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盐城产业结构10篇

时间:2023-08-02 09:18:02  阅读:

篇一: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70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上台阶新中国成?70年,特别是改?开放40年来,盐城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主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施供给侧改?,发展质量不断提?,经济发展的全?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三次产业依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中国成?70年来,盐城稳定发展第?产业,快速发展第?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全市经济综合实???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与新中国成?初期相?,2018年全市第?产业所占?重下降76个百分点,第?产业?重上升4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重上升3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86.5:4.2:9.3调整为2018年的10.5:44.4:45.1。盐城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阶段(1949-1977年),农业占主导地位时期。新中国成?初期,盐城?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产业层次较低,三次产业构成为86.5∶4.2∶9.3,呈“?三?”排列,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第?阶段(1978-1994年),?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改?开放后,?产?迅速解放和发展,?民?产积极性得到发挥,?、三产业所占?重迅速上升,第?产业所占?重迅速下降。1978年第?产业?重超过第三产业,三次产业构成为58.4:24.4:17.2,呈“??三”排列。到1994年三次产业构成为37.7:37.3:25.0,其中第?产业?重?1978年下降20.7个百分点,第?产业?重上升1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重上升7.8个百分点,第?、?产业已旗?相当。第三阶段(1995-1999年),?业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第?产业?重超过第?产业,三次产业构成为36.9∶38.1∶25.0,呈“??三”排列,全市经济进?了?业化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00-2016年),服务业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全市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式的重要举措,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量。2000年第三产业?重超过第?产业,三次产业构成为30.6∶38.7∶30.8,呈“?三?”排列。2016年三次产业构成为11.5:45.1:43.4,标志着?、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第五阶段(2017-今后?段时间),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时期。2017年第三产业?重超过第?产业,三次产业构成为11.1∶44.4∶44.5,呈“三??”排列,到2018年三次产业构成为10.5:44.4:45.1,表明第三产业已成盐城经济中举?轻重的组成部分和推动?量。新旧动能协同发?,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新中国成?初期,全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产品种类单?,发展不平衡。改?开放后,随着农业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全市由单?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发展转变,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重明显下降,林、牧、渔业?重显著提?。农业的?重由1949年的74.2%降?2018年的43.9%,下降了30.3个百分点。林、牧、渔业?重由25.8%上升?56.1%。2018年,全市调减低效粮?74.2万亩,新增设施农渔业14.5万亩,建成优质稻?产业化?范基地65个、总规模达80万亩,新办投资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60家,新培育销售超千万元农业电商企业53家,新增绿??品、有机农产品117个,绿?优质农产品?重达38%。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设施农业增量、总量蝉联全省“双第?”,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83个,全市培育家庭农场4858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895家。?业发展迈向中?端?平。新中国成?70年来,盐城?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0.1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090.1亿元;?业增加值占GDP的?重由1949年的4.2%升?2018年的38.1%。随着?业化快速发展,?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逐步从结构简单到门类齐全、从单?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业共同发展转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盐城在传统产业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全市?新技术产业快速扩张,产业规模不断做?做强。2018年全市?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业总产值的?重分别为8.6%和35.7%。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市?新技术产业增速?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业总产值?重逐年上升。2018年,盐城实现?新技术产业产值219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业产值?重为35%,较2008年提?19个百分点。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新中国成?初期,盐城?业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统天下,全民所有制?业产值占?业总产值的?重近60%,集体所有制?业占40%。伴随市场化改?的深?,全市?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2018年,国有?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业总产值的0.05%,集体企业占0.02%,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占19.5%,其他类型的?业企业占80.4%。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业总产值的72.1%。服务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新中国成?初期,盐城服务业主要是?般?活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

  服务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新中国成?初期,盐城服务业主要是?般?活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业。改?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发?变化,以?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息、社会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业迅速崛起壮?。194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仅有0.26亿元,1978年也仅为3.19亿元,到2018年增?2477.23亿元,是1949年的9500多倍,1978年的776倍,改?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2.7%,超过当期GDP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随着全?深化改?的推进,盐城服务业内部结构进?步改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放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重逐渐下降,?信息服务业、?融业、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18年,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2.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重为32.4%,占?较1987年下降20.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融、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重为34.5%,占?较1987年提?7.8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快速涌现。近年来,随着以移动互联?、云计算、?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代信息技术与各?业深度融合,催?了?批服务业新?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服务产品从供给稀缺?向相对丰富,以互联?及相关服务、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速增长,2018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特别是近?年来,全市服务业涌现出?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数据、共享经济、“互联?+”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旅游、?化、养?、健康、体育等五?“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在服务业中的作??益显著。三驾马车齐驱拉动,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新中国成?初期,居民消费受限,投资资?匮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般消费拉动。改?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发展,盐城经济增长逐渐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协同拉动。尤其是党的???以来,全市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构建扩?内需的长效机制,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努?扩?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和投资的关键性作?,需求结构逐步合理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成?初期,由于资?和物资匮乏等原因,有限的投资主要?于重点建设?程和重?业发展。改?开放以来,投资体制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全市以重?项?建设为抓?,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撑全市经济持续向更?质量发展。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从产业看,投资结构逐步向第三产业倾斜。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5.6:68.5:25.9调整为2018年的1.0:60.2:38.8,?、?产业投资占?分别下降4.6和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提?12.9个百分点。产业投资提质增效。近年来,随着投资结构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市?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3-2018年期间,全市?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4.8%。?新技术投资领域逐步拓展到智能?机、计算机、电?通讯、新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中?端?业。2018年,全市?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达16.1%,?2013年提?8.6个百分点。投资主体多元化。新中国成?初期,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居绝对主导地位。改?开放后,各种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被激发,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投资“百花齐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18年,全市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投资占13.6%,股份制经济投资占25%,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5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3.7%。特别是党的???以来,盐城市?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落实到位,民间投资总量越来越?,?重持续提?。2012-2018年期间,全市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7.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从72.7%上升到76%,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量。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改?开放前,城乡居民消费?出主要?于解决温饱。1978年,盐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达54.9%和57.2%。改?开放以来,全市居民消费?平?幅提?,精神?化?活更加丰富,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28.0%和28.7%。城乡消费?益均衡。盐城城镇居民?均?活消费?出由1978年的236元?幅提?到2018年的19731元,增长了82.6倍,年均增长11.7%。盐城农村居民?均消费?出由1978年的132.8元?幅提?到2018年的14515元,增长了108.3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均?活消费?平明显加快。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随着经济发展?平的不断提?,?民?活持续改善,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康,消费形态从基本?活型转向发展享受型,消费品质从中低端转向中?端,服务消费?重不断提?。2018年,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28.3%,?均消费?出中,交通通信、教育?化娱乐、医疗保健?出占?分别为13.7%、15.0%和6.5%,其中,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出?重?2013年分别提?0.9和1.1个百分点。居民耐?消费品不断升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车、缝纫机、?表“?三件”到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机“新三件”,再到新世纪移动电话、计算机和汽车成为消费新宠。2018年,全体居民每百户拥有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家?汽车分别为232部、49.9台和26.5辆。外贸保持较快增长。改?开放前,盐城没有外贸经营权,?营外贸额为零。改?开放后,特别是邓?平南巡讲话后,盐城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对外开放的?门越开越?,外贸规模迅速扩?,?前已基本形成机电产品、化?产品、纺织产品、轻?消费品和农产品五?类商品出?格局。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总额达95.5亿美元,是1991年的2690倍,年均增长34.0%。其中,出?总额为60.3亿美元,是1991年的1698.8倍,年均增长31.7%。城镇化稳步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改?开放前,全市城乡处于分割状态,城乡发展差距很?,城镇化发展缓慢。改?开放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户籍制度改?等系列政策推动下,全市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逐步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体化发展的转变,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城镇化?平明显提?。改?开放前,全市绝?部分??居住在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1949年,全市?农业??仅为18.74万?,城镇化率为5.57%。改?开放以来,在农村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改?等系列政策推动下,全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常住??由1978年的35.86万?增?2018年的461.02万?,净增425.16万?;城镇化?平由1978年的5.2%提?到2018年的64.03%,提?58.8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47个百分点,全市城乡?貌和?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渐缩?。要素在城乡之间的?由流动,不仅有?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也有效扩展了农村居民的收?来源,减轻了农村和农业的??压?。同时,随着“三农”投??度逐渐加?,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逐步形成。1978年盐城城乡收??为1.74:1,随着经济发展?平的不断提?,全市城乡收?差距逐渐扩?,1993年达到峰值2.47:1,随后城乡差距持续缩?,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实际增长连续9年快于城镇,2018年全市城乡收??为1.76:1。区域发展逐步趋于均衡。新中国成?初期,由于受?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全市县域间的经济发展还不均衡。改?开放以来,全市县域经济得到长?发展,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县市间发展差距呈缩?态势。全市GDP最?的东台市与最低的响?县之间的?值由1978年的4倍缩?为2018年的2.5倍;?均GDP最?的东台市和最低的滨海县之间的?值由1978年的2.06倍缩?为2018年的1.77倍。综上所述,经过70年的发展,盐城经济发展?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进展,经济运?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内?动?不断增强,为迈向?质量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盾发?转化,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分艰巨。下?步,盐城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作总基调,践?新发展理念,锐意改?创新,奋?攻坚克难,努?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更?进展,为经济?质量发展注?新活?。

篇二: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沿海地区。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优质草莓生产的理想地区。随着近年来草莓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该地区草莓产业也逐渐兴起。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将从当前盐城市草莓产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以大丰区、滨海县、阜宁县为主的产区。据统计,盐城市草莓种植面积在2019年达到了49.7万亩,产量达到了18.6万吨,产值达到了42亿元。同时,盐城市也拥有多家知名草莓企业,包括富天果品、洪孝草莓等。草莓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的批发市场外,还有电商平台、超市等多种销售渠道。

  二、问题分析

  尽管盐城市的草莓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升级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品种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盐城市草莓主要品种以红星、香草莓、冠称、黑珍珠等为主,种植面积较大,但品种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产品质量不稳定

  目前盐城市草莓产品质量不稳定,很难保证一致性和稳定的产量和质量,消费者对其信心不足。

  3、借助政策撑起的发展动力不足

  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受到了政策扶持,在各层级政府的支持下,草莓种植大幅度扩张,但政策撑起的发展动力不足。

