交大网络是国内高校网络建设时间较早,业务开展非常完善的校园网络之一,校园

  网络的整体网络规划水平很高。但是伴随着学校数年来的高速发展,校园内用户数量的急剧

  增加,互联网带宽的不断扩展,网络应用环境日趋复杂,原有的校园网中的骨干网络设备已

  不堪重负;即便面对每日正常的网络流量高峰,该骨干交换机的cpu占用率都不会低于30%,而在发生较大规模的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时,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就会出现很大的时延

  并

  且伴随着严重的数据丢包,极大地影响了网络通信、教学研发、对外交流等学校日常网络

  应用。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原有的骨干交换机在现阶段难以满足业务流量快速增长的需要,骨干层设备的处理能力问题使整个网络出现了仅靠升级现有设备难以克服的困难。由于学校

  整体信息化的需要而带来的流量增长、业务趋于复杂的压力使西安交大的骨干网络迫切需要

  调整、扩容。而原有的骨干设备基于传统的交换架构,对于高数据流量下复杂业务处理的能

  力有先天的不足。由于其业务支持能力有限;即使对该设备进行升级也难以保证能够有效支

  持频繁变化的路由表、可控组播、复杂的acl控制策略/策略路由等复杂但是必要的业务功

  能。缺乏这些业务功能的后果之一就是:在面对各种网络攻击或网络病毒爆发时很难具备有

  效的处理手段和足够的设备处理能力。

  由于在合并前各个学校的网络情况参差不齐,各个学校原有的网络应用也不尽相同。为

  了有效地将这些资源集中起来,整合到一个高性能的统一网络支撑平台中去,西安交大网络

  中心经过仔细测试、分析、研究后发现现有网络的骨干层是这个??木桶??最大的短板,因此决

  定对原有的骨干网络动一次外科手术。其目的如下:

  首先,需要从网络平台上统一合并后的新交大网络的应用,即将所有的网络业务全部都

  部署在一个统一的骨干网络平台上。

  其次,解决原先存在的骨干网络设备性能方面的问题,部署新的骨干网络设备来替换原

  有的设备,解决困扰西安交大网络中心的骨干网处理性能不足的问题。

  再次,新的骨干网络设备需要能够支持西安交大现有和未来规划中新增的各种网络业务,并能提供很好的质量保证,有效避免各种业务在骨干网层面受病毒、网络攻击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中心在仔细分析了未来的需求认为:随着现有校园网规模不断加速扩

  大,用户数量不断提升,用户使用要求不断提高,各种高带宽新业务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各种应用的快速涌现;现有的ge/2.5g平台很难满足未来业务对网络处理能力的需求,必

  将逐步演变成为整网带宽的瓶颈。从业务融合的角度来看,未来的ip网络必须能够提供对

  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的支持。在同一平台上承载多种业务除了要求更高的带宽外更

  重要的是业务的承载技术,下一代的ip网络承载平台必须提供全面的承载技术。对于网络

  的业务而言,骨干网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开始把校园网建

  设的关注焦点提升到了如何支

  持连接型增值业务、如何面对不同的业务以及用户提供有效的sla保证、如何对现有的网

  络进行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升级改造等核心问题上。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在安全可靠的基

  础上基于ip分组技术去实现视频、话音等业务,以便更好的对网络业务提供支撑。在综合

  考虑了各种因素后,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中心决定采用基于10g平台的设备来搭建未来西安

  交大的核心网络,在这个网络上承载各项学校信息化应用所产生的业务。

  实施举措

  鉴于以组播业务为基础的视频、语音业务已经在西安交大的校园网络内大规模展开,在

  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中心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多方的考察、交流、试

  验后决定采用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综合组网的方式来构造一个性能足够高、扩展能力足

  够好、可用性足够强的先进的下一代ip网络平台。该平台在网络的核心采用了两台p320路由器作为综合的路由处理、业务提供平台,核心链路为10g带宽,连接东西两个校区。

  改造后的西安交大的网络应用创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组播应用

  组播的视频源被连接在思科的交换机上,网络核心的p320路由器运行三层组播协议与思

  科的catalyst6509交换机互通,cisco设备上配置为组播的混合模式;港湾设备上启用稀疏

  模式。

  西安交大网络中的视频点播服务器主要是为校内学生和员工提供在线的视频服务。目前

  共提供4个视频流。在整个系统试运行期间通过了高业务流量的考验,在欧洲杯比赛期间,在骨干设备上承受了学生区开展视频点播所带来的大数据流量的考验,视频业务开展的非常

  流畅。

  2、策略路由应用

  由于对西安交大网络中的所有用户来说,在进行网络访问的时候,教育网和国内的流量

  是免费的,而国外流量是按照流量计费的,所以需要对网络中不同的用户的不同应用配置不

  同的策略,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这些操作都是在核心路由器进行的。

  3、安全过滤、数据转发

  由于西安交大原有的核心交换机性能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新路由器代替了原有

  的网络核心设备,并在设备上配置了相应安全防护的策略和路由策略,该路由器采用了

  asic+fpga+tcam的综合处理架构,能够保证10g速率的高速端口在配制了复杂而又数

  量众多的acl访问控制策略的同时仍能做到线速转发数据流量。在该设备投入使用后,西

  安交大网络中心针对校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数据流量不均衡等各种问题重新规划并实

