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4篇

时间:2023-08-01 19:45:04  阅读:

篇一: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本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一起学习了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学习后我的体会颇深,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点心得:

  从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突出成绩,绝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在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小学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设施上都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教育不均衡现象愈见明显,城乡差别突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平等等。导致许多学校“择校风”盛行,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加剧了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如一个县、地区、省的范围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方面、教师资源方面,实现相对均衡,保证所有学生受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和公平。均衡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教育质量的均衡,其外延主要包括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均衡。

  均衡发展不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它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向所有人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的途径。不能把均衡和优质对立起来,即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追求低水平的均衡。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是统一的。均衡发展的本质在于缩小教育差距,通过普遍提高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为实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享有同等机会和同样优质教育的目标创造条件。

  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在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必须

  的品质的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不等于“样样都要好”。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应该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这方面行那方面不行,有的学生那方面行这方面不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行。“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对学生不要“抑长补短”,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落后一点,而在另外方面特别好一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结构、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和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发现、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支持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

  全面实施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现有条件下,区域性教育公平的实现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通过普遍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就能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享有同等机会和同样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创造条件;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本,实施个性化教育,我们就能使每个学生的天赋、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最终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为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应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质量”。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育,民族振兴必先教育振兴,教育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教育总体战略,深化教育发展任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措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深远规划。通过学习《教育发展纲要》,我们充分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纲要说得很全面、很具体。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XX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和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保证。作为教师,必须关爱学生,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学习,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铭记纲要的精神,尽职尽责做好份内的事,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它紧扣国情,实事求是,目的明确。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一、学校的发展要求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我校的教师教龄都比较年轻,这样的好处就是教学有创新,容易接受新事物,做事敢于拼搏,有冲劲。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弊端,那

  就是缺乏教学经验,同时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学校的发展也要求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必要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身为教师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所以这种学习不只是我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一个真正的教师总是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学校让学生更具竞争力

  规划纲要差不多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强调改革,《规划纲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于深水区的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那就是:教育目前的供给水平,包括质量的水平,跟人民群众旺盛的需求以及各行各业对劳动力专门人才的需求这两方面不太相适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成了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与时俱进和教育改革。我觉得想要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更多的了解本

  专业的发展动态,就要做到在课堂上除了讲解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给学生多讲一些课外的和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新闻以及媒体的体制等等,这样有助与学生在实习或是工作的时候上手快,接受能力强。并且要让学生尽早的树立职业观念,不要什么东西都去尝试,每一样都学,但是每一样都不能坚持下来,这样到头来学生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自然而然的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觉得作为专业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综合。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这些素质会有助于综合体现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就会使学生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我相信,在这些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教育能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事业,成为群众拥护的工程,我校也能够将“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的理念更好的发展下去。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4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但学生对教师的教诲置若罔闻,教育效果不佳的现象仍然存在。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好的榜样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勤奋进取,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坏的榜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助长不良习惯的形成。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于学生何尝又不是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曾记得,一节语文课上,有位学生睡着了,我没有大声惊醒他,仓促之间向他提问,而是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把他叫醒,送他一个满含鼓励的微笑,便宜又继续上课了。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在课堂上睡觉了。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所以说教师是旗帜,教师是路标,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当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模仿。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有教师说,家访的时候,许多家长说:“我们在辅导孩子时,如果对知识的讲解方法或作业格式跟老师的不一样,孩子就会说:‘我们老师不是这样讲的,你教的不对。’”从这不难看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远远超过他们的父母。无数事实证明,儿童从入学之日起,就开始向教师学习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方法,学习做人的道理,甚至模仿教师的言行,把教师的思想行动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儿童心目中,教师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物。孩子是世界上最善于模仿的人,他们不断模仿所见到的,吸取所听到的。模仿作用比言语更有效,这是由于它提供了更富有意义的,非言语的暗示,这些暗示,提供了清晰的仿效作用。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声的,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扫卫生时,有的教师跟学生一起扫,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看到教师也在打扫卫生,就马上变得积极起来,平时踏实的学生劲头更足了。教师参与这类活动,既密切了师生感情,又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榜样育人效果。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前苏联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他应该感受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

