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10篇

时间:2023-08-04 09:54:01  阅读:

篇一: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县“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培育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和农民主体作用,推进农业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等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发挥优势,充分发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挥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产品,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产销率;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乡镇有特色、乡村有特品”的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和产品;坚持自愿发展,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调动和发挥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三)建设目标。到202a年,全县培育15个主导产业突出、品牌明显、经济活力更加强劲、乡村环境优美和农民

  生活富裕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示范村。示范村主导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生产,产导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主要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抓重点着力打造示范村。按照坚持发挥优势,充分发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挥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基本要求,选择设施蔬菜、高山茶、锌葡萄、梓橙、猕猴桃、休闲农业等方面发展有一定基础的15个村作为“一村一品”示范村。着重在实现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市场开拓、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到202a年,使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10%

  (二)带全盘促进全面发展。通过15个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带动我县其它村形成我县农村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区域聚集,促进全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重点为在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按照示范村标准进行指导、培育和扶持,从而使示范模式迅速覆盖全区各行政村,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2a年,使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

  全村总户数的50%,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三)上档次力争形成“五个一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名优产品;一批自愿组合、互助互利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批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的农村专业大户。在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力争达到15个以上,参与“一村一品”工程的农户超过一半;在培育主导产业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形成设施蔬菜、高山茶、锌葡萄、梓橙、猕猴桃、花卉、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带动面达到60%以上。在创建产品品牌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的超过5个;获得无公害或有机认证标志的农产品10个;在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实现大的突破。全县省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个以上;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大的突破。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民收入,以及为主导产业服务的农民收入分别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科技推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国内外农业名优特新品种,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我县各类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一村一品”带头人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对接,确保为每个专业村筛选、推荐一个优质、高效、高产、适生的优良品种和一套标准化栽培管理方法。

  (二)突出品牌强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认真落实“五化”要求,建立“一品牌两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县委“一品牌两产业”推进专题会,做大做强“下乡的味道”品牌和高山茶、生态硒锌产业,促进农业产业提质、群众增收。大力实施“我+1”产业扶贫计划,以“平台+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构架,大力推广“定制农业”“消费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模式,多渠道、多路径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茶产业主导地位,举办高山茶斗茶赛暨茶文化节等活动,硒锌产业成效凸显,开发形成水稻、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旅游、健康养生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硒锌农产品开发100以上,建设生态硒锌产业基地30个以上、培育硒锌企业。

  (三)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为“一村一品”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各种行业协会,完善“一村一品”服务体系。鼓励多主体创办,引

  导多形式发展,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每个示范村建成一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克服分散生产与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的难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整体谋划、组织推进。乡村镇党政一把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做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推进、亲自督促落实。制定培育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并按年度分别确定至202a年的目标任务、具体实施项目,按时间节点落实各项任务。

  (二)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对“一村一品”建设的指导和引导,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区域性、较强影响力的村,通过创建活动,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通过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融资形式,打通发展“一村一品”的资金瓶颈。要做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的论证、宣传和推介工作,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三)强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等资源优势,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培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四)强化品牌打造。持续推进“一品牌两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做大做强“下乡的味道”品牌和高山茶、生态硒锌产业,持续发挥“众创空间”、“农村电商”等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多渠道营销,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篇二: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XX区决定在全区农村开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行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举措细化聚焦到村庄,推动“三农”工作部署落细落实。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为每个村盯着办一件实事,持续用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二)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工作重心聚焦到村上,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每年为每个行政村办一件实事的方式,推动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XX区“农业农村发展”行动从XXXX年开始谋划,XXXX年开始实施。力争到XXXX年,统筹解决产业发展,农村道路、饮水、绿化亮化、住房、电力、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全面提升。

  (三)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坚持规划先行,保持

  历史耐心,注重质量。讨论清楚一件办一件,确保年度不能漏空,行动不能走虚,件件都有结果。

  2.自主自愿。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行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群众自主决定所办实事。

  3.民办公助。根据农民意愿,所办实事由村集体决定、村民全面参与。原则上由村“两委”组织实施、村监会监督、村民投工投劳、自我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4.统筹兼顾。开展“农业农村发展”行动,与推进脱贫攻坚相结合、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办理民生实事相结合、与已有的项目工程计划相结合;把用好资金和吸引社会投入结合起来,兼顾近期和长远目标,系统谋划、梯次推进。

  5.循序渐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能办的事必办的事,和老百姓的小事、难事做起。坚持每年抓一件安事,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实打实的收益。

  二、工作内容

  (一)提前谋划。按照XX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对各村存在的短板和困难,尽早摸排,搞清底数,列出实事清单,提出年度目标任务。

  (二)明确重点

  1.产业振兴方面,主要包括培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扶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营销能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

  2.人才振兴方面,主要包括农民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下乡人员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培育等。

  3.文化振兴方面,主要包括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

  4.生态振兴方面,主要包括农村环境整治、垃报处理、污水治理、乡村绿化、村容村貌提升、有禽质弃物治理等。

  5.组织振兴方面,主要包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两个带头人”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

  6.民生改善方面,主要包括农村公路、村内巷道、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电力、信息、物流、农田排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和提升。

  7.农村改革方面,主要包括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

  (三)分级负责。由镇、村两级根据村民意愿,征集“农业农村发展”事项,由XX区汇总论证形成“农业农村发展”任务清单。任务清单实行分级管理、办理,XX区、镇能够解决的县乡两级解决;XX区、镇不能解决的,报地级市管理、办理,地级市不能解决的,报省管理、办理。“农业农村发展”任务清单,报经同级政府审定后,于每年第一季度印发执行。

  (四)清单管理。“农业农村发展”行动实行清单管理。全区统一清单内容及管理模式,明确列出事项名称、工作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资金未源、办理进度等,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逐一销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XX区农村工作小组负责全区“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负责梳理、汇总任务清单,提出具体牵头承办部门意见。有关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和协调落实。各部门按照部署,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将“农业农村发展”行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支持机制。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以项目资金的形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落实。要用好村集体所支配的项目资金、租赁收益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开展“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要撬动金融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积极引导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参与“农业农村发展”行动,为家乡办实事。

  (三)抓好运行管护。行动实施中,要注重建立“农业农村发展”

  长效运行和管理办法,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区、镇、村三级要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使项目和工作部署发挥长教作用,决不能捕形式、走过场、摆样子。

  (四)强化考核激励。XX区将对辖区内各村“农业农村发展”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排序。评价结果作为奖励的依据,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行政村每村以奖代补X万元,奖补资金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发展”行动。

篇三: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农业振兴】?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作?案(全?)导读:为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省委统?部署,根据《?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任务?标,努?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制定本?作?案。为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省委统?部署,根据《?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任务?标,努?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制定本?作?案。?、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贯彻落实党的?九?和?九届?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新发展理念,落实?质量发展的要求,关于?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推动质量兴农、绿?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农业创新?、竞争?、全要素?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着?打造农业?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绿?发展、开放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齐鲁样板,推动由农业?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任务?标到2020年,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建成?整套齐鲁样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到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突破,全省30%的村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现代?效农业增加值?争达到1200亿元,农村居民?均可?配收?增幅?于城镇居民。到2035年,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指标体系:

  三、重点?作围绕《?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提?农业综合?产能?、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深化农业科技“展翅”?动、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构建农业开放发展新格局等六?任务,重点推进18类?程、92个项?建设。(?)以强化基础、保障供给为重点,提?农业综合?产能?。?是稳步提升粮?产能。把保障粮?安全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要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加强永久基本农?质量建设、粮??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产保护区划定、?标准农?建设、农??利?程实施、粮?绿??产创建等,打造保障国家和区域粮?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区。到2022年,全省建成?标准农?6000万亩,农业灌溉?有效利?系数达到0.646,有效灌溉?积达到8000万亩,粮??产能?稳定在1000亿?。?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调优产业结构作为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的重要途径,通过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培育“名优特稀新”经济作物、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推?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海上粮仓”等,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林牧渔循环发展。到2022年,创建特?农产品优势区50个,畜禽规模养殖?重达到80%以上,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800万亩,?产品产量达到880万吨。三是提?农业装备?平。把提升农业装备?平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增长?式变?的重要?段,通过推进“两全两?”农业机械化、提?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平、培育壮?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设施种养业等,全?提升农业机械化?平,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到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加快融合、拓展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是延伸整合产业链。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农业“接?连三”,促进?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不同类型农业产业链延伸整合,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产、加?、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体化发展。强化农业?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撑作?,做?做强?批具有?定综合实?的农业服务业龙头企业,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链全?升级。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批产加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励有条件的地?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或区域总部,促进产业链条向?端延伸。到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达到3.8∶1。?是打造提升价值链。发挥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农业发展价值倍增。实施农产品加?业提升?动,?持发展农产品、林产品、?产品深加?和农村特?加?业,创建?批农产品精深加??范基地,提升加?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平,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领军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建设原料基地和加?基地,加快形成?批农产品加?优势产业集群隆起带。?持开展农产品?产加?、综合利?技术研究与?范,形成?批推动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产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平。到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转化率达到70.5%。三是优化融合供应链。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络布局,促进传统流通?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持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布局有机衔接,?励供销、邮政和?型商贸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经营布局,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公?”。?持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流通重要节点城市和城市消费终端,率先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中?。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深?实施“新农村现代?络?程”“智慧便利店进社区?程”“品牌农产品进超市?程”“乡村旅游后备箱?程”,?励推?农超、农企、农旅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提升农村供应链信息化、智能化?平,开展农产品绿?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范,促进流通环节节本降耗增效。四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通过利?“旅游+”“?态+”等模式,拓展观光采摘和休闲体验功能,打造?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区和??三产融合发

