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颍州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2 12:09:02  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颍州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颍州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总基调,大力实施“园区建设扩容增效、招商引资转型提质、城镇建管扩面提速、商贸核心加速培育、都市农业提质提效、社会建设创新优化”等工程,有力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2012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40%;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9000万美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0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7383元,增长18.8%,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持续提升经济总量,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举,提速度与转方式并重,促进三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63648。工业提速增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亿元,增长31.5%。新增规上企业23家,累计达到58家,已报待批21家。工业技改投资14.3亿元。坚持把园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区资源重点向园区倾斜。颍州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8.7亿元,修建道路20.3公里、管网32.4公里,绿化21.9万平方米,基本实现起步区“八通一平”。颍州工贸园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5.7亿元,修建道路5.5公里、管网18公里。程集等乡镇农民工创业园正在积极推进规划建设。各园区新开工项目75个,累计投产企业92家。全力以赴做好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征迁安置、控违和环境保障工作,起步区6.2平方公里路网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农业丰产增效。坚持毫不放松农业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玉米单产千斤县创建活动,全年粮食总产24.6万吨,增长4.5%,其中小麦总产16.4万吨,连续九年丰产,荣获“全省粮食三大行动先进县(区)”称号。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量46.5万吨,跨入“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区)”。瑞福源蔬菜标准园通过省级验收。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扶持种植大户,土地流转面积达11.3万亩,规划面积4万亩的“西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建省级标准养殖场1个、市级3个。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区级龙头企业7家。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35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个,累计“三品”认证11个。投资500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355万方,新建桥涵183座,新打机井382眼。完成人工造林1100亩,绿色通道40公里。新增农机总动力2万千瓦。新建农村沼气池900口。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增限上企业14家,累计达75家。商贸物流四年提升行动目标基本实现,阜城西部新的核心商圈加快建设。天筑豪生大酒店、汇鑫瑞丽名城、皇冠大酒店相继开业,东方明珠广场、浙商大厦、金悦时代广场、商厦·红星新时代广场等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工程扎实开展,累计建设日用品消费连锁店127家、农资店104家。“新网工程”新建村级店8家、改造5家。新建公益性直销菜市场1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5万台。酒类流通、肉食品、成品油、再生资源回收不断规范。外贸进出口提前三年完成规划目标,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达18家,百富安香料公司年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万美元。 

——持续增强发展活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继续强化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意识,扩大有效投入,推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制约。扩大对外开放。修订《颍州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引进外来投资者奖励办法,更加注重好、大、高、外项目,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燕龙基静脉产业园、美连德电子科技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相继签约入驻。突出节会招商和驻点招商,成功召开第四届颍州经贸洽谈会,24个招商口先后在广州、温州、宁波、晋江、寿光等地召开投资环境说明会。新签约项目630个,其中合同类项目330个,投资总额580.3亿元。上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9.9亿元。“央企合作、皖粤合作、全国知名民企合作”三项工作均居全市前列。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加强项目工作。继续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和跟踪服务制度,保障项目建设按时间节点推进。金源家居、隆溢实业、新皖金属制品、嘉泰钢构、庆丰余彩印、大正建材等项目投产见效,久程电动车产业园、锦辉机械、和益家纺、鼎强药业、金刚管桩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7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77个市“6611”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5%。编报国家政策类资金支持项目6大类76个,总投资491亿元;新谋划并列入市级项目库的重点产业项目39个,总投资477.6亿元。深化各项改革。企业改制有序推进,针纺集团、阜阳皮革厂等企业改制稳步实施,阜阳雨伞厂改制完成。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美好乡村为契机,放活土地使用权,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行政审批主体6个,取消行政审批项目4项。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及土地房产清理工作,启动公务卡制度改革。颍州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阜阳颍淮农村商业银行获国家银监会批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区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支持有条件的镇加快发展,程集镇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提升融资能力,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注册资本金由5000万元扩充到1.5亿元,全年为23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819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分别发展到6家和4家。27家企业进入“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申报系统”项目库,26家困难企业享受到省优惠政策扶持,5个项目获得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87万元。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全年报批区级建设用地4055亩,为阜合产业园区、城南新区、职教园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近1400亩。切实为企业搞好用工服务,帮助企业招工1900人。 