  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是的,每天都有那么多眼睛注视着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可塑性较大,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要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衣着整洁,朴实大方,言行一致,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育人功能,逐步净化、美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有用人才。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5当前职业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影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哪些方面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发展设计。当今社会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能为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学习职业发展教育课,我收获良多。

  在课堂上老师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就业情况。因为每一个老师上课前都很充分的查找资料和备课。有针对性的对我们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专业,不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茫然。

  首先培养我们的职业素质。帮我们分析如今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将来出社会进企业才不会不知所措。还要求我们锻炼个性的特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让我了解了职前需要做出哪些准备。要有一个平常的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是为了生存,后择业是为了求发展。

  最后还分析了现在的行业现状,热点与未来的趋势。从而,更好的清楚现在的就业形势。清楚公司的用人标准。为将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专长,找到更好、自己感兴趣的企业行业。学习这门课,是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职业生涯扬帆于选择

  首先我学到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从一生来讲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们发现很多在职业发展上并不顺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些人顺风顺水,仿佛很轻易的就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几年就很轻松了,顶多智力上开发的多一些;而失败的人也很努力,因为一旦他不努力就没有饭吃。

  职场生涯是很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生涯规划理论对我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要立足于现实积极思考,并且充分利用机会,一步一步的改善自己的职业状况。职业生涯扬帆与选择。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选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很难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但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职业困境的时候,我们的个人选择余地非常的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但是有志者事竟成,无论如何,我们总是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选择权,使我们的职业路径逐渐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在职业发展的长征路上,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你在职场的选在余地也才会越来越大并最终达到真正的职业自由。

  第二价值观之于职业规划

  选择的最深层次的依据是我们的价值观,选择的表面依据是我们的职业目标,当然对于没有目标的人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个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动选择要考虑的要点主要包括地域、行业、企业和职业。或者说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目标应该描述为多少年后我希望在某地、某个行业、某个企业从事某职业等。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取向并导致了我们做出各种的职业选

  择,这种职业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状况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又最后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幸福感。

  职业发展不能用挣钱的多少来判断,那不应该成为我们职业上的目标。我们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职业人士,即使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没有单纯的考虑金钱而是更多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成功,金钱是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你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而后成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朝你拥来,包括金钱。

  第三确立职业目标

  大多数人的职业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职场中很多这样的人,觉得工作很乏味,甚至质疑自己入错了行,如果不是迫于生计的压力,说不定早就不干了,总之他们觉得工作不开心,甚至是一种疼苦,至少他们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我们中太多的人跟着生活的惯性去安排职业,包括不少很优秀的人。大学毕业如果仅仅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工作,茫茫碌碌恰恰忘了问自己一句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往往什么也得不到,或者得到了最后才发现那并不是你想要的。看看那些高考的学子,哪个不在忙忙碌碌,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那就是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是这个目标毕竟不是自然而然树立的,而是家长或者说社会为他们树立的目标。很多的人考上大学之后,没有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目标,竟然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过。那些说工作没意思的人是因为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而那些有自己职业目标的人正围绕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的添砖加瓦,每向自己的目标靠近一步就有一种内在的喜悦,怎么会觉得工作没有没劲呢。

  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持之以恒的追求;事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应酬,而是矢志不移的奋斗。当心甘情愿为一件事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时,当能够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愉悦时,你已经在从事一项真正的事业了。可以说,不对你所从事的工作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是很难达到事业这样境界的,在职业的发展上自然也难有大的发展。确立自己的事业目标不是劳动竞赛,不要去和别人比,而要

  立足于自己的现状一点点进步,只要今天的你胜过昨天的你,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进步,你就能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更优秀,普通人眼中的千万富翁去和李嘉诚比也只会越比越沮丧。目标是自己的,别人的成功并不能否定你的幸福,和别人比很容易把心态搞坏,所以能胜过昨天的自己就是成功的。

