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基本情况介绍3篇

时间:2023-08-10 15:00:34  阅读:

篇一:农家书屋基本情况介绍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三篇

  篇一:我区当前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农家书屋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了新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不但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促进了乡村文明。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对我区近年来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研,现就农家书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一、当前农家书屋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包括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四者缺一不可。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

  (一)我区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情况

  XX区地处湖南西北部,辖36个乡镇、农林场,626个村、居,农业人口72万余人。自20XX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目前已建成225家,125家正在筹建。

  我去在农家书屋建设上基本是按上级下达的建设计划数量,组织乡(镇)村选址申报,经实地考察审核,报批后进行建设。建设资金由政府投入,每个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标准是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0%,其余部分按照省与市、区

  比例承担。每个书屋按政经类4%,科技类40%、生活文化类35%的比例集中采购配送图书1500册,书橱5组及部分阅览桌椅等。按要求需保证每周不少于3天开放时间,实行免费借阅。

  目前,我区农家书屋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农家书屋多数建在村委会和农户家,书屋管理人员也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农民,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且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有的农家书屋则采取图书“租售”等经营以求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职责不明。书屋资产归属、维护和后续发展由谁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难以做到各负其责,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重建轻管。书屋建成交付使用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对其日常的运行缺乏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3.资源匮乏。书屋的图书数量少,同一批次建成的配书雷同,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即使个别有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党报党刊,基本无更新渠道,书屋只能维持现状,恰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4、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均为义务管理者,加上缺乏专业知识,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

  5、借阅率低。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缺乏阅读习惯,加上宣传工作不到位,书屋虽然建起来了,图书借阅率偏低,情况好些的,平均每天三五人,差的平均三五天一个人。平均借阅率不到10%,大部分的图书还处于闲臵状态。

  二、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在建设、管理、利用、发展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在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等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从归根本上解决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

  1、明确责任。尽快确定我区农家书屋的资产管理主体,进行资产登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区文广新局要建立健全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度和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书屋的正常运行。由区委宣传将书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乡(镇)宣传文化工作的考核目标。书屋的日常管理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行政村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2、整合资源。将农家书屋与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农村远程教育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结合点村工作,组织“帮扶联系活动”,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3、培训保障。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强化了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农村低保途径解决农户管理人员报酬,通过区财政适当补助解决村委会兼职管理员报酬。

  4、资源更新。依托区图书馆,将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联动运行,把农家书屋作为区图书馆的分馆,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进行管理,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书屋图书定期调换到农家书屋,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将送书下乡活动列入

  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按照“一书一册无复本”的原则,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

  5、开展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

  6、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的模式,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家书屋,由新闻出版、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由新华书店提供适销对路的图书,交给书屋代销,走借、售结合的发展之路,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为农民朋友解决买书难的问题,为书屋增添新的活力。

  农家书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科技致富达小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篇二:农家书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解决基层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问题,着力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提供给农民实用的书报刊以及音像电子产品阅读条件的一项公益文化服务设施。原则上每一个农家书屋供借阅的实用图书1000册以上,报刊3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加一定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和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一、研究背景

  正是因为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这一问题,国家很关心怎样解决农村文化共享的问题。享受文化的成果是公民的权利,如何让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呢?从20XX年开始,社会开始提倡新闻出版业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探索能够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措施。总结多年来图书下乡,农民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建设农家书屋的设想,曾在甘肃、贵州等省市做过两三年试点,受到农民的大力欢迎。现在各地农民普遍都感到,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更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策划实施这项工程的时候,正是国家战略决策方面关注解决农村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机。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里来讲,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治党治国的高度;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根据农村实际,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愿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文化建设,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建设农家书屋是必要的。从试点地区看,农民很欢迎。他们认为这是给他们找到了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文化平台。

  工程实施以来,很多地区的农家书屋发挥了功能,为农牧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获得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但是有相当一些地区因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项工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的出来。

  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责任不明确

  书屋的归属权,书屋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谁来负责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做到各司其职,这势必会影响农家书屋这项工程的发展。