  模式,拓展观光采摘和休闲体验功能,打造?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区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推进各类主题农业公园、?园综合体、?旅?镇、农业?态(活态)博物馆等建设,发展齐鲁?旅农业。到2022年,乡村旅游消费达到5300亿元。五是稳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发展“新零售”等多种业态,通过培育区域性、垂直性电商平台、建设省级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电?商务进农村综合?范、开展农村电商?范县创建和省级电?商务?范基地、?范企业认定等,打造?批特?电商镇、电商村。到2022年,全省农村农产品?络零售额达到660亿元。六是打造农业“新六产”平台载体。深?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范?程,开展农业“新六产”?范县、?范主体创建,带动形成?批百亿级、千亿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创建?批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范园、先导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引导?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打造?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培育?批农业特??镇和?园综合体。坚持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以园区化引领发展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关联产业,着?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到2020年,农业“新六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显著提?,建设农业“新六产”?范县50个、?范主体600家。到2022年,农业“新六产”发展布局基本成熟。(三)以创新驱动、智慧发展为重点,深化农业科技“展翅”?动。?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超前部署农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实施国家和省农业重?科技创新?程,推进农科教创新平台、省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和转化应?。加快培育农业?新技术企业,推进以黄河三?洲农业?新技术产业?范区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善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到2022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左右。?是??发展现代种业。深?实施现代种业提升?程和农业良种?程,强化种业创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优势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壮?种业企业,着?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种业强省。到2022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产良种覆盖率达到55%以上。三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互联?+”现代农业?动,推进物联?、云计算、?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深?实施精准农业等重?科技创新?程,加快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象、农业遥感技术等应??范,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智慧升级。(四)以主体培育、规模经营为重点,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培育壮?新型经营主体。把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军,通过开展家庭农场?范场、农民合作社?范社、农业?范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范基地创建活动等,?范引领各类主体规范发展,提升发展规模和质量。到2022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培育?批在全国领先的?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达到8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0万家以上。?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把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模式,稳步推进?地流转,通过做?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民合作社纽带作?、?持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发展农业?产性服务业、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2年,全省?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5万家以上。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军,整合各渠道培训资?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公益性涉农培训机构主体作?,?励农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到2022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万?以上。(五)以质量提升、品牌引领为重点,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创建农业领域更多“?东标准”,通过加快制定农业领域基础标准,建设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建设果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范场、?产健康养殖?范场等标准化?范点,建设各类标准化?产基地,打造农业标准化?产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到2022年,我省标准化建设基本满?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是强化农业品牌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壮?区域公?品牌、创建企业产品品牌、创建“三品?标”?范县、镇、村等,打造“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字招牌。到2022年,培育农产品区域公?品牌70个、企业产品品牌600个;“三品?标”产地认定?积占种植业??产品产地?积?例达到60%以上,认证并有效使?标志的“三品”数量达7500个以上。

  三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省。通过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从农?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建?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安全追溯体系,建?农产品?产企业信?信息系统等,全域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到2022年,全域创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六)以对外开放、深化合作为重点,构建农业开放发展新格局。?是加快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把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作为乡村产业开放发展的先?区,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培育跨国农业企业集团等,增创农产品贸易强省新优势。?是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把境外农业合作?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作为乡村产业开放发展的展?窗?,通过政策创设??先?先试、加强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集聚区建设等,扩?我省农业对外开放?平。到2022年,重点建设20个出?产业集聚区,培育60-80家出?农产品?范企业,建设8-12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对外合作“两区”。三是加快农业“?出去”步伐。积极探索农业“?出去”新路径,通过搭建农业“?出去”公共平台、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持有实?的?企业推进全产业链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提升远洋渔船装备?平、加快推进远洋渔业海外综合性基地建设等,培育?批具有国际竞争?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到2022年,培育6-8家农业“?出去”重点企业。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度,充分认识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利益,建??案实施的组织协调机制。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齐抓共推的强?合?。(?)强化财政保障。各级都要加?投??度,公共财政更??度向乡村产业倾斜,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和资?保障。加强财政?农政策顶层设计,强化涉农资?统筹整合及使?绩效监督,各类涉农基?向乡村产业倾斜。优化资??出结构,突出绿??态导向,增量资?主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提?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建?覆盖各类涉农资?的“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持县级政府将各级各类涉农资?向乡村振兴战略聚集聚焦,集中?量办?事。发挥财政资?的引导和杠杆作?,创新投??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和撬动更多?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防?借乡村产业振兴之名?举借债,新增地?政府性债务。(三)优化?融服务。?持?商资本进?乡村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农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作?,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度,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信贷保障。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加保险种类,扩?保险覆盖?,提?保障?平。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的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扩?新型农村合作?融试点规模,探索创新信?互助模式。(四)完善?地政策。逐步提??地出让纯收益?于乡村产业发展的?例。?励各地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办法,增加村级集体收?和农民财产性收?。深化农村?地制度改?,加快释放农村?地制度改?的红利;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地,优先?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和农产品冷链、初加?、烘?、仓储、机库等设施建设?地,优先提供保障。版权声明:感谢原作者的?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时间处理,谢谢!

篇四: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二、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

  从xx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xx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内容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xx-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第二篇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xx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6.288,北纬27.479,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面积6.34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900-1000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活饮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全村有耕地342亩,林地65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313户847人,其中:低保户245户530人,占贫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67户,199人。项目村总劳动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845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2185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08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374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纯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18.2%。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亩;粮食播种面积343亩;粮食总产量483.75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猪存栏数672头;猪出栏数583头;家禽存栏数xx只,家禽出栏数1200只。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3公路,桥3座;东南面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135户375人,饮水困难牲畜310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一)目标

  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任务

  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围绕以肉鹅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创建种鹅养殖基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修建村级综合服务站、群众综合活动室等,做到医保、低保、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对象全面覆盖。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建设方式

  (一)产业发展项目

  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加配套、农工贸一体"的路子。以养鹅为主导,养牛、禽、劳务经济为辅助,带动果蔬产业发展,使之形成畜(鹅、牛、禽)沼(沼气)果蔬畜良性循环发展,即鹅牛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沼气废料做为肥料发展经果林、粮食、蔬菜,粮食秸杆又作为牛的饲料来源。

  (二)基础设施项目

  使自然村通公路,扩大黔西北民居改造范围,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修建饲养肉鹅所需的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圈舍及其配套设备。

  (三)社会事业项目

  做好送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村级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五、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规模:295.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186.354万元,地县财政资金79.86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9.58万元。

  (二)投资概算

  1、补助标准:

  (1)修圈:现标准为25元/㎡(包括新建圈舍、废弃圈舍改建、搭建简易圈舍)。

  (2)种1亩草养50只鹅,1个平方按5只鹅喂养。

  按技术部门测算,1年可出栏3槽,每只鹅出栏时在7~8斤左右,每只鹅纯收入在20元左右。

  2、产业发展

  购置鹅苗:43500只×26元/只=xx31000元

  精饲料:43500只×4.5公斤/只=195750公斤

  购买精饲料:195750公斤×2.4元/公斤=469800元

  3、基础设施

  修建圈舍:8700平方米×120元/平方米=1044000元

  4、种植饲草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种植饲草:870亩×360元/亩=313200元