  施了细致的acl访问控制策略,过滤网络中特殊的病毒流量、网

  络攻击、非法路由,并对

  数据流量进行重新的导向,使其能够快速高效的从校园网内转发出去,保证了整个网络稳定

  安全的运营。在切换到新的设备后,原有的骨干网瓶颈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可持续升级能力

  网络核心的设备既要保证性能、可靠性、可用性等关键要素。又要考虑到保证用户的投

  资回报。一直以来,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方面事情多、经费少,长期以来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考虑用户的投资回报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关系到用户未来的网络运营

  是否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编后: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国外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业务种类和组织结构来

  迎合技术的发展趋势。统一平台、整合资源;将很多原来划分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应用

  方在一个同时兼具高度灵活性、稳固的业务平台上,确确实实的将信息化像电话、汽车一样

  融合到学校的日常运作中,产生出巨大的协同效应,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这

  就需要一个足够茁壮同时具备高度灵活性的基础网络作为支撑。在这方面,西安交通大学通

  过将自身原有的网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以万兆高端路由器这个面向未来超大型校园网络核

  心多业务应用的终极利器来满足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的需要;同时更进一步的考虑将利用这个

  平台有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内外部业务统一、流程优化,使西安交大能

  够尽快地提升成为一所综合化、国际化的高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自从我们给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后。教师的备课、教学的效率提高了不少,2004年的高考一类本科升学率也较去年有了一定的提升。”瑞安中学陈副校长。

  “自从使用上笔记本电脑以来,教师们越来越习惯于在教学中给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以及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课堂教学告别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势在必行!”-瑞安中学信息技术处曾小夫主任

  “瑞中采用it产品来推进信息化教学是个成功的案例,将对很多学校有样板示范作用”。

  -浙江一位教育专家。

  瑞安中学依靠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

  浙江瑞安中学创办于1896年,其前身为瑞安学计馆和方言馆,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普通

  中学,迄今已有108年历史。近年来瑞安中学始终保持着99%的高考升学率。

  高升学率的秘密

  “芳菲桃李春成海,廊庙才华凤集桐”。在谈到瑞安中学为什么升学率能高达99%时,瑞

  安中学网络处曾小夫主任说:“除了严谨的学风外,在信息化教学帮助下的??研究型课程??教

  学是瑞中升学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施。瑞安

  中学的每一个教室内都配有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从前年开始,瑞中给每

  个一线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身为班主任的陈云红老师透露: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档案管理都是个难题。当

  然瑞中也不能免俗。就以分析考试成绩这个事情来说吧,在笔记本电脑发到老师手里之前,每次考试后老师都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排名,费时费力不说,而且得到的数据仅有成绩

  排名等简单的信息,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来帮助教学。自从使用了电脑后情况则和以前大不相

  同。考试成绩出来后,学校有专人将成绩录入到成绩管理系统中,原来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

  做出来的成绩排名现在仅需瞬间就能完成。更神奇的不仅仅是这里,对考试后的试卷分析是

  每个老师都要做的工作,每次都要花一两天时间来分析试卷。因为只有分析好试卷才能针对

  近期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对症下药”。现在老师们只需去内部网上下载由电脑系统分析好的数

  据即可知道近期教学的薄弱环节在哪里。

  教学好帮手

  瑞中的李海蓉老师透露:“没有配备电脑前,为了一节公开课,我往往要花费好两三个小

  时来提前在小黑板上抄写板书,准备各种模型教具,既费时又费力。而现在这一切已经大大

  简化了,我不再需要提前抄写板书,只需要通过笔记本电脑与投影机就可以把内容展示给我

  的学生,这样课堂就会无形中??增加??十五分钟左右的容量。”曾小夫主任称,自从使用上信息化手段以来,教师们越来越习惯于在教学中给学生演示

  自己制作的课件以及从互联网或内部局域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课

  堂教学告别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笔记本电脑的采购成本至少是台式机采购成本的一倍,谈到瑞中为什么会选择笔记本电

  脑时,参与采购决策的李明亮老师表示:教室的环境不同于办公室,电脑存放在教室里面很

  不安全,日常管理也是个问题。如果把学生都集中在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又不方便。思来

  想去学校领导下决心给每位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虽然这样做会导致采购成本增加,但

  学校领导觉得这样做还是很值得的。

  瑞中的老师自从配发了笔记本电脑后是不是真的能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呢?来自政史地教

  研组的陈云红老师斩钉截铁地说:“自从配发了笔记本电脑后办公效率大为增加,就拿今天

  下午的教学谈论活动来说吧,以前我们教研组搞教学讨论活动时先要把发言稿打印出来发给

  参会者,届时再到会上讨论,打印稿不但会增加办公成本而且不易保存。一但有老师因为出

  差不能到会场,那么讨论会往往起不到相应的效果。现在容易了,开会前会议的资料已经发

  到了每个人的信箱,会场上演讲者只需要简明扼要的讲述自己意图即可。对于因出差不能到

  场参会的老师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通过密码访问内部网参与会议讨论或者在会后从内部

