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3年度关于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范本2篇)

时间:2023-08-15 13:36: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关于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范本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度关于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范本2篇)

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2篇

【篇一】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文献综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历程概述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出现最早能够追溯到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野生动物基金协会(WWF)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纲要》文件中首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女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享的未来》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该报告中不仅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还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系统性的阐述,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成为了在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最被人们认可且影响深远的一个,此后学者们对可持续的定义多数都是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

  1981年,美籍学者布朗(LesterR.Brown)在其着作《建设一个发展的社会》中写到“通过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保护资源基础与开发高效绿色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来自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切联系在一起,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不仅使得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实践阶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付诸行动,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同年,中国政府当局也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其编制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自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被正式纳入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是被确立为中国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必然实施的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层面。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类

  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至今,各国专家和学者都就其定义和内涵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诠释,而在国际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更是超过一百种之多。通过将不同学者、组织、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加以收集整理,并且参考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分类之后,可以将现存文献中对的定义大致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一)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发展和保证人类的生存

  这一类型的定义多产生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孕育的早期阶段,是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对该理论的最终目标深入探讨后得到的结论。戴利(H.Daly,1993)、GeorgescuRoegenN、巴伯(Barbier,1989)、科斯坦萨(Costanza,1991)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都属于此类别。

  (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为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间寻求一个动态平衡点

  这类概念多为生态学家研究得到的成果,侧重于从生态持续性的角度解释可持续发展得内涵,主要是为了阐明经济发展与生态(包括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以及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水平间的动态平衡。着重于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方面进行延展,将保护现存的环境系统并增强其生产能力与更新能力视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从生物圈的角度来定义,将可持续发展视为能够保护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诉求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能够延续甚至不断优化的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M.Redelift(1991)、Conway(1987)、Barbier(1987)、Bernstein(1990)等人以及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协会与国际生物学联合协会共同举办的关于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的专题研讨会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界定都属于此类范畴。

  (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

  这类定义将整个人类社会作为将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着眼点,强调要将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获取必须资源的途径纳入发展的范围之内,保护人们的平等自由和人权等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1991年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策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界定就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努力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寻求经济最大成度的发展

  这类观点强调注重代际间的公平性,不应让当代经济发展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影响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这类定义是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同和应用的一类定义。其中最备受推崇的是布伦特兰夫人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既能满足眼前的需要而又不会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产生消减的作用,并且绝不含有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的含义。”这类定义一般都认为:只有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主动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是健康的;
要在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前提下,满足使人们的不同需求,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对资源和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此类定义尤其注重经济活动中的生态合理性问题,倡导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对浪费资源、损害自然环境的经济活动进行谴责。在测度发展水平的指标的设计上反对GD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提倡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指标综合起来评估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观通过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部分利益与总体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经济向着稳健的轨道发展。此外,Brundland(1987)、Tietenberg(1988)、D.Pearce(1989)、Serageldin(1995)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都属于此类。

  (五)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依赖于绿色高效的技术

  此类定义多数是从技术层面的角度出发,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认为通过转向研发、应用更加绿色的有效率的技术,借助于几近能实现“零排放”和“密闭式”的技术,尽可能提高能源与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产生的废料和污染物。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缺陷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各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一些具体的措施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但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可持续发展理论仍然有尚未被解决与完善的弊端。

  (一)过分强调代际间的可持续,忽略了当代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两个问题。其中,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现有的理论中更多的强调了代际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当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当代人与自然间的矛盾,没能对现有的社会结构、生产及消费模式等问题深入分析。

  (二)未能跳出传统的利益导向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仍然延续了旧有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的导向,仍然代表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立场和利益的发展观,没能够立足当代产业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不平等竞争现象来扩展经济与产业公平竞争及可持续发展的涵意。立足方向偏向宏观,缺乏对微观操作层面具体要求,这使得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过度强调纵向时间,忽略了横向空间

  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在内容上更加倾向于解决代际之间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以及对横向空间也就是客观世界的基本情况的详细分析,但在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及世界现状的分析方面却有所缺失。可持续发展理论若想在真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必然少不了要对现实世界中各国的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范柏乃,邓峰,马庆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二期.