  六、建设任务

  (一)产业发展

  完成43500只肉鹅的饲养及其相应的防疫、出售等工作。

  (二)农村社会事业

  依托村级远程教育中心播放户、科技示范园,强化农村适用技术宣教工作。

  七、项目进度安排

  1、种植饲草870亩:xx年3月xx年4月

  2、圈舍8700平方米修建:xx年4月xx年5月

  3、购置鹅苗43500只及发放时间:xx年5xx年7月

  4、整合项目完成时间:xx年12月

  八、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为项目村的受益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饲养鹅4.35万只,每只鹅重45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算,一年三次出栏计算,预计新增产值880万元,受益农民纯收入约87万元左右,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的实施,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等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为建设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项目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项目管理

  (一)资金管理

  1、县成立"试点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遵循"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成立县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用以支持农户贷款贴息、农业产业保险、建设农村专业市场、培育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引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安排投资超前实施计划内项目,争取发展时间。

  3、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条件,引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能力培训和资金支持,发展二、三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门路。

  (二)物资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二是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避免领导干扰

  (三)建设管理

  1、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3、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

  (四)档案管理

  项目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管理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纸质、照片、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城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宣传措施

  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三)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由城关镇人民政府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四)建立服务体系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跟踪,有计划开展一些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五)运行机制(大户、联户、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企业、市场目标等)

  组织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和各类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幸福村生态养殖示范园形成"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方案二: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xx年-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xx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精神,切实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步伐,现就xx年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县域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短贫富差距,为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帮扶范围和工作重点

  唐昌镇留驾村、花园镇麻柳村、安德镇红专村等13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致富愿望特别强烈、已建成或在今年内将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纳入xx年产业扶贫范围。重点围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做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搞好发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营形式,扶持一批与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关系紧密的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规模发展。

  (二)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思想先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支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鼓励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

  产业帮扶项目一经确定不得再作调整,产业扶贫资金一律用于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产业,不得挪作它用。各镇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指导产业帮扶项目所在村做好项目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要指导督促相关村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及时将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文件资料,原始资料、票据、影像、图片资料)整理归档,为项目竣工验收、报帐提供依据。年底,要形成1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基本情况

  大方镇海拔在1500-1800m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天然空调"优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不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项目区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测,距贵阳190公里,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泸州、重庆、广西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不足,价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经营,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生产大量蔬菜供应这些地方。

  自xx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及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下,在省农科院和大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区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现在基地初具规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并建立了较强的技术体系和营销体系,为今后大规模的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亩均产值、纯收益分别在3000元和xx元以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通过长期以来的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对黄瓜、番茄、芹菜、辣椒、花椰菜、芫荽、茄子、菜豆等蔬菜的周年生产技术有了相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当的掌握。种植夏秋无公害蔬菜,取得明显的效益,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并培养出一批能胜任种植无公害蔬菜的技术人员和农民。已探索出一条发展大方蔬菜产业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公司协会、连接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方镇果蔬种植是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形成目前规模的,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全镇果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种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单位产量普遍不高,为使全镇蔬菜种植高效、增收,实现100%以上农田亩产万元以上,切实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方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种植风险;各地城市扩容及城市开发建设,减少了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各地蔬菜种植总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种蔬菜价格上扬,农户种植利润空间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第三节、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投资概算

  1、标志牌:在石关村核心区建总标牌1块、育苗中心标牌1块、在小路村建产地批发市场标牌1块,规模规范化种植区6个村建小型标志牌6块,投入资金9.86万元。

  2、病虫害防治设施: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每台(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资金12.8万元。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3、排灌系统:建容积为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积为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装输水主管80级PE管dn75mm的1960m。配备育苗大棚6400㎡棚内灌溉管道80级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xxm,dn32mm的xxm。

  蔬菜基地3000亩,安装灌溉管道80级PE管9000m,其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4000m。

  工程投资41.22万元。

  4、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投资xx7.23万元,其中:

  (1)建设彩钢大棚800平方米,场地硬化4000平方米。

  (2)水电附属设施:变压器、电线、供水管安装,(3)市场信息网络,户外防水P10双基色LED显示屏1块,电脑设备3套,控制设备、软件、及线路安装,(4)管理用房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其中:专业合作社办公室50平方米,质检室50平方米,市场管理办公室50平方米,(5)公共厕所40平方米,20个蹲位,(6)场平土方开挖14000方(1#地块工程量)。

  5、育苗中心建设投资170.66万元,其中:

  (1)建钢架连4连栋大棚5栋,每栋规格长40m,宽32m,面积1280㎡,总建设面积6400㎡,(2)营养盘10000个,营养杯10万个,(3)可移动苗床架,规格18.5m×1.5m×0.6m,热度锌钢架结构,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每个27.75平方米,共计200个,(4)排水管沟,规格80cm×80cm,长度80m,(5)电力设施:5000伏/安变压器1台,线路4000米,6、辣椒育苗:在在石关村、金鱼村、大屯村、小路村育苗500亩,投入资金20.59万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200平方米,投入资金17.83万元。

  8、育苗中心进场公路:建设育苗中心进场公路1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98.1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98.19万元,不足部分由项目区企业自行解决。

  第四节、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绿色辣椒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措施、田间辣椒生产技术档案、新技术推广档案、科学用肥,全理用药,集约化的管理,保证辣椒产品的质量安全。无公害技术到位率100%。

  2、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试验。①择适宜大方项目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周边市场需求量大,耐运输、贮藏、产量高的品种示范推广;②地自宜转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广抗旱增产栽培技术;推广节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3、开展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驻村指导服务工程,承担辣椒种植的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聘请省、地辣椒专家规划设计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培训农技干部提高辣椒种植技能,下派农技干部驻村指导,每年驻村指导时间不少于6个月。

  第五节、项目综合评价分析

  一、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95亿亩,而无公害蔬菜仅占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性秋淡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的贵阳、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供应不足,且价格偏高,项目区已与这些地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生产出的产品完全能销售出去。

  二、社会需求

  项目区一季可生产蔬菜3500万公斤,本县可自行销售450万公斤,可在贵阳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销售500万公斤,已与贵州省绿佳、陈琦公司商定,经他们外销广西市场800万公斤,已与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成都五块石蔬菜批发市场、泸州小市蔬菜批发市场和南充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商定销售蔬菜1500万公斤。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土壤水、土、肥的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风险分析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趋势正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起步较晚,种植面积目前尚小,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左右,有较大的产品开发空间,市场前景看好。另外,为了保证蔬菜产区农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拓展经营渠道,建立蔬菜产品直销网点,xx年元月,农业局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南宁五里宁蔬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重庆盘溪市场,成都五块石市场建立了大方蔬菜营销窗口,采取网上或传真互通报价,进行产品的包装预冷处理直销,有较好的蔬菜流通体系。第三篇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xx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第1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第2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xx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第3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第4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xx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第四篇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促进农业产业化暨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xx促进农业产业化暨经济发展

  实施方案

  为促进xx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奋斗,为全乡尽快摸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抓住xx高速发展的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带动xx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跨越,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特拟订如下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以“抓住发展关键期,加快建设新xx”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的,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全力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地方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打造环境生态乡并举,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方略,采取“项目带动、政府协调、群众参与、社会帮扶、金融支持”的方式,重点搭建好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解决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目标

  大力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在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努力争取和协助板岩电站的落户建设,并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发展壮大生产总值的有效增长,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努力把我乡建设成为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乡镇。

  三、发展重点

  (一)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我乡目前仍以农业为主,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的种植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

  因此,改变小农经济意识尤为重要,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形成特色品牌,加强整体竞争力,拓宽农业服务领域,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相互衔接,促进贮运、保鲜等后续产业快速形成。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雏形,将是我乡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最高追求。

  1、充分利用“县开展村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工程”为抓手,“天然温室”的特殊气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继续以早熟蔬菜、经果林种植等特色产业为核心,加大培育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的力度,努力构建以环山公路以上的经果林产业带,环山公路以下的精细蔬菜产业带和中药材等特种种植为主的产业带,到“十二五”未,全乡经果林种植面积达xx0余亩,年产干鲜果品5000吨;蔬菜10000余亩,年产蔬菜10000吨;特种种植xx亩左右,三个较有特色的产业带逐步形成规模。

  2、充分利用草山草坡面积大的优势,加大对生猪、肉牛、黑山羊及家禽养殖业为主的扶持力度,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改良草场质量、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扩繁,大户承包带动发展,到“十二五”年,全乡养殖大型牲畜存栏数达28000余头,年出栏1xx头。其中:商品猪存栏15000头,出栏5000头;肉牛存栏10000头,出栏5000头;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山羊存栏3000只,出栏xx只。家禽出栏xx0余羽。同时,散点结合同

  期建成100头肉牛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黑山羊养殖农户达15户以上,生猪养殖专业户达20户以上。