  第四专业与职业生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确实和民生关系不大的专业,没有永远的热门也不会有永远的冷门,就如同海尔所言“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尤其是经历过职业长跑以后,原来所学的专业热门也好冷门也罢,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稀释。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需要一种指引。如今的我们已不在是以前那样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而是市场经济进程的日趋深入,自主地选择职业类型、选择就业地区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趋势我校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正式面向同学开放,内容包括职业测评,职业导航与网络课程等,并开展大学生职前教育讲座。

  通过学习职业发展教育我深刻的感受到:大学只是我们对未来的准备,大学毕业生即将面临着一个身份和环境的转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当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问题,也更懂的了我们该怎么做。

  第一,我们要好好的总结自己大学来的得失,对自己做一个深刻反思与认识,对自身的优势与弱点都要加以深入细致的剖析。

  第二,给自己一个奋斗目标,一个理想。做出一种愿望定位、心理预期和取向审视。第三,定位好自己,我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呢?对自身的素质、潜能和实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把握。

  第四,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和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第五,我们应该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今竞争在不断的激烈,我们不应该退缩,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做好自己的准备,我们应当对自己进行一次就业观念的大改变: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创业!刚进大学时,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想象,如今我们更应该面对的是现实。真正一毕业就找到很好的工作的学生毕竟是很少的,那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我们首先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不断的积累资本,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好的基础。

  现在的我们,不是在等毕业,我们是在准备毕业!我们是在工作前不断的武装自己;同时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次毕业前期的思想和就业观念的重大转变。我们不应该过一天算一天,而是:每一天都成长一点,每一步都进步一点!为使得我现在所订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我们就必须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与修订。修订人生目标,变更我的计划与措施,以此来达到最好的人生状态。

  我们要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6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感到这份广集众智、凝聚共识、力求完善的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号。根据学习重点,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感触最深的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把促进幼儿成长成才作为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幼儿,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我认为幼儿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幼儿教师是一个引领幼儿成长成才的人,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儿教师。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海曙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7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就抓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学习教育活动联系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谈几点简单、粗浅的感想,存在不当之

  处,请批评指正。

  近段时间,关于抓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相关报道常见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可以说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刊、杂志有条、有快。但从另一个角度或者反向思维考虑,工作作风的确存在而且有影响,应该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政府形象。我想最重要的影响是信任危机,影响广大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其实,过去和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有怨、有气,你也没得办法。当然也有顺利办妥的,实际工作中、生活中的切身体验,相信主流还是好的。

  我们从事窗口服务工作,深知优良的工作作风、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性,办事过程中,多一些耐心解释、多一些换位思考,这样可以让办事对象多些理解,少跑一些弯路。

  通过全区正在开展的转作风优环境学习、教育、讨论活动有二点体会:

  体会一是:首先从重要性认识着手。在思想上把自己的所在岗位当作服务窗口,把工作作为服务、把管理作为服务,强化服务意识,转变习以为常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习作风,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干实事,重实效,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体会二是:将转作风优环境学习教育活动当作一项制度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在自己日常办事程序上,落实在自己主要工作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按要求保质保量做好本职工作。

  最后,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抓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会取得一个较好的成效。社会环境会更加和谐。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8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培训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和学生辅导、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技能等几大课程,每个课程中都有多位教育专家的视频讲座,讲座中既有专家们睿智的教育思想、前沿