  [2]李龙熙.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与解析[J].理论纵横,2001年1月.

  [3]田辉玉,罗军,黄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N].2006年6月.第3卷.第六期.

  [4]王芳.试论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5月.

  [5][美]罗伯特?索洛.迈向持续发展的现实一步[J].管理世界,1995年,第1期.

【篇二】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简答题、论述题

1. 教师角色有哪些特点?P1

2.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是如何定位的?P1

3.国外的传统教师角色定位有哪些?P1

4.什么是角色转换?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换?P46

我国曾出现过多种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如“蜡烛论”、“园丁论”、“工程师论”、“桶论”等。请您对这些教师角色隐喻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进行分析与评价。P2

1.简述利伯曼(M. Lieberman)提出的“专业”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P5

2.请列举出三个对于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简要说明。P46

3.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有何不同?P5

4.说明有效的学科专业知识在“质”的方面的要求。P6

5.说明教师实践知识的含义与特征。P6

6.教师为什么必须具备较强的移情能力?P6

1.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P8

2.教师需要专业发展,并且只有教师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使教学内涵提升,使各项教育改革真正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教育界推行的各种专业发展工作成效却比较有限,试分析其中的原因。P8

1.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P11

2.说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三条基本规律。P11

3.传统人性论观照下的教师发展有何特点?P46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发展提出哪些要求?P11

5.玛斯莱奇将职业倦怠的表现概括为哪三个方面?P12

6.怎样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P12

1.试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规律的内涵。P13

2.试述教师发展的交往性规律的人性论、知识论和学习论基础。P14

3.试述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P52

4.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P52

1.如何理解反思。P17

2.如何理解教师反思。P17

3.简述杜威的反思型思维的五个基本步骤。P17

4.简述萧恩提出反思的两种时间框架。P17

5.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P46

6.教师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P17

7.为什么教师发展应视为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P51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为什么需要反思?P47

2.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P48

1.根据哈格里夫斯的论述,教师同事之间的自然合作文化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P22

2.什么是教师同事合作?如何理解其内涵?P22

3.教师同事合作有哪些基本路径?P22

4.从促进教师同事合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集体备课应当如何开展?P22

5.合作对于教师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积极意义与促进价值?P51

1.试论教师同事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P24

2.试论如何推动教师同事之间的合作。P24

1.教学相长P46

2.师生间的主体间性P46

3.对话教学P47

1.简述师生对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P49

2.从哲学意义上简述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共生发展关系。P50

3.教师为什么要从学生的视界中重新认识自我?P50

4.简述探究性教学对于推动教学相长的重要意义。P50

5.简述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P50

6.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谈教师成长时,提出了促进教师成长的十条建议。请你任选三条建议,并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P51

1.结合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师生关系的特征,论述教学相长的内涵演变。P28

2.论述在实践中如何建构师生间的新型教学相长关系。P47

1.“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P34

2.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34

3.教师研究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34

4.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可能性有哪些?P35

5.根据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的划分,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哪几种类型?P35

6.教师在从事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炼和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P51

1.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克服?P36

2.什么是行动研究?教师应当采取哪些步骤与方法展开自己的行动研究?P36

1.简述当代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P39

2.初任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教学内容系统”的精致化,请问初任教师“教学内容系统”的精致化包括哪些具体要求?P40

3.初任教师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P40

4.请列举5条可能影响初任教师决策和行为的不合理信念。P40

5.说明教师知识分享的三种主要形式。P40

6.教学指导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P40

7. 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初任教师发展有何意义?P51

1.初任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形成对课堂教学更为复杂的思考,请列举并分析初任教师在思考教学问题时,应考虑的五个方面。P42

2.试述初任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策略。P43

 

相关热词搜索: 理论学习 范本 综述 关于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范本2篇) 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发展综述 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