  4、农民缺乏科技扶持

  盐城市草莓产业中虽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大部分农民缺乏技术支持和科学的管理方案,导致一些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仍然滞后,降低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发展对策

  1、优化草莓品种结构

  盐城市要实施多品种、多功能、多元化的草莓产业结构,加强品种研发工作,引进和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品质,提高商品附加值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2、推进标准化生产

  建立健全草莓种植、质量检测、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实现生产规范、质量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等方面同步推进,有选择的帮助企业和农民进行证书认证,保证产品质量。

  3、加强科技支撑

  盐城市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升级和转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示范站和科技扶贫项目,引导农民逐步地依靠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和销售,提高产量和质量。

  4、建立农产品营销体系

  加强市场开拓,打造草莓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从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对草莓生产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评估等工作,推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销售量并且进一步提升盐城草莓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

  四、总结

  盐城市的草莓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支撑,建立农产品营销体系,能够增强盐城市的草莓产业发展动力,实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三:盐城产业结构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江苏实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从全省范围来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但从各市来分析,产业结构的比重还是有所不同,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橄榄球”式,且第三产业占比分布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偏上方;南通、扬州、泰州、镇江第二、三产业占比呈现“凹地”式,第三产业占比则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波动,第一、二产业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的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收缩式,第二产业占比位于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且偏离幅度较大。

  0.700.600.500.400.300.200.100.00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

  市

  京南无

  州市常

  市

  州苏

  市

  州南

  市

  通连

  市云淮港市

  安盐

  市

  城扬

  市

  州镇

  市

  江泰

  市

  州宿

  市

  迁

  市徐

  锡

  图1:各市产业结构图

  根据2010年江苏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各城市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可得出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四市第一产业占比平均为0.2,二、三产业平均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0.55和0.43。

  1.00第二产业占比市平均全省第一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市平均全省0.10全省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市平均全省市平均0.01图2:苏南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

  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变呈现非均衡性。第一产业占比平均水平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7,而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56,第三产业占比略低于省平均水平,为0.37。

  1.00第二产业占比市平均全省第一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全省市平均0.10市平均全省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市平均全省0.01图3:苏中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

  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幅度相对较大。在苏北五市中,徐州市第一产业占比略低于五市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占比略高于五市平均水平,但相对幅度都不是太大。

  1.00第二产业占比第一产业占比全省市平均第三产业占比全省市平均市平均0.10全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盐城市市平均全省0.01图4:苏中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

  二、省内各区域产业结构优劣势分析

  (一)苏南区域。传统的“苏南模式”,以苏州为代表,随着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外向化、结构调整、产权改革和城市化相继赋予“苏南模式”以新的内涵,苏南地区由此抓住了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机遇,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区域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资的投入,从“三来一补”到生产研发,不断提高外企的质量,增加高新科技企业的比重,提高了净出口的产值,提升了苏南地方经济总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2010年、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四市进出口贸易总额4031.7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6.55%。外源性经济增长动力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单纯的资金流入,已成为现代各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以苏州为例,外源性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发展:一是作为吸引外商投资主要形式的开发区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开发区集聚多种生产要素,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趋势,提高工业和服务业的集约程度。二是外商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外商企业的进入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一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逐渐被淘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业的规模优势,从而提高了

  产业效率这种竞争包括资本的竞争、技术先进性以及技术转让情况的竞争、高级人才的竞争,这些竞争尤其是技术先进性以及技术转让的竞争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的高效化。

  苏南模式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产业结构被动性。以引入外资来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的“苏南模式”是一种在经济发展初期促进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一定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外资的流入容易造成这些行业过度扩张,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而对于投资量大、回收慢的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投入较少,而这些产业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比较滞后的产业,需要重点发展和鼓励外资投入。外资引入致使依附的产业模式,当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时,往往凭借其资金技术实力迅速占领市场,给东道国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很高的市场进入壁垒。这样无疑就会对东道国高新技术企业造成冲击,抑制了东道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二)苏中区域。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且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这是苏中产业结构的特点。从实际情况看,苏中地区工业经济起步较早,玩具、机电、医药、汽车等传统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是支撑苏中经济增长的特色产业,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土地、耕地面积数量充足,充裕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巨大,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资源短缺的江苏和华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我省“海上苏东”长达954公里的海岸线,现有浅海滩涂980多万亩。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苏中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但从苏中目前的产业结构状态属于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形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只有37%,大大低于苏南地区的水平。产业结构演变虽趋向良性循环,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处于低级状态。

  (三)苏北区域。苏北受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苏北市场化改革滞后。另一方面,受地理区位封闭影响,长期以来,苏北对外开放水平低,思想观念保守,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或出口商品雷同,或结构单一,制约了苏北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潜力的有效发挥。苏北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二线地区,短期看,像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设立

  贸易中心、组织贸易博览会、保税区、贸易加工区等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加之苏北地区有关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奖励等到位不及时,甚至不到位,严重抑制了外贸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北外贸发展的总体环境有所改善,但不尽如人意,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86.05亿元,占全省的21.41%,仅相当于苏南一个市的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5.6亿美元,占全省3.56%,远远无法达到苏南一个市的总量。实际到帐外资为46.50亿美元,占全省21.52%,各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200.00全省平均徐

  州

  市1000.00800.00盐

  城

  市五市平均淮

  安

  市连云港市全省平均宿

  迁

  市600.00400.00200.00连云港市徐州

  盐

  城市五市平均淮宿

  安迁

  市市进出口总额0.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平均盐连云港市淮徐五市平均安州宿

  城迁

  市市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00.0图5:苏北地区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额与省平均水平比较

  长期以来,苏北主要以原料、矿产等初级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出口为主,高附加值、高收益的加工、精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小,严重制约了苏北外贸的快速发展。由于苏北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尚不足以支撑推动苏北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产品市场服务业等六大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远远不适应苏北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的因素。落后地区因资金较为短缺,着眼于短期利益的需要,往往将资金和人才用于物质生产,而对投入回报周期长的教育部门投入少,增长慢。再加上要素流动的“回流效应”突出,致使“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严重,迟滞了苏北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对策与建议

  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好的是长江三角洲,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心、南北两翼、三省市一体联动”的大都市连绵带格局,其一体化的市场网络以城市为中心向外延伸,区域产业分工随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和差异化而开展,区域内大中城市连体发展,梯度分工,而且这种趋势,将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经济圈的建设而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扩大经济增长网。随着江苏省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因此就积极采取对策,使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方面转变。

  (一)选择重点发展产业,对不同产业区别对待

  目前阶段下,传统产业主要是农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新兴和支柱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电气设备、能源化工等重工业;前沿产业主要是生物、纳米和新能源等技术产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要认清不同产业所处的产业周期阶段,辩证地分析和制定差异的产业政策极其重要。

  (二)加强政府投资的合理使用、发展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兴产业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但又充满发展风险的一个产业,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植,在资金上给与更多的向导和支持。风险投资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步加大,风险投资的市场作用也得以展现。在当前形势下,合理使用风险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会起到积极作用。那么,我省应该强化发展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利用政府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新兴产业的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提高发展活力。

  (三)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融资

  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广泛,而且在融资审核和批准上更为便捷,这使得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壮大和发展。当然,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十分重要,但是不能仅将这种优势赋予大型国有企业。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局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来说更具战略性。我省各市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四)占领高端产业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在金融危机下暴露了在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市场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大,这种反应就是价值链中两头高中间低的情况。要解决金融下暴露的问题,就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培育民族品牌,实现由中间环节向上下游环节的升级,改变国际分工下产业链内我省所处的地位,实现我省产业对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控制。

  (五)促进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低对外需的依赖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对外需过分依赖的隐患显露无疑,一旦外需受到影响,经济会出现明显的下滑。而在未来我省经济能否形成持续性的快速增长,消费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在消费之中,国内消费无疑将成为中国重点发展的对象。

  (六)利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从国际产业结构演进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我们发现,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经济发展才会具有持续性,产业结构的升级才有保障。技术进步使得江苏国际竞争力提高,进而改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向中国倾斜,最终,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刘满凤,胡大立.简析两个测算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江西财经大大学.2000,(7):58-59[2]葛新元,王大辉,袁强等.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北京师范报(自然科学版),2000,(2)43-48[3]傅强,周克红.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分析与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5(8)

  [4]杨帆.新型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J].理论学习,2008,(9)

  徐燕

  徐州市统计局综合处

  13382657901

篇四: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如此完美?

  应学校要求和对自己家乡的关注,今年暑假我打算就近调查研究一下我的家乡盐城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盐城开发区位于盐城市区东南部,成立于1992年,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下辖1镇、1个街道,常住人口12万人;现有企业519家,其中定报工业企业60家、外资企业108家,外资合作领域涉及欧美、日韩、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人就是在开发区成立的那一年出生的,根据我的亲身体验,开发区刚成立的那几年老家周边还是没什么动静的。直到我上四五年级也就是2004年的时候村子里出现了一条很宽的柏油马路——盐渎路,从那以后开发区就开始了招商引资的道路,家乡也逐渐从农村变成的园区,盐城经济开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前年,也就是2012年。尽管全区上下面对宏观发展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然而国民经济发展仍然企稳向好。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盐城经济开发区将重心放在了招商引资,发展新特产业。可喜可贺的是盐城经济开发区2012年的GDP、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资到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其中外资到账3.3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9.9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GDP突破2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了江北第一家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盐城经济开发区拥有了以下特色产业园:1、崛起的“汽车城”:盐城经济开发区现拥有“一小、一大、一特”的汽车产业结构。“一小”就是由韩国现代起亚投资控股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乘用车。目前,年产15万辆整车的第一工厂实现产销两旺,年产30万辆整车的第二工厂于2007年12月份实现量产,三厂也于本年年初建成投产。开发区还引进了韩国斗源空调、摩比斯发