  的教育理念,又有专家们亲身而历的典型案例,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不但掌握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育技能、班级管理技能,更给我以思考和启迪,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发现了自己教育工作上的盲点,理清了内心的迷茫与困惑,感受到教育的美妙,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比如《班级管理和学生辅导》这门课给我很大的触动,本课主要讲授师生沟通与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我在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与营建、学生管教的底线与原则、学生心理特征、师生沟通技巧、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等方面都有所领悟,甚至是茅塞顿开,教育的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如果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环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我在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教不学,师之惰呀!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责任重大,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师要坚持从成功中学习的思想。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孩子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成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要利用好班会课,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集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审美、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班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要求通过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把教育内容寓于其中,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以开好班会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要改变自己过去简单随意的做法。计划班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确定班会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把握内容,涉及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根据班会的主题选择班会的形式。选择时要注意:班会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与形式要统一,要因地因时制宜。在组织设计班会时体现两个作用――既要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两种作用的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主要

  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启动和激活学生参加班会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成为班会活动的主动者。这里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有发言权、有相对的自主权。

  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是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的仁者,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的乐者,是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的智者,是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素养的行者。学无止境,只有不断修炼才能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赢得学生喜爱自己的学科。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个人来说,不仅是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做好教书育人之份工作,就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讲究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9学校组织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

  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10假期,我学习了宋庆泮所长编著的《自主发展教育论》这本书,书中第三部分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让我感受很深,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目前我们很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学习,按照老师的思路走,思想禁锢,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动脑思考,课堂上没有迸发思维的火花。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任务后就以为是万事大吉,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影响他人学习。不会主动的反思自己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更不会主动的安排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

  其实,自主学习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更需要教师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具有适度困难而又能克服的学习任务,以增加其学习成功的机会;需要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树立与其相同处境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榜样,便于其获得替代性经验;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下面谈谈我个人对于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就像有待点燃的火把,一旦点燃,其潜力无法比拟。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演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听、去模仿、去思考,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会

  学有所获的愉悦。每次的自主预习作业,我都会让学生找出你认为在下节课中要掌握的或有疑惑的东西。当然我会指导他们如何去找,然后在课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有所准备,一些在同学们眼中的学困生也会做得很好,同学们不时会投去鼓励的眼光。这些学生在赞声中愉快地成长,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学困生在慢慢地转变。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特点。所以课上我利用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枯燥的学科。很多的学习窍门和运算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错误中总结出来的。个人有个人的问题,每个人所出现的问题的不尽相同,教师不可能代替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就非常的重要了。在错题集收录自己做错的题目,在每一次的复习中找出自己的学习漏洞,把自己的络编织的最完整和精细。

  自习课上,鼓励学生写完作业后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首先回顾自己当天学习的知识,确保准确无误后,可以浏览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预习明天的课程,总之,自习课要有所收获,而不是单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四、习得自主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和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习得如何在学习中去获得知识的方法。

  五、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应及时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本奖励的练习本,都会无形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也没有哪一位老师能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完成。就数学教学来讲,教师所能够传授的知识一个思想方法,而一旦把学生领进了门,个人的能力就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了,所谓“高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苦学的状况转变为我要学数学,师生定会同乐于数学天地。

篇二: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和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在初中第一轮强校建设的基

  础上,着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

  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对标高质量打造现代化都市首善之区新定位,坚持〃三为本〃

  〃三个更重要〃发展理念,科学分类施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

  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多样、生态和谐的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

  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行动目标

  ——到2022年,大力改善薄弱初中办学条件,初中标准化

  学校比例达100%;完善初中教育改革发展机制,补齐初中教育

  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达到区域全覆盖;

  组建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加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探索形成区域内初中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办学新机

  制。

  ——到2025年,区域内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

  数均小于0.30;全区1/3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1/3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创建成现代化学校;公民办学校协同优

  质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品

  质名校。

  三、行动举措

  (一)建设〃统领〃行动

  .强化队伍政治建设。加强对初中教育的全面领导,强化组

  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初中学校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

  动建工作进章程,以建带动群团建设。强化初中学校领导班子政

  治建设、教师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一批扎根边远乡

  镇初中的〃四有〃好教师典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

  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推进

  〃清廉学校〃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初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逐年配

  齐思政教师,推进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思政教育要富有时代

  特色,挖掘本地〃红色根脉〃资源,挖掘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内容、主题活动和实践形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获得感,突出可实践

