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工信方案】区建设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30 19:45:08  阅读:

建设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党的十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方案】区建设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工信方案】区建设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


建设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党的十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3年以来,我区启动和开展广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200x年,经省科技厅批准,禅城区正式成为广东省首个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与持续发展,建设高品质禅城,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有基础

佛山行政区域调整后,禅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一年调整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跃上新台阶,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市化进程,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目前,我区经济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200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8亿元,增长20.9%;工业总产值达到1016.62亿元,增长23.1%;出口总值40.02亿美元,增长30%;税收总额64.99亿元,增长7.4%;全区一般预算收入11.64亿元,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180.09亿元,增长23.7%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创建示范区以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提高,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不断加快。200x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3.2%。在土地产出率方面,全区15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GDP2.95亿元,产生税收约4220万元,每亩约2.8万元。

3.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是我区经济的特色与优势所在。目前,石湾和南庄的陶瓷,张槎的针织,澜石的不锈钢,环市的童服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同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了国内有较大知名度的专业镇经济,构筑了禅城“一镇一业”的经济格局。在强大工业经济的带动下,各专业镇还形成了一大批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专业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区域特色产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4.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禅城区内的佛山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火炬计划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级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民营科技园、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已初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与主要载体。同时,在中心组团规划指导下,澜石有色金属产业园、张槎针织工业园、环市童服城等镇级园区改造提升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平台。

5.创新基础逐步完善

一是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全区现拥有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民营科技企业18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4家。二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全区现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14家,市级工程中心35家。作为广东省产业重大创新平台之一的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已经得到省有关部门的批准立项,各项筹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三是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200x年,我区已与国内24家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100多家企业也与3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开展了200多项技术合作研发项目。

6.科技投入逐年增加

通过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加快科技投入,禅城区初步建立了由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辅助的新型科技投入机制。200x年,全区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5%

7.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0x年,禅城区共有192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有47;全区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50个,专利授权1796件,同比增长66.8%,居全省县级区前列。禅城区被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授予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全区已有9家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8.品牌效应日益明显

在区域品牌方面,各专业镇相继被国家有关行业协会授予各类荣誉称号,南庄被授予“中国建陶第一镇”,澜石被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张槎被授予“中国针织名镇”,石湾被授予“中国陶瓷名镇”,环市被授予“中国童装名镇”等。这些荣誉称号进一步拓展了我区特色产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企业品牌方面,禅城区涌现出海天、国星光电、佛山照明、东鹏、鹰牌、新中源、新明珠、宇航、金兰等一大批在国内较有名气的龙头骨干企业。在产品品牌方面,全区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12个,省名牌产品27个,省著名商标35件。

(二)存在问题

禅城区现有支柱工业多建立在要素投入驱动上,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现有工业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完全消除;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强;信息产业发展滞后,信息化对工业化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经济的加速发展与土地、能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有效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巩固我区竞争优势。

(三)发展机遇

建设广佛都市圈为禅城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良好契机。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广佛都市圈建设成为我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禅城作为广佛都市圈的核心组成部分,必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和产业强市,也迫切需要禅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发展壮大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为之提供支撑。

1.佛山行政区域调整为禅城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内在动力

根据《佛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禅城作为主城区,在南拓形成新区后,将承担全市行政中心、文体中心与居住功能及部分区域性商务职能。根据《佛山市中心组团近期建设规划》,中心组团将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二产业逐步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佛山行政区域的调整,对禅城走新型工业化既是要求,又是强大的内在动力。

2.发展产业转移园区为禅城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省正在大力鼓励和支持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这为我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传统产业,降低产业转移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各种冲击,防止产业空心化,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二、实施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产水平与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推动工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快现代化中心组团建设,优化区域产业格局,突出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全力建设高品质禅城。

(二)建设原则

1.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工业仍将是我区的主要支柱和优势产业。因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既要加快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又不能忽视传统工业的发展。必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发展起点,发挥后发优势,使高新技术产业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2.坚持推进工业化与推进信息化相结合的原则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渗透力强和带动性大的特点,实现工业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对信息化的强大需求,不断提高禅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3.坚持优化产业布局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规划与市场导向并重,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我区的城市化水平。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城市文明形态,为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发展空间和配套支撑。

4.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两大车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一批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以创新占领市场,实现制造业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创产业发展活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重要保障。

