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阮乃纲6篇

时间:2023-08-08 20:18:01  阅读:

篇一:阮乃纲

  

  丹心从来系家国,坚忍卓绝留后人感想

  “丹心从来系家国,坚忍卓绝留后人”,为尽忠报国,戴着眼镜、一副清秀书生模样的阮啸仙舍下“小家”,踏上救亡图存的漫漫征途。一别七年,他恨不得把满腔舐犊之情写进给儿子阮乃纲的回信中。至37岁牺牲,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奠定人民审计制度基础的英烈,给孩子留下的只有两封家书。“但他坚忍卓绝、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切切实实传承给了子孙后代。”阮啸仙烈士孙子阮钦彤近日带着记者,重温了那封历经88年岁月未曾褪色的红色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

  谈信仰:“坚忍卓绝、奋斗牺牲”是他一生最好的概括,夯土墙身,土木结构,花岗岩门框,这是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的一座书院,阮啸仙童年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百年之后,日月已换新天,人们仍能从这黑瓦白墙中感受到当年的简朴清雅。

  1897年8月17日,阮啸仙出生于村里一户官宦之家。年仅10岁,他就在墨砚上刻下“挥笔落下如云烟,意志坚强可敌天”,立下为国为民奋斗终身的志向。进入河源县三江高等小学后,更是满腔热情地写下“振兴教育,振兴工业、农业、商业”,探寻救国之道。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国”这个看似宏大的字眼,显得如此真实而近切。

  浙江援鄂医疗队的医生王师,曾回忆起这样一幕:深夜的武汉,换班的医生在公交车里唱起《歌唱祖国》给自己打气:“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路灯照进车窗,此刻公交司机已

  泪流满面。

  从这个平凡的瞬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之间强烈的精神共鸣。读懂了这样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读懂了个人和国家民族这样的同身共命、同频共振,就能读懂抗疫中展现的中国精神、迸发的中国力量。

  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奋不顾身,共筑家国。面对疫情,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凝聚起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坚决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95后”女孩甘如意,是一名社区医生。疫情来袭,她争分夺秒从荆州老家返回武汉,历经4天3夜,冒着寒风冷雨,行程300多公里,而她的通行证明上,车牌号一栏写着三个字——“自行车”。

  父亲敖醒吾、母亲庄建文、儿子敖慕麟,是武汉普通的一家三口。父亲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后,母亲对儿子说了一句话:“是不是捐献你父亲的遗体?”儿子写下同意书发给医院,医生感佩回复:“谢谢你们的大义。”

  ……

  我们或许无法一一道出他们的名字,但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人,以守家即守国的担当,以护国即护家的赤诚,守护了这片宽广美丽的土地,守护了我们挚爱的亲人、亲爱的家乡。

  这是危急关头迸发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湖南援鄂医疗队队员

  洪余德思虑再三,写给父亲一封未寄出的信:“同为父亲,我的不舍与眷恋和您一样,但没有国泰民安,哪有家庭幸福。”来自湖北红安的向氏五兄弟,大年初一齐聚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一家人一条心,为了武汉早日渡过难关,咱们顶上去!”危难之际,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医生……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用血肉之躯挺起这个国家的脊梁。

  这是舍身忘我、大爱无疆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不知道母亲想我/能否换一种方式/比如,派干净的春风/来唤我的乳名。”——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四川医生陈维锦,把对家和母亲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多少人没顾上同家人吃上一年到头最期待的年夜饭,多少人顶着星星月亮、风霜雪雨日夜坚守,多少人自从走出家门连续几个月也没有机会轻抚孩子的脸庞……一颗星火也许光芒微弱,但千千万万颗星火汇聚在一起,就能点亮黑夜、驱走寒冬,迎来阳春万丈晖光!

