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分析4篇

时间:2023-08-04 11:54:02  阅读:

篇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理论篇誗幼教论坛幼儿德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马静庆阳)(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幼儿园,甘肃摘要:德育是培养人德行的教育,是基础教学的核心部分。幼儿德育不仅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关乎社会的未来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我国幼儿德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重点探讨幼儿德育的现状及相关对策。关键词:幼儿德育;现状;对策一、幼儿德育现状(一)注重德育灌输,忽视情感与行动培养虽然我国幼儿园教育也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仍然以说教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幼师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单向传递或灌输知识、规范,并要求幼儿无条件接受和践行这些内容,忽视了情感与行动培养,导致幼儿性格唯唯诺诺,限制幼儿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能力,更无法满足幼儿思维发展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幼儿年龄小、心智尚未完全发育,以形象思维为主,灌输、说教教育模式下,幼儿难以听懂,丧失了学习兴趣与热情,降低了德育效率与水平。(二)品德评价流于形式,忽视幼儿内心真实感受我国幼儿道德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幼儿讲文明、懂礼貌、有爱心;有的幼儿自私、不讲礼貌,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也不懂付时,多直接评判幼儿的对错,直接告诉幼儿这样做不对,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很多时候会伤及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心,品德评价形式大过内容,不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二、幼儿德育对策(一)明确幼儿德育工作范围和职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爱祖国。”基于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定,明确德育工作的范围和职责,并结合大中小班的不同特征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培养内容。如针对小班幼儿,重点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教会他们正确判断自身行为的好坏,并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针对中班幼儿,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切身示范教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督促幼儿自己完成。还要培养幼儿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责任感。针对大班幼儿,培养他们学会爱,从爱父母、爱老师和同学做起,进一步爱家乡、爱祖国,以此奠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德育不是幼师一方的责任,社会、幼儿园、家庭都应兼具不同的职责。幼儿园教育应具有专业性,定期组织家长会活动,将最新、最有效的德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品行的重要性。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德育态度,响应幼儿园教育号召,改变教育行为,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幼儿产生潜立具有极大的影响,幼师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各行业-34-精英人士共同研究德育方法,如和社区医院合作,引导幼儿熟悉医院看病流程,并养成懂礼貌、自觉排队、守时等行为。又如,组织幼儿去养老院、孤儿院做义工,培养他们的慈善之心。(二)提升幼儿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幼师自身素质、教育能

篇二: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幼儿德育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

  幼儿德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幼儿德育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

  有的幼儿园德育活动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指导,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导致幼儿受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2.德育内容过度单一

  目前一些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只是简单地强调礼仪和道德规范,忽略了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

  3.学校家庭教育交互不足

  幼儿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和沟通不足,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育策略

  1.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

  幼儿德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能草草地处理问题,应该针对性的分析幼儿儿童的认知层次、价值观及人际交往等要素,设立合理的目标,将德育教育转化为具有可量化的工作以评估、指导、调整。

  2.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内容

  幼儿的德育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强调不仅仅是礼仪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还应引导幼儿走向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并且应通过融入感性体验、互动游戏等方式来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家校合作

  幼儿家长是幼儿第一位教育者,家庭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充分沟通和交流,形成教育共识,互相扶持和协调,共同培养出更好的孩子。

  4.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幼儿德育教育中环境的营造同样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该在环境设计、礼仪规范、师德师风等方面下功夫,构建一种严谨、温馨、尊重、和谐的教育氛围。

  总之,幼儿德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措施,引领幼儿走向成长的道路,成为美丽幸福的人。

篇三: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幼儿道德教育现状

  6.道德教育节日化

  幼儿道德教育强调“教育日常化、生活化”,中国历史悠久,习俗节日颇多,我们可以围绕节日开展道德教育。让幼儿体验节日的快乐,同时让幼儿初步了解节日的由来及相关文化内涵。

  例如:五一劳动节,教育幼儿热爱劳动,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母亲节,透过妈妈的辛苦,激发幼儿对母亲的热爱,孝顺父母,进而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三)中国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德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暴漏出来的问题有很多。

  1.道德教育流于说教

  说教是成人以单向的说服和语言训导的方式,将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幼儿,不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和特殊的认知心理,并要求幼儿无条件地接受并付诸日常行为。在说教的过程中,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多弊端。

  2.不合理科学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对于幼儿,奖励甚至教师一句普通的口头表扬都具有“正强化”作用,可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惩罚则具有“负强化”作用,可以抑制或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这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如果运用得法,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滥用奖励与惩罚,导致结果与愿望背道而驰。

  3.教师不能给幼儿以好的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幼儿园德育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幼儿由于认知的限制,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常常是以教师的言行为作为示范榜样,在模仿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念。利用榜样进行德育,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常给孩子树立反面的或不好的榜样。如有的教师爱讽刺、挖苦人,有的教师会对幼儿耍脾气,区别对待班级幼儿等等。而幼儿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因此,他们常常会模仿这些负面的榜样。

  4.德育过程中缺乏自觉的方法意识和辩证意识

  德育所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幼儿教师缺乏自觉的方法意识和辩证意识。上述三方面问题都是由这一根本原因引发的。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常常只考虑了德育目标或德育内容,而对完成这一任务的“德育方法”却缺少自觉的、有意识的、理性层面的思考,结果使德育的方法单一,过程粗糙,从而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家园合作意识淡薄

  家长过度偏重于幼儿在园的智育发展和技能的提高、只在乎短期成效的获得,忽略了幼儿个体的长期发展和幼儿教育的系统性,这不仅左右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目标的制定实施,更制约了幼儿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而有些教师又缺乏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致使幼儿德育家园合作程度不够,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和进程。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是漫长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需协调一致。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及一言一行等深深影响着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如:不加选择地滥用奖罚手段,不恰当地使用物质奖励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完全混淆了孩子的道德认识,使孩子错误地认为金钱就是一切。或者,重智轻德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忽视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的实践、锻炼。

  中公资深讲师李洪解析

篇四: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李秀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2期

  【摘要】随着中国幼儿园学前教育工作的深入,重视幼儿品德教育,提高幼儿教师品德素养,共筑健康和谐家园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幼儿教育体系,有利于中国幼儿品德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07-02一、幼儿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社会意识淡漠,不重视幼儿品德教育目前,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社会环境对于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幼儿园和家庭才是幼儿品德培养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人认为学习成绩优异、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幼儿应该做到的事情,而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没有那么重要。

  2.社会行为失范,不利于培养幼儿品德由于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忽视,有些人在幼儿面前做出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如撒谎、嘲讽他人、骂人、打架等等。这些失范行为很容易被幼儿模仿、学习,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同时,这些不良行为也会使幼儿分不清是非对错,模糊良好品行的界定,从而阻碍其品德的培养。

  (二)家庭原因

  1.家长溺爱纵容,形成了幼儿不良品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只会一味地满足幼儿的物质要求,迁就、纵容幼儿的过分行为,而忽视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没有对幼儿开展适当的品德教育,使幼儿逐渐形成了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等不良品质和行为习惯。

  2.家庭教育失重,阻碍了幼儿全面发展

  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对幼儿的知识教育和特长培养,而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予重视,认为品德教育没有价值。这种“重智力、轻品德”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难以养成幼儿与人合作、为集体服务的亲社会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品德 幼儿园 现状分析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