  网上查阅相关的会议记录。原来一个下午最多只能有3-4名老师演讲,现在在同样的时间内

  有机会阐述自己教学经验的老师是原来的一倍还要多。”在瑞安中学的一间教室里,教生物的林娜老师正在给学生介绍最古老的鸟类化石。和我

  们通常所见到的情境不同,在介绍完教科书上的内容后,林老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化石的成

  因演示视频。

  林老师的学生王军说:“林老师这样给我们讲课并不是偶尔一次两次,基本上每节课她都

  会给学生播放一两段针对性的教学视频,我们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这样不但能更便

  于我们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同时也能大大得开阔我们的视野。”而林老师则表示:“自从学校给我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后,在备课时我可以有针对性的准

  备一些教学素材给学生。对于高二学生来说,笔记本电脑能让学生更便于理解像细胞的有丝

  分裂等微观的知识,而对于处于高三复习状态的学生来说,采用电脑教学能增大信息量让学

  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另外,一些在课堂上没有机会提问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我进行交流。

  这一切都是在以前不可想象的。”瑞安中学信息技术处曾小夫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政治老师。曾老师说,时事政治是政治教

  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前需要查询大量的书报才能给学生们摘出当年的时事政治大

  纲,现在这一切都变得极为简单,只需要登陆有关部门的网站即可得到这些资料。然后通过

  办公室的打印机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再也不用费力刻蜡纸油印资料了。

  安徽农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案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化图书馆或阅览室的发展

  进入数字时代,以其特有的快速、高效和便捷的特点,改变人们学习的方式,提高人们的学

  习效率。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的集散地,主要有基于计算

  机网络系统构建,由服务器、终端

  机、大容量数据库(如网络光盘镜像服务器,磁盘阵列,光盘库)以及大量数据处理外设组成,可以跨地区、多用户联网,通过电话线实现远程数据传输,进行网上远程教育;也可接入校

  园网,向读者提供阅读、联机检索、复制、编辑、收发电子邮件、上网等功能;电子阅览室

  实际上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电子信息数据处理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省属重点高校之一,设有11个学院和6个直属系,42个本科专业。

  该校为了更好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网上学习、服务平台,安徽农业大学

  积极完善自己的数字校园系统,希望通过完善后台的电子图书馆,为学生构建第二学习教室,满足他们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合格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人才。

  规划系统

  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安徽农业大学首先成立技术专家小组根据该校信息化建设状况,规划设计系统规划蓝图。分析认为:该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主要需要图书馆对各种信息资源

  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提取主要信息要素,按一定的规范格式存贮到计算机中,从而将图书馆

  馆藏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息。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最基本又最复杂的数据库是书

  目数据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编目、流通、阅览、文献检索及二次文献的开发等工作的自

  动化都是以书目数据库建设为基础。技术专家小组认为图书馆后台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建

  设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和关键。

  1.全面完整地反映信息,不仅要揭示文献的基本信息,还要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精度的信2.提供多种信息检索手段。选取能反映数据的特征、最有可能被用到的检索途径,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可以高速的查询资料,单位时间内为更多的老师、学生、网上学习者提供资料服务,以

  提高阅览室的使用率、利用率。

  实现上述功能特征需要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可以运行和检索本地书目数据库、运行和检

  索本地大型全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超星图书馆等)、实现vod实时点播视听资料、访问internet(10m)、检索和共享使用各类光盘资料和数据库、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等。

  旧貌换新颜

  经过广泛的遴选、对比和验证,技术专家小组对浪潮北京公司提供的服务器、存储系统

  方案很感兴趣。在这个方案中,浪潮推荐浪潮nl360浪潮ns8800的系统构建模式,将系

  统的应用与数据的存储分开,从而在保证系统强大的计算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海量的数

  据存储空间。

  技术专家小组认为浪潮英信nl360是一款面向海量处理的服务器,在海量计算、海量通

  信、海量存储和海量通道上可为安徽农业大学构筑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nl360支持双路mpxeon处理器,主频最高可达3.06ghz,处理速度之快将完全满足该校电子图书馆对数据、图书信息查询、阅读的等方面的要求。系统的scsi控制器支持数据传输可达320mb/s,配

  合采用双段对等pci总线设计,使得关键子系统的数据吞吐突破传统瓶颈,满足图书馆并

  发多用户对后台图书信息、检索、阅读等调用和应用工作。该产品的硬盘、网卡、电源等均

  可以热插拔,从而有效提升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考虑到该图书馆系统是现在及未来整个学校应用的核心,需要提供资源发布、数据库检

  索、互联网服务等功能,同时还需要同web、mail等信息平台统一在一起,专家小组估计

  目前总体的数据量在6-7tb左右,且系统未来的容量能够扩展到10tb。专家小组考察了

  浪潮公司推荐的ns8800存储系统,认为该产品fc_al光纤磁盘通道扩展功能完全能够满

  足安徽农业大学的需求,该产品主机和磁盘通道均为高性能的2gb光纤通道,3u空间内容

  纳14块光纤通道热插拔硬盘,单机存储容量最高为2.04tb,总容量达到16.4t,完全可以

  满足了图书馆系统对容量的要求;同时该产品采用先进的raid技术,支持多种raid模式,保证图书馆数据库信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通过系统内嵌的管理功能可以使管理人员从容的进行纠错和管理。

