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精选推荐】

时间:2022-05-25 09:42: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精选推荐】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5篇

第1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考点清单+预测试题+考点批注】一、最重要考点

1、乡村振兴三步走

(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重点】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3、【重点】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要求:

(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5)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6)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地)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4.立法与其他

(1)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

(2)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3)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4)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

(5)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6)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5、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二、重要表述

1、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3、【重点】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重点】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3、【重点】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4、【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

7、农业经营者队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8、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9、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10、特别法人: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

12、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1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

14、多元投入格局: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

15、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

16、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三、重要建设

1、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海南省南繁基地是我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

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3、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4、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5、华北地区: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

6、东北地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

四、通用型考点

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4、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5、湖长制:将理顺管理关系和管理的体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

6、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

7、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8、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9、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藏粮于地是指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

(2)藏粮于”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坚持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

五、重要试题

1. (单选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A. 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乡风和睦、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B.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C. 经济进步、产业发展、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D.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高校、生态良好

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B.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的意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再次聚焦三农,这是连续()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A. 12

 B. 13

 C. 14

 D. 15

4.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A. 所有权

 B. 资格权

 C. 使用权

 D. 经营权

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是重点, ()是关键,()是保障,()是基础,()是根本,()是前提。

 A.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B.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C. 生态宜居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D. 治理有效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 摆脱贫困

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实施(),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国

 C. 乡村振兴战略

 D. 创新发展战略

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8.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A.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C.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D. 到本世纪中叶,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决定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乡村发展道路

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上优先考虑,在()上优先满足,在()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A. 政策方针、资金保障、生活投入

 B. 领导配置、组织分配、资金投入

 C. 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

 D. 指导意见、创新发展、资金投入

1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A. 党委领导、政府协同、社会参与、公众协调

 B.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C.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D.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

1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以()为主线,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A.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B. 乡村振兴战略

 C.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道路

1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我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是()

 A. 辽宁省南繁基地

 B. 河北省南繁基地

 C. 山东省南繁基地

 D. 海南省南繁基地

1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农业经营者队伍。

 A. 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

 B. 发展型、技能型、创新型

 C. 知识型、技能型、发展型

 D.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1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A. 发展化、质量化、水平化、特色化

 B. 经济化、质量化、特色化、品牌化

 C. 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D. 生产化、绿色化、质量化、特色化

1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提升()、完善(),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A. 利益链、价值链、产业链

 B. 价值链、产业链、利益链

 C. 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

 D. 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

1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A. 良好生态环境

 B. 绿色发展

 C. 自然环境

 D. 生态宜居

1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与()的激励约束机制。

 A. 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管控分配

 B. 生态保护成效、资金分配挂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D. 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功能区建设

1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A. 市场与生态、乡村振兴战略

 B. 开发与保护、发展生态经济

 C. 政府与生态、发展农业生态

 D. 产品与供给、发展绿色农业

1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 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B. 道德建设、实践发展、法律保障

 C. 道德引导、实践养成、法律保障

 D. 正确义利观、个人素养、制度制约

2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A. 有水平、有质量、有能力、有内容

 B. 有涵养、有能力、有水平、有标准

 C. 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D. 有能力、有标准、有水平、有内涵

2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A. 村民理事会

 B. 村务监督委员会

 C. 村民委员会

 D. 村民议事会

22. (单选题)2018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A. 党委领导、社会组织、公众参与

 B. 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C.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D. 覆盖全民、统筹城乡、保障适度

2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继续开展以()或()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

 A.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B. 村民小组、自然村

 C. 农村社会组织、村民小组

 D. 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

2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大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A. 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

 B. 社会性、综合性、服务性

 C. 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

 D. 服务性、综合性、公益性

2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建设平安乡村,探索以()为抓手、以()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

 A. 信息化管理、现代产业结构

 B. 信息化管理、现代网络技术

 C. 网格化管理、现代信息技术

 D. 网络化管理、现代网络技术

2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A. 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B. 以城带农、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持续发展

 C.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持续发展

 D. 教育有效、教学有度、教研有力、均衡发展

2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A. 生态宜居

 B. 绿色生态环保

 C. 产业兴旺

 D. 治理有效

2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中提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以()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

 A. 示范区

 B. 示范县

 C. 示范村

 D. 示范省

2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A.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

 C.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D. 打赢蓝天保卫战

3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放在首位,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A. 真脱贫、脱真贫

 B. 提高脱贫数量

 C. 提高脱贫质量

 D.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为抓手,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A.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C. 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

 D.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3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结合起来,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的精神风貌。