  动机、京信电子、韩一模塑、海斯克钢材等一级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100多家。“一大”就是由中大集团投资生产的大型客车,至2008年底将达到年产10000辆客车的规模。“一特”就是由悦达集团与日本富士重工合作生产的特种专用车,现已实现量产,产品供不应求。2、IT产业:盐城经济开发区设有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IT产业园区,为各类高科技企业进区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3、动力机械产业园:开发区机械产业基础雄厚,具备为各类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企业配套的能力。代表项目有意大利布雷维尼减速机、江淮动力汽油机(柴油机)、悦达大型拖拉机、DYK二厂发动机、爱力压缩机等。4、基础装备产业园:基础装备产业园现有企业20多家,比较有影响的企业有英国考克兰锅炉、盐城机床、精密机床等。5、阀门产业园:进开发区的企业有30多家,其中本土企业7家(宇达阀门、高中压阀门、盐阜电站阀门、宏业冷门、纽科阀门、纽曼阀门、圣鼎阀门),温州阀门企业20多家。区内具有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合作的阀门检测项目,可为国内各类阀门企业出口检测提供服务。6、高档纺织服装产业园:盐城市是全国产棉大市,棉花资源丰富。开发区拥有多家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纺织服装企业,主要生产新型毛纺、高级时装等系列产品。其中代表企业有:总投资3.15亿美元的香港福汇纺织、亨威服装、华伦天怡等,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0多亿元。7、韩资工业园:韩资工业园是江苏省唯一韩资工业园区,现有韩资企业50多家。代表企业有韩一模塑、斗源空调、海斯克钢材、京信电子、摩比斯汽车部件、大昌弹簧、东国注塑、龙山汽配等。8、台资工业园。在了解这些的同时,今天我就近看了当地的一些厂,给我们开发区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可是,看到这些繁荣景象的同时,我还看到有一些

  工厂大门已经生锈,厂区内长满枯草,真是一片荒芜,浪费了一大片土地,仔细了解一下,原来外地来的老板在此地生产两三年后突然撤资偷偷离开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原来当地政府为了吸引外地企业入驻开发区,开出了很多优惠条件,也让一些老板钻了空子。就拿台资工业园为例,台资企业除了享受其他外资企业的一切优惠政策外,开发区专门设立“台商投资特别奖”,对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内签约的台商投资企业,实行特别优惠:①专门规划区域为台资企业建设厂房,租金实行大幅优惠,标准厂房一层租金50元/平方米·年,二层租金30元/平方米·年,设备安装期间免收6个月的租金。同时根据纳税额给予追加奖励,凡是每平方米年纳税超过200元的,每增加10元,年租金降低1元,直至全部免收。量身定做的厂房租金按标准厂房同比例增减,特别是对2008年2月6日之前入驻标厂的台资企业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免一年租金(含设备安装期)。对项目引进人按引进项目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3%给予一次性奖励。②对世界500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台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特殊优惠,即在享受一切优惠的同时,按照企业年上缴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的标准给予奖励,奖励期限10年。

  据跟家人了解,政府还想尽办法年纪有点大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找工作,去年新增就业5197人、实现再就业就有501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开发区政府给全区所有百姓每个月提供价钱不一的社会保障,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有哦!而且还会给所有高三毕业上大学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奖励!还给未在企业上班以致于未交五金的百姓免费交了五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企业社保实现“五险合一”,医保救助、“五保”供养、社会救济、优抚慰问等标准稳步提高,对全区72名9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5万多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免费体检。,为我们老了之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另外还实施群众

  安居工程。投资5.5亿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的中舍花园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可安置拆迁户1377户;总投资3.5亿元的蔡尖花园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建成,35幢、17万平方米、1292套安置房全部投入使用。提升社会事业水平。撤并农村小学2所,开发区中学、开发区实验小学实现与盐城中学、盐城市第一小学优质教育品牌的合作办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东方友谊医院开工建设,家庭病床服务开始启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加强社会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计划生育率达98.1%。开展“平安开发区、和谐开发区”创建活动,加大技防设施投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涉企盗窃严打专项整治行动,净化社会秩序,优化投资环境。开展“三项排查”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加大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力度,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推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实施市区30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确保盐都博物馆、亭湖新区医院、城南图书馆等12个项目投入使用;年内新建校舍40万平方米,加固10.9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学校16所以上;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农村十里、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15分钟健康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四城同创”,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园五大类25个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和面貌;加快“绿色盐城”建设,新增沿海区域内成片造林面积3万亩以上。真的,不仅盐城的经济发展了,连社会民生也得到了逐步完善!但是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真的有那么完美吗?今天我就近看了当地的一些厂,给我们开发区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可是,看到这些繁荣景象的同时,我还看到有一些大门已经生锈,厂区内长满枯草,真是一片荒芜,浪费了一大片土地。仔细了解一下,原来外地来的大老板花巨资买下地,再花上巨资建造了厂房,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付清工人的公司,只得偷偷潜逃了!我想如果这些一开始让当地

  百姓种庄稼也会有不错的收益了!为何要花那么多钱去建那么好的厂房呢?用那些钱争取时间快速运行,说不定已经取得成千上万的收益。大家都知道浙江人个个都是生意经,而他们都是如何做生意的呢?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就把自己的家的房子收拾宽敞了就来当厂房了,每年还是会有不错的收益!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就一定要花巨资建一个厂房呢?老板承担得起还行,要是承担不起,工人拿不到工资就算了,还白白浪费了资源,不是更影响开发区的发展?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找工作不是更多的追求工作环境?现在全球都在重视保护环境,呵护家园!有能力把厂房建造的美美的,不是能给工人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工人心情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不是更加能够提高效率?更加促进经济发展?看看浙江那些不堪入眼的小厂房,经过多年的洗礼,已经被一层黑色的油污笼罩,这样对生态环境非常不利的!就算挣得再多的钱,人们对之不会有很好的评价!在我看来,尽管工作环境非常重要,我们但也不可麻木地去建那么雄伟那么气派的厂房,稍微建一个宽敞,能遮风避雨的建筑就不错了.有钱还不如给工人涨工资,丰富一下他们的生活呢!哪家工厂建造的非常气派的老板,能打包票说自己厂里污水废气每次都是仔细处理过后才排出去的?如果有钱的话,我想他们更应该把污水处理设备修缮好,投入一些资金使其正常运营起来。在保持经济上涨的同时,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希望政府督促企业配合,让我们的盐城更大更美更强!总的来说,我们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几年的发展真的非常快速迅猛。尽管有些瑕疵,但却使我们每个盐城人感到骄傲。是的,几年前的我们是不敢想的,我为盐城的经济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篇五:盐城产业结构

  

  江苏省盐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摘

  要〕:

  改革开放促进了盐城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盐城的产业结构调整。本文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盐城产业与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分析。针对盐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盐城市

  产业结构演变

  产业结构偏离度

  前

  言

  产业结构作为制度因素的一个方面,影响着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盐城的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了加快盐城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盐城现今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1.

  产业结构相关性理论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在社会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变动趋势"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G.Clark)在配第的研究成果上第一次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提出: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在逐年下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在逐年上升,尤以第三产业最为突出。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发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即在工业化初期"从产值方面来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同时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虽然在一定时期"就业结构的变化会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但从较长时期看"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

  2.

  盐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三次产业的地位都在发生着变化。

  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三次产业结构特征

  前工业化时期

  一产占主导,二产开始发展

  工业化初期

  一产比重下降,二产占主导,三产开始发展

  工业化中期

  二产占主导,三产快速上升

  工业化后期

  二产比重下降,三产占有支配地位

  后工业化时期

  三产占有绝对支配地位

  结合盐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表1、图1)分析:

  表1盐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年份

  (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39448257.925.117.0199010251004533.521.51995324070036.938.125.01996381200036.837.126.11997421480035.237.027.81998464680033.337.928.81999500240031.937.930.22000548590030.138.6331.262001603230028.7139.331.992002673260027.1340.4332.442003760060023.3043.9932.712004871360022.8444.932.2620051058100024.043.232.820061233220021.944.833.220071371260018.947.034.120081603260017.248.634.320091917000017.248.234.620102332760016.047.037.020112771330015.047.137.820123316280014.847.238.0分析表1、图1,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一直在下降,尤以改革开放初期到1995年之间;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在稳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在大幅的下降,二三产业在不断的上升,但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分配中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在1978-1990年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形态呈现“一二三”型;在1990-1995年间,在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在不断的上升,直到1995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生产重心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但两种产业差距不大,地区生产总值以一二产业为主,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45:33.5:21.5调整为36.9:38.1:25.0,产业

  结构形态由“一二三”型改变为“二一三”型;1995年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并在2000年以31.26%超过第一产业的30.1%,在1995-2012年间,第二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降到一个较低值,地区生产以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形态呈现“二三一”型。对比工业化发展规律来看,盐城的二产占主导地位,三产在快速的发展,所以,盐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图1盐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曲线图706050403020100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第一产业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第二产业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1978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3.

  盐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产值比重与该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之比与1的差。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用来测度产业结构效益,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从业人员结构同产业结构就越不对称,产业结构的效益就越低。产业结构偏离度还可以用来测度某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是正值,这就说明其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产业结构偏离度公式为:

  Pi=Ci/Li-1其中Pi产业结构偏离度;Li为i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Ci为i产业的产值比重

  结合表2、图2可以清楚的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盐城市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在逐渐的下降,一产所占比重在2012年下降到14.8%,相对较低。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呈现负值,其绝对值由1990年的0.26变为2012年的0.53,一直居高不下,并依旧有变大的趋势,这说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和产出结构不平衡,一产剩余劳动力太多,经济结构效益较低。盐城地处江苏省北部,俗称“苏北”,经济发展水平较苏南有很大的差距。04年一产结构偏离度绝对值有所减小,这说明国家的大力普及农业科技有了一定的效果。所以,要解决一产经济效益较低的问题,首先应加大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呈现正值,除1998-2005年间变动幅度较大,其余时期均维持在0.5左右。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不平衡。这说明盐城的第二产业在吸收着大量的劳动力,并有在未来的几年内保持的趋势。结合盐城现今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现状,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可以吸纳更多的一产剩余劳动力到二产的生产活动中。促进第二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表2盐城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情况表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0.260.540.24199060.821.817.4-0.320.520.1199553.925.121.00-0.310.40.21199653.325.221.5-0.330.460.2199752.925.421.7-0.30.50.24199852.624.123.3-0.40.70.1199952.821.325.9-0.440.90.23200054.220.325.50-0.40.720.0200147.922.829.30-0.40.93-0.05200244.920.934.20-0.430.7-0.05200340.624.834.60-0.30.64-0.0200437.027.435.60-0.340.5-0.0200536.527.635.90-0.40.61-0.0200636.227.836.00-0.460.63-0.05200735.228.836.00-0.530.610.04200836.830.133.10-0.40.5-0.04200933.3630.6935.95-0.50.40.01201031.7931.6636.55-0.50.440.02201129.9832.7837.24-0.530.40.03201231.2931.9636.74根据1990年以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得盐城市1990年到2012年之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果如表2及图2图2盐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动图