5.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实施新型工业化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广大企业主动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同时,切实加强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协调指导、组织动员等作用,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

6.坚持提升制造业水平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的原则

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体系“知识化”特征的重要表征,是推进二、三产业融合的纽带,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投入要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我区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制造业能级、增强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必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物流金融、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技术交易、人才培训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

(三)总体思路

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强化一个龙头,做优两大基地,推进三大战略,实现四个目标,实施五项工程,提升六片产业区”。

“强化一个龙头”,即加强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使之成为我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成为光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充分发挥高新区的龙头示范与辐射扩散作用,带动专业镇与其他工业园区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一个龙头”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做优两个基地”,即扩大与发挥国家级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与国家级陶瓷产业基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支持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与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吸引国内外一批精密制造与高科技特种陶瓷企业进驻禅城。加快发展精密制造业,提升陶瓷产业发展层次。“做优两个基地”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推进三大战略”,即推进科教兴区,工业强区、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通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技术进步规律的区域创新体系,为禅城新型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通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高工业发展后劲、质量、效益与竞争力。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我区的规模制造优势与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建设一批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实现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推进三大战略”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针。

“实现四个目标”,即实现数字禅城、效益禅城、绿色禅城、和谐禅城。其中,“数字禅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基础,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效益禅城”和“绿色禅城”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两大主要追求,即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优化我区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推动我区实现生态化、环保化、绿色化。“和谐禅城”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终宗旨和归宿点,创建示范区的宗旨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实施五项工程”,即实施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工程、信息化推进示范工程、循环经济构建示范工程、产业集群提升示范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工程。“实施五项工程”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抓手。

“提升六片产业区”,即进一步提升禅城特色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强化品牌等途径,做优澜石不锈钢特色产业区、环市童装特色产业区、张槎针织特色产业区、石湾陶瓷商贸与文化特色产业区、南庄陶瓷清洁生产、会展与物流特色产业区、中心城区综合性工业服务区。在中心城区综合性工业服务区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增强海天调味、佛山照明、国星光电、佛山塑料等市直骨干企业的辐射和创新能力,重点建设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总部和研发中心,带动所在行业的发展和升级。“提升六片产业区”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禅城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到2010年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数字禅城、效益禅城、绿色禅城、和谐禅城。

——数字禅城。2010年,基本建成信息技术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建成一批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平台,初步实现禅城制造业与服务业信息化,基本实现政务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区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能够满足并适度超前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要。

——效益禅城。2010年,通过级差地租与产业转移等手段,基本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年产值超十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与协调化,主要支柱产业初步实现集约化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绿色禅城。到2010年,绿色制造技术、清洁生产工艺、资源节约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环保生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三废”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业园区实现环保化与生态化,“灰色工业”基本转变为“绿色工业”,把禅城建成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区。

——和谐禅城。2010年,通过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与就业率,实现工业与人口的和谐统一,建成服务型政府、节约型社会与学习型社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

——到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7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204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产业群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到2010年,大型工贸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100%,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率达60%

——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00亿元左右,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为57.242.8(第一产业忽略不计)。

——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实现集约化发展。大力加强专业镇、国家级高新区、市级高新区、省级民营科技园,以及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进园率到2010年达到80%

——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得到根本提高,结构趋于合理。到2010年,全区各类人才总数达到9.3万人。

——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到2007年,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区”。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组织网络,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村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等四支队伍进行科技素质培训。每年科普专项经费投入达到按辖区常住人口人均1元以上的标准。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x年降低20%以上,工业废气处理率大于90%,工业废水回用率达45%,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主要任务

(一)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实施产业集群提升示范工程

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专业镇创新能力,坚持走禅城工业集群式发展的特色道路。

1.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创新科技园区发展理念和思路。要按照“优化体制、加大整合、提升规模、整体竞争”的要求,积极配合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工作,争取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尽快做好整体规划,进一步整合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南园、城西园和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资源和优势,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形成“一区多园”的整体发展格局。要启动和加强高新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近期要重点推进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两大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集聚和孵化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等部门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通过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引进一批光机电一体化、光学照明、数码与光学仪器、电子电器、新材料、汽车配件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鼓励原有投资企业增资扩建。近期重点扶持两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普立华、腾龙等数码光学企业为基础,打造我国光电子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新基地,形成光电子产业集群,提高国家精密制造产业基地的建设水平;以丰富汽配等企业为主体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带动禅城汽车配件生产、研究开发及市场交易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风险高、投资大、周期短、更新快的特点,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高新区投资创业促进服务中心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本地区企业或研究机构到欧美发达地区设立研究开发中心,高位嫁接国际前沿的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