  3、广开渠道,大力开展招商扶贫,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扶持发展和引进龙头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经合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经纪人、致富带头人,建立产业协会、合作社,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广开渠道,大力开展招商扶贫,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中旬,全乡建立协会、合作社12个,培植致富能人50人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xx位于安顺市xx自治县最南端,距县城106公里,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境内仅有一个装机2万千瓦的翁元电站。但随着距我乡行政所在地9公里的惠兴高速公路开通(预计xx年通车),正在筹划过程中的xx至乐纪高速公路建成,及板岩电站项目的上马,县引进的纺织企业落户等交通网络的深入、工业的带动,必将直接推进我乡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下一步,我乡将着重按照“围绕产业修公路、修好公路促产业”的思路以及以现有水源为依托,大兴水利,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至“十二五”未,在交通方面,加强乡道、村道的建设,解决10个贫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困村行路难的问题,基本做到村村通公路,柏油化达40%;在水利方面要搞好沟渠灌溉、小山塘、小水池工程建设,提高农业防洪抗旱能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到xx年,解决14个村6000人的饮水困难;积极争取落实配套小农水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00亩,新增基本农田2200亩。能源方面,协助抓好板岩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乡境内电

  力升级改造工程,扶持发展农村沼气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住房方面,通过实施危改工程、异地移民搬迁等项目,让90%的以上的贫困户住上安全房,让居住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农户搬迁至新宜居地。

  同时,按照省委“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引领工业的发展”的要求,和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城建活县”战略,在强化工业引领作用的同时,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使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相互支撑。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丰富城镇化内涵,使城镇化建设水平跟上工业发展的要求,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削减入驻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将二者放在共同发展的平面上。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四、实施保障

  (一)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xx促进农业产业化暨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由xx党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成立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方案”各个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乡人民政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一个一个落实、一件一件抓,制定详细任务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包村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资金保障

  一是力争国家扶持资金和项目稳定增加。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

  于贵州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分重视,国家及各部门安排的扶持资金总量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加。我乡是全省100个1类贫困乡之一,是全县唯一的1类贫困乡,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及时向上级报告全乡经济发展工作的特殊情况,争取得到国家、省、市、县对我乡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

  二是多方争取、整合及筹措资金,对各村上报的致富能手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物质及资金的全方位大力扶持,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一方。xx年度秋冬季,乡党委政府将挤出20万元对按要求、规模发展的项目给予补助:

  ①发展早熟蔬菜的农户每亩补助100元(连片种植10亩以上);

  ②发展经果林种植的农户每亩补助50元(连片种植20亩以上);③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发展大牲畜养殖的农户每头补助200元(一次性新增大牲畜20头以上);

  ④发展家禽养殖的农户每羽补助3元(一次性新增家禽200羽以上,鸡苗每只补助4元,鹅苗每只补助8元。特种养殖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研究补贴办法)。

  ⑤如上级各部门有专项项目的按项目设臵要求完成,具体补助办法视实际情况可略作调整。

  乡人民政府重点培植1个肉牛养殖示范点,2-3个商品羊养殖示范点,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示范点的发展。

  三是积极调动群众自筹资金。充分调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觉创业致富;对在信用社贷款发展种养殖项目的农户,贷款金额在五万元以下的,按小额贷款政策给予贴息(1万元一年补贴500元)。第五篇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大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理念,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本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产业优势、改善村内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工素质,加快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设施化发展进程。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行政村主导、党员群众主体的原则。行政村履行行政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充分调动党员主体积极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的原则。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大队。

  (四)坚持整章建制、规范操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真正做到改善本村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五)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行政村发展规划,统筹大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党员群众教育、行政村管理内容,实现我村可持续发展。

  三、任务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争取居民点中间道路的硬化,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

  2、排水建设。清淤清沟,保证排水通畅,确保路面、路沟无积水。

  3、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危改造步伐,加快移民新村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建设,争取十年完成群众的整体搬迁。

  4、场所建设。修善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党员学习学校。

  (二)环境整治

  1、设固定垃圾场。行政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引导群众使用,保证垃圾池不是摆设,定期清运,做到住房周围、路边无垃圾。

  2、搞好五改四清。改造危房,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试点村实现无垃圾、无污泥、无粪便、夫柴草垛。

  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行政村设专人管理本村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三)民主管理方面

  1、建立民主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理事、民主理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机构和群众协会等自治组织。

  2、制村规定民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制度。

  3、设立公开栏。完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施中,规范程序,及时公开。

  4、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班子“五好”(干部带头作用好、群众反映好)和党员“三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建设,增强行政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制定群众培训计划。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做工技能、民间手艺、经营本领活动,建立劳务输出信息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库,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6、开展文明户创评活动。利用文明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制定文明公约,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7、创新行政村管理方式。探索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新农村建设连续性。

  (四)资金投入方面

  1、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总场的支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扶助新农村建设力度。

  2、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群众出资出劳,加强行政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按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行政村和党员群众投入资金要匹配到位。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行政村成立支部书记为组长,队长为副组长,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村建设检查指导和督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宣传新建农村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学性。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好的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管理,严格自查

  一是行政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新农村建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设自查工作。二是是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听取群众心声。

  ——xx北大资源研修学院第六篇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xx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埔陇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粤办发〔xx〕14号)和汕尾市委市政府《汕尾市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切实做好帮扶海丰县可塘镇埔陇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埔陇村实际,制定埔陇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做强主导产业、壮大经济实力为核心,全力发展埔陇村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全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注重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巩固发展壮大原有产业,竭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新兴主导产业。

  (三)坚持项目支撑的原则。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可持

  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坚持推进“一村一品”的原则。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既要突出本地特色,又要紧紧围绕全市、县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关联企业,以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目标任务

  到xx年末,培育带动占20%以上在家务农的农户参与,生产规模较大并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到xx年末,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31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实现稳定脱贫,顺利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四、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埔陇村委会位于可塘镇西南部,所辖一个自然村,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6亩,其中水田765亩、旱地261亩。属于可塘镇粮产区,群众以种粮生产为主。全村总户数328户,总人口1645人;但因为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导致农户增收困难。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埔陇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

篇五: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按照省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抓住镇村空间扩展、资源集中的有利条件,坚持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和谐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三产融合、强化科技服务、壮大经营主体,做强涉改乡镇产业基地,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涉改乡镇产业发展水平,为加快推动涉改乡镇和谐发展、更优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力争到2021年,涉改乡镇改造提升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100万亩,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100万亩,建设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场,新增农机总动力50万千瓦,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250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5%以上,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25年,涉改乡镇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乡镇主导产业优势特色突出、产业

  链条完善、三产融合发展、利益联结紧密,为培育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夯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产业基地提升工程。将涉改乡镇纳入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的规划建设范围,围绕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1-2个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优先在涉改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规模养殖场建设、“鱼米之乡”创建、循环利用工程等项目,推广种养循环、粮经复合等模式,使用现代农机、节水灌溉、物联网等先进适用设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二)实施初加工能力提升工程。围绕涉改镇村主导产业,盘活镇村资源,通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项目,就地就近建设烘干、冷链物流等初加工设施,提升产地初加工率。对接市场需求,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引进现代化、智能化设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品牌培育项目,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开展品牌营销推介,创响“土字

  号”“乡字号”品牌。

  (三)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发展休闲农业,推动涉改镇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创建农业主题公园。依托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等项目,推进涉改乡镇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农业”,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实现网上销售,依托益农信息社电商平台,开展为农服务、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推介宣传活动,推动涉改乡镇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四)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壮大涉改镇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项目,分层、分类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评选,促进家庭农场数量稳步增长,质量逐步提升。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助农效果显著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实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项目,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五)实施科技服务提升工程。推进涉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引导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集聚,建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依

  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等,推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开展涉改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每个涉改乡镇产业基地建设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田或1个适度规模健康种养示范场。

  三、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一)试点目标任务。率先在试点乡镇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2021年打造“一乡一业”省级产业强镇50个,争创国家级产业强镇10个,打造“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100个,争创国家级示范村20个,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具体任务:

  1.试点乡镇基地标准化水平提升。种植业标准化基地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基地宜机作业道路通达率达到7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种养循环面积比重达到70%。

  2.试点乡镇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就地就近有

  初加工设施,农产品产地初加率达到60%。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冷藏保鲜率或干品冷藏贮存率60%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75%以上。主导产业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交易量比重达到2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品牌认证登记比重达到50%以上。

  3.试点乡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有龙头企业带动,平均每村有1个以上农民合作社,村民小组有家庭农场。乡镇至少有1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建有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基地有1个科技示范田或1个种养示范场。

