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2-06-05 20:12:01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五篇

  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五篇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1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把握党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立场观点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学好党史的重大意义,学思践悟,做到“学而思”“思而悟”“悟而得”。

  在“学”有所“思”中读懂党的理论。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要读懂党史,就要“学史明理”,就要边“学”边“思”。党的理论是立足异常艰苦的中国革命和发展实践,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摸索创造出来的。从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星星之火开始点燃,到革命战争时期党逐步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形成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并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新中国建设时期,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不断总结,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带领全民族飞跃进入了新时代。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史,党的历史与党的理论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只有在学习中深层次地思考,才是真读党史,才能读懂党史。

  在“思”有所“悟”中勇攀新的高峰。

  刘少奇同志曾提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失败,中国共产党的前进与后退,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与后退”。“认真回顾走过的路”是为了“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把党史学习提升为“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是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立足“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历史的前进是必然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必然的,党史学习必须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通过党的发展历程分析历史的演变规律,循着历史脉络理清悟透党的理论和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的必然性、科学性、先进性,用真理的力量加强和巩固党的建设。要持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新问题、研判新动向,用理论武装推动党的事业走向新的高峰。

  在“悟”有所“得”中提升实践能力。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宝贵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始终倡导和保持的优良传统,也是全党开展工作的重要思路和方法。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来说,面对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对隐蔽的诱惑迷障、多元的发展需求,历史中的宝贵经验更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必须把牢“党史观”,读史明智、知古鉴今,严防在实践中的各种倾向性错误,以历史思维引导战略思维,以辩证思维守住底线思维。必须要提振精气神,学先进、亮底色,拿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为群众办好实事解好难题。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2

  党的奋斗史,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英雄史。影片中的陈树湘师长带领红五军团34师全体战士死守阵地,与数十倍于己之敌鏖战4天4夜,直到中央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掩护主力的红五军团34师、红三军团18团则被阻断在了湘江西岸,大部分阵亡。29岁的34师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被俘后扯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林裁缝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投身革命,不怕牺牲,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们都已经牺牲,他虽然泪流满面,还是坚持参加红军跟党走。还有无数的红军将士们,虽然对当时中革军委的指挥感到不满,当中央的电报传来时,他们还是毅然顶在最前线,喊着“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的口号。正因为有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湘江战役后,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革命是需要随时做好流血牺牲准备的,这是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但流血和牺牲不应该是盲目的,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更应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总书记这一精辟论述,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直接阐明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系列关于“人民”的论述凝聚着“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人民至上”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定位得如此之高,就奠定了其不变的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改变、影响历史,根本之点就在于把“人民”深深地烙写进了历史。历史从来都是人民的历史,但有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才真正具有人民色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更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放眼全球,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如此的心胸,才有如此的底气!

  在百年奋斗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如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并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奋进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中,“人民”始终是核心,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把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始至终把“人民”作为自己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制度的真实写照。

  回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其根本出发点就是“惠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激活了民生发展最关键的密码。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岂是一个“翻天覆地”形容得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翻了好几番,从基本解决温饱到部分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路走得艰难,但也走得辉煌。无数实践再次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有日新月异的辉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民生工程更成了最主要的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切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坚决地干、一刻不停地干”。不管是反腐倡廉还是脱贫攻坚,其实目的就是一个:让群众的利益不受伤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这两场攻坚战中,我们党始终以百姓的满意度来衡量工作的好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走进很多农家,实地考察调研,与百姓亲切交谈,目的就是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然后才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策略,确保“人民”满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守住这片红色江山,让人民的江山永固,“人民至上”就是最强势的“法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新的征程已经启航,承载着人民利益的伟大事业将展现出更加勃勃的生机,从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向着更加高远的目标前进!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4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近段时间,各地、各领域、各行业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掀起了热潮。但也出现不少“会中加课”“课后补习”“材料留痕”等“花样走过场”现象,亟需制止与防范。