  系统的软件平台采用了windows2000server。完全可以与其硬件平台匹配兼容。服务

  器安装数据库引擎和图书管理系统,提供完备的客户端接入和图书管理查询功能。整个系统

  采用了多机共享存储的方式。将图书和数据库存放在ns8800存储系统上,服务器专门负责

  接入和计算,数据的查询和调用通过高速的光纤磁盘阵列和光纤通道来完成。整个系统规划

  合理,性能优良。ns8800具有多主机接入能力,可以支持4台服务器的多主机共享,并且

  扩容能力突出,最多可扩展7个jbod从而达到16tb的存储容量。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为今后数据的增长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平台。通过该系统,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信息

  可以方便的被不同的网络教学教室调用,满足电子化教学的需求;同时网络用户还可以通过

  服务器到英特网上寻求更多的图书信息、学习资料等。

  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工作稳定,系统状态良好,实现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信

  息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为公众提供一个全新的视听环境,该校网络用户不仅可通过客户

  端浏览服务器上的图

  书信息,还可浏览服务器上的多媒体信息,为读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瓯海区位于温州的东南部,目前瓯海区共有各类学校51所,分部在辖区内的城区以及郊

  区内。经过几年的前期信息化投入,目前瓯海区教育机构拥有5000余台电脑。为了有效利

  用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瓯海区教育部门决定对自身的网络进行革新,组建一个将所有学校

  进行互联共享资源的通用网络平台。

  瓯海教育网信息化案例

  发展中遇到问题

  在瓯海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设计者将网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即网上教学服

  务、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教育研究服务、教育管理服务、教育宣传与成果展示服务等。同时,将瓯海区的教育机构全部联到网络中,最终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互联、互动、信息交换、资源

  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构架。去年开始,瓯海教育信息中心又逐步开发教育局内部办公系统、教师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和招生考试系统,各学校的校长办公管理系统,使

  其成为真正的教育信息网。

  采用初步筛选、试用、用户评价、协议购买四个步骤,不断的优化与重组区教育资源库,形成以资源中心为主,备课中心、学习中心、教师教育中心为辅的资源库结构体系。

  经过用户和系统集成商的多方讨论,决定采用netgear产品,构建一整套基于internet互联网平台的vpn广域互联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实现以上所有的应用系统。

  具体方案

  在瓯海教育局中心采用一台netgear公司高性能的具200个ipsecvpn隧道的fvx538vpn防火墙设备作为中心端,在选定的48个学校刚选用48台netgear公司具50个ipsecvpn隧道的fvs338vpn防火墙设备。整个vpn网络通过认证密码统一管理,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的虚拟私有网络,vpn传输使用ipsec协议。对外安全边界使用netgear的宽带防火墙技术屏蔽来自外部的各种可能攻击。

  在教育局中心的fvx538提供8个自适应的10/100mbps局域网端口,1个千兆局域网端

  个10/100mbps广域网端口,prosafefvx538vpn防火墙双wan端口能让用户连接

  二条互联网的线路,可同时使用两条线宽带线路,负载均衡能提供最大带宽效益。其200ipsecvpn隧道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

  在瓯海教育局中心采用一台fvx538作为中心端,在选定的48个学校中心选用48fvs338,整个vpn网络通过认证密码统一管理,形

  成一个集中管理的虚拟私有网络,vpn传输使用ipsec协议。对外安全边界使用netgear的宽带防火墙技术屏蔽来自外部的各

  种可能攻击。

  fvs338是一款vpn防火墙产品,拥有8个10/100mbps局域网端口和1个10/100base以太网rj-45广域网端口。fvs338拥有的50个vpn隧道,都能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保护。

  强大的安全性能,包括:先进的spi(基于连接的状态数据包检测)防火墙技术,3desaesipsec加密,pki支持。通过升级后,这两款防火墙将能执行反病毒、反垃圾信息、反

  侦测的策略,并能提供强大的入侵监测系统(ids。

  该套解决方案管理非常便捷,本地管理主要是在分点的内部局域网中实现对vpn设备的管理,用户可以任意一台局域网内的机器进行管理,打开ie浏览器,输入vpn设备的lan接口地址,便可以通过web界面来管理设备。

  远程管理主要是通过不在分点局域网内而且可以上internet的机器进行管理,这样可

  以不受距离远的限制,方便而快捷的进行对vpn设备的管理,adsl和lan的用户在进行

  远程管理的时候是通过动态域名解析服务(ddns)来进行管理的,而静态ip用户同时可

  以用固定ip来进行远程管理。打开ie浏览器,输入vpn设备的动态域名或静态ip,然后

  跟上自己所设的端口号(默认的为8080),便可管理。

  在瓯海教育局中心采用一台具200个ipsecvpn隧道的fvx538vpn防火墙设备作为中

  心端,在选定的48个学校刚选用48台具50个ipsecvpn隧道的fvs338vpn防火墙设备。

  整个vpn网络通过认证密码统一管理,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的虚拟私有网络,vpn传输使用ipsec协议。对外安全边界使用netgear的宽带防火墙技术屏蔽来自外部的各种可能攻