  (二)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

  20XX年7月11日的来自周口晚报的一篇文章,报道说,今年淮阳县新增农家书屋242个,现在已经是20XX年了,家住淮阳县大宋行政村的徐同学反映,村里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并没有农家书屋,也没听说过,可他们村附近可算是人流量很大的,淮阳县以前发展的重心在北关,现在转移到了西关,而他们村就是西关的中心,县政府也在村附近,周围更是有四所小学,四所初中,三所高中,而她询问了100位同学,其中只有三位同学去过“农家书屋”,其余的都反映没听说过,没见过。为什么他们村没有呢?可看实际情况应该建设一个。书屋建好以后,缺乏监督,日常的运行也没有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引导,影响了其作用发挥。根据作者的调查,被访人回忆了四年前他们去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去采访农家书屋的情景,她说里面设施齐全,空调,桌椅都有,不过书不多,仅有图书馆里两个书架那么多的书,但是看书的不像是真正的农民,而且书屋建设在镇政府大院里面,没有管理员,很少有人,大多情况下都是镇政府的公职人员没事的时候去看,农民很少去看,没时间也没有耐心。还评价说,这种书屋形式意义大,没有实质作用。山西省孝义市的刘同学也反映,他们村里的农家书屋建设在村委会里面,而且终年不开放。

  (三)资源紧缺

  书屋的里面的图书特别少,还有很多相同的,没有专门为书屋订阅的报刊。有也只是个别的党报党刊,更新更难不用说了。因此书屋维持艰难,如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拥有的图书里,有很多图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必备书有很多是当地生产中不会涉及的,每个地方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用统一的书目填充书屋,有限资金下,肯定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体现在当地特色有关种养殖业方面的专业书籍大量空缺。

  (四)图书管理员文化素养欠缺

  浙江传媒学院进行的农家书屋实践调查里,知道了目前书屋管理的人员大部分是村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管理者。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只有一腔热情而且大多是兼职。这样根本没办法保证书屋开放的时间。又缺少对图书的宣传,阻碍了图书功能的发挥以及阅读活动的广泛推广。还有一些责任心涣散的管理人员,书屋里落着满满的灰尘,图书更是分类不清,也没有图书明细的记录,更别提借阅登记,甚至还有图书丢失的现象。书屋里有成捆的图书放在墙角连拆封都没有。长此以往必会造成“农家书屋”开放的时间不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出现花大气力建设好的书屋最后变成形象工程,仅在领导检查时开门,其余时候只能看到紧闭的大门。

  (五)借书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的大多数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以及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书屋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图书的借阅率太低,大多是平均每天三五个人,有时连一人都没有,借阅率不及10%,很多图书仍处于闲置的状态。

  (六)配置的图书结构不合理

  从农家书屋配置标准说,一般的图书配置数量是符合总署的要求。但是音像类和报刊类因为客观原因,配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落实的比例很低。配置的结构有重图书,轻报刊、音像的倾向,基本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七)书屋基础设施没有人文气息

  从大多书屋介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书很比

  较简陋。几个装书柜子,还是那种有玻璃门的柜子,这样会使图书拿进拿出特别不方便;几张桌子,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会议室,根本看不出来是书屋,总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受。有的书屋连桌椅都没有,读者只能够站着。

  (八)书屋是为谁服务?

  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这是农家书屋的目的。但在大多数报道中,农家书屋成了“留守儿童”乐园,孩子放假后的“托管所”。这并不是说农家书屋不该服务于孩子,而是说书屋的初衷在于培养新型的农民。

  (九)书屋的建设资金缺乏

  书屋建设是由财政拨款,但后续图书的资金从哪来?是上面补贴还是不再更新图书,这里涉及到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明确职责

  抓紧落实我区农家书屋资产管理的主体,并进行资产登记,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建立全面书屋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制度以及专项检查和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在制度上确保书屋正常运行。区委宣传要将书屋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乡(镇)宣传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中去。书屋日常管理让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负责,另一方面行政村也要按照制度抓好落实。

  (二)紧抓建设和管理

  建设农家书屋之前,一定要开展实地的调研。不仅调研周边的人流量,还要调查各个年龄段的人数以及实际在村人口,确保把书屋建设在人流大的地方。实际上有的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外出打工,因此图书阅读主要面对留守老人和儿童,那么在这些地区建设书屋就会造成资源利用不高。因此要集中资源把书屋建设在中心集镇和村落,避免浪费。还要建立相应监管的机制,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对那些成绩突出的书屋进行奖励。

  (三)整合资源

  把农家书屋和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等文化信息资源的一系列共享工程结合建设管理,节约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书屋利用率。还可以组织“帮扶联系活动”来广泛发动党政部门、高校、企业以及爱心人士来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开展培训

  多多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加强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并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以次强化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还要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以及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农村低保这一途径来解决农户管理人