——持续加强城乡建管,推进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切实强化首善之区、中心城区和城市建设主战场意识,按照阜城大建设的工作部署,对应成立城建五大片区指挥部,全面掀起城乡“大建设、大创建、大发展”热潮。征迁进度加速。全年实施城市和园区征迁项目79个,共拆除房屋4500户、130万平方米,有效保障了城市建设和园区发展的顺利推进。颍州经济开发区全年签约1100户,基本拆除完毕,阜合产业园区累计签约1800户、39.7万平方米。安置摆在首位。市区两级都把安置房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第一位的任务,优先保证资金和土地供应,有力推动了安置工作。碧水云天一期、翰林苑一期、学府新村一期1012套、9.1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使用,邵庄安置区、民航花园一期、颍南春天一期949套、8.5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翰林苑二期、中清、南京路等6个安置区抓紧建设,碧水云天二期、职教园、白衣桥等安置区即将动工建设。建成阜合产业园区临时安置房1527套、9.5万平方米,安置1000余户。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560套、竣工1545套。创建力度加大。严格落实违法建设防控村(社区)为主、镇(街道)负责、网格化管理和问责机制,城乡结合部和园区违法建设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开展砂石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取缔18处。出台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完善环境卫生考评机制,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辖区179条小街巷实行保洁外包。投资715万元改造小街巷26条、公厕7座、农村户厕1000座。镇村建设加强。投资862万元的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县道安保工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全部完工。投资99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13户。投资120万元建成马寨乡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乡镇垃圾转运全覆盖。景区白行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马寨朱大庄、西湖五里村等10个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 

——持续改善民计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摆上重要位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实施34项民生工程,拨付资金5.95亿元,资金到位率100%。校舍安全工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等工程建设类项目全部竣工,教育、培训、医疗、补贴等发放类项目序时完成。全年发放城市低保2.1万人、6325.6万元,农村低保1.8万人、232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3.2万人次、1199.1万元,五保供养4977人、950.3万元。投资882万元新建、改扩建三合、清河、马寨敬老院,累计创办民办老年公寓12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4100人,就业技能培训2116人。打卡发放粮食直接补贴41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016万元、良种良法示范补贴22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82万元。投资1296万元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60个,下岗失业再就业2495人,新增转移就业9289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2.4万人、城镇居民医保10.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8.5%。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7.5万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9655人。科教文卫加快发展。获得专利授权112件,通过省、市科技成果鉴定1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中小学布点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配套650万元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区”称号。新建农家书屋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个。阜阳市开源剪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我区获阜阳市首届体育大会团体第一。颍州籍运动员邓琳琳荣获第30届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金牌。乡村医院、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实行药品统一配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落实,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69起,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236件,办结率96.5%。“平安颍州”建设深入推进,政法综治投入明显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校车安全整治扎实开展,消防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生产、消防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计生工作进一步巩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各项奖扶政策落实到位,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工作已获国家人口计生委批准,区计生服务站被授予“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站”。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保障工作,获“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市下达的年度环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工作序时推进。累计淘汰关闭粘土砖瓦窑厂140座。京九丝绸、宏洋实业、明兴面业等14家企业列入省能效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六五”普法工作有序推进,“江淮普法行”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法律援助进村、助农依法维权”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社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重大事务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程序逐步规范。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审计、监察、法制、统计、物价、工商、质监、广电、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切实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 

在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区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修订完善《颍州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政府性投资审计,认真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政府廉政建设、作风效能建设、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加强,OA办公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网络问政广泛开展,办理区长信箱、在线咨询269件,办结“12345”市长电话热线600件。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3件,政协提案78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程序,完成委托项目306个,节约财政资金1.3亿元。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程代理服务26件,办结群众申请事项4.9万件,办结率99.5%。 

各位代表:颍州区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颍州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颍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仍处于积蓄力量、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不小;二是经济发展要素制约影响较大,不少难题有待破解;三是城市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重点项目征迁及安置房建设进度仍需加快;四是维稳压力较大,因征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全面解决;五是在政府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行政效能有待提升,绩效管理仍需优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当前,中原经济区规划开始实施,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地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阜合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阜阳城市大建设全面展开,这些都为颍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作为阜阳中心城区、首善之区,颍州必须立足区位优势,放大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奋力争先,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富民强区为目标,紧扣“四个构建、四个打造、四个发展”战略不动摇,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实现“转型升级、深化开放、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幸福颍州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13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25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8564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壮大园区实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夯实工业发展载体,拓宽工业投资渠道,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新型工业聚集区,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个。 