三是推动园镇互动,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和资源整合功能,带动镇村各级工业园区的改造和升级,促进工业组团式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的档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数码光学、电光源、特种功能陶瓷、陶瓷机械、有色金属深加工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机构,与陶瓷、纺织、童装、不锈钢等专业镇形成产业关联和配套。近期要重点推进两个园镇互动工作,一是做好高新区城西园与张槎专业镇(工业园区)的衔接整合规划,引进一批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关联项目,形成跨区域的先进制造产业链;二是做好高新区城南园与澜石专业镇(工业园区及专业市场)的衔接整合规划,结合该区域以商贸功能区为主的定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共同促进不锈钢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专业镇创新能力

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扶持传统优势产业的整合提升,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提升工业竞争力。

通过延长产业链及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工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逐步建立陶瓷、纺织、服装、金属等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大力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并推动一批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增强陶瓷、针织、服装、汽车配件、液压配件、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加工等专业市场和商贸中心的信息化水平和辐射能力。

发展与陶瓷、纺织、服装、金属等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集群从生产基地转变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形成适应城市化要求的新型产业形态。大力扶持行业性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引入国内外权威技术机构,壮大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质量检测、技术交易、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业。3年内,建成环市童装设计创新中心和张槎针织创新中心新的发展场所(创新大厦),改善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重点塑造“佛山陶瓷”、“佛山童装”、“禅城精密制造”、“石湾公仔”、“张槎针织”和“澜石不锈钢”等六大品牌,争取上述品牌进入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和省工商局开展的创建区域品牌试点工作内容。

(二)以科技创新平台为重点,实施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2010年,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华夏建筑陶瓷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轴心,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结点,以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为支撑,以政府宏观调控和创新政策为保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1.加强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国星光电、海天、佛山照明、华新利乐等大企业强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软硬件建设,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创建国家和省级研究开发院。鼓励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对产业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联合进行攻关。到2010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到6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25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10个。

2.加快建设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

采用“政府启动、市场推动、企业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引入清华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著名的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科学规划,逐步投入,分步实施,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以精密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要创新特色的,结构优化、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立足珠三角、带动广东、辐射华南的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3.大力支持华夏建筑陶瓷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发展

支持华夏建筑陶瓷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申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在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积极协助中心解决进口设备免税等问题,加快中心的软硬件和人才建设,重点开展大规模超薄建筑陶瓷砖产业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陶瓷生产余热发电等新型陶瓷技术的研发工作。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华夏建筑陶瓷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集成功能强大的研究机构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做净”的技术中枢,产生国际著名陶瓷品牌产品及知名企业的重要孵化器。

4.建立健全专业镇等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2006年底,所有专业镇均建立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并对外开展服务。吸引更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共同经营创新平台,进一步壮大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实力。推动各专业镇创新平台加强合作,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实现平台组织网络化、功能多样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牵头单位,成立禅城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加快完善全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围绕陶瓷、纺织、不锈钢等产业,重点发展信息咨询、技术交易、人才培训、工业设计、质控测试等中介机构。

5.推动产学研合作

建立产学研管理机构。通过共建工程技术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基地、研究所分所、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继续加强和扩大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合作院校联合前来禅城举办科研成果推荐会,向禅城企业进行新成果新技术推广示范。收集企业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创新需求,编制相关目录,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院校进行通报,引导他们科研开发的方向,并通过成果转让、项目合作等方式,向禅城企业进行转移扩散。到2010年,与50家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达300家以上,年合作研发项目400项以上。

(二)以信息化带动为重点,实施信息化推进示范工程

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次,全面推进禅城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1.创建禅城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信息网

以区科技部门为依托单位,整合工程中心、创新平台等与新型工业化有关的网络资源,开通综合性的官方信息网站,对外统一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对内提供信息发布、经验交流、技术开发等专业性服务。

以科技示范区信息网为依托,建设陶瓷、纺织、不锈钢等行业开放性的科技文献信息阅览平台。开发与推广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异地设计与制造等一批网络环境下制造业资源共享技术,发展远程设计服务,建立企业间敏捷化制造平台,实现共同创新和敏捷制造(AM)。

