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6篇

时间:2023-07-06 13:18:02  阅读:

篇一: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团队建设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还存在着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目的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导致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人心不稳、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出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端正思想认识;明确队伍主体地位职责,形成育人合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不管是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形势,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大学生的新特点,都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甚至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冲击着我国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高校也不例外。“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697,“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697。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把握这些新情况、新趋势、新特点,正确应对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时,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和络媒介的迅速发展,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纷纷传入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697。因此,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管理上,都有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情况。“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

  弱环节”178。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三)适应大学生时代特点的必要举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属于“90后”的新一代,一方面,他们的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另一方面,他们反对传统、叛逆,思想多元化、个性化,求新求异心理强烈,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加上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把握当今大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创新培养方式和手段,以适应大学生培养工作的需要,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具有领导决策能力的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决策领导层,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这支队伍的思想认识、素质能力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支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但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178。因此,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效能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势在必行。“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19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得到重视,在科学的管理与强有力的领导之下,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建立由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起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是一支特殊的教育队伍,其

  特殊性是由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自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在于这支队伍的建设。

  1.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与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直接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有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强调理论素养。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让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必须彻底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实质,否则根本不可能给学生讲好,何谈学生接受。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突出理论性,以理服人,要让学生明白,因为这门学科是科学、是真理,所以才需要学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不断钻研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奠定坚实的理论功底,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完成培养大学生的使命。

  2.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之中,存在着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将教学与科研分开对待,要么不搞科研,要么一味地科研,未能很好地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知识灌输”、“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情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应该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科研究的互动,将学科研究成果充分地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教师。

  3.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摒弃“照本宣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他们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他们处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与学生密切,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辅导员流动性比较大、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等。按照20XX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的是学生管理以及一些行政事务,繁杂的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影响了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辅导员队伍不够专业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推行“三化”建设,要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要从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实际出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他们适当倾斜,解决好他们的发展问题,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其安心本职工作。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选拔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机制。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的选拔机制

  优化选拔机制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的首要条件。选拔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拔的长效机制,把大量品德高尚、专业精深的人才选拔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生命力和活力。

  1.明确选拔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特殊性,优化选拔机制必须坚持严格的标准。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政治立场不坚定,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经受不住不良思想的毒害和腐朽

  思想的侵蚀,那么危害的就不只是这支队伍,还包括受这支队伍影响的一大批青年大学生,而且对大学生的危害更大。其次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方面是通过理论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另一

  方面就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直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最后必须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面对的是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大学生,为了更加充分地将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互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

  2.探索多元化的选拔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拔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高等院校应研究和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选拔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多种途径选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要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竞争带来活力,竞争提高效率。高等院校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淘汰制度,破除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行聘任制,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进有出,实现人才的正常流动,保障人才选拔的生机与活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

  (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机制

  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离不开教育培训。加强适时、适地的培训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必备环节;培训也离不开机制建设,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各项培训工作的落实。

  1.建立分层培训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具有层次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也要有层次性,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效果不显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培训缺乏针对性,千篇一律,因此,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多层次的培训规划,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丰富培训内容培训不仅仅是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而且也要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或研讨班,组织各种学习专题会、报告会、座谈会,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实践工作能力。

  3.将培训常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要将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不仅要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准入门槛,未达到要求的不允许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和不间断地开展岗位培训,实现培训的常态化。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机制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有了高效的管理,才能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效能的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教育队伍的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一定要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为教育服务;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管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各种保障,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尤为必要。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也不同于专业课教师的考核。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的是人的思想,思想的转化是缓慢的、长期的、隐形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也不是显性的,不能以功利的眼光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要将现实考核和长远考核相结合,量的考核和质的考核相结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的标准、形式和奖惩的措施,对这三支队伍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和形式,避免一刀切。只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提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篇二: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关于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学生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方案1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方案1篇

  【篇一】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方案

  教学团队建立方案

  一、建立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加快职业教育内涵进展,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立,增加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构造,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阅历沟通,推动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立内容和根本要求