  在教育局中心的fvx538提供8个自适应的10/100mbps局域网端口,1个千兆局域网端

  个10/100mbps广域网端口,prosafefvx538vpn防火墙双wan端口能让用户连接

  二条互联网的线路,可同时使用两条线宽带线路,负载均衡能提供最大带宽效益。其200ipsecvpn隧道的功能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

  该套解决方案管理非常便捷,本地管理主要是在分点的内部局域网中实现对vpn设备的管理,用户可以任意一台局域网内的机器进行

  管理,打开ie浏览器,输入vpn设备的lan接口地址,便可以通过web界面来管理设备。

  远程管理主要是通过不在分点局域网内而且可以上internet的机器进行管理,这样可

  以不受距离远的限制,方便而快捷的进行对vpn设备的管理,adsl和lan的用户在进行

  远程管理的时候是通过动态域名解析服务(ddns)来进行管理的,而静态ip用户同时可

  以用固定ip来进行远程管理。打开ie浏览器,输入vpn设备的动态域名或静态ip,然后

  跟上自己所设的端口号(默认的为8080),便可管理。

  记者点评:

  瓯海教育信息中心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开设了远程视频课堂点播等有意义和使用价值的栏目,让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冷冰冰的网站上面。长期以来教育网对学生的帮助似

  乎就是看看下载作业。但是改造后的瓯海教育网除了满足这些传统用途外,还提供了很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尝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基于internet互联网平台的vpn技术的采

  用,更可以降低整个网络的运营成本,为经费紧张的教育行业用户提供了高性价比虚拟专网

  解决方案。

  (总)编后: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其中,教学信息化由电子教室、课件

  制作、备课系统、考试系统等组成。管理信息化则由办公系统、教务系统、后勤系统、图书

  管理系统等构成。在这些核心应用系统之下,是作为应用和信息载体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包括电脑、服务器和周边其他设备。贯穿于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是资源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篇三: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无法想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机器人居然走上讲台,成为孩子们新的学习伙伴;教育游戏化成为另一种趋势,玩游戏也能够学习。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在英特尔举行的未来教育项目邯郸现场会上,向在座的教师发布了国际教育信息化涌现出来的十大新技术应用,引起了在座教师的广泛兴趣。

  1、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学习伙伴

  目前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为热点。机器人已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

  智能机器人具有革新的技术,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学习中同时具备益智学习工具、情境建设者、学习伙伴三个角色。作为机器人教育大国的日本近期开发的一款以机器人和投影设备为主的r-learning系统,主要用于协作儿童在故事场景中的设计和渲染,学生通过在绘制的故事场景中操控机器人来完成预设角色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案例】日本学者利用机器人作为协作学习伙伴

  2013年,东京北九州大学、东京大学等四家科研机构的学者设计了职业发展学习中利用机器人作为学习伙伴的实验。教师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来协调开展学习讨论,学生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都可被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供师生随时调整协作学习活动的进展。

  研究表明:1.机器人主持职业生涯协作学习活动与教师主持同样有效。2.机器人可以创建一个比真人主持时更易于合作的环境。

  2、3d打印技术颠覆学生动手实践

  3d打印对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在: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特定事物,并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

  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案例】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利用3d打印帮助学生完成“桥梁设计”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instituteoftechnology)的教师在静力学课教学中讲授桥梁结构受力时,让学生们在课程中设计桥梁,并计算桥梁的受力情况。

  研究表明:

  1.学生运用软件设计桥梁,将想法变成三维图像。

  2.完成桥梁作品设计,老师现场连线桥梁设计专家,专家通过大屏幕对学生作品做出点评。

  3.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所设计的桥梁进行虚拟承重试验。

  4.若因桥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桥梁跨塌,则小组学生共同讨论,重新设计桥梁.

  5.并再次进行虚拟试验。试验成功后,各小组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桥梁部件,拼装成桥梁模型。

  3、开源硬件夯实信息技术“做中学”教学模式

  创客空间作为推动创客文化的一支主要力量,开展各类充满亲子氛围的diy工作坊或手工课。

  intel推出与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兼容的galileo开发板,许多大学也都在开展创客活动,帮助怀揣新鲜念头并跃跃欲试的学生们把梦想变成现实。

  树莓派作为开源硬件的一种,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源硬件降低了硬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程度。

  实现兼具“创造性”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

  【案例】ibm非洲研究院利用raspberrypi改善非洲教育质量

  2013年12月,ibm非洲研究院推动改善非洲教育质量项目——将树莓派(raspberrypi)、传感器(sensor)和编程实践(使用python和excel)整合到现存中学地理教材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边做边学,以此评估技术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

  1、技术的使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实体了解事物,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课程与scrum方法交错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体感技术引发学习新体验

  体感技术让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控制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数字设备和环境互动,就像一双精准有效的“眼睛”,帮助计算机去观察这个世界,并根据人的动作来完成各种指令。