  前所未有的疫情,割不断手足情,摧不垮奋斗志,攻不破防控线,难不倒中国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构成着伟大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核。诗人吉狄马加写道:“让我们用成千上万个人的意志/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生命,在穹顶/散发出比古老的太阳更年轻的光。”

篇二:阮乃纲

  

  刺蝶分集剧情介绍(全集1篇一:电视剧《新水浒传》剧情分集介绍(1-10全集)

  电视剧《新水浒传》分集剧情简介(1-10全集)

  唐。雷横想要拿刘唐充当公孙胜交差,幸亏宋江及时寻来,道出刘唐并非公孙胜,并提议借道东西村的托塔天王晁盖的家稍事休息,再回县衙。晁盖虽未曾与宋江等人见过面,却神交已久。

  晁盖私下见了刘唐,见刘唐并非歹人,又是来投奔自己,便拟定让刘唐认自己做舅舅的解救方法。宋江来时,故意将招文袋丢在莲藕田里,不想一时三刻未过,晁盖便带庄客寻来招文袋,宋江赞叹晁盖无所不能。

  之事。吴用这才说出此行目的---截取生辰纲,还之与民,阮氏三雄拍手称快。

  公孙胜来到阮家,恰逢晁盖刘唐也及时追到,七人得以相聚。酒过三旬,公孙胜信口说出梦中北斗七星之事,正应了此处七人之说。七人意气相投,便结作异性兄弟,同甘共苦,生死相依。阮氏兄弟为晁盖等人送行,阮氏兄弟察觉,原来晁盖正是替他们打点官府的恩人,晁盖不曾提起此事,只是施恩不图报,阮氏三雄。众人惜别,相约来年生辰纲时,再相聚。

  留,送史进上路。

  林冲心中郁郁,携同娘子上勾栏散心,又遇上陆谦,陆谦正在劝慰林冲莫要得罪高俅。却不想丫头来报,娘子遭人调戏。等林冲冲到歹人面前却下不了手---那人正是高俅儿子高衙内。

篇三:阮乃纲

  

  高中读后感500字:《写给儿子乃纲的信》

  【篇一】

  世事洞明皆学问

  ——读《写给儿子乃纲的信》有感

  都说“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是不是知识就只能从书本上获得呢?这样的疑问,直到我读了阮啸仙前辈《写给儿子乃纲的信》之后才恍悟,其实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还存有于身边的各种小事中,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做一个时刻思考问题、积累知识的“有心人”,正应了那句老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阮前辈在信里面写到“譬如弄饭煮菜等事”,“见惯不怪,以为无稀奇被人忽略过去”,但其实“事无大小,都有它的道理的”,“随时随地随事都是书本,都有够学的道理在”。虽然这些文字是阮前辈给儿子在讲学习知识的道理,但这其中没有深奥的道理、没有宏大的目标,只有拉家常般的朴实,而正是通过这种“贴地气”的交流,阮前辈希望儿子明白知识不是书中才有的“黄金屋”,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做学问标签,知识的更大源泉来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水平和习惯,虚心好学,对一切事物保持求真的好奇心和持续求学问的思考,生活这个“大书本”一样能够随时提供知识的养分。读完这封信,我想起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当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绝绝大部分的人都见惯不怪了,只有牛顿会从这样一件小事开始思考,产生了“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不会往天上?”之类的疑惑,然后通过努力,发现了经典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书本上原本没有的知识,而牛顿从身边的小事,加以思考悟出来了,这也是他平时就养成思考习惯的结果。

  读完《写给儿子乃纲的信》,我明白到,学习知识不要局限在书本上,乐读书,会读书,有了书本的基础,再从书中走出去,留意身

  边的“世事”,通过思考达到“洞明”,终将蔓延出知识无限的空间……

  【篇二】

  我读了《细米》后,不得不提一下作者“曹文轩”的写作方法,他的方法令我佩服,他是以一个生动,活泼的形象表现处的一个乡村孩子们的生活,整篇文章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是将一个乡村生活的一些事单独挑出来,合成一本书,但作者将这些微妙的小事情说的有条有理,生动形象,让读者似乎感到这不是书中的内容,贰拾就已经在我们眼前的一件有趣事儿,题目就取得令人无比好奇,有一种希望一探究竟的感觉了。

  题目叫做《细米》是直接引用了文中人物的名称,小主人公两人啼笑皆非的其中一点,就是喜欢刻东西,尤其是木头,一见到木头就有一种按捺不住,一心想要将木头刻个五花八门的感觉,所以“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伟大”的“杰作”,“杰作”中我也不禁地为一个小小主人公的如此想象力而惊,创造出一些看似平凡的刻刻画画,但却有着一些微妙的故事,知道那个女知青被荣誉的分到她们家时,对细米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她们的父母又批评细米时,姐姐都很乐意的协助细米,也许也是在告诉家长们,不要去破坏一个孩子好奇的心。但是终于有一天细米做出了傻事。当细米又来到大会堂时,又盯住了那根柱子,他再也忍不住,将那四根柱子给刻了。这样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