  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动较平稳,在1990-2001年间,第三产业正逐渐的发展,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需要更多地劳动力,所以结构偏离度为正值,到2002年后,结构偏离度变为负值,结合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在02年在0.72的基础上增加到0.93,可以发现,第二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总体上变化趋势趋于0,这是由于第三产业一般技术含量较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而且用人机制灵活,就业进入壁垒较低,对转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

  霍利斯·钱纳里与M·赛尔昆通过对101个国家1950~1970年有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的多国模型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都是不断变小的,这两个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比例正不断与产业创造的产值比例相匹配。根据多国模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分别为-0.31、0.06、0.07。而盐城市2012年人均GDP已达6444美元,但是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分别为-0.53、0.48、0.03,除第三产业外,第一、二产业均远远的高于多国模型数据。这说明盐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为了促进盐城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应加大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

  盐城市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

  4.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

  年份

  199200620020020020120112012表31997-2012盐城市农业总产值构成情况表

  总产值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亿元)

  (%)

  (%)

  (%)

  (%)

  (%)

  315.0553.71.1427.017.96-553.0546.612.1126.7118.216.36571.144.52.1527.318.556.63658.2546.662.1227.117.566.4693.847.12.326.117.816.43759.2146.912.3226.5217.746.52849.744.322.328.218.756.3925.243.222.4228.0419.36.95分析表3,在97—

  12年间,总产值从1997年的315.0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925.20,其中纯农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由97年所占53.7%下降到12年的43.2%,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都有所上升,但是上升幅度都比较小,农业生产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由农业向非农进一步转移。在这十几年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过程中:

  结合表2对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的分析,盐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为负值,并且由于盐城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解放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使得偏离度的绝对值在近十几年缓慢的增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显得更加不平衡。2012年,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1419个,比上年增加2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926个,比上年增加1187个。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3.75万千瓦,增长6.6%;大中型拖拉机17934台,增长10.6%;联合收割机16482台,增长19.9%;机械植保面积1055.55千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产业结构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再向生物、环境、生化、生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4.2.

  第二产业内工业结构变动

  第二产业中工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表41997-2012盐城市工业总产值构成情况表

  年份

  1997200620020020020120112012工业总产值(亿元)

  747.871378.151844.422515.043090.33938.344360.05554.35轻工业

  总产值

  所占比重(亿元)

  (%)

  452.54611.6816.841080.21197.221483.21570.01963.960.5144.344.242.9538.7437.6636.0135.36重工业

  总产值

  所占比重(亿元)

  (%)

  295.34766.461027.51434.751893.162455.062789.93590.339.4955.6255.7157.0561.2662.3463.964.64年份

  20062002002002012011表5盐城市2006-2011工业就业比重和结构偏离度

  从业人员比重(%)

  产值比重(%)

  结构偏离度

  0.60.850.20.630.80.30.620.860.30.610.860.410.60.850.410.630.850.34图3盐城市2006-2011工业产值就业比重的结构偏离度变动图

  第二产业中工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分析表4中的数据得,工业发展呈现出由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方向转变的趋势,2012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6.49亿元、850.66亿元,分别增长17.0%和17.8%。重工业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39.49%上升为2012年的64.64%,轻工业则从1997年的60.51%下降为2012年的35.36%。结合表2、表5盐城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工业结构的偏离度,两者都一直呈现正值,说明盐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平衡,工业的产业就业结构也不平衡。尤其是盐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对工业的发展要求很高,近年偏离度均高于0.3,略低于第二产业的0.5,能够吸纳大量由于

  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所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4.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

  下表为盐城市2012年部分第三产业经济指标的发展及增长情况。

  表6盐城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2012年)

  部门

  农林牧渔服务业

  邮电业

  批发和零售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财政

  旅游业

  经济总量(亿元)

  增长比重(%)

  64.3248.77919.4611.40273.4789.43150.0819.910.212.71.9027.511.818.5总体来看,盐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得到明显的优化根据库兹涅兹揭示的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当人均GDP达到500美元的时候,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应是40%以上。而盐城市2012年人均GDP已达6444美元,但是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仍不到40%,只有38%,可以发现盐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表6),其中房地产业发展快速,增长比例达到27.5%,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推进盐城城市化进程、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拉动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林牧渔服务业虽然经济总量不高,但是增长速度达19.9%,从传统的农业向服务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盐城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盐城有全国资源最为丰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以及一系列景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增加。这些景区促进了盐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增长比重也达到了18.5%。旅游业对于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推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等具有重大意义。

  5.

  盐城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盐城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结构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5.1.

  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

  从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来看,到2012年,江苏省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6.3:50.2:43.5,盐城市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7.9:25.1:17调整为2012年的14.8:47.2:3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但仍远高于江苏省全省的6.3%。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三大产业之间比例依然不合理。

  5.2.

  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

  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更多的农村从业人员转向第二、三产业。而盐城第一产业结构

  偏离度(表2)始终为负值,绝对值高达0.5左右,突出反映了盐城第一产业产业与就业结构的不平衡,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地进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较大。影响着盐城产业结构的优化,无法成为推动盐城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

  5.3.

  第二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重化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接近50%,但是从业人员只有百分之三十几,产业与就业结构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盐城第二产业的发展,结合表5的数据分析得,这种不平衡也严重影响了盐城工业化的进程。其次,盐城是可用资源缺乏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煤炭、石油等资源基本需要从外地购入,过渡依赖资源能源,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中,重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入住盐城,一方面大大的促进了盐城的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不利于盐城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间接地影响着盐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4.

  服务业发展依旧滞后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早在1999年全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平均构成为4%:32%:64%,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64%,而盐城到2012年第三产业却只有38%。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盐城的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6.

  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演变的建议

  6.1.

  加依托本地农业优势,实施以工业和农业相结合为基础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盐城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方面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人才、资源以及劳动力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制约,在总体上和短期内要想在需要投资较多、技术要求较高的重化工业等领域形成竞争的优势,困难较大。因此,产业结构调整的立足点之一是走农业工业化路子,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要抓住

  “十五”期间江苏省大力发展海上苏东的大好时机,培植具有特色的海洋深加工食品;利用滩涂动植物资源,加强功能性的物质研究和开发,发展海洋保健品和医药产品,在农产品深度加工领域形成自己相对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间和省际间的竞争。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村地区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问题,也进一步降低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盐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演变。

  6.2.

  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和谐发展的新型道路

  目前盐城总体上处在工业化中期,近年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分工链条加长,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都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大量需求。虽

  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看,我们不大可能“跨越”这些产业发展的阶段。但这些产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更应要努力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环境良好的新型道路。

  6.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无烟工厂”战略

  现代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盐城要坚持大服务、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切实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具体措施上:一是在制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要将促进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地位。二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利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开放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促进服务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三是加强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建设与完善,重点要扩大农村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第三产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尤为重要。

  7.

  总结

  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盐城市必须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降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质量,另一方面可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就业压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经济信息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1]沈爱华.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1,(12).[2]杨德勇,张宏艳.产业结构研究导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韩

  梅.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1):6~9.[4]袁宏超,何勇,谢贤健.成都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绿色科技,2013,(1):207~209.

篇六:盐城产业结构篇七: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盐城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传统汽车产业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行业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市汽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大市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盐城市经济开发区,部分零部件企业集中在亭湖区和盐都区。在技术研发方面,东风悦达起亚、中大分别组建了专门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大还拥有博士后工作站。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是我市已有中大、奥新等具有一定研发、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二是盐城以汽车产业和教育产业为基础形成一定的人才储备。盐城是教育基础较为雄厚,汽车专业人才素质较高。

  三是规划建设了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四是建立健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组织领导体系。

  二、“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1、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目标。

  以将盐城建设成百万辆级汽车生产基地和东部沿海汽车零部件国际采购中心为目标,以东风悦达起亚、中大客车、奥新汽车、悦达专用车四个各具特色的整车企业及其产品为基础;以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大型客车、微型客车、重型载货车、作业类专用车、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为重点产品;以建设人才高地、实现自主研发为引领;以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保障;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一个包含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零部件在内的全面的汽车研发、生产体系,加快发展汽车衍生产业,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为江苏领先、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地。

  重点打造的品牌。DYK乘用车、中大客车、奥新纯电动、悦达专用车。

  重点培育的企业。除DYK、中大、奥新、悦达专用车四个整车企业外,还要重点培植韩一模塑、摩比斯、东西发动机、现代海斯克、森风4S店、悦达物流等一批骨干汽车零部件企业及服务企业。

  重点发展的园区。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汽车整车企业园区(主要为DYK三厂)、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盐城分区等。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发展定位:努力打造三个基地:通过支持小型化、轻量化纯电动车、纯电动大客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生产,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实施“风电车”结合项目,探索建立全寿命周期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链,打造国家“风电车”项目示范基地;坚持从抓研发入手,抢占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高点,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孵化基地。

篇八:盐城产业结构

  

  管理探索◎ 盐城市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李菊英摘

  要:医疗器械产业直接关系人类的生命健康?被誉为朝阳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盐城市医疗器械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盐城?医疗器械?现状?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7-0001-02