2.加强产业与行业信息化建设

重点加强“中国陶瓷网”、“华夏陶瓷网”、“张槎针织行业网”、“环市童服网”、“中国不锈钢网”等行业公共网站的建设,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争取行业网站能够成为各级协会的门户网站,提高网站在同行中影响力和知名度。支持尚未设立网站的精密制造、机电等支柱产业也开设行业公开网站。鼓励各行业公共网站相互链接,形成行业“信息化舰队”。加快推广张槎等街开展ASP平台与产品数据库的成功经验,“十一五”期间,选择2-3个专业镇进行ASP建设示范,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企业信息化的成本。

3.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企业中,重点推行计算机辅助工程一体化技术(设计/制造/工艺流程CAD/CAM/CAP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辅助检测(CAT)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等信息化集成技术,提高制造业的标准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在不锈钢制造、针织生产等基础原材料行业,推广运用先进的控制技术(APC)、故障安全控制系统(FSC)、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控制系统(FCS),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

在有条件的企业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制造,以及生产与市场、库存、财务、质量和设备管理等全面信息化;推行并行工程(CE),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创新绩效,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项目小组,对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实施并行,适应市场竞争形势。

选择实力较强与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推行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办公自动化(OA)、决策支持系统(DSS)、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升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质量与效率。

(三)以清洁生产为重点,实施循环经济构建示范工程

按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制造,构建循环经济,促进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在陶瓷、纺织服装等行业加快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重大示范项目,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建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扶持一批企业

每年选择3-5家技术基础好、环保意识强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性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国际权威的技术和环境认证为抓手,引导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加强整体规划,提高工艺和管理水平,争取ISO14000体系、欧洲OEKO-TEX生态认证等国际认证。区科技经费对于获得国际技术和环保认证的企业给予配套支持和奖励,并在科技项目支持方面给予一定的优先地位。

2.开发一批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较强的技术实力。一是开发和推广传统资源、能源的替代性新技术,包括在陶瓷行业推广以天然气替代柴油等技术。二是开发和推广传统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在陶瓷行业推广以废料、余料为原料生产陶瓷砖的循环利用技术,以废旧设备零部件组装新型机械的循环利用技术,窑炉尾气余热循环利用技术等。三是开发和推广节省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包括开发大规模超薄建筑陶瓷砖产业化技术,开发降低陶瓷抛光、球磨、窑炉风机等工序噪音的技术,开发纺织服装行业印花、染色、后整理等环节污染处理技术,推广污水零排放技术。

3.推出一批产品

加强陶瓷清洁生产的技术和设备集成,开发和推广新型的成套设备,促进装备机械工业发展。鼓励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积极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资源特别是废金属、废陶瓷、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等回收利用产业化建设,建立现代再生资源产品体系。

4.培育一批品牌

在区域品牌方面,加强陶瓷清洁生产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努力将禅城建设成为我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清洁生产基地。在产品品牌方面,分别在光学照明、数码与光学仪器、电子电器、汽车配件、食品、陶瓷、纺织、服装等重点企业培育一批以生态、绿色、环保产品和技术为特征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并扶持一批知名的环保企业。

5.总结一套经验

及时总结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的发展经验,以点带面,促进禅城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是总结形成纺织服装、陶瓷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技术标准。二是总结推广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计划、培训、投入、管理和审核制度。三是总结形成政府推动清洁生产工作的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

(五)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工程

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强区战略,优化创新和创业环境,重点推动三大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智力支撑体系。建立重点项目、特色产业与重点人才、适用人才对接机制,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激励机制,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建设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依托园区、专业镇和大型企业,完善院士专家工作室制度,在优势工业领域引进一批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到禅城设立院士专家工作室,聘请一批顶尖专家,落实一批合作项目,长期开展技术开发、培训和咨询等工作。

制定禅城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基地)的实施办法,支持科技园区、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中心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吸引高级科技人才到禅城区从事研究工作。组织设站单位赴高校比较集中的科技中心城市举办博士后招聘专场,吸引更多的博士后来禅城,力争3年内实现在站人数增加10%以上。积极筹建我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科研基金,对企业博士后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组团参加国内外高新技术交易会和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落实留学人员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海外留学科技人才。充分利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及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驻禅城机构的创新条件,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完善工作、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吸引留学科技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禅城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工作。