  ‍谨防“会中会”“补笔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要有想学、要学、学好的高度认识。可有的部门、有的领导干部、有的党员站位不高、对党史学习教育重视不够,认为学习对工作的帮助不大,进而放低要求。有的部门只求“开展了”不求“开好了”,“以会代学”“见缝插针”,不管是什么会议,只要会标一打、照片一拍、图片一传,最终都是学习会。有的领导干部、党员平时不学习,开展督导检查时再“加班补笔记”,东抄一句、西抄一段,一抄了之,有的甚至半夜还在朋友圈晒“学习”图片,一边感叹形式主义、一边晒自己的“形式主义”,评论区更是五花八门的倾诉和抱怨。此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各级党委及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当加强督促指导,结合作风整顿教育,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形式开展调研,实地发现问题,督促加以整改,做到边学边改,边改边进步。对弄虚作假、作风不实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谨防“不会学”“学不会”。知识要入脑入心,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学习是关键。有的党组织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缺乏思考和谋划,通过会议领学多、集中研讨少,教育照本宣科读得多、深入解读少,对其中的内涵、要义缺少相关的解读,大部分党员即使参与了学习,也记不住学习了什么,自学更是找不到方式方法,停留在翻一翻书、抄一抄笔记上,任务式、空洞式的学习,让党员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思想上难以提升,出现“不会学”“学不会”现象。因此,要压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尤其是部门一把手、领导干部、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的责任,发挥他们统筹谋划、带头作表率的作用。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采取感染力强、互动性强、生动形象的形式讲解,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

  ‍谨防“材料论”“检查论”。科学规范的材料、资料一定程度能反映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情况,但重材料收集、轻学习成效提升的本末倒置成了变相的形式主义。一些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把收集好印证资料等同于开好了学习教育,把汇报材料过硬等同于工作开展过硬,学习停留在打卡、拍照、找资料上,各种穿靴戴帽、追求形式的包装材料、资料应运而生。有的地方开展党史教育督导检查时,以“看材料”为主,只顾写的、不看做的,单看纸面、不看实际,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考核督查成为空对空的“走秀”。这就需要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将党员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看为民办实事成效情况、多听党员群众反映评价,更好督促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为基层减负松绑。

  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思”“悟”心得体会5

  ‍说起延安,大家就会想起“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一座记录着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城市,孕育了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延安精神。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早晨,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帧定格的“画卷”,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眺望前方的奋进之路,“枣园的灯光”将继续照亮奋进之路,指引我们奋勇前行。

  ‍“枣园的灯光”是一份信仰弥坚的“精神力量”。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风雨岁月,延安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城市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忆往昔,这里记录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个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故事;
这里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
这里记录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生活;
这里孕育诞生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看今朝,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延安精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枣园的灯光”在奋进之路上闪耀着“信仰之光”,提醒我们时刻不忘革命先辈为了实现民族自立自强的无畏、坚毅和勇敢,更是在沧海横流中那一份让我们信仰不偏、初心不改,走向辉煌的“精神力量”!

  ‍“枣园的灯光”是一本自我革命的“指导手册”。“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延安整风”作为百年党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自我革命之一,具有让全党端正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重要作用,是共产党人锤炼党性、凝聚力量的精神力量。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进路上还有无数未知的难关和挑战,如何才能把握正确的轨迹,锻造更好的自我在前行路上逐梦前行,就是要求我们用“延安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来检视自我,让“枣园的灯光”照进心灵,重新检视自己政治方向是否坚定、遵守纪律是否严格、服务人民是否到位,只有在自我剖析、自我检视、自我提升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找准党员干部自我革新完善的“突破点”和“提升点”,让“枣园的灯光”真正成为我们滋养初心、淬炼党性的“指导手册”!

  ‍“枣园的灯光”是一座接续奋进的“灯塔航标”。百年风霜雪雨,在革命历程中“延安精神”历久弥坚,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宝贵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正是这一份精神,让共产党人在前行路上始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光流转奔涌向前,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你看,那永不熄灭的“枣园的灯光”在指引着我们用延安精神坚定信仰的力量,校准前进的方向,走好奋斗的步伐。你看,那熠熠生辉的“枣园的灯光”在诉说着要将学习传承延安精神融入红色血液之中,融入接续奋进征途之中,融入披荆斩棘勇毅之中。我们坚信,“枣园的灯光”必将成为我们接续奋进征程路上的“灯塔航标”,激励追赶超越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