  员的报酬问题,区财政要适当补助来解决兼职管理员的报酬问题。

  (五)调动农民读书的热情,培养读书习惯

  有的村民们平时主要以打麻将、跳广场舞等打发时光,加上村里早已实现了互联网覆盖村民在家通过上网、打电话就能获得所需的知识。这时就要依靠农家书屋,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形式多样的,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读书用书的活动。以次引导村民来农家书屋读书,扩大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培养农民群阅读的兴趣。

  (六)了解需求,调整图书结构

  配置图书时,不要搞“一刀切”,现在农民对图书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除了比较常见的农业知识类像工具书、种养殖业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图书可让农民查阅。此外美术绘画、文艺小说、医药卫生方面的图书以及上网聊天、化妆美容、修身养性、投资炒股等也都是农民愿意阅读的类别。但在目前的书屋必备书目里,适合他们阅读的后一类图书不多。开展调查,了解农民真正需要的书籍是什么种类的,根据农民需求采购图书,不要统一的配置图书,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例如河南周口的个别村庄,名义上是农村,可个别村庄因为土地被个别学校和工厂租赁或买走,已经没有土地了,这时依旧大量配置农业方面的书籍,是不是有点不大合适了。

  (七)打造“图书馆”类的书屋

  在书屋建设时,参考图书馆的建设风格,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书屋,设置板凳桌椅以及图书排放时,请图书馆专业人员过来指导,硬件设施方面一定要人性化。

  (八)明确服务重心

  政府根据书屋图书的种类和特点,掌握本村农民对有关信息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使农民及时获得信息,在田间地头,在农家书屋,在农民家中可以面对面进行解答咨询,还可以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难题,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图书既能充分得到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科学发展,最终目的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外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在农家书屋配书的时候,把孩子们最喜欢的书优先配齐。这也对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现人文关怀。

  (九)注重更新资源

  依靠图书馆,把农家书屋和区图书馆进行联动运行。可以把农家书屋当为区图书馆分馆,把农家书屋里的图书当作馆藏图书来管理,并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和其他书屋图书有规律地调到农家书屋,以次形成定期补充、更新、分享图书的渠道,让农民群众有新书可以看。把送书下乡这一活动列入到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按“一书一册无复本”原则,来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以及电子音像制品。

  (十)持续发展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益起步,经营发展这一模式。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可以由新闻出版和工商管理部门核发其经营许可证,并由新华书店提供一些适销对路的图书,让书屋进行代销,走一条借、售结合的发展道路,势必会给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解决农民朋友买书难的问题,增添农家书屋的新活力。

  四、结语

  农家书屋工程的确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投资甚多。可以说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关乎到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总的来看,我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我们也必须看到到农家书屋现在所浮现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策略。要致力于农家书屋的全面升级改造,并完善管理体制,去拓展服务范围等多样的途径,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建设书香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长远目标。

  篇三:试论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户县图书馆刘忠利

  农家书屋是各级政府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学习的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本县在县委县政府和文体广电局领导重视下,20XX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全县51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农家书屋,在图书馆领导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下,对每个农家书屋均配备图书1500多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00个,由农民自己管理,进行图书外借、阅览服务。并建有数字书屋示范点14家。通过在秦渡镇韩五桥、卢五桥,渭丰镇元一村等的调查了解,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大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不让人民掏一分钱,把这么多的书籍报刊送到村里,连书架子都送来了,真正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从建立了农家书屋以后,看书籍报刊的人多了,打麻将的人减少了,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使一些农民了解了国内外在大事和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有的养殖户阅读了有关书刊,提高了技能把养殖搞的更好。总之农家书屋的建立对缺书少报的农村和精神食粮贫乏的农民来说,简直是滋润干涸,引领迷津。在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本县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和缺乏经验,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篇二:农家书屋基本情况介绍

  

  农家书屋简介

  第一篇:农家书屋简介

  乡农家书屋简介

  乡村农家书屋于年成立,是我村一个公益性的农家书屋,书屋辐射全村社名农村群众。书屋面积平方米,藏书册,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自建书屋至现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10000余元,用于书屋的建设。书屋现有书柜个,阅览桌椅套,报架个,杂志柜2个,书屋图书4000册,音像制品余张,自费订有《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甘肃人口与计生》等报纸杂志。图书借阅每月开放20天,月平均接待内阅、外界阅读210人次。同时注意做好科技书、工具书、重要文献、地方文献的入藏准备工作。

  书屋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始终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全天为农民服务。书屋建成后,由村理事会负责完善和管理,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学文化、学农村实用技术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新农村新生活。