  集和融入了大量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

  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产业?近十余年来?其产品聚?该行业在我国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被誉为朝阳产业?是未来具有广阔前景的新经济增长点?一、盐城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盐城市的医疗器械行业得到了较快增长?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一)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盐城市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0家?主要生产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医用缝合材料、口腔科材料、超声辅助材料、注射穿刺器材、手术器械等各类产品213个?2015年生产企业共实现销售(我市口腔正畸器材生产企业数量多二)已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10亿元??规模较大?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避孕器械、体温计、无创医用传感器生产数量全省第一?医用敷料生产企业数量不少?发展态势良好?盐都医疗用品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入驻企业越来越多?“刀、针、线(”特色明显?江苏金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和设备三)一些新的增长点发展后劲较强生产的可吸收缝合线用原料正在试生产?将填补国内空白?江苏恒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功能的护理床已经完成产品注册工作?开始投入规模化生产?盐城市腾龙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口腔正畸器材的生产工艺水平国内一流?产销两旺?盐城市滋润医用器材厂和盐城仁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将生产的新型麻醉导管和血液净化器材将替代进口?市场前景良好?江苏鱼跃医用仪器有限公司、江苏明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江苏开源康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康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建设起点较高?并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国务院在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地域优势明显?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中都明确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地位?2014年?江苏省将医疗器械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我市也正在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积极引进、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长三角的发展和对接上海、对接苏南等工作的开展?由于土地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导致的产业转移为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市沿海地区土地承接能力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在承接发达地区转移出的医疗器械产业项目上优势明显?与此同时?我省是医疗器械强省?医疗器械总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省内集中了国内众多著名的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这也为我市医疗器械企业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便利?二(、盐城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市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一)现有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结构低端、缺乏品牌知名度和特色产品?一些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的同质化现象突出(?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二)创新能力不够?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不少企业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大多研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般是购买或者仿制?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严重缺乏?因而大多数企业没有产品研发能力?这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差(项目和人才正在向医疗器械产业发达的苏南三)项目和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苏中等地区加速转移?加剧了我市医疗器械企业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的难度(?虽然我市将生物医药四)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待改善、新医药、新型医疗器械作为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但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具体措施上力度还不够?招商引资也没有大的突破?多部门合力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三(成立推进全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一、)盐城市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对策措施应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机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人员为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兑现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制定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方向?积极推进创新工作?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应在市场准入二)加快制定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土地使用、投融资、成果转化、消防安全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医疗—1—

  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政府的各项科技费用及其专项资金向医疗器械产业倾斜?有关职能部门要帮助医疗器械企业有效集成各方面优势?整合科技资源?精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支持(引导三)、建立和完善服务保证体系?规范、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优化服务环境?为医疗器械产业提供审批、技术、信息、人才、市场、专利等服务和帮助?成立我市医疗器械产业顾问专家组?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全面、便捷的服务平台?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以医疗器械生产龙头企业为基础?建设市医疗器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定位(四)依据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实际和特点??找准市场要整合优化资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重点发展特色医疗器械产品?发挥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一区、三品”的产业框架?“一区”?就是充分利用盐城市盐都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区的基础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集聚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人才优势?招引和承接上海、苏南等地区由于成本、人力资源等因素转移的医疗器械项目?“三品”?就是大力开发口腔正畸类产品、医用卫生材料类产品和诊察、理疗、护理类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要充分整合资源?加快深度研究?着力提升品质?增加科技含量?把现有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支持金融机构对医疗器械中小企业放贷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帮助医疗器械企业扩大融资渠道??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办理中小企业业务?逐步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对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的金融机构?如果其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10时?万元的奖励?那么中小企业年度贷款余额每增加对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的银?单个金融机构奖励最高不超过5亿元50?就给予其万元?同行贷款进行财政贴息?贴息额按银行贷款额度、实际贷款月数以及月贴息率计算确定(大力支持盐都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加快引进医疗器械六)切实保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项目用地?产业项目?做大产业规模?支持园区医疗器械产业用地项目?保障产业发展用地?在省国土厅直接下达的县(区)级计划指标使用完的情况下?拿出市级产业用地指标给予支持?对入驻园区的重大重点医疗器械产业项目?盐都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外经贸委及市国土部门要将其优先列入省市重大项目用地绿色通道(鼓励医疗器械企业通过联合七)引进和培育大型医疗器械集团企业?、兼并、改制、重组等形式?在我市创建大型医疗器械集团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家、专利拥有者进入市内投资创业?在土地供应、行政审批、金融服务以及工商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进入我市新投资的世界前20强医疗器械跨国公司和国内前20强医疗器械企业?自认定当年起?按该企业地方税收贡献额30?前2年每年奖励60%—80%?后其中属于地方政府权限范围的部分%—40%?自认定当年起?企业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年每年奖励?前2年可免收或返还??—2—后3年减半征收?进一步落实鼓励扶持企业上市等优惠政策?每年由市金融办确立2—3家重点扶持的企业?通过政策等帮扶措施(?推进企业上市?引导鼓励全市医疗器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八)支持鼓励全市医疗器械企业提升科技水平?提升产品档次?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联合机制?医疗器械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合作?如果其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市工信部门将优先指导支持其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支持鼓励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研发水平?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对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每站给予(15万元的补助?每人给予10万元的科研资助?市级政府采购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九)大力推进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积极与省级部门协调沟通?把我市医疗器械产品纳入省、市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市内医疗机构在安全用械的前提下?优先采购我市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及独家品种?支持错过全省集中采购的食药监部门新批的我市高值医用耗材、新建企业投产的高值医用耗材?在不高于同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招标入围价的情况下?挂省药械集中采购网?供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让本市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优先进入招标采购目录?供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还可以采用一些经济手段来鼓励本地区医疗机构提高采购本市医疗器械产品的比例?例如?对采购本市产品比例高的医疗机构?在安排财政性卫生事业经费时给予一定的优惠?再比如?可以把使用本地大型医疗设备的诊疗项目(进一步开放办证绿色通道十)进一步下放审批事项?优先列为医保报销项目???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支持全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逐步下放审批权限?建立审批办证绿色通道?就地开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相关审核审批?切实简化审批程序?市、县工信、科技、人保、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都要从全市医疗器械企业发展需求出发?进一步制定支持政策?整合资源?加强企业用工、人才引进培训、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政府对民生问题开始重视?消费升级、疾病普遍化、老龄化加剧、新医改推进、城市化发展及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增加?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所以?我市应抓住机遇?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为盐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展趋势莫宁含?汪永超?唐浩.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及发[2]2016(29).庄海楠[J]..科技经济导刊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017(1).[J].大科技?[3]究[J].王雪新西部娟?王?2014(17).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作者简介:李菊英?女?经济学硕士?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以及企业家问题等?

篇九: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市亭湖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亭湖区是江苏省盐城市的一个行政区,其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亭湖区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将探讨亭湖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现状

  1.产业结构

  亭湖区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即每个村庄开展一种产业,形成产业特色,以充分挖掘区域产业优势。目前,亭湖区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养殖业、林果业、旅游业等,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商、物流等也在逐步加强。

  2.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亭湖区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的产业合作组织,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农村旅游业,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园等项目,促进农业与服务业、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亭湖区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农村产业发展中,政府积极引导重点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融合,例如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规模化的养殖业等。同时,政府还支持企业开展农业以外的产业,例如吸引了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二、建议

  1.推进农业产业化

  亭湖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还有一定的落后,许多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也有限。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企业协同等手段,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亭湖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完善村级公路、建设灌溉设施、提供优质的农村用电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劳动力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3.优化政策环境

  亭湖区需要优化政策环境,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更好的落地机会。政府可以出台扶持创新、加强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为农业产业化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4.培育新型产业

  亭湖区需要进一步创新,培育新型产业,例如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养殖等,以全新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应该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推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结论

  亭湖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环境,也有基础良好的产业优势,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合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以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十: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报告

  (报

  批

  稿)

  盐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005年9月

  项目名称:盐城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主持单位:盐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沈渭寿,研究员

  刘

  庄,副研究员

  曹学章,副研究员

  姚亚洲,高级工程师

  朱友祥,工程师

  张

  慧,副研究员

  胡孟春,研究员

  唐晓燕,工程师

  燕守广,工程师

  邹长新,工程师

  苑韶峰,工程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生态工业园的内涵

  ............................2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112.1规划编制的背景

  .......................112.2规划编制的意义......................13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43.1指导思想

  .............................143.2基本原则

  .............................154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164.1规划范围

  .............................164.2规划期限

  .............................15园区建设的定位

  ............................16规划目标

  ....................................16.1总体目标

  .............................16.2近期目标(2005~2010年)

  ....16.3远期目标(2011~2020年)

  .....16.4指标体系

  .............................17规划编制的依据

  ............................23第二章

  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

  ............241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241.1自然概况

  ..............................241.2社会经济状况

  ........................22园区环境状况

  ...............................312.1大气环境状况

  ........................312.2水环境质量状况......................362.3声环境质量状况......................33园区产业链现状分析

  .......................33.1汽车和机械工业产业链

  ..............33.2纺织工业产业链......................44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424.1优势条件

  .............................424.2制约因素

  .............................43第三章

  园区总体建设方案

  ....................451主要领域建设框架

  ..........................451.1生产领域建设框架

  ....................451.2消费领域建设框架

  ...................461.3物质循环领域建设框架

  ..............41.4支撑和管理体系建设框架

  ............42总体结构设计

  ...............................52.1园区生态产业链网

  ...................521.2园区公共设施

  ........................531.3园区管理服务系统

  ...................543园区功能分区与布局

  .......................54第四章

  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51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51.1产业发展目标

  .........................51.2产业发展的原则

  ......................52工业发展规划

  ...............................52.1龙头产业发展规划

  ...................52.2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612.3传统产业发展规划

  ...................622.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632.5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643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643.1以信息服务业为先导

  .................653.2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663.4拓展生活服务业

  .....................64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标准

  ..................6第五章

  园区工业生态链网设计

  ...............711工业生态链网总体设计

  .....................722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生态链网

  ................743纺织服装工业生态链网

  .....................754电子工业生态链网

  ..........................765新材料工业生态链网

  .......................766环保工业生态链网

  ..........................7第六章

  园区系统集成

  .........................71物质系统集成

  ...............................71.1物质系统集成的目标

  .................71.2物质系统集成的基本思路

  ............82水系统集成

  .................................852.1水系统集成的目标

  ...................862.2水系统集成的方案

  ...................863能源系统集成

  ...............................913.1能源系统集成的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能源系统集成的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息系统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设施共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园区景观生态格局构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园区景观生态格局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园区景观生态单元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绿地景观体系建设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景观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景观生态体系建设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绿地景观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水景观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生态化人居环境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生态工业支持系统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绿色招商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绿色招商的涵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绿色招商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绿色招商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主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绿色供应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绿色供应链管理规划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绿色物流的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绿色物流体系建设规划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绿色企业文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绿色企业文化建设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组织机构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企业孵化器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园区生态管理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园区生态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园区环境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APELL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生态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企业ISO14000体系认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清洁生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产品生态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生命周期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产品生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环境标志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和效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主要建设项目及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基础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中水回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能源综合利用与集中供热系统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生态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园区环境信息共享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绿色招商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绿色供应链和绿色物流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企业孵化器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经济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环境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社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总论