 A. 脱贫攻坚;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

 B. 内生脱贫;
自强自立、争先脱贫

 C. 脱贫攻坚;
全面发展、保障适度

 D. 内生脱贫;
科学有效、覆盖全民

3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贯穿其中。

 A. 经济建设

 B. 制度建设

 C. 政治建设

 D. 社会建设

3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A.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B. 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发展和创新乡村振兴战略

 D.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A. 20年

 B. 30年

 C. 50年

 D. 35年

3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

 A. 土地管理法

 B. 土地法

 C. 土地调查法

 D. 土地承包法

3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适度放活(),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A. 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B. 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C. 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D. 土地所有权和担保物权

3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A. 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董事

 B. 资金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监事

 C.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D. 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董事

39.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A.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B.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D.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为基础、以()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A. 知识产权明晰、知识价值

 B. 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

 C. 奖励机制、经济建设

 D.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产权奖励

41.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A. 经济建设

 B. 乡村振兴战略

 C. 乡情乡愁

 D. 乡村建设发展

42.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A. 产学研相融合

 B.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

 C. 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D. 社会进步与人才培养

43.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A. 覆盖全民发展、统筹城乡进步、公众积极参与

 B. 科学管理有效、系统设施完备、经济运行有效

 C. 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

 D. 市场机制有效、经济建设有活力、社会保障有度

44.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大()“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A.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B.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C.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D.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45.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明确()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

 A.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B.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C.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46.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A. 党委统一领导、社会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

 B. 党委统一领导、社会负责、村民委员会统筹协调

 C.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

 D.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村民理事会统筹协调

47.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是第一责任人,()抓乡村振兴。

 A. 党委一把手、四级书记

 B. 党政一把手、五级书记

 C. 党委一把手、三级乡镇

 D. 党政一把手、四级县区

48. (单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的规划体系。

 A. 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

 B.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多效合一

 C. 科学规范、合理配置、运行有效

 D. 系统完备、绿色发展、运行有效

49.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A. 乡村调解

 B. 县市仲裁

 C. 省级负责

 D. 司法保障

50. (多选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坚持()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A. 自治

 B. 法治

 C. 德治

 D. 共治

答案:

01-05:BAD,ABC,B

06-10:CB,ABC,CC

11-15:CDDCC

16-20:ABBAC

21-25:BBBCC

26-30:ABBBC

31-35:CBBAB

36-40:ACCCA

41-45:CBCBC

46-50:ABA,ABD,ABC

第2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9年12月31日) 201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
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
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laLhst 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1.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对各地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各项资金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第3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5年12月31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亿万农民是衷心拥护的。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1.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提高建设标准,充实建设内容,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第4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3-02-01

来源:
新华网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加强渔船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艇建造和避风港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3.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控政策,加强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健全大宗品种进口报告制度,强化敏感品种进口监测。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规范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行为。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费用。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落实远洋渔业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做好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业务免征营业税。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和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桥梁、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乡镇客运站网建设。加快宽带网络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研究探索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整合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相对统一的标准。完善农村优抚制度,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搞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探索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央财政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湿地保护投入,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政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效途径,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依法保障外出村民在本村、外来人口在居住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乡镇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在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一定年限人员的有关激励政策。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创建平安畅通县市。依法打击乡村黑恶势力、黄赌毒和各种刑事犯罪。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树立健康文明、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力量有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熟悉党的“三农”政策和国情农情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当作基本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三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实施绩效评价,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确保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第5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比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就是每年中央下第一个的红头文件!因为每一年中央对工作有一个计划,将这一年的最重要的指示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然后各个省也会有自己的一号文件。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2003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抵御住了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一、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一)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
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
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从2004年起,国家将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基地。要着力支持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工程建设,强化技术集成能力,优先支持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二)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主产区要立足粮食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区域经济,并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增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企业。
(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主产区倾斜。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主产区。为切实支持粮食主产区振兴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密切产销区的关系。粮食销区的经营主体到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应享受国家对主产区的有关扶持政策。产区粮食企业到销区建立仓储、加工等设施,开拓粮食市场,销区政府应予以支持并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方向正确,成效明显,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继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农产品市场和加工布局、技术推广和质量安全检验等服务体系的建设,都要着眼和有利于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2004年要增加资金规模,在小麦、大豆等粮食优势产区扩大良种补贴范围。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动物疫病应急防治工程,鼓励乡村建立畜禽养殖小区,2004年要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快实行法

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的制度,对法定检验要减少项目并给予财政补贴,对商业检验要控制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管。
(五)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创造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政策。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地给予支持。
(六)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继续安排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允许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
三、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七)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对规模以上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中小企业对增加农民就业作用明显,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有关部门要根据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促进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八)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要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
(九)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支持小城镇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小城镇发展。重点渔区渔港、林区和垦区场部建设要与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进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
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十)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

相关热词搜索: 读后感 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2022中央一号文件读后感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