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教育规划】津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17 20:36:03  阅读:

【教育规划】津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规划】津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育规划】津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选推荐】



【教育规划】津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部署。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上水平的关键时期,为了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根据《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津南区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3-6岁儿童入园率达9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中考合格率多年连续超过全市平均值;高中阶段普及率连续保持新四区第一的位置;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超额完成任务。学前、初等、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和中小学平均生机比四项指标,提前达到天津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有新的发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工作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布局日趋合理,中小学办学规模适度发展,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学校管理得到了加强,基础薄弱校得到有效治理,素质教育正在扎实推进,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督导评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建体育活动小区、少先队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成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势项目。教师学历提高率及达标率以每年10%的比例递增。对外交流工作取得新进展,与国外学校建立了伙伴合作关系。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学发展观赋予社会发展新的定位,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优先发展教育,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政策保障。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建设步伐的全面加快,对不同层次人才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资源开发和需求呈现出规模扩大和层次提高并重的态势,教育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本区学龄人口的变化和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子女的增加,对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深化教育改革与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区教育总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机制不活、人才短缺、经费不足、发展不均衡尤为明显。办学管理体制、机制、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名优骨干教师群体尚需不断壮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对薄弱;各级各类教育的布局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仍是滞障我区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高全区在职和新增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津南的战略举措。

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05-2010年我区教育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构建和谐津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推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进步,逐步缩小办学差距,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努力实现“四个满足”为奋斗目标,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三)2010年目标

*教育经费每年保持“三个增长”,居全市中上水平;

*学前3年受教育率超过90%

*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99%;小学小班化教育率达80%,实现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

*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按比例协调发展;

*提高学校的装备水平,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学校整体硬件装备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

*全面提升中小学布局合理化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为保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要着力构建“一个体系”、落实“两个战略”,实施“三项工程”。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1、努力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以国办园为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多元办学主体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建立与我区经济文化地位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达到市平均水平。

2、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毛入学率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5%以上;充分满足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入学的需求。小学无辍学;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98%15周岁人口完成初级中等教育。

3、适度发展高中教育。适度扩大咸水沽一中、咸水沽二中、小站一中、葛沽一中、双港中学高中阶段办学规模,走集约办学之路,保持合理的教育结构,努力提高高中教育水平和质量。

4、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南洋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优势,广开办学渠道,结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瞄准高新技术产业、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第三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育结构,注重专业基础较宽,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培养方向,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向社会输送大批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积蓄力量,创造条件,为开办津南高等职业教育做好各项准备。

5、协调发展成人教育。多形式多渠道构建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做好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逐步确立以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基层文化、科技教育活动基地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6、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津南区分校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远程开放式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自考助学机构管理,提高高自考考试合格率。

7、深入推进特殊教育。以培智学校为主,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切实依法保障残疾适龄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着力加强特教专业师资培训、特教现代化建设、特教改革实验,努力营造适合特殊学生成长、发展的有利环境。

8、着力发展社区教育。本着“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适应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支持办好老年大学。

9、规范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以《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依据,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依法规范民办校办学,加强对民办基础教育的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

(二)落实“人才强教”战略

1、加速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进一步改善干部的年龄结构,形成以35岁至40岁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格局。强化校长培训,更新校长办学理念,确立“以需定训”的培训目标,提高校长办学管理水平。提高校级干部的知识水平,中学校长达到本科学历,并有部分达到研究生水平;小学校长达到大学专科学历,并有部分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创新,继续推行校长任期制,完善干部轮岗机制,建立副校长聘任长效机制,加大对干部的培养、优化力度。把干部的使用、监督、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造就一批名校长。

2、加速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青年班主任培养”项目,通过以老带新、学访交流、集中培训、骨干讲座等方式,加速青年班主任队伍的构建,努力打造一支合格班主任队伍。

3、加速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遵循学习、实践、科研相循环的成才规律,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20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800名,同时加大市级、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4、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完善新师资补充政策,通过招聘、引进、吸纳非师范类优秀大学毕业生及研究生,外省、市、区优秀人才补充我区教师队伍。以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为契机,实现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实现教师持证上岗。落实教师任职资格定期考核制度,严格岗位考核。进一步改革教师招聘和管理办法,严把“入口”、“出口”关。

----实施新一轮以“新理念、新课改、新技术”为重点的第四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稳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至2010年,全区小学、幼儿园获得大专学历教师达到85%,获得本科学历教师达到30%;初中获得本科学历教师达到80%;高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25%;中等职业学校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90%

----筹建英语教师境外培训基地,不断夯实外语师资语音基础,提高听说能力,推行外语教师语言测试,持证上岗。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结构工资制度,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激活用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努力培养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数量充足、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津南区教师岗位要求》,做到各岗位任务职责分明。以弘扬民族精神和高尚师德为主旋律,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彻底杜绝有悖师德现象的发生。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优质的教育教学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为教师队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科研兴教”战略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坚持“以小为主,兼顾大中,瞄准前沿,课堂显效”十六字方针,落实教师科研发展目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指导服务作用,通过学术论坛、校本教研、专题研讨等活动,普及教育科学理论,推广教科研成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探索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奖励和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机制,调动学校和教师积极性,推动其研发能力和水平提高。把教育科研引入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为主攻方向,注重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变为教育实践,转化为教育实效。