  1生态工业园的内涵

  生态工业园是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是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能源、水和材料这些基本要素在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最终使企业得到更大的群体效益。简而言之,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就是要改善参与公司的经济表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环境影响。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相互之间存在协同和共生关系,将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影响,最终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工业园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高效的物质能源转换系统

  生态工业园的各项活动,在其自然物质一经济物质一废弃物的转换过程中,应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这需以较高发展水平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的发展深度作为基础。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使工业生产尽可能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物质的转换与再生,达到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从而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2)完善的工业支持系统

  生态工业园应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持系统,为工业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需的条件,从而使工业园在运行过程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为在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支持系统已在相当程度上代替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还原者的功能,其质量的高低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工业园支持系统包括:①道路交通系统;②信息转输系统;③物资和能源(主副食品、原材料、水、电、天然气及其它燃料等)的供给系统;④商业、金融、生活等服务系统;⑤各类废弃物处理系统;⑥各类防灾系统等。

  (3)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工业园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和废弃物,都能按照各自的特点予以充分的处理和处置,使环境污染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二是园区的绿地率及居民人均绿地面积上要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应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从植物群落角度对园区绿地系统进行配置和设计,发挥其最大的效应,以维持工业园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4)高效益的管理系统

  生态工业园区应具备高效的园区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各个方面,如人口、资源、社会服务、就业、治安、防灾、城镇建设、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促进工业园区的健康运行。

  和传统工业园区比较,生态工业园区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表1-1)。

  表1-1传统工业园与生态工业园的比较

  类别

  传统工业

  生态工业

  目标

  结构

  规模化趋势

  系统耦合

  功能

  经济效益

  废弃物

  单一利润、产品导向

  链式、刚性

  产业单一化、大型化

  纵向、部门经济

  综合效益、功能导向

  网状、自适应型

  产业多样化、网络化

  横向,复合生态经济

  调节机制

  环境保护

  行为生态

  自然生态

  稳定性

  进化策略

  可持续低

  高

  能力

  决策管人治,自我调节能生态控制,自我调节能理机制

  力弱

  力强

  研究与低、封闭性

  高、开放性

  产品+社会服务+生产品生产

  态服务+能力建设

  局部效益高、整体综合效益高、整体效益效益低

  大

  向环境排放、负效系统内资源化、正效益

  益

  外部控制、正反馈内部调节、正负反馈平为主

  衡

  末端治理、高投入、过程控制、低投入、正无回报

  回报

  被动、分工专门化、主动,一专多能,行为行为机械化

  人性化

  厂内生产与厂外环与厂外相关环境构成境分离

  复合生态体

  对外部依赖性高

  抗外部干扰能力强

  更新换代难、代价协同进化快、代价小

  大

  开发

  工业景观

  灰色、破碎、反差绿色、和谐、生机勃勃

  大

  2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2.1规划编制的背景

  (1)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十世纪末以来,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随着工业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产生了在工业系统中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设想,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被普遍接受,很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2)生态工业园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历史上来看,工业园区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即第一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第二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随着全球绿色经济浪潮的到来,第三代工业园区即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这种新兴的工业园区通过构建合理的产业链以及资源和能源流动网络,将不同的企业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提高了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克服了传统工业园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环境污染

  严重的弊病。

  (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国内外已经蓬勃开展

  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国内外老工业园区改造和新工业园区建设的方向,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园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被称为工业生态学中的经典范例,至今仍成功运行着;美国于1994年在环境保护局和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领导下,指定了包括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角、德克萨斯州的布郎斯和田纳西州的恰塔努加在内的四个地区作为工业生态园区建设的示范点,到目前已经建成10多个生态工业园区;除发达国家以外,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兴建生态工业园区。就国内而言,目前也已经拥有广东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鲁北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和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等一批成功案例。

  (4)开发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出迫切要求

  自盐城经济开发区建设以来,开发区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一是粗放经营与资源合理配置的矛盾。在开发区建设初期,为最大可能地吸引企业到开发区投资,较少考虑企业间的产业关联,造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克服上述问题,只有依赖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构建生态型产业链,实现物质与能量利用的最优化以及污染物排放的最少化,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现状,达到“资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良性发展。

  2.2规划编制的意义

  (1)生态工业园区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综合资源管理和能源持续利用。通过优化园区复合生态系统,疏通关键物流、能流环节,促进园区复合生态系统物流能流的快速高效运转。循环经济强调资源能源节约,倡导生态设计,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因此,生态工业园建设可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大大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干扰。

  (2)生态工业园区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生态工业园中的企业改变了污染处理方式,从企业对污染的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污染预防与控制为主,再辅以末端的污染治理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生态工业园强调以生态为中心,工业体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行循环经济模式。因此企业实行全生产过程的污染防治,生产无污染产品并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承诺,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职能服务,能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由于区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得到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其排放到环境中的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应减少。

  (3)生态工业园区能够增强充分发挥经济的集聚效应

  现有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大部分是非有机的群聚,未能形成工业链与工业代谢关系,集聚经济效益差。生态工业园则从企业的共生关系组建企业布局,形成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得到较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4)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能够为开发区赢得更多招商机会

  生态工业园建设旨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和优化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科技人才、文化教育及金融服务等),提升园区整体形象;通过生态建设措施,提高园区的生态环境水平,为开发区赢得更多的招商机会;通过强化人才引进、科技提升、硬件更新等措施,提高开发区劳动生产力,为实现开发区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基本动力。

  (5)生态工业园区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程度的不断加深,盐城经济开发区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和增强经济开发区竞争力。同时,可以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开发环境友好技术和环境标志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另外,还可以为企业建立和运行ISOl400l环境管理体系、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奠定重要基础。

  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3.2基本原则

  (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

  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以管理、通讯、应急系统为核心的软件体系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7)前瞻性原则

  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需要应用许多超前性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做法,高起点地开展建设。同时,随着引进项目的增多,开发区范围将需要适时扩大,因而在一些项目的建设上,应照顾到开发区范围扩大的需要,适度超前。

  4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4.1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盐城市经济开发区。包括通榆河以西的开发区西区和通榆河以东的开发区东区,总面积25.4平

  方公里,其中西区面积9平方公里,已经基本建成;东区面积16.4平方公里,范围西至通榆河,东至东绕城公路,南至西潮河,北部大体到世纪大道。

  4.2规划期限

  为了与盐城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保持一致,盐城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期限为16年,共分2个阶段实施: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5园区建设的定位

  盐城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定位是: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发展定位:建立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工业生态链网,使园区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盐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以现有的机械、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工业为基础,补充电子、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使整个园区的工业生态链网趋于完善。

  城市建设定位:以工业制造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区域分工和协作方面,园区建设将配合盐城市区“退二进三”的总体发展战略,一方面主动吸纳市区转移出来的第二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吸引符合园区准入条件的企业进驻。

  生态建设定位:建设园林式的生态工业园区。除了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链网以外,园区在景观生态格局的构建方面也要做到高起点,高要求,形成较为合理的绿色廊道、河流廊道和绿地斑块系统,最大程度地维护区域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水绿盐城”的总体建设思想。

  区域发展定位:作为盐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园区要立足于接轨上海都市圈、服务于上海都市圈,争取尽快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其协作分工,主动接受上海、南京、苏州等周边大城市的产业扩散,吸引各种符合园区招商引资条件的内外资进驻园区。

  6规划目标

  6.1总体目标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以汽车、机械、纺织服装和电子为主导产业,引进现代环保产业技术和生产能力,大力开展科技研发,用16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观念转换和能力建设促进园区生态产业及生态人居一体化建设,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经济良性高效运转、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带动盐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结合生态市的创建要求,建立以汽车、机械、纺织服装和电子为主体,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系。引进现代环保产业,完善现有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大力开展科技研发,合理进行功能布局,从企业、企业群和社会三个层面,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物质、能量和水资源,实现区域内废物排放最小化。

  通过制订和落实积极的金融、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扶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区域内工业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加强生态景观建

  设,推进可持续消费,发展生态社区,建设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道德,最终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建及工业景观的生态化,创建具有生态文明的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

  6.2近期目标(2005~2010年)

  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机制和框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积极引导,构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区域工业共生网络。提升和做强做大汽车和机械加工产业;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形成电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主导产业,构建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明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生态景观和生态社区建设与生态工业建设同步,人居环境和城建及工业景观的生态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相应发展,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有较大提高,生态型社会初现端倪。

  6.3远期目标(2011~2020年)

  到2020年,以城市园林化、开发园区化、产业生态化、环境自然化为特征的高新区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实现“工业共生、生产高效、生活舒适、景观优美”,将盐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包含高度生态文明的、内在与外表相统一、城乡建设和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稳定、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新区。

  6.4指标体系

  根据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将建设目标分解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生态管理、生态网络建设和科技

  进步5方面的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2。

  表1-2盐城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指标体系

  类序别

  号

  生1态经2济效3益指标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11201020042020年

  名称

  年现状年建设建设指指标

  指标

  标

  单位GDP能耗(吨标1.31.20.煤/万元)

  单位GDP水耗(立方141210米/万元)

  单位GDPCOD排放5.44.53.5量(公斤/万元)

  单位GDPSO2排放量5.24.5(公斤/万元)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1010(%)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821010(%)

  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81010(%)

  危险废弃物处置率941010(%)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58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761010处理率(%)

  空气环境质量

  达标

  达到功达到功

  类序别

  号

  12131415161生态工业特征指标

  1122122绿23色管24理名称

  水环境质量

  噪声环境质量

  园区人均公共绿地面12151积(平方米)

  123园区绿地率(%)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2.5(%)

  是否形成成熟生态工尚未形初步形基本完业链网

  成

  成

  善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5785(%)