  依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协作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立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讨论、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育青年教师、承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构造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立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人才培育和社会效劳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安排和治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常常化和有效性;依据专业人才培育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根底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擅长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治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分散力和制造力;能准时跟踪产业进展趋势和行业动态,精确把握专业建立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立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进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立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进展。

  4.人才培育。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育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治理掩盖学生培育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送,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效劳。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

  定、技术效劳等社会效劳,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篇三: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民族学院思政工作团队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民族高校的特性

  我党一直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学是我党的思想意识领域重要阵地之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样规定:为加强和改进党对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于民族高校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民族高校根据党的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看到,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原有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队伍建设机制等都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特

  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缺少时代内涵,应用性不强。经济的发展,对内容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就业的艰难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等在学生大学期间尤为突出。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涉及不多,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二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生机。表现在机制不够灵活,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针对性不强。表现在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周,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太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信仰缺失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一问题。民族高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政治信仰还不够坚定,人生理想还不够崇高,知识营养还不够丰富,吃苦奉献精神还不够等现象。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不够。没有切实把创新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鲜明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方法和载体,就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现实对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方法研究和探索不够,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

  性、实效性、主动性。

  二是没有很好地分析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残酷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再加之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而相对应的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故而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状既是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更是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根本性要求。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需要对现在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做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改进以及创新,并针对学生的特点,使得实际工作有成效性以及可持续性。这就需要一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新形势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

  (一)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民族高校培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能否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协调的发展,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构建。因此,能否培养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现状分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存在着与形势发展不相应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显性方面的,也有隐形方面的。显性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欠合理、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还不够、缺乏合理的梯队等;隐形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职称不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队伍流动和晋升机制不畅等。[1](p.8-9)具体而言,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制度的缺失和现存制度缺乏合理性、运行机制缺乏通畅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缺乏合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如职业标准和资格准入制度缺失、培养教育机制的不完备等。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思想、制度、机制和方法等方面滞后的问题。新时期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从现实状况和效果来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相关制度、运作机制等方面还大大落后于民族高校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尽管民族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但是如何打造一支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管理者、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系统的制度及实践支撑。

  (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切入点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以及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新形势对我们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从民族高校自身来看,经过这几年快速发展,民族高校规模得到扩大,空间布局上出现了“一区多校”和“一校多区”的格局,后勤服务社会化,教学上推行学分制,“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改变了以班级为主体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学生教育管理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学生个体来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加大,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反应和心理冲突,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针对性、有效性。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回应。同时,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数量、素质、结构、职责定位、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是开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驾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有的思想跟进较慢,面对思想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化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的大学生,不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思想,难以做到与学生坦诚相见的沟通;有的虽积极从事工作,但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基本专业训练,难以对学生做到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还有的却临时过渡,责任心不强,难以对大学

  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可能潜心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大量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这是开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2]

  三是夯实基础和突出特色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专职辅导员队伍、兼职辅导员队伍、本科生导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共青团干部队伍、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校外兼职辅导员队伍等八个部分组成。这八支队伍在学术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一致,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相互交融、相互配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四是构建长效机制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落脚点。考核是知人善任,识别干部的基础,也是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加强责任心,调动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配套进行,应该使考核制度化,考核内容定量化,考核方法民主化,考核形式多元化。并且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与晋职晋级挂钩,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和有利于竞争的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也就是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上构建长效机制,从整体上加强队伍建设。政策保障是加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一个

  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说,政策到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精神才能落实到位。如在业务培养进修、职称职务评聘、学科建设投入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应政策,有的需要给予特殊考虑,适当倾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新形势下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

  伍建设所采取的措施注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科学发展观也有着几个阶段、几个层次。当下一方面在思想建设方面,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用科学理论武装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头脑。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一切从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一定不能脱离民族大学这个教育对象的实际。另一方面在政治建设方面,政治建设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政治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为现阶段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少数民族这个特殊的群体,创造性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政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站在党性的原则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敢于同一切错误倾向作斗争。[3]具体措施是:

  一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全校各部门共同关心、政工干部和政治理论课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要针对各民族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制度,明确责、权、利。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确保奖惩到位。对那些优秀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以调动和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要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契机,通过校报、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其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思政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树立思政工作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全校共同关注、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氛围。

  二是建立一支思想过得硬、理论水平高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主阵地的中坚力量,是确保意识形态领域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依靠力量,是民族高校当中坚守思想政治理论阵地的“卫士”。目前,各民族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对民族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对专业能力提升没有作用,这在反分裂形势严峻的民族地区尤其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何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思想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既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吸引学生,又能加深学生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理解,增强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我们在做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需要认真钻研的课题。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发挥它本身的作用,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保证年轻一代形成坚定的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高的专职政工人员队伍。政工人员队伍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稳定的骨干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长期规划,配齐、配强政工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素质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民族高校要高度重视政工干部的配备,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把那些热衷于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同志选拔到政工岗位上。建立政工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加强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训计划,培养既懂政工业务,又有丰富知识的“复合型”政工干部,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是为有效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渗透,针对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环境,民族高校必须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旋律,突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地方史教育,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

  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利用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月”开展以“五讲五做五风尚”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创立和宣传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宣传“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通过表彰、奖励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不断推进民族团结。

  五是切实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民族高校学生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和成长成才指导等职责。民族高校思想教育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为繁重,重要性尤为突出。学校必须切实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复杂局面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首先要高度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随着后金融危机的到来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客观上呼唤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其次要把好入口,科学奠定辅导员专业化基础。按照“高起点选留、高品位培养、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把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培养、管理和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再次要严格考核,加强培训,努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民族高校辅导员除具备一般辅导员的素质以外,还应注重少数民族政策理论、民族文化知识等成分。

  在实际工作中尊重、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权益。着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素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统一,领导、同事、学生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

  辅导员的发展和待遇相挂钩。最后要提高待遇,切实改善辅导员专业化环境,认真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要像重视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一样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在积极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效率的同时,各级组织切实做好关心、帮助辅导员的工作。民族高校辅导员要针对民族风俗文化、少数民族学生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特点进行调研,并通过开展调研,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形成利用学校网站开展工作以及辅导员专业化的格局。

篇四: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梳理学科发展方向:

  1、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把握科研核心问题;

  2、梳理并系统分析学科视角、研究空间,完善学科发展蓝图;

  3、认真分析学科趋势及不同学派之间的联系,梳理学科视域;

  4、科学设置学科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

  二、建立学术合作网络:

  1、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术合作体系;

  2、开展优秀学者的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

  3、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的联合实验室,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4、组织各高校学术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实施国际学术项目合作。

  三、制定科研人才培养方案:

  1、建立自主研究、教学研究等多项人才培养活动;

  2、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改革,形成全新的培养模式;

  3、实施培养计划,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

  4、加强学生课外实践见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社会。

  四、构建学术论文库:

  1、统筹整合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存档整理订正;

  2、汇集学者专家共同建立学术论文库,以便参照学术资料;

  3、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以及业界的学术地位;

  4、加强联合学术研究,强化教学、研究、实践的互动关系。

  五、加强思政课教学:

  1、进行课程设计与评估,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2、开发渗透思政教育的软件应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

  3、增强课堂氛围,多注重思想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4、提高教学能力,加强各类活动的开展,形成完整的课堂体系。

篇五: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主要的作用是对学科德育思想进行有效践行。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需要不断发挥教学团队等相关教学组织对于有效开展思政课程的建设,不断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强化教师思政课程能力。

  强化与思政课程相向的主要教学集体,对于专业课的主要思政元素进一步发掘,同时,这种方式需要不断依靠团队协作的方式,强化团队分工。课程思政主要采用的研究落脚点集中在“思政”之上,这实际就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自身的主要政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对于这类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集体学习,强化思政理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将这些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强化专业课程不断实现“隐性思政”教育效果,不断对课程自身存在的思维逻辑进行有效强化,这就需要团队采用群策群力的方式以及措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虽然在形式上呈相互协同的效果,但二者之间无法相互取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的功能作用中,采用专业课程的方式,其中蕴含着较大的科学精神,使得学生在不断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主要技能的培养他方面不断接受这种科学精神的有效渲染和熏陶,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影