  《细米》不但生动有趣,又告诉了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长长叫读者一瞬间感语深刻。

  【篇三】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野芒坡》。它的作者是殷健灵。她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每每拿起她的书,都会让我爱不释手。

篇四:阮乃纲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不陌生吧,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工具之一。那么你有了解过书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1都说“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是不是知识就只能从书本上获得呢?这样的疑问,直到我读了阮啸仙前辈《写给儿子乃纲的信》之后才恍悟,其实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还存在于身边的各种小事中,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做一个时刻思考问题、积累知识的“有心人”,正应了那句老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阮前辈在信里面写到“譬如弄饭煮菜等事”,“见惯不怪,以为无稀奇被人忽略过去”,但其实“事无大小,都有它的道理的”,“随时随地随事都是书本,都有够学的道理在”。虽然这些文字是阮前辈给儿子在讲学习知识的道理,但这其中没有深奥的道理、没有宏大的目标,只有拉家常般的朴实,而正是通过这种“贴地气”的交流,阮前辈希望儿子明白知识不是书中才有的“黄金屋”,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做学问标签,知识的更大源泉来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虚心好学,对一切事物保持求真的好奇心和不断求学问的思考,生活这个“大书本”一样可以随时提供知识的养分。读完这封信,我想起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当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见惯不怪了,只有牛顿会从这样一件小事开始思考,产生了“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不会往天上?”之类的疑惑,然后通过努力,发现了经典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书本上原本没有的知识,而牛顿从身边的小事,加以思考悟出来了,这也是他平时就养成思考习惯的结果。

  读完《写给儿子乃纲的信》,我明白到,学习知识不要局限在书本上,乐读书,会读书,有了书本的基础,再从书中走出去,留意身

  边的“世事”,通过思考达到“洞明”,终将蔓延出知识无限的空间……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封名叫《写给儿子乃纲的信》的.家书,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对儿子的要求。

  信上作者对儿子说:自己穷,买不到书,连吃饭都愁。希望乃纲好好读书,并且告诫他“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之上,凡事都有其道理,要向眼前的事情去学,随时随地随事都是书本,都有值得学的道理,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

  平实、简单的文字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要求。作者常年离家,都不忘嘱咐儿子好好读书,而且要善于从身边学起。他告诉儿子,不必一定要在书本上学知识,每件事都有它的道理,每件事都有令人深思之处,每件事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让我们受益。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爸爸对我的教育,他也经常给我讲做人的道理。小时候,有一次一个同学抢了我的东西并且不肯还我。回到家后,爸爸告诉我,对这种事情不能忍让,要据理力争拿回来,表明你的态度,直接和同学交涉,同时也可以求助于老师和其他同学。他说,做人要善良正直,尽可能地去关心帮助人,有人真诚地帮助你,那也真诚地对待他。但也要学会以直报怨,如受到欺负时,要分清是非,以耿直的态度去对待和回应。

  这封家书,文字上是在教育孩子,字里行间同时体现着一种家风的传承。在我们家里,父母爱着孩子,严格地教育我们,告诉我们一些人生道理,并且自己身体力行,形成了我们的家风,我们就这样在父母的关爱下、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

篇五:阮乃纲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1都说“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是不是知识就只能从书本上获得呢?这样的疑问,直到我读了阮啸仙前辈《写给儿子乃纲的信》之后才恍悟,其实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还存在于身边的各种小事中,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做一个时刻思考问题、积累知识的“有心人”,正应了那句老话,“世事洞明皆学问”。

  阮前辈在信里面写到“譬如弄饭煮菜等事”,“见惯不怪,以为无稀奇被人忽略过去”,但其实“事无大小,都有它的道理的”,“随时随地随事都是书本,都有够学的道理在”。虽然这些文字是阮前辈给儿子在讲学习知识的道理,但这其中没有深奥的道理、没有宏大的目标,只有拉家常般的朴实,而正是通过这种“贴地气”的交流,阮前辈希望儿子明白知识不是书中才有的“黄金屋”,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做学问标签,知识的更大源泉来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虚心好学,对一切事物保持求真的好奇心和不断求学问的思考,生活这个“大书本”一样可以随时提供知识的养分。读完这封信,我想起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当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见惯不怪了,只有牛顿会从这样一件小事开始思考,产生了“苹果