  一.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余册图书和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

  二.建立健全书屋管理制度。

  依据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要求所有农家书屋将开放时间、管理员姓名、联系方式、监督方式在书屋外墙显著位置予以公布,使农家书屋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

  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村组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村

  代表专门对书屋管理和维护,坚持按时开门和办理有关借阅手续。对各类图书认真做好登记、分类、编码、陈列等建档工作;聘请了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并对其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制订完善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以此便于长久管理。

  四.收集相关信息,不断完善图书种类。

  为了扩大图书种类,拓宽知识领域,更好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阅读需求,平时书屋将群众反映的需求图书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分类,书屋逐步进行完善。

  五.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以解决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为重点,培养村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村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更好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

  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效用。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组织村民开展“学习读书活动、收看科技知识讲座”等,使农家书屋切实发挥实效。书屋建起来后,村民打麻将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在家闲聊的少了,学习科技知识的多了。不仅如此,农家书屋还成了农家孩子的第二课堂,很多孩子放学后,都会到书屋读书或写作业,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更激发了农村孩子的读书热情!“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的俱乐部,成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移风易俗和倡树新风的阵地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村农家书屋简介

  **村“农家书屋”简介

  “农家书屋”位于**村便民服务中心一楼,投资30万元于2008年1月投入使用。书屋设有书柜18个,藏书近2000册,配置了可供上网的电脑2台,报刊架1个,桌椅10套,可容纳20位读者,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半至下午5点对外免费开放,实行专人管理,各类制度上墙,通过两年多的运作,效果较好,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学习到经济、法律、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

  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

  附:以下为各类报刊名称,欢迎广大村民前来阅读!1、16种报纸: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江苏工人报、检察日报、平安法制、江苏经济报、关心下一代周报、邗江警方、扬州晚报、扬州日报、扬州时报、江苏科技报、今日邗江、老年周报、亮报2、19种书刊:演讲与口才、风流一代、中国青年、莫愁、农家致富、中国老区建设、党的生活、求是、半月谈、党建文汇、共产党员、江苏妇运、中国民兵、群众、健康之友、中国消费者、江苏卫生保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扬州报告

  第三篇:农家书屋

  文化助民致富,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如今的农村生活已经有了大大的改观。整洁的广场上,坐着休闲的农民;宽阔的村道上,奔驰着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布置得体的舞台上,音乐戏曲唱的婉转动听,听的人民如痴如醉;整洁的村子里,崭新的农舍前,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参加的人忘情投入。现在的农村,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四时不断;农民朋友精神振奋,活力四射。充实的精神生活更加点燃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激情,上百亩的蔬菜大棚、上千亩的良种培育基地、个体养殖专业户等等在农村应运而生。但是创业不仅是靠胆量,更要靠文化。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国家实施建设了“农家书屋”工程,给农民学习、创业搭建知识平台,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村里的种植户养殖户,时常到书屋里来查阅资料,有了书籍的指引,碰上难题再也不用到处求医问药。小张是村里的肉鸽养殖户,最初饲养靠的是经验,一边饲养一边摸索,每逢家禽瘟疫发作,肉鸽不进食,就乱了阵脚,要跑十几公里路到乡镇兽医站求援。农家书屋成立后,小张时常到书屋查阅养殖方面的丛书,现在不仅能自己解决各类疑难杂症,还能时常给其他养殖户提供帮助。借书最多的要数刘村的老刘。他逢人便夸书屋给他带来的好处:“以前,我养猪动不动就用树枝抽打,可书上说猪是不能抽打的,那样容易惊吓到猪,影响猪

  的健康成长,我照做了效果还真可以。好几次,猪着凉生病我都是照书上说的方子配药喂,很快就好了。嘿嘿,我还节省了一笔兽医的出诊费呢!”男的喜欢读书,女的也不甘落后。过去,村里的女人们忙完了手里的活计,总是喜欢抱着孩子东家走、西家串地打麻将。如今,农家书屋则成了她们的好去处,一有空就到农家书屋里看书学习,汲取新知识。有些妇女正是从书屋的报刊上获取了用工信息,到大城市干起了家政服务。

  曾几何时,图书馆、阅览室只是城市或机关单位的设施,只是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们徜徉的地方。在人们的印象里,农民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与土地打交道。有谁会想到,党的十七大犹如浩荡的东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带着党的温暖,“农家书屋”也飞向了贫瘠的农村,走进了普通的农家,贴近了亿万农民。今天的农民家门口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图书室,农民也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成了令人羡慕的“文化人”!