(四)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

1、深化教学改革。以质量为核心,深化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入手,推进初中课程改革。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过程管理,构建新的师生评价机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本着自我评价、分层考核、体验成功的原则,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抓实理论学习,注重“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环节的管理,强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功能。积极开发适应我区需要的地方课程以及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创建课程特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校本教研,积极探索有津南特色的课改之路。

2、实施德育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小学突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中突出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高中突出对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育。以进一步抓实“孝敬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并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德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学生德育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实施《津南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学校、家庭、社会相关方面的责任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3、实施教学创新。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开展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建立起适应新课程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促进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各种机制。

----创新课堂教学,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切入点,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现代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重新认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努力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

----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制定《津南区推进小班教育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区小班化教育进程。支持创办外语特色校,鼓励双语教学实验。

----创新学生减负管理方法,通过开展减负工作的专项调研,建立起减负工作的督导调研制度、问题反馈制度、通报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创新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开展好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举办高水平群众性体育比赛,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创新艺术教育,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艺术教育工作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提倡百花齐放,创建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将艺术教育与德、智、体有机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与全区性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美育环境,使学生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发展特长。

4、积极扩大津南教育的对内、对外交流与协作。

----鼓励中小学与高等院校广泛合作,通过开展科研活动、举办科技选修课程、合办各类实验班和培训班等形式,探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快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积极筹建咸水沽一中国际部,与海外学校建立兄弟校联系,加快教育市场的开发与交流。实行“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兼顾战略平衡、保证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

(五)实施“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程”

瞄准津南城镇化建设进程,以中心村建设为依托,以二级行政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1、服务滨海新区建设,以示范高中校为样板,扩建葛沽一中,增强服务实力。

2、在咸水沽镇区投资4000万元新建初中校1所,占地6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3、按照规模校标准改扩建初中4所,新征土地120亩。至2010年,全区示范高中校3所,普通高中校2所,规范化初中校11所。

4、完成咸水沽二小、葛沽二小、双港二小、小站四小建设工程,对20所未达标小学校舍进行改扩建,使其全部达到“双高普九”规范校标准。预计需新扩增土地300亩,新建校舍5万平方米,需投专项资金8000万元。至2010年,全区小学达42所,其中模范小学5所,规范小学37所,每个镇行政文化中心建有1所中心小学,撤销全部村小,整体教育硬件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标准。

5、完成南洋职业技术学校一期新征土地100亩,扩建13400平方米工程。

6、完成津南区少年宫建设工程,实施劳动教育基地扩建工程,提高服务能力。

7、创建教师教育中心。有机整合教师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起集培训、教研、教科研、电教为一体的教师教育中心。

8、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至2010年,全区将有直属幼儿园4所,每镇建有1所中心幼儿园。

(六)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1、提高中小学办学装备水平。加速全区中小学校园网、校校通与天津市教育科研宽带网联接进程,实现“宽带入校园,多媒体入课堂”。按照“双高普九”装备标准,对全区60余所学校配备各类仪器125250件。各镇中心幼儿园有娱乐活动场地并配有大型玩教设备,示范园配备各具特色的艺体表演器材和计算机等电教设备。

2、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有线网络,网络信息中心光纤接入大部分学校;发展无线网络,使信息技术覆盖学校内的任意角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网络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及学生管理。建立开放式的资源库系统,为学校和社会提供电子图书体系、网络课程课件体系、题库管理等服务。加强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在我区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已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提高各校使用软件在信息化设备上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力度。

五、政策与制度保障

(一)落实科教兴区,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职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纳入工作考核,将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镇、村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明确职责,区政府对全区教育负主要责任,镇政府承担相应的办学责任,居民和村民自治组织继续发挥基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非义务教育的办学经费,以政府为主渠道,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要完善企业及公民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企业合理分担职业教育经费的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

以政府投入为主,进一步健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助学政策与措施。贯彻国家制定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继续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

(四)推进依法治教,进一步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1、加强教育督导评估。以督导机制改革带动督政督学工作上水平,带动教育教学、教师、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健全优化区政府对镇政府、中小学两个层面的评价体系,督政督学并举。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促进镇级政府依法履行办学职责,激励、指导不同层次的学校提升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2、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的内容和要求,制定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用制度规范和制约教育决策行为,保证依法行政和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目标的实现。强化行政监督,制定《教育行政执法监督职责》,使教育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围绕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教育内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成立教育执法监督机构,设立行政执法监督电话,监督教育依法行政,纠正不当行政行为。

3、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快工会、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4、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健全确保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违法犯罪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 津南区 教育 事业发展 【教育规划】津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