增强园区载体功能。加快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报批工作,拓展发展空间。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引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经济开发区颍一路、颍三路、州九路(北延)、州十七路(北延)上半年建成通车,港口路以东四期路网年内基本建成,实现路网与阜合产业园区的“无缝对接”。加快工贸园卜子东路建设,确保上半年完工。配合做好阜合产业园区6.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区力争实现“7632”目标,即开工项目70个,投产项目60个,工业产值30亿元,财税收入2亿元。工贸园力争实现“1556”目标,即全年新入驻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5个,新投产项目5个,税收6000万元。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做强大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相互配套、节能环保的产业体系。加大对已投产企业的培育与扶持,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巨洲机械、锦辉机械等机械制造产业,隆溢实业、豪斯服饰等服装鞋帽产业,久程电动车、中距机械等汽摩配件产业。依托燕龙基静脉产业园,促进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继续高度重视土地报批、复垦、置换工作,增强用地保障能力。完善已建、在建项目土地、规划等手续,清理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深化银企对接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小额贷款公司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中小企业招商和孵化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为企业培训用工3000人。改善投资软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满意的服务。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人才自主创业,充分激发各方面创业潜能,培育更多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相关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壮大民营经济总量。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完善城镇功能,推进产城融合,改善人居环境。 

突出规划引领。组织实施规划编制年活动,高标准编制镇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政府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东工业集聚区、城西文化教育区、城南政务新区建设。全力服务阜合产业园区、城南新区、职教园区,切实抓紧抓好征迁安置控违工作,保障市政府下达的城建重点投资计划顺利实施。支持三十里铺镇、袁集镇、程集镇等中心镇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增强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努力构建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提速征迁安置。坚持依法、公正、阳光操作,妥善解决拆迁、安置、就业、社保等问题,切实维护好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和旧城区改造,完成保利文峰二期、解放北大街等重点项目征迁任务。加快推进中清花园、翰林苑二期、民航花园二期、南城河、白衣桥、洪庄等安置区建设。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建立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省级环保模范区、绿化模范区创建力度,全面推进城市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和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实施芦桥沟二期治理工程,配合市直部门加快七渔河、一道河、七里长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西清河、中清河、东清河治理南延工程,加快西城河景观带建设。有效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建设颍州污水处理厂。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推进“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区级运输、集中处理”机制的落实。加快生态镇、生态村建设,再解决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森林面积2万亩,新建森林长廊20公里,积极创建省级森林乡镇。 

优化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实行“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等级化”管理模式,注重发挥社区细胞作用,逐步建立“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坚决从源头上遏制城镇违法建设,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加强市民文明意识教育,巩固市容整治成果,既要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和重要地段的管理,又要高度重视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建设美好乡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按照“三个集中、两个延伸”要求,坚持典型引路,尊重群众意愿,在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村容村貌、土地流转、公共服务、文明新风等方面下功夫。以改变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扶持马寨朱大庄、西湖五里村、景区梳妆村等10个中心村建设,治理改造100个自然村,尽快建成一批“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三)发展都市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调优农业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壮大养殖业规模,推进特色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确保粮食总产25万吨以上。推动颍西大青茄、西湖恋思萝卜、清河禽蛋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品牌包装、市场开拓、加工增值等方面提升水平。推进园艺、蔬菜、养殖等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增设施农业4万亩。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 

鼓励规模经营。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层次,重点扶持“运作规范、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培育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家、市级3家。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建设高标准的现代畜牧养殖示范区,新建省级标准养殖场1个、市级1个、区级30个。 

注重示范带动。发展城郊型、观光型农业,加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力度,坚持项目带动、基础先行、政府扶持,创建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围绕特色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效农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全力推进西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4个、市级8个。 

改善基础设施。开展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工程后期管理养护,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夯实农业增产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新增灌溉除涝面积3万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土方361万立方米,开挖疏浚河沟54条,更新改造小型泵站2台套、310千瓦,扩挖塘坝45口,新打恢复机井255眼。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5公里,维修养护乡村道路20公里。 

(四)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商贸核心区进程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心城区,着力构建布局优化、业态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发展格局,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发展高端市场物流。配合市商务部门修订完善辖区商业网点建设中长期规划,按照功能分区有序实施。以西二环路为轴心,加快打造阜城新的核心商圈。依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迁建,打造设施现代化、管理科技化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依托阜阳港颍州港区,拓展石化、粮油等仓储物流业。依托君和·皇家花园,建设阜阳喜庆文化产业群。 