  性可体验性,牢牢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教

  学改革创新,使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强。

  .推进初中〃五育并举〃。各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改

  革育人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育人的校园特色文化,不断提高学校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双减〃要求,重视初中

  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全面加强和

  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挥青少年健康〃护航〃工程

  和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的作用,关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初

  中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推进〃五育并举〃工作。

  (二)优质资源拓展行动

  .优化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办教育资源,统筹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段学校工作。根

  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调

  整,完善区域内初中学校规划布局,在城镇建设和更新中,优先

  保障公建配套初中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十四五〃期

  间,新建改(扩)建初中学校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深化初中优质教育环境建设。依托省〃区域推进和学校整

  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

  设,统筹推进智慧校园、未来校园建设,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

  验室及新型教学空间建设,为学生个性化、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

  力培养创设条件。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加强教师现代化技

  术应用能力培养。至2022年,〃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

  覆盖率达100%。到2025年,发展2家以上市级智慧校园标杆

  学校,新型教学空间覆盖率达到100%,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

  100%o

  (三)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实施农村边远初中补短提升。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边远初中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采用

  融合型、共建型等合作办学模式,推进8对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

  建设,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扩大优质示范普高在农村边远

  初中的招生名额分配比例,建立健全薄弱初中学校教师的引进和

  培养机制。并以近三年初中学校发展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区域

  内1/3左右的初中确定为相对薄弱、需重点建设的初中学校,组

  织专家诊断分析,〃一校一案〃实施补短提升。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

  .推进近郊初中提档升级。推进分层作业改革、基础性课程

  分层走班教学及学为中心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数字化

  精准教学,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强化校本

  研修,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以拓展性课程和特色项目为

  载体,探索小初高特色项目衔接,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一

  批德育、外语、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色初中,推动组建

  初高中特色发展联盟,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深化城区初中品质铸造。研制〃品质初中〃发展指标,确

  定〃品质初中〃的类别与项目,建立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

  资配置、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品质初中〃发展监测机制,实施年

  度报告制度。深化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初中强基工程,培养拔尖

  创新人才,通过市中学生〃科技素养大讲堂〃课后服务平台和与

  高校、高中、俱乐部、校外有资质培训机构合作、购买特色课程

  服务等形式,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多样化办学、个性化育人、特色

  化发展,做大做强初中教育品牌。

  (四)师资素质优化行动

  .提升校长专业领导能力。深化初中校长、书记学习共同体

  建设,推进〃未来教育管理名家(初中校长)培养工程〃和〃初

  中校长素质提升计划〃,构建初中校长分层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域教育顾问的引领作用,以培养政治坚定、理念先进、富有情怀、业务精深、治校有方、紧跟时代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

  型初中校长为目标,加大对名校长、正校级后备人选的培养和引

  进力度,培育形成优秀校长群。到2025年,遴选并培育市名校

  长2~4名、区名校长5~8名。积极试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建

  立科学的校长职级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

  政策导向,促进初中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制定初中校长与教师优化配置和建设

  工作方案,完善初中教师流动机制和名优教师使用机制,重点引

  导优秀教师向薄弱初中流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作用。在现

  有编制总量内,通过城乡一体、学段统筹、教师走教、动态调整

  的方式合理配备初中教职工,并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探索建立

  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措施,到2025年,区域内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

  硕士学位)占比达10%,农村初中学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1位名师(含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等培养对象),建立农村

  〃初中名师工作室〃

  50个。

  11.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创新团队

  建设,大力实施〃领头雁+群雁飞〃工程,建构初中教师专业化

  发展体系和名师后备人选培养体系,打造〃阶梯式〃人才成长的本土路径。推进农村初中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交流,完善新