  体感技术,是继键盘+鼠标、触控屏之后最新的第三大类操作方式,能有针对性的给用户带来更酷、更实用的体验。体感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操控方式,拥有强大的数据监测和数据分析功能,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案例】kinect技术的教育应用

  目前已有的案例是微软公司开发的kinect技术。kinect体感技术可以通过某些软件连接至投影仪,从而可以将信息投影至任何界面,并支持触控操作,用户可以在任何界面上使用当前应用。

  5、教育游戏正逐步改变学习观念

  教育游戏是一种含有教育目标的游戏,它通过游戏的方式,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定的情境,通过引导、训练、模拟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教育游戏通过创设融入教育目标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以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戏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建构特定的学科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教育游戏除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外,也已成为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众多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和大型企业都致力于教育游戏的研究与设计。

  【案例】美国学科学计划“免疫攻击”3d立体游戏

  美国科学家联盟推行的“学科学计划”中有一款关于生物学习的“免疫攻击”3d立体游戏,该游戏目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已被全美14所高中采用,有大约1000个教师使用此游戏进行教学。

  “免疫攻击”将娱乐性与教育性较好的结合起来。

  1.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了学生的学习。

  2.另一方面,游戏的竞争性与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6、虚拟世界中隐现“真实课堂”

  secondlife(第二人生)是由林登实验室建立的互联网上的三维虚拟世界,测试版于2003年5月发布。根据lindenlab公布的secondlife历史成就统计,截至到2013年已经拥有3600万注册用户,累计在线时间相当于21万7266年。平均每月有超过40万新用户加入,而月均活跃用户数量则有100万。

  用户通过注册成为secondlife的居民,居民可以定制自己的虚拟化身(性别、相貌、身高、肤色等),虚拟化身可以像现实世界中一样进行漫游、交流、购物、学习等,其最大特点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平台和工具让人们在这里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语言教学中,secondlife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为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提供与情境相关的空间,它具有的高仿真性和沉浸性,使学习者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能感受到极强的沉浸性和临场感。

  【案例】英国开放大学在secondlife中进行教学工作

  英国开放大学从2006年就开始在secondlife中进行教学工作。2009年,开放大学购买了它的另外一座岛屿——openlifevillage。开放大学创造了一个真正与课堂平行的身临其境的三维环境,环境中有与真实环境对应的建筑物,树木和街道。

  secondlife带给教学的优势:1.不管师生身在何处,都可以进行实时交互,完成学习任务,参与集体活动。2.教师在虚拟世界里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辅导,并及时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且快速、高效地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回应。

  7、移动卫星车助力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信息化课堂

  由于师资力量十分匮乏,教学点通常只招收部分年级的学生,也难以开齐所在国家的规定课程。教学点的教师通常一个人负责一个年级或整个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为应对这一战,世界各国均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

  除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接收和网络传输这三种常见的资源共享方式外,利用“移动卫星车”构建信息化课堂成为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点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平台的一种新方式,从而形成了新的课堂形态。

  【案例】巴基斯坦利用移动卫星车推送优质教育资源

  1.巴基斯坦是儿童失学率和成人文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为应对这一挑战,2012年7月以来,受英国国际发展部资助,巴基斯坦教育部发起了“移动卫星车”项目。该项目旨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2.截止到2013年12月,已有46所学校加入该项目,1500名小学生从中受益。项目第二期正在启动,预计到2014年年底,将有1200所学校加入其中,涉及学科包括乌尔都语、英语、数学等学科。

  8、云计算环境促进学习与教学的协同

  云计算(cloudcomputing)以便于扩展、按需供给的方式让用户获得所需服务和工具的服务模式。云计算资源支持在线协作、文件存储、虚拟化和灵活访问。网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将云计算视为存储、备份、软件服务等解决方案。

  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云盘的应用、资源的同步、在线平台的协同学习等等,由此,云计算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将变得日益重要。

  【案例】印度binus中心利用officewebapps同步编辑小组文档

  binus中心,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水平人力资源技能。2012年,该中心启动了binus中心教育合作伙伴计划(binuscentereducationpartnerprogram,bcep),覆盖幼儿园、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学生利用officewebapps创建在线小组,共享想法和观点,共同编辑小组文档。

  2.任务最后,每组学生将作品与其他小组进行共享。教师引导小组学生进行互评。

  9、社会性虚拟社区支撑大规模合作学习

  近年来,随着facebook、twitter、myspace、flickr和youtube等社会性网络工具的广泛应用,bbs等传统在线社区已经逐步被大型社会性虚拟社区所取代。这些大型社会性虚拟社区将世界各地的人

  群通过网络组织到一起,因此,非常有易于开展大规模的跨国、跨地区的合作交流。

  大型社会性虚拟社区不仅实现了用户从接受信息向创造信息的转变,而且其良好的交互性及丰富的参与性,促进了社会性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wikispace平台上,通过成立专家委员会开展地平线项目研究。同样,这些大型社会性虚拟社区也为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案例】欧盟etwinning平台支持跨地区项目合作学习