  (二)确定试点乡镇。试点乡镇必须为涉改的特色农业乡镇,有1-2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民族地区3000万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各市(州)以县为单位,按照涉改乡镇数量10个以下推荐1个试点乡镇,10-20个推荐2个,20个以上推荐3个。农业农村厅根据各市(州)推荐情况,确保21个市州全覆盖,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8个特色产业全覆盖,择优确定试点乡镇150个(试点乡镇名单见附表)。

  (三)组织项目实施。试点时间为2021年全年,建立县级主导、乡镇主建机制,由乡镇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方案工作任务涉及的农业项目纳入项目支持。市(州)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试点目标组织试点方案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农业农村厅备案。农业农村厅要在农业项目指南里将试点乡镇作为项目实施首选地点,根据试点乡镇产业发展需求和短板弱项,优先安排项目,农业项目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

  率先在试点乡镇实施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融合发展、主体培育、科技服务五大提升工程。对高标准农田、省级园区培育、产业集群、“鱼米之乡”创建等已有规划指向的项目,优先将试点乡镇作为项目实施区域。对规模养殖场建设、循环利用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品牌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等项目,有建设需求的试点乡镇首先安排。对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试点乡镇全覆盖安排。

  (四)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金向试点乡镇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

  道,构建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群众自愿筹集等多元化投入机制。盘活用好镇村资产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用活土地政策,加强人才培育,优先将农村改革试点试验安排到试点乡镇,推动政策要素向试点乡镇集聚,形成政策洼地。

  (五)强化组织保障。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倒排工期,保质保量完成试点任务。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对试点乡镇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市(州)党委、政府对试点工作做好督促指导。农业农村厅将于2022年上半年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对试点乡镇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对申请并成功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的乡镇,省级财政予以奖补200万元。市、县两级要加强试点工作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提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模式,为全省涉改乡镇提供发展“样板”。

  附件:2021年“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试点乡镇名单

  附件

  2021年“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试点乡镇名单

  序号

  123市(州)县(市、区)

  简阳市

  简阳市

  都江堰市

  乡镇

  农业主导产业具体类别

  粮食、蔬菜、水果

  粮油、泡菜

  猕猴桃、绿色蔬菜

  主导产业综合产值(万元)

  193085000077000全镇农业产值(万元)

  2396755098107700成都市

  成都市

  成都市

  平泉街道

  禾丰镇

  天马镇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成都市

  成都市

  成都市

  成都市

  成都市

  自贡市

  自贡市

  自贡市

  自贡市

  自贡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泸州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德阳市

  德阳市

  德阳市

  德阳市

  德阳市

  绵阳市

  绵阳市

  彭州市

  邛崃市

  金堂县

  蒲江县

  新都区

  荣县

  贡井区

  富顺县

  沿滩区

  大安区

  自流井区

  仁和区

  米易县

  盐边县

  合江县

  合江县

  古蔺县

  罗江区

  广汉市

  什邡市

  中江县

  中江县

  旌阳区

  涪城区

  江油市

  濛阳街道

  夹关镇

  三溪镇

  西来镇

  军屯镇

  双石镇

  建设镇

  长滩镇

  永安镇

  何市镇

  飞龙峡镇

  仁和镇

  草场乡

  惠民镇

  大桥镇

  荔江镇

  大村镇

  白马关镇

  连山镇

  马井镇

  黄鹿镇

  辑庆镇

  孝感镇

  杨家镇

  青莲镇

  蔬菜、加工与物流

  茶叶

  柑桔

  柑橘、猕猴桃

  粮油、蔬菜

  柑橘+生猪

  柑橘+生猪

  蔬菜、高粱

  花椒+蛋鸡

  肉鸡+柑橘

  水稻、水果

  芒果

  枇杷、芒果

  蚕桑

  水稻+生猪

  荔枝+生猪

  猕猴桃+生猪

  贵妃枣、青花椒

  粮油、水果

  水稻、蔬菜

  粮油+水产

  粮油、中药材

  粮油、蔬菜

  蚕桑+乡村旅游

  蔬菜

  4457100350004800012100011176458002150034435.115200300008756.31029001950138125259521670012439196002184052970497582577023640295005200018750017000640001210008685732803050041894.32293503200016855.43183632701021252380473000018341327484081471766.72238462168145170350003200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绵阳市

  绵阳市

  绵阳市

  绵阳市

  绵阳市

  绵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广元市

  遂宁市

  遂宁市

  遂宁市

  遂宁市

  遂宁市

  遂宁市

  遂宁市

  内江市

  内江市

  江油市

  三台县

  三台县

  盐亭县

  盐亭县

  梓潼县

  平武县

  旺苍县

  旺苍县

  利州区

  利州区

  苍溪县

  昭化区

  昭化区

  青川县

  朝天区

  船山区

  船山区

  安居区

  射洪市

  射洪市

  蓬溪县

  蓬溪县

  隆昌市

  资中县

  新安镇

  刘营镇

  建平镇

  巨龙镇

  鹅溪镇

  观义镇

  平通羌族乡

  高阳镇

  木门镇

  龙潭乡

  宝轮镇

  百利镇

  太公镇

  柏林沟镇

  木鱼镇

  中子镇

  老池镇

  桂花镇

  三家镇

  瞿河镇

  金华镇

  赤城镇

  任隆镇

  普润镇

  球溪镇

  生猪+猕猴桃

  麦冬、水果

  粮油

  鳜鱼、柑橘

  玉米、水稻

  粮油、蔬菜

  果梅

  茶叶

  茶叶

  果蔬+生猪

  粮油+生猪

  苍溪雪梨、猕猴桃

  猕猴桃

  猕猴桃

  食用菌、茶叶

  核桃+畜牧

  蔬菜

  生猪+青花椒

  粮油

  杂柑+白羽肉鸡

  果蔬+生猪

  青花椒+生猪

  桃、粮油

  柑桔、稻渔

  柑桔+生猪

  4000020270.4137882370040000634173001600028970828613173610020700164202367317834108001890049136.337200011088044110416801520029000510002000315320432002300071829800220003460010386155738000234641486687501783418800720081938.88800001540003168030695263665413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内江市

  内江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乐山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南充市

  宜宾市

  宜宾市

  市中区

  东兴区

  市中区

  金口河区

  峨眉山市

  井研县

  夹江县

  犍为县

  沐川县

  沙湾区

  马边县

  马边县

  顺庆区

  高坪区

  高坪区

  阆中市

  阆中市

  西充县

  南部县

  南部县

  仪陇县

  营山县

  蓬安县

  翠屏区

  叙州区

  凌家镇

  田家镇

  白马镇

  永胜乡

  双福镇

  千佛镇

  吴场镇

  清溪镇

  富新镇

  太平镇

  劳动镇

  下溪镇

  渔溪镇

  走马镇

  阙家镇

  洪山镇

  飞凤镇

  仁和镇

  万年镇

  东坝镇

  日兴镇

  清水乡

  利溪镇

  金秋湖镇

  樟海镇

  柑桔、特色水产

  粮油、水果

  水产

  川牛膝

  茶叶、水果

  台柚+生猪

  茶叶+生猪

  茶叶

  茶叶

  佛手、柔毛淫羊藿

  茶叶、猕猴桃

  水果、茶叶

  蔬菜

  水稻、柑橘

  柑桔

  晚熟柑橘+畜禽

  枇杷

  晚熟柑橘

  晚熟柑橘、水产

  晚熟柑橘、花椒

  粮油

  水产+休闲农业

  柑桔、生猪

  茶叶

  油樟、荔枝

  23100579006500056002223002290017800041229800017100361602717017535175002387044700710086731270015300109001667713300210000180000420001035817200056259500026865860001542915000340001080094552433919720325603053656006183.615000245391221123161180004000031000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宜宾市