打造现代商务中心。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争取商厦•红星新时代广场、巨川蓝鲸SOHO、保利文峰商业综合体、金悦时代广场等早日建成。积极推介、招大引强,利用小洪庄、原技工学校、资福寺等优质地产项目再引进几家高端商业。落实总部、楼宇经济发展举措,发挥浙商大厦等总部型楼宇项目带动效应,吸引一批商务、中介服务、科技研发等区域性企业总部落户颍州。 

完善商贸服务体系。推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快构建体系健全、运行高效的服务网络。继续深化实施“社区商业双进”、“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推进“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店、放心早餐、放心家政”等“五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发展专卖店、旗舰店等连锁经营,建设一批精品名店、特色餐饮、创意店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加强外经贸和旅游工作。提高经济外向度,鼓励企业开展出口认证工作。积极支持隆溢实业、北矿磁材、百富安香料等外向型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壮大全区进出口总量。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一批星级农家乐。加大颍州西湖宣传推介力度,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提升招商实效,增强经济发展牵引力 

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抓手,同步加强项目引进和服务跟进,以招商引资的新成效,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催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树立挑商选资理念。继续采取过去几年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在全员招商、大抓招商的基础上,突出挑商选资,重点招大商,围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服装鞋业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确保完成“16198”目标,即新增税收1亿元,新签约合同金额6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开工项目90个、投产80个。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组织办好颍州经贸洽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积极参加厦门投洽会、中博会、徽商大会、阜洽会等招商活动。深入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行业领军企业及皖粤对接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坚持区级领导包联制、引资单位跟踪服务制、项目调度例会制。实行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企业投产运行经常性服务,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加强项目编制储备。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顺应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在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编制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8个、投资35亿元以上,市“6611”工程项目70个、投资65亿元以上,市级重点储备项目35个、投资450亿元以上。 

(六)用好财金杠杆,增强持续发展助推力 

发挥财政金融保障功能,坚持开源节流,努力破解资金制约,发挥财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科学收支理好财。加强财源建设,注重增收节支,保障可持续发展。加强税源动态信息监控,扶持骨干税源,培植后续税源,挖掘潜在税源,确保应收尽收。推进“营改增”工作稳妥运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倾斜。落实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深化预算综合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编制程序,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强化预算监督约束。深入推进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强公务用车配备管理。 

抓好融资聚好财。切实发挥区城投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采取多渠道融资,保障园区建设、土地复垦、保障房建设等工作顺利实施。密切政银企合作,积极推介融资项目,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对颍州区各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阜阳颍淮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运作,争取更多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落户颍州。 

(七)谋求民生福祉,增强跨越发展向心力  

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认真实施民生工程。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做好建设美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奖补、生活无着落人员社会救助等新增民生工程项目。足额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完善以项目化、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举措,严格执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加强质量管理,着力提高民生工程的使用效益,切实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抓好教育卫生事业。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足额落实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能力。实施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提升计划,扶持、规范民办学校发展,继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人民医院改革和新区建设步伐,健全区、乡、村三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加强医德医风和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发展科技文体事业。拓宽科技合作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发挥骨干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引领作用,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启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培育工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进一步减少零就业家庭。做好全区人力资源统计,建立人才储备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投资规模和覆盖面,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就业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双倍增规划,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规范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统筹,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失地农民参保办法。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逐步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八)优化社会管理,增强和谐发展凝聚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更加注重源头治理、依法管理、部门联动,推进社会管理不断优化。 

加大群众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认真落实领导下访、定期接访和部门联访制度,做到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解释到位、生活困难帮扶到位。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工作,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隐患排查治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深化平安颍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机制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性别比,落实各项奖扶政策,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完善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推动全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加强价格监管,完善价格诚信体系,稳定物价水平。落实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持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认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残联、科协、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关注老龄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推进审计、外事侨务、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心一意为民勤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不折不扣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努力使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尽心竭力高效施政。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优化行政效能,实现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加大行政督查力度,营造精心谋事、潜心理事、尽心办事的浓厚氛围。深化电子政务建设,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建立政务绿色通道。改进会风文风,减少事务性活动,加大治懒增效、治庸提能、治散正气工作力度,营造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拍、处处显实效的优良作风。 

始终如一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行政审批、土地城建项目、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厉行节约,建立和完善行政成本控制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各位代表,颍州已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开创颍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 州区 颍州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