  第四篇: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调查报告

  人文科学系12汉语言文学(1)班李碧霞118612012033农家书屋概况: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农家书屋建立之后,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具备条件的书屋,政府将鼓励支持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

  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我所居住的镇上至今已建成数家“农家书屋”,在已建成的“农家书屋”,每个均配有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的图书,并有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和电子音像制品。“农家书屋”用房大多为各行政村(居)委会所有,个别为私有。图书等出版物由省财政提供经费补助、县文体部门和新华书店采购配送。门牌标识等由县文体部门统一制作并送到各书屋。书柜、阅览桌、凳子等设备配置经费,由乡(镇、街道)斥资、县文体部门拨款补助、村(居)委会也自筹一些解决。“农家书屋”对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科学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家书屋”中的图书种类和数量:

  农家书屋中的书目大都与农民有关其中有必备书目:《农家书屋》必备用书(全40册)、《农家书屋》工程书系(全30册)、《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第一辑)(全12册)、《感动农民书系》(全10册)、《农民常识书系》(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打工生活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乡村文化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基础常识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闲娱乐篇(全10册)天津科技

  全册定价、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家饭菜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和谐新农村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专家讲科普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家饮食常识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体育运动与健身篇(全10册)天津科技

  全册定价、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村生活家家乐篇(全10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书供农民们阅读。

  “农家书屋”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部分乡(镇、街道)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认为只是一阵风,存在消极应付思想;

  少数(镇、街道)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只是迫于上级压力或出于“作秀”的需要敷衍应对。

  再来是资金问题。“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目前,“农家书屋”大多靠社会捐助,缺乏资金再投入,因此难以长久维持。

  最后是质量问题。一些乡(镇、街道)急于求成,建成的“农家书屋”硬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加上后期投入不足,管理和服务也难以跟进。主要表现为:书籍少而过时,相当一部分村的书屋只是挂了个牌子,里面藏书很少,即使有,也是早已过时的书,对村民缺乏吸引力;管理不规范,大部分书屋设在村部,由村干部代管,不少村没有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图书流失严重;借阅难,村干部工作忙,村民想借书很难找到人,有的村的干部不重视书屋,即便有一些书也是束之高阁,不与村民见面。因此“农家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建议

  1、强化领导。把“农家书屋”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成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今后工程实施过程中给予“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的支持。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科学布局。目前,我县农村大多数年轻人在外打工,在家的只是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老年人和儿童,到书屋借阅的人很少。许

  多乡(镇、街道)和村(居)认为,“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愿望是好的,但他们的确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建好、管好、用好书屋,因此“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宜全面推开,要做到合理布局,选择一些条件好的村落,建设一批典型、示范性的书屋,集中有限的精力财力,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长期性、连续性的扶持和管理上的指导,确保其图书规模质量与时俱进、发挥效益。

  3、管好书屋。一是要配好书屋管理人员。采取“以钱养事”的模式,政府“买单”,一个“农家书屋”选聘一名管理员,以合同方式加强对管理员的管理。搞好聘用的管理员的岗前培训,使之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二是要建立滚动管理机制。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要以县级文体部门为主,实行一一考核的方式加强管理。考核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每书屋更新费用。

  4、用好书屋。首先,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切实纳入到整个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其次,建好“农家书屋”,让群众有书可读;最后,要开展活学活用的典型评比,引导全社会把读书作为一种时尚和荣誉。

  第五篇:农家书屋

  百里乡“农家书屋”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政府将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作为服务大局、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事来办。我们以提高图书利用率为目标,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为科学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最终使农民在文化和农业上做到双丰收。

  近年来,我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以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为抓手,有力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家书屋工程开展以来,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积极安排,扎实推进全乡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家书屋建设状况

  我乡共有19个行政村。2008年3月—6月建成首批农家书屋共计5个,分别为:古城村、石塘村、蒙家庄村、崖湾村、柴朝村。2009年4月—7月建成第二批农家书屋共8处,为梨园村、二联村、路家沟村、杨新庄村、新集村、川口村、观音村、李家坡村。2010年初步拟建剩余6个村的农家书屋,分别是太明沟村、上李村、稔沟村、曹家沟村、严家沟村、芦子集村。

  二、科学管理,以创新的方法建设运行好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包括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四者缺一不可。我们认为,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村在农家书屋各项工作中,注重细节,力求创新,科学管理,追求实效。