  欧盟构建的etwinning平台是一个连结欧洲各国学校、教师、学生的大型社会性虚拟社区,学习者在etwinning平台上可以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开展项目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项目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etwinning平台提供的项目管理工具查看项目进展日志(projectdiary),也可以通过“projectcard”寻求支持、建议等。

  截至2014年3月5日,33个欧洲国家的118,811所学校已经在etwinning平台上注册,该平台现在有239,564位注册用户,当前有6047个正在开展的学习项目。

  10、学习分析技术支持规模化教学形式变革

  学习分析逐渐被运用于大规模的教育教学领域探索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质量等,进而帮助学校、教师有效调整课程、教学和评价系统。

  学习分析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可以对有关学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结果、在线互动情况、与教师及其他学生在线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能力水平,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需要借助于相应的学习分析工具,例如gephi、socrato、snapp(social

  networksadaptingpedagogicalpractice)等。

  【案例】美国lc学习分析评估系统在课堂中的应用

  learningcatalytics(简称lc)是由两位哈佛教授和一位博士后在2011年开发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现正逐步推广至美国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lc支持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监控,提供实时反馈及对学生自动分组。

  lc将采集到的有关数据存储在云端库中,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课堂最后,lc能够根据整堂课所采集并存储的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学习报告曲线呈现给教师,教师通过查看学习曲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给予学生进一步反馈。

篇四: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2016年秋,##镇##小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配备了5台班班通设备,我们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2017年春,我校共有6位教师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其中2位获得区级优质课。学校被评为##镇2016-2017学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校一名师活动”先进单位。针对我校在信息工作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总则和总体目标,并制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之路。学校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重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有教导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学校经费紧张,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学校现在已配备5间班班通教室。

  三、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

  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全校13名教师都报名参加湖北省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并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优异成绩。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信息化应用校本培训,教研组在襄阳市教育资源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平台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搭建学校局域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学校添置网络设备,完善信息化硬件建设。

  2、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连续几届的淞南中心校三真杯教学评比都将多媒体制作和运用作为评比内容之一,促进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3、在用好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襄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我们提供的资源库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网站改版的同时我们对校老资源库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启用,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

  1)家校互动平台:利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家校互动平台”作为家校互动的主要工具。并采用多渠道方式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紧密沟通。

  2)教师办公信息群的建立:2016学年起学校还建立了QQ工作

  群,通过群建立工作全校老师各种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学校还差一套班班通教室,教师办公没有电脑可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没有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网络机房设施无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学校暂无学生班级主页和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镇##小学

  2017-10-16

篇五: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材料总结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陈仓区虢镇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总结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便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潮流。随着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2.0的蓬勃发展,各种技术手段为学校提供了更优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实施纲要,到2022年,信息技术应用要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儿童数字校园建设,全体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加教育大平台。作为学校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掌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教育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就应勇于挑战,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专业教育水平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和学校的不懈努力下,学校52个教学班实现了电子白板全覆盖,建成标准化计算机教室4个,152名教师办公实现了人手一机,100兆光纤接入,学校先后建成虢镇小学网站、虢镇小学公众号,校园电视台,购置配备摄像机、高清相机、移动式投影,改造校园网络广播系统,学校在硬件配备

  上达到了省级双高双普验收指标。学校在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支信息技术精湛、操作熟练、素质过硬的信息教师队伍。

  二、建立虢镇小学三级三类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规范管理层级,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协同发展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学校信息办主要负责、教研组具体落实的三级推进体系,为了使硬件设备使用落到实处,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益,学校信息办与教务处联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评,信息技术示范引领活动,让信息技术日常管理和教师教学需要实际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

  (二)制定完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学校总体目标

  1.以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各学科的学习中,促进新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

  2.建立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开放式学科教与学的学习体系,提高教师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网上学习、媒体支持下的自主探索型学习、协作学习等),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网上资源应用与开发,体现学生主体价值原则,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新的教的模式,学的模式,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等)。

  三、任务驱动,实施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信息技术主要指标

  学校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规划落实教师信息技

  术教学应用五项行动任务,促进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提高教师掌握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发展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如同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进而应用于学生的学,在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达到多种教学媒体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根据教育技术理论,以系统的观点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做到优势互补,相得

  益彰,使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的与学科教学整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理论为指导,改善传授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加强指导性教学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网上教学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的能力。

  5.研究如何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丰富而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信息技术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

  四、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丰富教师备课资源。

  传统的备课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子→分数评定”的“生产流水线”。教师在这条“生产流水线”上辛

  勤地操作,学生在这条“生产流水线”上苦苦的挣扎。长期以来,老师的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言堂严重束缚了教学的发展。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资源,有时甚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如果教师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借助网络等现代媒体参与备课,那么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最佳化。学校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摒弃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而是备课组老师们根据个人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查阅的资源,进行集体研讨,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取舍,结合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适当拓展,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先进多媒体技术,新闻、资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师之间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让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视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学校先后邀请鸿合白板厂家技术员深入学校对白板使用对全体老师进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老师向全体教师培训如何利用问卷星