  宜宾市

  宜宾市

  宜宾市

  宜宾市

  宜宾市

  宜宾市

  广安市

  广安市

  广安市

  广安市

  广安市

  广安市

  广安市

  广安市

  达州市

  达州市

  达州市

  达州市

  达州市

  达州市

  达州市

  达州市

  巴中市

  巴中市

  长宁县

  江安县

  高县

  筠连县

  珙县

  兴文县

  屏山县

  华蓥市

  前锋区

  岳池县

  岳池县

  武胜县

  武胜县

  广安区

  邻水县

  通川区

  达川区

  宣汉县

  宣汉县

  大竹县

  大竹县

  渠县

  渠县

  巴州区

  恩阳区

  双河镇

  四面山镇

  罗场镇

  沐爱镇

  上罗镇

  共乐镇

  锦屏镇

  高兴镇

  龙滩镇

  白庙镇

  顾县镇

  鸣钟镇

  万隆镇

  花桥镇

  柑子镇

  蒲家镇

  百节镇

  庙安镇

  胡家镇

  石河镇

  观音镇

  贵福镇

  有庆镇

  水宁寺镇

  双胜镇

  竹、粮油

  粮油

  蚕桑、茶叶

  肉牛、生猪

  生猪、蚕桑猪

  稻虾

  茵红李、茶叶

  粮油、水果

  茶叶、花椒

  水稻、花椒

  水稻、中药材

  晚熟柑橘、稻虾

  粮油、晚熟柑桔

  粮油、生猪

  葡萄

  粮油、水果

  乌梅、花椒

  脆李

  粮油

  香椿

  粮油

  黄花+生猪

  粮油

  道地药材+生猪

  粮油、果蔬

  5500023970750007700050080192089836059508280159501354623270370501100011600180007500104151860240700647324190237106000550035000355008500051504510002561110636011000997613210166502785740213201002250012000133561224620210468706473212033017311000700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

  巴中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雅安市

  眉山市

  眉山市

  眉山市

  眉山市

  眉山市

  眉山市

  眉山市

  眉山市

  资阳市

  资阳市

  资阳市

  南江县

  南江县

  通江县

  平昌县

  平昌县

  雨城区

  雨城区

  名山区

  名山区

  荥经县

  汉源县

  石棉县

  天全县

  芦山县

  东坡区

  东坡区

  彭山区

  仁寿县

  仁寿县

  洪雅县

  丹棱县

  青神县

  雁江区

  安岳县

  安岳县

  长赤镇

  八庙镇

  兴隆镇

  土兴镇

  得胜镇

  草坝镇

  碧峰峡镇

  茅河镇

  红星镇

  新添镇

  九襄镇

  安顺场镇

  思经镇

  芦阳镇

  太和镇

  三苏镇

  黄丰镇

  富加镇

  藕塘镇

  中山镇

  齐乐镇

  高台镇

  丰裕镇

  乾龙镇

  通贤镇

  翡翠米、茶叶

  粮油、生猪

  茶叶

  花椒、水产

  肉牛、花椒

  茶叶

  茶叶

  茶叶+生猪

  茶叶+生猪

  茶叶

  水果、蒜薹

  黄果柑、枇杷

  冷水鱼、茶叶

  生猪+中药材

  粮食、蔬菜

  柑橘

  柑橘

  柑橘、枇杷

  柑橘

  茶叶

  柑橘

  柑橘、水产

  柑桔

  柠檬、水产

  柠檬、通贤柚

  780001727055001800013950310009668.753170038430520037396.611461.589520550031000335000920004700062300208732400002597031400950012000800001885011000223501595032000191504420038330960057624.7213961.585671.6600044000125000390003606973000269031700001400054600167102326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资阳市

  阿坝州

  阿坝州

  阿坝州

  阿坝州

  阿坝州

  阿坝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凉山州

  凉山州

  凉山州

  凉山州

  凉山州

  乐至县

  金川县

  红原县

  松潘县

  马尔康市

  九寨沟县

  若尔盖县

  九龙县

  德格县

  乡城县

  康定市

  炉霍县

  甘孜县

  色达县

  理塘县

  得荣县

  西昌市

  西昌市

  会理县

  会理县

  会东县

  雷波县

  高寺镇

  勒乌镇

  刷经寺镇

  川主寺镇

  马尔康镇

  黑河镇

  达扎寺镇

  雪洼龙镇

  麦宿镇

  青德

  姑咱

  虾拉沱镇

  甘孜镇

  甲学镇

  禾尼乡

  日雨镇

  佑君镇

  安宁镇

  鹿厂镇

  彰冠镇

  姜州镇

  卡哈洛镇

  葡萄、柑橘

  种养殖

  蔬菜

  蔬菜+牦牛

  蔬菜+牛

  水果、中药材

  牦牛、绵羊

  花椒+九龙牦牛

  中藏药材

  苹果+藏猪

  苹果、车厘子

  蔬菜

  青稞

  青稞、牦牛

  牦牛、藏系绵羊

  酿酒葡萄

  蔬菜、水稻

  葡萄

  石榴

  石榴

  石榴、烤烟

  脐橙

  1000038000896057485106503039705460570051003523500050006510.643303611.16690044265.640770174000164303000180001400089607950405460362410408590024004153.783912200070957738252690045715.952300203500311856000

篇六: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乡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强化了农业食品保障功能,拓展了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凸显了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为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干”贯通产加销、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径”融合农文旅、以新农村电商为“网”对接科工贸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产品保障功能持续增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保持在1365万吨以上,重要农产品供给

  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加工转化率达到70%,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有效实现。

  ——乡村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农业特有功能持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推行,文明乡风繁荣兴盛,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年增长8%,年营业收入120亿元。

  ——农村电商业态类型不断丰富。数字乡村加快建设,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普遍增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明显增长,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万人以上。

  二、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一)建设标准原料基地。组建由体系专家、包联专家、乡土专家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加专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价”要求,指导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的生产基地。推动“机田证”一体化发展试点县建设,实现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农民耦合配套,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连片化、作业全程机械化、农艺技术集成化、职业技能持证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特色种养业试点示范区。

  (二)构建高效加工体系。支持农民合作社等产业链上游经营主体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鲜等初加工,实现减损增效。分类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推动酿品、肉制品、乳品、果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开拓;推动饮品(药茶)、主食糕品、中医药品等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标准化建设、精品化打造;推动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未来高新产业集群绿色化创新、高端化提升。积极发展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三)集成加工技术成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和资源链。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和省内各科研院所,不断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攻克食品预处理、分离提取、混合均质、灌装包装、减损增效等技术瓶颈。组织加工企业、研发团队和装备企业,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创制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加工装备,探索形成一批集成度高、系统性强、能应用、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依托我省高粱、谷子、藜麦、小类杂粮、马铃薯、蔬菜、食用菌、苹果、梨、沙棘、红枣、核桃、生猪、肉牛、肉羊、肉鸡、禽蛋、牛奶、中药材、药茶20类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前端联结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后端延展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引导有条件的头部企业,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平

  台,将上中下游经营主体纳入平台,打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创响知名农业品牌。强化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推广品牌,塑强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晋字号”农产品品牌,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良性互动。创新品牌营销手段,通过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线下、线上同步发力,形成山西特优农产品销售矩阵。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三、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

  (六)保护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保护好森林、山丘、湖泊、溪流、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利用好农田、果园、花海、牧场、养殖池塘、湖泊水库等田园风光,发挥好农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重要作用;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农业物质遗产,传承好民族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戏曲曲艺文化等非物质遗产,形

  成以资源可持续利用、文化可接续传承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

  (七)发掘生态涵养产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结合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耕文化传承和节能减排固碳,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户外拓展、自驾旅居等业态,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温泉水疗、水上漂流、滑草滑沙、星空露营等产品,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生态农牧等生态样板,建设一批学农劳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实训基地,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节气物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

  (八)培育乡村文化产品。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将乡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与现代要素、时尚元素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农耕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培育一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红色文化、关隘文化、渡口文化、生态文化等丰富地域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美丽乡村。充分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旅发大会和农事节庆活动,向社会发布推介养身、养心、养气、养形的基地和景点,不断扩大我省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影响力。

  (九)打造乡村休闲体验产品。依托乡村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发展景观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动植物观赏等业态,打造一批田园康养基地

  和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鼓励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地产地销、就地加工,发展乡味食堂、风味小吃、特色食品,培育精品农家菜和厨艺达人;发展民俗体验游、村落风光游等业态,创设村歌、村晚、旅游演艺、节庆展会等节目,开发传统工艺、民俗服饰等民俗特色产品;发展文化体验、教育农园、亲子体验、研学示范等业态,讲好乡村故事,吸引居民望山见水忆乡愁。

  (十)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田园、房舍和建设用地,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农事体验中心、乡村康养中心、森林康养基地、农业主题公园、教育农园等服务设施,着力改善道路、供水设施、网络、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等基础服务设施。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乡村,制修订乡村休闲旅游服务规程和标准,用标准创响品牌,用品牌汇聚资源,让消费者体验乡村品质。

  (十一)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资源适度集聚,强化典型引领带动,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培育25个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美丽休闲乡村,推动产村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提升。向社会推介300条运营成熟、体验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优势品牌和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建设资源独特、设施

  完备、业态丰富、创新活跃的休闲农业重点县,推动县域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集成创新,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先行区。