  集中供热比率(%)

  36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78595用率(%)

  可替代性原材料比率235(%)

  尚未建基本建达到完信息网络建设

  成

  成

  善水平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258业比率(%)

  通过ISO14000认证147企业比率(%)

  201020042020年

  年现状年建设建设指指标

  指标

  标

  部分超能区标能区

  标

  准

  标准

  达标

  类序别

  号

  名称

  2004年现状指标

  指园区管理制度完善程尚未完25标

  度

  善

  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程尚未完26度

  善

  科科技进步对GDP贡献22技率(%)

  进步科技投入占GDP比重21.指(%)

  标

  7规划编制的依据

  20102020年

  年建设建设指指标

  标

  基本完完善

  善

  基本完完善

  善

  352.3.(1)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4)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5)

  盐城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6)

  盐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7)

  盐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年版)

  第二章

  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

  1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1.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盐城经济开发区位于盐城市区东南方,距市中心5公里。开发区东抵东绕城公路,西达串场河附近,北至世纪大道附近,南到西潮河,规划面积25.4平方公里。204国道、串场河、通榆运河、新长铁路贯串其中,距盐城民航机场8公里,离宁靖盐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离沿海高速公路和盐淮高速公路的入口约5公里,水路空交通十分便捷。

  (2)地质地貌

  开发区大地构造单元处在建湖隆起的盐阜拗陷南缘。盐阜拗陷是一个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的沉降带。燕山运动以来,苏北平原是一个持续下降的断陷地区,新生代沉积物总厚度一般为2000~3000米,断陷中心部分最大厚度可达6000米。

  从省农化厂~市印染厂地质剖面看,开发区及其附近的下伏地层为第三系陆相泥质杂色砂砾岩,厚度大。上部为第四系河海相冲淤土覆盖,厚达300米以上。

  第三系为黑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夹有油页岩,厚达数千米,主要是河、湖相堆积物,并夹有大量有机物,后期断裂活动大多数沿老断层产生位移,强度不大。

  第四系沉积物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影响,沉积岩相有明

  显差异。下部为灰绿、黑色粘土、亚粘土及灰黄色、深灰色中细砂岩,有铁锰结核和钙结核。中部为褐色粉细砂、淤泥质粉砂和土黄、灰黄、灰绿色粘土、亚粘土,具交错层理,见有植物碎片,上部为灰黑、棕黄色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夹灰黑色亚粘土,含少量铁锰结核和钙结核。

  开发区地貌为近代浅海淤涨形成的海积平原。地形平坦辽阔,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有水无山。地形相对高差不大,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标高在2.0~2.7米之间(黄海高程系)。

  (3)气候

  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主导风向为ESE。主要气象特征见表2-1。

  表2-1主要气象特征表

  编号

  项目

  数值

  14.2℃

  年平均气温

  39.1℃

  气温

  年最高温度

  年最低温度

  -11.7℃

  风速

  年平均风速

  3.3m/s

  年平均大气1016.9hPa

  气压

  压

  年平均相对78%

  空气温度

  温度

  年平均降水900mm

  量

  降雨量

  年最大降水1564.9mm

  量

  218d

  平均无霜期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

  全年次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

  夏季主导风向

  平均静风频率

  ESE

  N

  NE

  SE

  11%

  (4)水系及水文

  开发区河网密布,其中串场河和通榆河是开发区最主要的两条河流。

  串场河是盐城市主要河道之一,南北串通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及斗龙港等水系,共同组成了盐城市的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排水体系。其主要水源为里下河地区的排水和大气降水等。串场河海安-盐城段水流方向由南向北,黄海大桥断面年径流量7.54亿立方米;盐城北闸-上冈段水流流向不定,新兴公路桥断面年径流量2.4亿立方米。根据串场河盐城段实测记录,串场河最高水位2.46米(以黄河口基准算),最低枯水位为0.38米,平均水位1.09米。由于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据测量,串场河盐城段水深2.5~4.5米,流速0.059~0.161米/秒。

  通榆河是江苏省东部沿海输水骨干河道之一,河线位于串场河以东2~3公里,河底宽30~50米,河底真高–1.0~4.0米,堤顶真高4.0~7.5米,堤顶距150米,设计流量100立方米/秒。通榆河向里下河沿海垦区和渠北地区供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的河流还有丰产河、南中沟、十字河、西伏河、东

  伏河、胜利河、德新河、团结河、建新河、合心河、前进河、中舍河、新界河等。

  地下水平均埋深0.95米,最大埋深1.92米。由于近地表沉积物中以粘土、亚粘土成份居多,透水系数都比较小,平均为0.000044厘米/秒,因此,以雨水和河水渗透为补给源的上层潜水通量不大,而且大多为咸水。埋深于120米以下的第二承压水为淡水,水量较大,可作淡水水源,但开采时应限量,并防止咸水混入。

  (5)植被与土壤

  开发区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包括人工林和农作物。主要树种有杨树、槐树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和各种蔬菜。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潮土等。

  1.2社会经济状况

  (1)发展历程

  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1992年8月开始建设,1993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3月又被批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市“外向型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市区工业转移聚集区和现代化新城区”。开发区首批规划区为9平方公里,位于通榆河以西。2003年,根据开发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区向通榆河以东拓展,规划面积扩增为25.4平方公里。

  (2)经济总体概况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盐城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截止2004年底,各类进区企业达到560家。“九五期间”,全区GDP增长23.2%;2001~2004期间,GDP增长27.3%。2003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亿元人民币,2004年达到17.67亿元,人均GDP4.7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67︰29;产业的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到全区GDP的67%。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6957万元/平方公里,为市区平均数(729万元/平方公里)的近10倍。从1992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情况来看,开发区经济呈现出持续和快速的增长态势(图2-1)。

  图2-1盐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增长情况

  (3)工业概况

  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针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汽车、食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特色。目前,全区主要的60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总数的95.81%,对它们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大类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它们涉及22个大类,而其中列前4位的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合计占

  到这60家企业工业增加值总数的87.56%(表2-2)。如果将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纺织业归并成纺织服装业,将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其它机械行业及电子行业归并成机械电子行业,而区内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又全为汽车制造业,则汽车、纺织服装和机械电子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占42.38%、28.97%和18.18%,合计占到60家主要企业工业增加值总数的89.53%(图2-2)。

  表2-2盐城经济开发区各工业大类所占比重

  行业类别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塑料制品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工业增加值(万元)

  39573199331513371146252282116370162143436311285223205195%

  42.321.3516.217.624.952.441.250.750.60.460.40.330.310.240.220.21饮料制造业

  建筑安装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合计

  6543321693370.060.060.040.030.020.0110图2-2盐城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

  在逐渐形成优势产业的同时,开发区涌现了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如汽车行业的中大集团、盐城中威客车有限公司,服装行业的亨威集团,电力行业的盐城热电,机械行业的江动多缸机、斗源空调、兴动机械,纺织行业的盐城宏欣,化

  纤行业的八菱化纤,塑料制品行业的韩一模塑,等等。其中,中大集团成为盐城市首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和全国最大的生产汽保维修产品的企业。

  (4)农业概况

  开发区内目前尚有8个村(新河、新墩、新丰、跃南、蔡尖、江西、界河、巨墩)的58个村民小组,目前耕地面积20814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油菜、蔬菜等。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8962吨,棉花484吨,油料403吨,生猪年出栏数42940头,家禽20万只。

  (5)社会概况

  十余年来,开发区的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区总人口已达2.15万人,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达10个。建立和完善了职工养老、失业、工伤、疾病和女职工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开发区投资5亿多元标准建设了基础设施,首批规划区实现了“六通一平”,具备了现代企业进区的必备条件。

  2园区环境状况

  2.1大气环境状况

  盐城经济开发区全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据2004年8月31日~9月4日在开发区西区大兴小区、开发区东区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区及该项目区东南三个点位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开发区大气环境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

  标准(表2-3)。

  表2-3开发区空气环境各监测项目监测结果

  1小时浓度监测结果

  日均浓度监测结果

  监超超监测

  二级标准限二级标准限测浓度范围标浓度范围标项目

  值值33点

  (mg/m)

  率(mg/m)

  率33(mg/m)

  (mg/m)

  (%)

  (%大未检出~未检出~兴0.020.0120小区

  东未检出~未检出~风0.010.01悦达SO20.50.15起亚0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悦达起亚公司东南

  大兴小区

  东风悦达NO2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未检出~0.05未检出~0.0100.007~0.030.015~0.0250未检出~0.0220.24未检出~0.010.12东未检出~风0.026悦达起亚公司东南

  大兴汽车有限公司

  0.008~0.0220-

  0资料来源: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30万台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4年9月。

  2.2水环境质量状况

  盐城经济开发区水环境质量有部分指标不达标,据通榆河城东水厂断面(邻近开发区北界)2003年例行监测数据和2004年9月对西潮河几个断面(邻近开发区南界)监测的结果,通榆河BOD5、石油类超标,水质不符合其功能类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西潮河则满足Ⅲ类标准(表2-4)。

  表2-4开发区地表水环境各监测项目监测结果

  单位:mg/L(除PH外)

  监测项目

  三级标准

  通榆河监测结果

  西潮河

  排污口排污口上游

  下游

  200米

  1000米

  PH

  6~7.837.827.8DO

  ≥57.37.27.2CODcr

  ≤218.419.119.6CODmn

  ≤65.14.24.2BOD5≤44.12.3.3NH3-N

  ≤1.0.860.30.2石油类

  ≤0.060.050.050.05总P

  ≤0.2-

  0.150.1Zn

  ≤1.-

  0.030.04限值

  城东水厂

  排污口下游

  5000米

  7.87.317.4.43.10.20.050.10.04注:(1)通榆河城东水厂断面监测数据来源于《盐城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3年度);西潮河各断面监测数据来源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30万台扩能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表中“排污口”指开发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据2004年11月对开发区中学南2公里处水井的监测结果,开发区地下水质良好,各项因子指数均能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表2-5)。

  表2-5开发区地下水监测结果

  单位:mg/L(除pH外)