  首先是在书屋开放时间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按对象灵活设臵。我们针对大众,尤其考虑到农村大都白天下地干活或外出打小工晚饭后才有时间的实际情况,把借阅时间固定为夏季每天20:00-21:00,冬季19:00-20:00,大大方便了群众的读书。

  其次是在制度操作上,农家书屋的主、辅图书管理员都经过统一科学化培训,在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全部过程严格按照要求,除了做到农家书屋的所有书目都经认真核对、接受、登记、制度上墙、免费借阅,还把所有图书信息进行电脑录入存档,打印成册,为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

  再次是在管理措施上,为保证通过“农家书屋”这个载体更好的开展优质便民服务,多视角醒目粘贴了书籍分类标识,就连桌椅、书柜、报栏位臵等不起眼的细节我们都参照大型图书馆的功能分区精心设计,用心摆放;我们还注意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听取他们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出版物需求的意见;建立监督奖励等一系列创新机制,为保证图书不被损毁和丢失,采取从娃娃抓起,培养“护书小天使”,达到让孩子们自我约束,为大人树立榜样,并监督家人爱书护书的目的。在创新管理措施上,采取“大统一小灵活”的办法,“大统一”就是农家书屋与学校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制度统一,并且统一资源共享,形成特有的主辅管理模式;“小灵活”就是针对老师和学生群体,放权给学校,由学校自由支配灵活掌握。这样,两个主辅图书管理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的科学化管理。

  最后是在图书流通上,采取定期开展互通有无的书籍互换方式,为此,与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一起协商制定相同的借书规定,还制定了如采取免费借阅,免费办理借书证,书籍丢失处相同罚金额度等统

  一的管理制度,甚至细到一起购买同规格的标签,记录备用本及刻制大小、样式都一致的书屋管理章和污损章。这样不同村的农家书屋就可以定期交换流通自己没有的书籍,扩大图书流通领域,达到资源共享,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注重实效,努力推动“两个文明”双丰收,构建和谐新农村

  这次“农家书屋”的建立,点燃了农民读书、用书、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文化坏境,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件事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会真心这次机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帮助农民通过书本学到一定技能,通过报刊杂志及时掌握信息,找到更多的致富门路,调动广大农民朋友读书用书、科技致富的热情,把书屋实实在在的打造成培养新型农民的学校;与农村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似农家书屋成为宣传党的方正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

  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材料和有利用健康成长的课外读物,为他们营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各位领导,我乡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虽已初显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宽思路,把上级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养,进一步改善民风,努力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村庄。

篇三:农家书屋基本情况介绍

  

  农家书屋简介范本

  红星村农家书屋简介范本

  溪口镇红星村位于集镇东部虽地处山区但交通便利。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0__年省、市、区共同投资建立农家书屋并投入使用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万元省级补助资金7千元区级补助资金3千元书屋面积70平方米配有书柜4个、报刊书架5个。藏书有政治、历史、科普、法律、文学、教育、医学等图书

  150余册,报纸期刊4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100多张。书屋固定读者达50人余每周借书达百余次。包括中小学生、医务人员、孕妇、养殖能手及农民群众。

  “农家书屋”的建成成了农民吸取知识传送信息勤劳致富的桥梁为农民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传播知识起到了桥梁作用。

  自“农家书屋”建成后每天前来借阅书刊、观看光盘、查阅电脑、了解信息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们高兴的说:“农家书屋的图书、音像制品、报刊特别丰富热门畅销图书、科技书籍等各个种类的书籍都有以前要等农技人员到村才能咨询的农业技术问题过去只在电视广播一晃而过的历史文化故事如今在书屋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吸引到书屋里了。”借助于“农家书屋”这个平台读书成了村民下田干活之余的主要活动。在“农家书屋”的影响下村民学知识、学科技的多了看书读报的“味”浓了村民们把“农家书屋”亲切地称作农村的“精神粮仓”。

  红星村“农家书屋”还实施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须知》等多项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并明确了书屋管理员。每周全天实行开放并办理了借阅手续方便群众阅读。还免费为阅读者提供茶水。每周到书屋阅读的群众在10多人次以上半年来累计在书屋阅读人数达500多人次。

  目前该书屋运行良好硬件设施齐备图书品种结构科学合理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管理制度规范且执行到位每日开放时间在8小时以上。农民群众一致反映“农家书屋”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红星村委员会

  二0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相关热词搜索: 农家书屋基本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 农家 书屋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