同时,努力做好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服务工作,推荐优秀科技人员争取入选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争取各级政府科技项目支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继续坚持职称评审工作向业绩突出的科技人才倾斜,积极为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提供评审服务。

2.建设经营水平高的企业家队伍

加快科技企业家的培养。逐步完善投融资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创业活动,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家队伍。落实《佛山市关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佛山市禅城区产学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佛山市禅城区科技开发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作价出资、入股、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法规体系,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参与禅城新型工业化建设事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和社会各界创办和投资民营科技企业,推动民营科技园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成为科技企业家成长和发挥才智的基地。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引进一批外来经营人才。

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工作。围绕禅城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目标,组织开展企业家发展论坛、沙龙、讲座等交流培训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组织企业经营者参加专业培训和考察学习活动,进行科技创新、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法律法规等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努力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要求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

3.建设专业技能高的技术工人队伍

落实《禅城区发明专利资助办法》等政策,完善技术人才激励与评价体系,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技术人才的标准,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同时,开展高级技术工人技能竞赛和成果评选表彰活动,提高高级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地位,为技术工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依托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在陶瓷、纺织、服装、金属加工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示范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办好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新型的高级技能人才,并总结、推出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另外,鼓励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返聘、外聘一批离退休高级技术工人,充分发挥其技术攻关、传授技艺、传播技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立行业性的高级技术工人信息库,完善网上技术工人招聘系统,推进技术工人引进工作信息化、日常化,搭建高级技术工人技能开发和交流平台。

四、实施步骤

广东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禅城)创建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重点启动阶段(200x-2006年),主要任务是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提出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2009年),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五项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条件建设,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三是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组织申报广东省科技厅考核验收,并进一步予以巩固提高,实现新型工业化更高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

五、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作用,加强全区工业、科技和教育等部门以及各科技工业园区、镇(街道)的协调一致,提高认识,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共同落实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在区科技部门设立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思路和部署,组织邀请有关专家成立咨询委员会。

(二)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多方联动局面。整合禅城区有关政府部门科技、信息和资金资源,加大对示范项目和工程的支持力度,引导本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工作。加强与国家、省、市计划、科技、经贸、信息产业和知识产权等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力争一批科技示范项目获得各级政府立项和经费支持。根据示范区建设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国内外产业和技术联系,引进一批技术、项目、资金和人才。

(三)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从“十一五”开始,各部门、镇、街道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每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纳入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部署、一起实施。各专业镇要加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重大项目上马之前,要制定发展规划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支撑环境。按照有利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强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协调,重点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清洁生产、科技投融资和人才激励等内容的政策体系,为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科技示范投融资体系。五年内使财政科技投入占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3%,科技三项经费安排占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2.5%。在科技投入中设立新型科技示范区建设经费专项,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六)加强科技和产业基础条件建设,改善投资与创新环境。完善禅城工业、科技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改善科技工业园区水、电、交通、通讯等保障条件。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制定和完善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实施发明专利资助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奖励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专利,促进专利申请快速持续增长。在全社会各个层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保障和发展动力。完善专利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陶瓷、不锈钢、针织、童服、铝型材五个行业专利数据库开发利用水平。

(八)完善禅城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加强禅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民营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及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条件建设,主要通过引进、合作、共建的方式,逐步设立科技评估、技术交易、风险投资、职业教育与培训等部门或联系点,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与禅城陶瓷、针织等行业性生产力中心的互动联合,构建立体式的生产力促进服务网络。同时,大力扶持民间投资咨询、技术服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质量认证、检测检验、信用担保、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撑新型工业化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

(九)加强对外交流,积极融入区域合作。建立广佛都市圈和珠三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合作共享机制,主动利用外部的重点实验室、科技数据资料库等科技信息资源。选择一些重点项目和特色产业,参与泛珠三角科技、经济和文化合作,大力开拓外地市场,引进人力和原材料等资源。积极推动禅城部分传统产业的加工企业向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有序转移,促进禅城工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形成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协作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对口的交流会、展览会和洽谈会等,充分利用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科技资源,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加强创建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的宣传工作,继续举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奖励大会、学术论坛等大型活动,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工业文明,培育创新意识,形成宽松、和谐、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示范区 工业化 实施方案 【工信方案】区建设省新型工业化科技示范区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