  项pH

  目

  总硬度

  Hg

  As

  Cd

  Cr

  监8.42305.30.00005*

  0.008*

  0.001*

  0.004*

  测值

  Ⅲ6.5~≤45≤0.001≤0.05≤0.01≤0.05类8.5标准限值

  *低于监测限。

  资料来源:盐城经济开发区东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2.3声环境质量状况

  2004年11月22日、23日在开发区共布设16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监测值均达到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0类标准(即昼间上限值50dB,夜间上限值40dB),远远优于适用于工业区的3类标准(即昼间上限值65dB,夜间上限值55dB)(表2-6)。

  表2-6开发区噪声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dB(A)

  测点编昼

  间

  夜

  间

  号

  11月2211月2311月2211月23日

  日

  日

  日

  49.448.37.138.147.347.336.37.511121314151647.47.248.47.46.146.548.47.248.347.648.47.446.47.147.546.47.48.347.46.47.548.646.47.247.47.546.46.37.36.436.37.538.636.37.438.437.36.38.237.437.238.137.37.438.236.37.237.537.37.37.536.37.437.136.37.3园区产业链现状分析

  盐城经济开发区依托盐城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和纺织为核心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现将盐城经济开发区产业链简要分析如下:

  3.1汽车和机械工业产业链

  盐城经济开发区的的汽车和机械工业以中大集团和中威客车两大企业为核心,中大集团是集科研、制造、贸易、投资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化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多种类型的汽保产品,包括工业涂装设备、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城市自动洗车设备等。其中工业涂装及汽车维修检测设备部门是全国规模最大;中威客车有限公司是中大集团的控股经营企业,主要生产大型和中型客车,包括高档卧铺和座位型豪华客车。

  此外,由于悦达-起亚汽车集团位于盐城市,园区内还形成了一系列与此配套的汽车零配件和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包括韩一模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内外饰品及注塑件;斗源空调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车用空调及相关配件;富国管路系统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汽车滤清器、汽车管路系统等。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专用座椅。

  机械工业方面,以小型柴油机和纺织机械为主要特色。包括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中、小功率柴油机;兴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小马力农用柴油机及手扶拖拉机;万达利针织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纺织机械和原料;韩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著名的自动化袜机生产企业;佐藤针织机械有限公司,经营与针织机有关地全部零配件。

  3.2纺织工业产业链

  园区地纺织工业目前以针织和成衣制造为主,包括亨威服装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西服、制服等成衣;贵亚针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针织系列产品;华伦天怡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服装、各种面料及缝纫用品辅助材料。纺织原料企业包括

  八菱化纤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是各种无纺布、人造毛等的主要原料;宏欣针织纤维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晴纶纱系列产品。

  总体而言,盐城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链尚处于萌芽状态,未形成实质意义上的生态产业链。相对而言,汽车工业产业链以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但依然存在较大问题,目前的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设备生产企业主要与区外的悅达-起亚汽车集团配套,而区内的主要整车生产企业中威集团由于其产品特性,导致规模的局限性,决定了其无法成为园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要形成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有待于东风-悅达-起亚项目的正式入驻。此外,园区在车载电子、发动机、变速箱、轮轴总成、转向总成等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基本处于空白,限制了整个园区档次的提升,需要在今后予以扶持。

  就纺织工业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档次偏低,品牌产品、高档产品缺乏,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未形成比较严密的上下游关系。

  园区内还有一些零星的食品工业、医药化学工业等,相互间基本没有直接联系。就整个园区的产业链结构而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等分解者企业,影响了生态产业链的完善,今后,要鼓励引进与园区原有产业相关的金属五金废料回收、纺织废料回收、再生塑料生产和新材料产业,并加紧建设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

  4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4.1优势条件

  (1)区位和交通优势

  盐城经济开发区紧靠盐城市区,使其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可依托老城区,充分利用老城区较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以及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开发区距盐城民航机场仅8公里,离盐靖宁高速公路入口仅6公里。204国道、串场河、通榆运河、新长铁路贯串其中,水路空交通十分便捷。沿海高速通车后,从盐城抵达上海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可纳入上海三小时经济圈。这使得开发区能充分利用市区之外的各种资源,按照生态工业的要求来进行产业的配置。

  (2)基础设施优势

  “十五期间”,开发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6亿元,实施了东区开发大道、南北中心路、东区盐渎路、204国道改造、开发大道改造、实际大道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并同时建设了给水、排水、管线等配套工程。其中新建道路23.8公里,改扩建道路11.5公里,埋设排水管道48公里,建设给水管网25.8公里,完成邮电管沟32公里。区内每亩基础设施投入达100万元人民币,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道路、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线和“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

  (3)产业优势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盐城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针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汽车、食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和

  产品特色,并涌现了如中大集团、亨威集团、盐城热电、盐城宏欣针织纤维、八菱化纤、恒达人造毛皮、韩一模塑、斗源空调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规模企业。以这些骨干企业为基础,发展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十分有利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目前,依托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而精心打造的国际纺织工业园和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已初具规模,两大园区对项目的集聚和拉动效应已经显现,区内纺织、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延伸和完善,韩国、日本、香港等地的十几家规模企业已进入园区发展。

  (4)土地资源优势

  盐城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5.4平方公里,区内地形平坦,易于开发建设和形成整体的工业环境。由于盐城市区用地不足、地价偏高、用地结构调整而引起的产业开发区的转移,使盐城经济开发区能够成为盐城市新的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延伸。

  4.2制约因素

  (1)水环境具有易受污染的先天脆弱性

  本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自净能力较差。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上上游污水的影响,目前本区河流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今后随着开发区的发展,水环境受到的压力也将增大,因而必须十分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水环境质量达标,尤其是确保作为饮用水水源地和清水通道的通榆河水质达标。

  (2)经济总量较低

  与苏南先进开发区相比,盐城经济开发区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差距较大。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仅12.2亿元,而苏州高新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为盐城经济开

  发区的2倍)为204亿元。

  (3)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盐城经济开发区目前以加工制造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相对缺乏。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区内企业没有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就无法真正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随着周边竞争压力的增大,开发区将处于被动状态。

  (4)高新技术产业薄弱

  高新技术产业是智力和知识高度密集和高附加值、高效率、低消耗的产业,其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2003年,盐城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说明本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相当薄弱。

  (5)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业(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增力量,也是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总量规模不足,与苏州、无锡等苏南的一些开发区相比差距较大;传统行业所占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有待开拓;区域资源整合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区域服务功能分区不明显,缺乏辐射功能较强的区域服务中心;服务行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

  第三章

  园区总体建设方案

  1主要领域建设框架

  根据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结合盐城经济开发区的特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主要从生产、消费和能源物质循环三个领域进行全面考虑。在生产领域,主要发展生态工业;在消费领域,倡导可持续消费;在物质循环领域,最大限度确保区内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区域内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减量化。同时,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保障措施为核心的支撑体系建设,为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1.1生产领域建设框架

  在生产方面,主要是在原有汽车、机械加工、服装纺织等优势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信电子、新材料、环保等补链行业,建立和完善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业链和产品代谢,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废物的减量化,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在产业链和产品链的构建和完善中,要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要优化产品结构,合理构建产品链,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要采用生命周期观点,贯彻为环境而设计和为循环而设计的理念,考虑从原材料采购、加工、产品运输、产品使用到废弃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产品设计要易于拆卸、回收和循环,生产过程要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

  要通过全面的设计和规划,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引进补链行业和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提高上下游企业对原料产品的供需信息的完备性,增强系统的柔性和效率。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接合,配合盐城市区“退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思路,主动接纳市区转移的机械等轻污染、少污染第二产业,进一步注重产业的配套和提升,建立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体系。要将生态工业的建设与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重点企业中现有的科技力量的作用,同时引进高新技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在每一个产业链网的节点上均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产品的深加工和向后延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的科技含量,在管理上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在产品设计上采用生态设计理念,培育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等。

  1.2消费领域建设框架

  在消费方面,努力倡导和实施绿色消费。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推行绿色采购,发展生态住宅,创建生态社区等。

  (1)绿色采购

  制订和实施绿色采购政策及措施,鼓励政府和大集团的绿色采购,促进全社会绿色消费的形成。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政府优先购买对环境冲击较小的绿色产品。

  (2)生态住宅

  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生态住宅,提供符合生态学原理、环境优美、高雅宁静、方便舒适的高质量的生活居住地。

  (3)绿色社区

  通过建立和实施社区环境管理体系和公民参与机制,建设以生态住宅、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能和新能源等设施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型社区。

  1.3物质循环领域建设框架

  在企业、社区实施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实现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的基础上,促进园区的物质循环和废物代谢。重点内容包括:第一,在企业层次和区域层次,实施水分质利用和循环使用。第二,推行电子废物、其他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再生循环,构筑完善的废物分类、回收和再用的循环链。

  (1)水循环利用

  首先,实施减量化。通过实施“节流减污”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水的使用量,减少废水排放。

  其次,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根据“全过程控制、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优水优用、原位再生、分质利用”的思路,进行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分质利用和循环使用。通过车间内的原位再生、厂内梯级利用、区域范围内的集中再生、区域梯级利用等途径,将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某些用水单元或将废水直接用于某些用水单元,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和废水排放量。

  (2)固体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

  根据废物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对金属废物、废塑料、油漆废渣、纺织废料等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促进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对于生活垃圾实施生态化管理,加强生活垃圾的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再生产业。根据各种废物种类的不同,再生产业可以以开发区为核心,辐射至整个盐城

  市区甚至盐城市域。

  1.4支撑和管理体系建设框架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工业园区运行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如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公共交通、消防等的建设。

  (2)景观生态体系建设

  加强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注意水体的的保护和畅通,贯彻“水绿盐城”的总体规划思想,形成水网、绿网和路网共生共存的环境优美的生态产业园区,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绿色保障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3)环境管理系统建设

  以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为目标,完善园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进园区生态公告和清洁生产审核。

  (4)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系统,从风险源、初级控制、二级控制、风险受体等方面,依据区域环境风险场等区域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理论,建立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系统,将园区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园区安全和稳定发展。

  (5)政策措施

  对入园企业进行绿色招商评价,高起点、高标准和高层次地引进绿色企业,重点引进补链产业和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综上所述,盐城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总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循环经济体系,包括生产、消费和循环三个

相关热词搜索: 盐城产业结构 盐城 产业结构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