  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不会往天上?”之类的疑惑,然后通过努力,发现了经典的万有引力定律。这是书本上原本没有的知识,而牛顿从身边的小事,加以思考悟出来了,这也是他平时就养成思考习惯的结果。

  读完《写给儿子乃纲的信》,我明白到,学习知识不要局限在书本上,乐读书,会读书,有了书本的基础,再从书中走出去,留意身边的“世事”,通过思考达到“洞明”,终将蔓延出知识无限的’空间……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封名叫《写给儿子乃纲的信》的家书,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对儿子的要求。

  信上作者对儿子说:自己穷,买不到书,连吃饭都愁。希望乃纲好好读书,并且告诫他“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之上,凡事都有其道理,要向眼前的事情去学,随时随地随事都是书本,都有值得学的道理,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

  平实、简单的文字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和要求。作者常年离家,都不忘嘱咐儿子好好读书,而且要善于从身边学起。他告诉儿子,不必一定要在书本上学知识,每件事都有它的道理,每件事都有令人深思之处,每件事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让我们受益。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爸爸对我的教育,他也经常给我讲做人的道理。小时候,有一次一个同学抢了我的东西并且不肯还我。回到家后,爸爸告诉我,对这种事情不能忍让,要据理力争拿回来,表明你的态度,直接和同学交涉,同时也可

  以求助于老师和其他同学。他说,做人要善良正直,尽可能地去关心帮助人,有人真诚地帮助你,那也真诚地对待他。但也要学会以直报怨,如受到欺负时,要分清是非,以耿直的态度去对待和回应。

  这封家书,文字上是在教育孩子,字里行间同时体现着一种家风的传承。在我们家里,父母爱着孩子,严格地教育我们,告诉我们一些人生道理,并且自己身体力行,形成了我们的家风,我们就这样在父母的关爱下、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

  【《写给儿子乃纲的信》读后感】

篇六:阮乃纲

  

  AppreciatION鉴赏·审计收藏故事荟萃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qq.com我的爷爷阮啸仙我的爷爷阮啸仙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他是我党建党初期的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农民运动理论家和领导人。1933年秋天,他被党中央由上海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在中华苏维埃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之后他围绕预算、决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的统一和反贪污浪费斗争,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审计工作,因此他也被誉为“红色审计奠基人”。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爷爷少小离家投身革命,在进步思想的感召下成为共产党人,为了党的光荣事业东奔西走、倾尽全力。面对艰难险阻他信念坚定,为保存革命的火种他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37岁。“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这两句祖父的诗正是他短暂又不平凡的一生的最好概括。我父亲阮乃纲也只是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和爷爷有过短暂的团聚。现在查资料应该是爷爷任第三届农民讲习所主任的时候。当时国共处于合作状态,斗争比较平和,我爷爷就把我奶奶和我父亲接到广州一起生活。我父亲回忆晚上能给父母捶捶背,拿着毛笔在父母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学写字,在亲人的怀抱下听有趣的故事,这是他一生中“挥不去,抹不掉”的美好时光。那一年我父亲5岁。可惜这段美好时光被蒋介石的清党大屠杀断送,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为了妻儿安全,爷爷只好送他们回老家。一家人又无奈地再次分离。三年后,大革命失败,我爷爷从广州辗转转移到了香港,他化名写了一封信,让我奶奶接信后立即到香港来。结果当他们赶到香港,爷爷已与其他在港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紧急转移到了上海。他们就这样错过了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那一年我父亲8岁。我父亲试着通过组织秘密联络员给我爷爷寄出过三封信,前两封信得到了回复,第三封却迟迟未见回信,之后我父亲才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获悉我爷爷殉难的噩耗。那一年我父亲15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爷爷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作为家属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光荣,得到的纪念章和证书是对我爷爷最好的纪念。为了信仰,多少像我爷爷一样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赴汤蹈火,从容赴死。是信仰和忠诚唤起工农千百万,用人民的力量去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时代在变,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变!所以,我们决定把勋章和证书捐赠审计博物馆,希望我爷爷的事迹激励更多的人,将他们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忍卓绝,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好地发扬和传承。(阮啸仙之孙 阮钦彤)10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相关热词搜索: 阮乃纲 阮乃纲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