  开发设计校本研修的内容,如设计制作问卷调查、开发在线知识测试,进行数据分析汇总,以及二维码的推送技巧。学校向老师们推荐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翻转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当下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指导教师通过百度云盘、讯飞语记、QQ文字提取,wps移动办公、希沃授课助手等现代化的办公平台及软件实现的自身网络化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教研组采用腾讯微现场,让老师们体验二维码的签到的便捷,并设置讨论专题,现场让教师参与微现场的互动,通过微信上墙功能大家互相交流讨论,实现跨区域网络教研活动。学校邀请专业人士对office2013版本、微课设计与制作、录屏软件技巧等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教师使用信息

  技术进行备课的能力,让教师更方便获取更多的备课资源,从而提高课前备课的效果。

  (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全校性信息技术成果展评活动,检验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成果应用情况,在2018年12月11日举办的虢镇小学信息技术成果展评活动中,共征集作品72件,通过教师现场展评汇报,交流分享,评选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3项。在课堂教学中过程,教师能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尤其在小学语文、英语学科中可以让课堂更为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交流中去,形成乐学、爱说、会用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大峡谷缺乏感性认识,教学中播放大峡谷景物视频,穿插以科考队的讲述,让学生置身大峡谷之中,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能理性对待大峡谷特征及形成原因,真正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等特点使语文英语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直观易懂,有效的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呆板、单调和枯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美感!

  (三)信息技术给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便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

  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在研究工作过程中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使用,为更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打下了基础。教师可深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设情境,也可以重新组织教学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在教学科学《大脑》一课时,没有现有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让学生观察人脑外形、结构,了解左右半球的结构,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客观正确的大脑模型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启示我们,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农村学校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般的教师选用。其次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如作业帮,纳米盆等都是非常实用的。

  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等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利用图片、视频、动画演示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直观的学习掌握。同时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我校在近年的课改中积极推进微课进课堂,尝试探索翻转课堂,逐渐形成了课前发布微课视频自学为先,课中解疑,课后拓展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讲授为学生主动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离不开媒体技术的支持,在课堂解疑答惑中,教

  师充分发挥投影,ppt绘图,希沃授课系统功能,突出学生自主讲解、演示、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探索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优化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以网络研修为平台,提升了教师教科研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移动手机端掌信息获取的今天,教师更多的选择网络研修学习,仅2017年我校参与网络研修项目培训学习的教师达460人次,其中2017年我校8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2017)首批省级示范校网络跟进培训项目,每名教师完成了80课时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在线教研等培训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科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学校也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校本陕西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学校还通过腾讯微现场组织进行网络教研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校内备课组、校际区域联盟之间的网络联动,有效吸收兄弟学校、个体教学理念和经验,进行网络签到管理、网络平台互动、答疑解惑等新型网络化教研,有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融合教师教育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2018年学校承担的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顺利通过结题审核,课题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幅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五)多元化技术软件应用提升教师沟通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学会为人处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教师教学活动、班级管理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教师与家长、学生进行经常的密切的合作交流才能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形成教育合力。

  鉴于目前我校班大人多的客观实际,家长迫切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形成了矛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和手机app将学生平时的点滴制作成美篇等电子相册推送给家长群体,在每学期召开的家长会中,老

  师们将平时班级活动如运动会、竞赛、班队会等分类分享给家长,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2018和2019年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五部委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需要全体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提交科学体验调查相关资料数据,老师指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手机通道顺利完成各项体验调查任务,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组织学校,荣誉的活动得益于信息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家校工作的通知、育儿经验、心灵鸡汤、温馨提示、安全教育等学校发送的消息,通过班级群,微信平台在较短时间内会迅速传递给社会和家长,向家长提供教育子女的方法,拉近了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增加了教师的沟通能力,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统一的教育网络。

  (六)信息技术竞赛推动学校工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运用,2016年共有43件课件和38篇论文荣获区级一二三等奖,2017年共有27件课件和26篇论文荣获区级一二三等奖,2018年共有20件课件荣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在陕西省第一届微课大赛中,我校教师李存代老师微课《电磁铁》荣获一等奖,第二届微课大赛中我校两件作品荣获一等奖,一件作品荣获二等奖,第三届微课暨创新课堂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第四届微课暨创新课堂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学校微电影《我是你的眼》以虢镇小学护盲小组三十年如一日照顾虢镇卫生院盲人大夫杨宝祥的事迹

  为原型,用视频技术手段再现护盲小组的感人事迹,作品获得国家级优秀奖,学校应邀参加全国展示交流活动。在陈仓区白板大赛中我校教师梁丽萍、蒋虹宇、王晓英、董红玲荣获一等奖,近三年涌现出省级教学能手5名,市级教学能手9名,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刘洁、孙小牛等多名老师赴西安参加微课培训学习、赴徐州公园巷小学进行交流学习,学校委派老师去区电视台学习电视节目录制编辑,每年用于光纤网络技术支出2万余元,用于信息技术方面支出达6万元,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爱挑战”优秀基地,宝鸡市机器人大赛先进单位,宝鸡市电脑制作和创客大赛先

  进单位,宝鸡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一系列殊荣,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向家长传播教育前沿信息,弘扬教育正能量,并尝试直播平台对学校庆六一等大型活动向社会公众进行直播,学校在依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共同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教育信息化 示范 典型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