  响了学生的主要思想、价值选择和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借助团队采用集思广益的方法,进行反复推敲以及论证,并借助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有效辩难以及启发,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面对学生时,讲授相关知识具备强烈的授课底气和自信。

  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而有效实现育人责任的意识,不断将这种意识有效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以及影响。对于教学团队,应采用具备了一定的扁平化发展的组织形态,其主要特点呈现出的是拥有较高的交流以及管理机制,同时还具备了去行政化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实现平等以及在工作中实现志趣相投的工作氛围,进而不断探索育人质量的有效提升道路,激发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构的具体策略

  团队的组成上需要不断满足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而言,主要是以增强育人能力为主。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的相关带头人的选择,主要人选的标准需要具备下列素质。一是对于事业具备强烈的工作热情,热爱相关教学工作,拥有足够的时间,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发展中,执着追求育人质量的有效提升。二是带头人的思想政治作风过硬,具备坚定的马克思思想以及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信念,符合“四有”好老师标准。对于团队的规模建设而言,通常以10人左右最为合理。对于团队的构成,主要以学科背景交叉、相关知识互补以及年龄等结构成为一定梯度为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协作意愿进行重点观察。

  高校可以采用跨系、院、校等方式进行组建,甚至可以通过邀请具备一定基础,且符合团队建设要求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其中。对于这种组建方式而言,一是能够有效拉近距离,二是对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能够符合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高校应采用平等以及协作的方式,进而形成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的团队模式,将这种模式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此外,还需要强化其团队精神的有效构建,主要原因是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主要灵魂,有着强烈的团队精神,才能有效凝聚人心,使团队不至于松散。

  需要选择具备可靠的政治素养,三观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组建团队。专业的知识并非独立于人类社会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状态,价值观的有效塑造在这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要的知识技能需要同人的主要价值体系相关和紧密联系。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对温暖有所感知,才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这种温暖有效传递以及不断扩大。对于课程思政的团队而言,其有相关的责任是使得每位成员都能感受到这种集体的氛围以及存在的温度和善意,进而使这种温暖不断向立德树人的事业中有效扩散开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主要的教学目标。(作者:马张霞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

篇六: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xxxxxx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

  XXX

  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引领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根据学校行业属性特色,在现有思政师资基础上,通过实施专项培养,全过程参与思政改革、教学改革、素质竞赛等工作,打造一支由思政课教师组成,师德高尚,能够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创新意识,具备扎实专业理论、过硬教学能力,并在全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学创新团队;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其他学科及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建设义务

  (一)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

  教书育人,立德为先。组织开展师德师风研究、研讨、培训等举动,周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团队教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代价观,以德立品、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问、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

  2、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组织团队成员开展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团队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成员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加入教学能力大赛,把握竞赛要求,提高专业能力;组织团队中专任教师成员按期到企业考察理论,研究挖掘学校各专业范畴的思政素材,晋升创新能力;

  4、实施“五个一”工程,团队中的教师每人精讲一门课程、指导一项思政竞赛(文明风采、素质能力、传统文化大赛)项目、参与一项教改课题、参与一次企业生产实践,对接一名企业专家。

  (三)构建对接课程标准,创新思政教学。

  1、研究制订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素材,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按照模块单元开发教学资源。

  2、组织团队成员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1、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印刷历史文化展厅,将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统一,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形式教学、工作进程导向教学等法,支持每位成员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3、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促进团队成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分工,每位成员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研究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成员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探索“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4、充分利用先辈的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经由过程教学督导和诊改评价,有效开展教学进程监测、学情阐发、学业程度诊断和研究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团队积极与行业优秀企业、国内一流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研究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总结、凝练、转化团队建设成果,并在全省职业院校中推广、应用,形成具有河南特色、国内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六)晋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团队建设 教学 内容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