  四、做活做新农村电商

  (十二)打造农产品供应链。依托信息进村入户运营商、优质电商直播平台、直播机构和经纪公司,发展直播卖货、助农直播间、移动菜篮子等,加大农村电商主体培育力度。补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短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建、改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要素作用,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十三)建立运营服务体系。引导国家级、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开展农产品线上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接合作,开发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全网营销体系。注重线下渠道维护,与休闲体验相结合,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直营店、体验区,用网络营销带来的知名度促进线下销售。

  (十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集群、有机旱作等重点工作制修订定和推广一

  批标准。推进高粱国家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玉米等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基地创建,组织开展省级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健全完善全省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试行主体信息化名录。持续抓好“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整治行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力度,严查种植养殖屠宰环节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管控上市农产品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强检验机构监督检查,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强化检验人员培养,指导推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试点,加强乡镇网格化管理。

  五、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个团队”要求,建立统筹协调、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聚合服务功能,促进规划、政策、标准等有效衔接,加强业务指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形成高效指导和促进体系。

  (十六)搭建平台载体。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优势区创建与拓展农业多

  种功能有机衔接,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先行区,探索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量化评估,推动形成乡村多元价值实现机制。

  (十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扩大龙头企业认定范围,将乡村休闲旅游、乡土文化开发、农耕文化传播、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纳入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范围,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梯次发展格局。针对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短板领域,加快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围绕十大产业集群优势区、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脱贫地区,做大做强一批经济实力强、联农带农紧、现代化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十八)完善配套政策。贯彻执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各项政策,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实力。用好“银税互动”“银信互动”“银单互动”贷款机制,开发“专项贷、订单贷、链条贷”等金融产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支持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乡村企业。贯彻落实我省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实施细则,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十九)强化指导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现代要素向乡村流动的渠道。建立乡村企业家智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听取乡村企业家意见建议。引导各类互联网企业、平台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建立

  乡村企业“人地钱货”直通车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用地用电、高素质人才、营销渠道、运营管理等服务。

  (二十)筑牢科技和人才支撑。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到市场主体开展科技创业,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践实训基地、耕读教育基地等,培养专项技术人才。对龙头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企业扎根乡村、兴办乡产、带富乡亲。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妇女、专业人员等返乡入乡创业,鼓励“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乡创业。

  (二十一)加强宣传引导推介。开展农业多种功能科普宣传,促进“山水乡愁”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总结凝练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通过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农业展会以及农业展馆、地方特色馆等场所宣传推介。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解读产业政策、宣传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篇七: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有效提升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园区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园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二、基本思路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发展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发展优质果蔬、花卉、苗木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布局上,梅垭三社-四社桃、李采摘旅游基地。风滩赛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区;X重点发展X脆李、蜂糖李、黄金梨种植;福星重点发展苗木基地;梅垭、风滩重点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

  三、发展目标

  (一)打造休闲农业体验区。梅垭三社至风滩赛场,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建成一个集高档花卉繁育、优质水果种植、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区。X年,梅垭、风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沿线环境治理,完善农家乐、停车场、入园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功

  能分区、布局合理,基本达到农业休闲体验功能。X年,建成集吃、游、娱、购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区。

  (二)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建设城郊型农业的重点内容来抓,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加大投入。X年,梅垭、培育1000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X3社种植优质李子430亩以上特色农产品基地4社种植黄金梨310亩。X年,建立水果专合社或联合社,风滩2、3社旅游环线上种植100亩左右旳精品果林,5社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亩。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公司(专合社)+农户”“专合社+基地”等有效联结形式,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X年,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工程”,各社区新回引业主1个,新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龙头企业)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X年,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巩固扩大龙头企业或专合组织,各社区建成实质运作且有30户以上农户参与的专合组织1个,新型经营主体基本实现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良性运行。

  (四)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园区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与农业服务站合署办公,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监督、规范和指导,促进农村土地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鼓励农户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居委会以托管形式整体对外转租或开展一村一品X种植,推动整村整社土地流转。X

  年,新规模流转土地500亩,其中风滩100亩,梅垭1000亩,X700亩。福星100。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园区成立由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党政办、财务股、规划建设股、土地利用股、农业服务站、畜牧兽医站、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扶贫办,分管农业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扶贫办、农业服务站协助。全面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加强管理、强化考核、规范指导。有关股室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监督管理。园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扶持。奖励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园区所流转的土地区域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果蔬、花卉、苗木的引进、培育及管理等,鼓励经营主体扩大生产,增加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三)加强督查考核。园区党委、管委会将把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列入对各社区和相关服务单位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农村土地流转重视不够、流转规模不大、管理服务不到位、产业扶持不力、工作实绩综合考核处于后进的社区,在园区进行通报批评,惩扣相应工作经费,并取消有关评先选优资格。对当年作出突出贡献的社区或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四)依法追究责任。对不讲诚信、拖欠土地租金和农民工工资的业主一律不予奖补,对已享受项目(含上级各类项目)资金补助存在弄虚作假、骗取、套取奖励扶持资金的经举报核查属实的,除追回奖励扶持资金外,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人责任。

  五、补充事项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行,有效期两年。

篇八: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六篇】

  产业发展要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整合项目资金,适当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倾斜,努力实现投资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突破优势特色产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二、县级试点示范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三、试点示范县的选择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16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篇2】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尽可能的改善黔江洞村村民出行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我村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特此谋划《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该方案的项目工程对黔江洞村脱贫出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引进高品质水果500亩,以示范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扶持农户种植新型高品质水果硒都金果。硒都金果的特点是果体大,单果最重可达4至5斤,果子能抵御严寒冰冻;成熟周期长,挂果时间在240天以上,通常在冬季成熟,错开了普通梨成熟的高峰期;保质期长,果子成熟后还能在树上挂几个月;深加工优势大,可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酒、果醋;开发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08-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到达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水泥路、因2012年夏季我村遭受了百年不遇自然灾害,通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毁灭性破坏,在上级各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到达150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础,能进取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

  【篇6】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目标任务

  结合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基础,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生态环保,发展一项以上特色种养业,通过经营主体带动,调整种养结构,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

  支持对象

  带动100个村产业发展,原则上每个项目不低于20万元。该项目资金必须以村为主体自建农业项目或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项目投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增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村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发展要求,鼓励乡镇统筹使用资金,跨区域扶大扶强特色产业。

  项目选择

  1、所扶持项目必须是农业产业项目。其中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申报、审批、建设以及验收、审计;入股类项目,项目选择的主体必须是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既有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有参与扶贫带动主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资金要有明确的建设内容,原则上要形成物化资产。

  2、项目应带动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年增收不低于投资额的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带动至少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3、项目由乡镇(街)统一选择、审核、申报。项目投入要尊重所投入主体的意见,所投入的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完善担保并出具承诺书。

  联结机制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贫困村要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非贫困村要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各乡镇、村要制定分配方案,具体分配方式方法按照资产收益扶贫工程要求执行,收益要及时分配,由乡镇报告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审核后打卡发放。

  实施步骤

  (一)项目申报。各乡镇(街)要认真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村和主体,组织项目实施村立足当地的资源、资产、产业等方面条件,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发展规划。

  (二)项目审批。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对乡镇初审后的报告进行联审,审核结果在区级网站以及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示。

  (三)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乡镇(街)进行初验,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要求进行验收。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九: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3篇)第1篇: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

  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

  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第2篇: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近日,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平顶山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为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做大做强,强力构建以生态养殖、特色种植、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根据《平顶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要求,出台《平顶山市加快推进农业优势特色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起草过程

  2022年1月以来,按照市政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农科院等相关单位深入各县(市)调研涉农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认真学习《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绿色食品城建设意见》等文件精神,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实施方案》初稿,随后多次召集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进行深入讨论、修改完善,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3月25日,按照文件制发程序向市发改、财政、工信、科技等部门发送了征求意见稿,结合各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了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合法性审查后,2022年4月13日,经市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4月14日以平政〔2022〕13号印发实施。

  三、制定意义

  《实施方案》的出台,顺应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其进一步实施将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为绿色食品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三化”支撑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三方”联动的经营模式有效推广,“一县一业”的区域涉农品牌初步叫响,农业产业化主要指标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工作重点,从突出“一县一业”,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四梁八柱;突出三产融合,推动

  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突出龙头引培,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硬核支撑;突出品牌引领,筑建优势特色产业核心地标;突出科技赋能,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动力引擎五个方面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四是保障措施,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督导考核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工作落实。

  五、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

  为进一步加大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激发大抓招商、大上项目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实施方案》的附件,制定了《2022年度涉农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范围、标准、内容等,定期召开例会,加强工作调度,年底考核奖惩,不断提升重点项目建设质效,促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3篇: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农办函〔2021〕84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继续落实支持政策、加大要素投入、加强指导服务,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类型及对象

  (一)项目实施类型

  1.到户产业项目。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且需要巩固产

  业脱贫成果的脱贫户科学选择奖补项目清单(详见附件1)中的项目实施。

  奖补项目清单中没有标明的其他符合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由乡镇政府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研究同意后,也可组织实施。

  2.村集体产业项目。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配合,乡镇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对象

  1.到户产业项目: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且需要巩固产业脱贫攻坚成果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及具备条件的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根据到户项目奖补清单,严格资格条件和奖补标准,应补尽补。

  系统标注“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脱贫户不得享受到户产业项目奖补政策。

  2.村集体产业项目:具备相应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条件的脱贫村和一般村。

  三、项目操作程序

  到户产业项目坚持“户申请、村级初验申报、乡镇审查验收、县级复核审批”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脱贫户申请。脱贫户在实施奖补项目清单中的项目时,如实填写申请书,及时上报村(居)民委员会。

  (二)村级初验申报。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脱贫户申请书后,及时进行审核,并向乡镇申报立项花名册,落实全程跟踪服务责任人。在项目符合申报条件时,村级组织实地现场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填写申请审批表和花名册,经会议研究、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上报乡镇。

  (三)乡镇审查验收。乡镇政府组织审核材料,并开展实地现场验收,经验收合格、会议研究、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上报县农业农村局。

  (四)县级复核审批。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人审核材料,并会同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按照不少于申报项目数量的**%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复核,经抽查复核合格、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县农业农村局审批。

  (五)资金拨付。经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主要领导审批,报县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后,乡镇运用财政补贴“一卡通”系统编制录入补贴花名册并同时进行乡镇、村两级公告,县农业农村局将所需奖补资金拨付到有关银行打卡发放到户。

  村集体项目操作程序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四、项目资金来源及分配原则

  (一)项目资金来源。县乡村振兴局和县财政局下达的有关财政资金。

  (二)项目资金安排原则。鼓励各村(居)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高效、有潜力、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项目,鼓励支持脱贫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统筹资金、足额安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明确一名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部门协调、分工明确、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体制,保持工作队伍稳定,落实产业发展政策,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二)加强技术指导。继续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指导服务制度,每名农技人员至少联系服务2个实施自种自养项目的脱贫户,重点做好关键农时季节指导服务,全年入户走访10次以上。乡镇要组织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对实施自种自养项目的脱贫户及带动主体进行培训指导,每年不少于3次。

  (三)加强产销衔接。脱贫户奖补项目产业必须要有稳定销路,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带动主体帮助销售与自行销售相结合,确保特色农产品销得畅、销得好。

  大力推进“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鼓励支持实行“订单”化生产,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更好地发展特色种养业。

  (四)加强风险防范。把产业发展作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对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价格波动、产品滞销、带动断链等出现产业发展困难的脱贫户、边缘户,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帮扶。深化“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改革,开展特色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和若干选项民生保障自选保险的“3+N”一体式“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加强保险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五)加强督查考核。将“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纳入对乡镇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督查考核脱贫户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情况、主体带动情况、园区建设完善情况及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县农业农村局将开展不定期督查通报。

  (六)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产业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骗取、套取产业奖补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六、其他事项

  (一)耕种面积确定。特色种植项目的耕地面积,原则上以该块地的土地确权面积为准,如未确权或确权地块仅有部分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就以实际测量面积为准,实际测量的数据要据实记入《乡镇和村级验收意见书》;对种植非本户的耕地,需提供村(乡镇)证明或乡镇经管部门审核的流转合同。

  (二)奖补上下限。每户每年享受到户产业项目奖补最高不超过3**元,最低不少于**元。

  (三)申报奖补时间。今年从4月份开始,各乡镇每月10—15日向县农业农村局集中申报。

  本方案如与省、市相关政策规定不符,将另行调整。

篇十: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明确要求,现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业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已呈现出融合发展势头,但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融合主体带动能力总体较弱,新型业态发展面临一些特殊困难,产业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亟需通过试点示范,探索路径,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

  二、总体要求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为对象,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业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着力点,以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储藏、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探索形成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模式,让农民不仅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而且要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

  要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发挥补贴政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中央和地方安排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项目,要坚持一手抓实施、一手抓监管,高效廉洁规范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信息公开、绩效考核和廉政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支持一批县(乡、村)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协商,紧密合作,支持粮食主产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老少边穷”地区、加工业优势区,根据政府高度重视、有开展试点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部门工作扎实等条件,支持部分县(乡、村)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所选择的县(乡、村)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产业已呈融合发展趋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经有较好基础;在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条延伸型、农业功能拓展型、新技术渗透型、多业态复合型等几种类型中有一定的探索实践基础。

  综合考虑所选择的试点示范县(乡、村)粮食产量、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产业园区聚集度、农民收入等因素,兼顾不同区域、不同发展类型、“老少边穷”地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融合发展先导区重点地区和其他重要因素加以权衡确定资金使用方向。

  (二)支持创建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的要求,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主要依托,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融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网络“三化一体”,并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实现镇(城)区、园区、农区“三区互动”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坚持基在农业、夯实基础,坚持惠在农村、做强产业,坚持利在农民、完善机制,坚持市场导向、营造环境,坚持加工引领、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先导区创建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验区、示范区、样板区和展示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引导资源和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集约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四化同步”发展。

  (三)支持一批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要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要科学合理确定补助比例。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组织成员,使其参与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分配。严禁将补助资金用于农民不参与利润分配、未形成有效利益联接机制的项目。要通过财政补助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力度。支持重点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粮食主产省要以水稻、小麦产业为依托,其他省(区、市)以当地主导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围绕解决一家一户面临的土地经营零散、劳动力不足、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主体(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可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发展包括采收、产地处理、贮藏、烘干等初加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支持开展综合性服务、农村

  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

  2.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要围绕当地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特色品牌产业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重点探索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农产品购销价格,逐步建立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为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龙头企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全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企业、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可优先考虑),重点支持企业与一定数量的农户合作共建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产品保鲜包装、主食加工、直销配送或餐饮服务设施;引导企业和农户创新订单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和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3.休闲农业聚集村合作组织、休闲农园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注意总结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以休闲农业聚集村和带动农民分享利润的休闲农园、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体,支持建设进村道路、生态停车场、田间观光道路、木栈道、观景台、农耕文化科普展示场所、多功能生产体验中心、游客接待休息设施、生态厕所、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电子商务配送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优先)。引导农家乐户主、休闲农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经营主体将农业与加工、流通、旅游、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既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又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中建设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公共设施。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主体(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

  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可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园区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公共设施;引导经营主体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高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吸引研发、检测、仓储、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企业或机构聚集,引导相关企业以产业链为核心,形成相互融合、互促共进的抱团发展格局。

  (四)支持开展产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实施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实施建议方案,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要求、实施区域、资金分配、支持对象、组织实施、监管要求等,并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二)选好支持对象。合理确定实施区域和重点内容,要按程序筛选试点示范县(乡、村)和融合发展先导区,按照有关条件和标准选择好新型经营主体。严格审核项目遴选、建设、验收等环节,督促项目单位按照规定使用项目资金。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充分尊重经营主体自主选择权,严格按照条件进行遴选,联合对补助政策实施进行监管。

  (三)加大政策扶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地方补助资金,将现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试点示范县(乡、村)倾斜,进一步突出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各地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以保证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检查验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做好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明白纸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融合相关政策;要建立完善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政策信息公开专栏,确保专栏等信息公开载体有效运行。省级和县级农业部门重点公开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操作程序、投诉咨询方式、资金规模和使用进度、补贴受益对象等。

  (五)加强实施监管。执行项目公示制度。对拟补贴对象进行排队和群众普遍接受的方式择优选择,并将遴选确定的项目单位、投资金额、建设内容、补助规模等进行公示。执行项目复核制度。复核意见表中必须包含对项目是否属于虚报、多头申报、骗取、套取、挪用、移用补助资金等复核内容。凡发现上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视调查情况对违规主体采取约谈告诫、限期整改等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和进一步处理建议报省级农业部门和有关部门;省级农业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约谈告诫、限期整改、暂停补贴、取消补贴资格及列入黑名单等措施。执行项目督查制度。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适时上传项目执行情况、试点工作动态和典型经营做法。

  (六)认真总结推广。县级农业部门要以公告的形式将所有享受补贴的经营主体信息及落实情况在当地政府网站或农业部门网站(页)上公布。项目完成后,与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思路,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向纵深开展。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善制定下一轮试点示范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发展 工作方案 乡村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