  入职教师带教制度,统筹安排农村和薄弱初中新入职教师在城镇

  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坚持问题导

  向开展教师的执教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

  力,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

  管理。依托〃高端教师培训班〃

  〃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特

  级教师基地学校〃等载体,开展高端培训I、师徒结对、校本研训

  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2025年,遴选并培

  育市学科名师骨干8~10名、区学科名师骨干30~40名,培育

  市骨干班主任3~10名,区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5~10名。

  用优质师资保障初中教育优质发展。支持初中学校开展形式多样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初中教师、校长出国

  (境)研修,加快提升初中校长与教师的国际理解能力。

  (五)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动

  12.丰富〃三生〃课程体系。加强以〃生命、生存、生活〃为

  主题的初中〃三生课程〃建设,拓展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和实施方

  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深化校本特色的拓

  展性课程研究,提高拓展性课程质量,再开发30门区级及以上

  优秀拓展性课程,每校至少培育1门优秀拓展性课程,实现基础

  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13.提升〃生动课堂〃教学实效。开展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

  项目试点,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进一步优

  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名师工作

  室〃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月活动,表彰一批‘"生动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总结推广

  一批具有课改特色的〃生动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经验。改进行政

  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方式,倡导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能力,积极

  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分层辅导、分层作业等形式的分层教

  学改革,实施校内减负提质。结合课后服务和周末校园开放日活

  动,积极开展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培优、促中、补差〃的教

  学,全面丰富和拓展学生社团课程。

  14.培育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实施小初体艺特色衔接项目,同

  一区域内的小学和初中要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艺术

  教育实验区为平台,加强体艺特色项目衔接工作研究,强化特色

  项目的顶层设计,科学建立体艺特色项目培训培养机制,以体艺

  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逐步形成区域内小初

  衔接体艺特色品牌。实施体育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并纳入综合素质

  评价系统。

  15.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验教学,完善初中学业水

  平考试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制度,有效提升初中生科学实验操作能

  力。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

  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拓宽丰富综合学习课程,推

  进STEM课程建设与创客教育,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路径,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加强

  科技教育,借助特色高中、高校、协会资源,创新初中生科技教

  育平台,延伸科技课堂时空。

  16.深化数字化教学改革。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项目,推动数字化改革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实施初中学校首席信

  息官(CIO)机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大〃空

  中课堂〃的个性化推送力度,扩大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辐射面。探

  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诊

  断与评价。

  1.加强教科研工作。优化初中教研科研队伍建设,配足配好

  初中教研员队伍,健全以特级教师、名教师为基础的兼职教研员

  制度,组建初中教育教学专家库。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健全

  教研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50周岁以下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要有薄弱初中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

  或开设工作室。加大对初中教研教科项目的扶持力度,创新学校

  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教研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

  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

  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教学视导专家团队,

篇三: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在保障全国师生实现“停课不停学”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规模的线上教育实践促使人们更新了教育观念,促使学校在推动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组织变革、课程教学创新、教学评价改革、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学校思考未来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契机。当前的中小学主要还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组织教学,这种接近工业化流水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信息时代可以通过网络重新连接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形成新的教育结构与业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思维与方式,其核心是应用网络新思维、新技术突破边界,跨越层级,实现办学资源要素与教学流程的重构,推动学校系统的深层次结构性变革,促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新常态。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线上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思路和指导意见,是支撑我国“十四五”期间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还面临区域、城乡与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急需提速等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加强

  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将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教育服务创新、有利于教育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量汇聚,能够实现优质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与应用,为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字鸿沟提供基础保障;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平等访问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建立健全面向大众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学校办学资源、学位资源、入学就读等教育信息与咨询服务,能够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覆盖面,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2)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优秀教师资源的网络化流转与共享,能够优化区域教师资源的配置,促进在校教师与线上教师协同教学,促使薄弱学校与优质校“实质等效”;依托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结对帮扶机制,能够帮助缺师少教的薄弱地区通过借助网络直播、录播授课等线上教学方式,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通过区域内优秀教师与全体教师的网络协同与团队化教学,更有利于调动不同角色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名师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区域的整体教学水平。

  (3)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教育服务供给创新。线上教育能够整合更多社会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教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多方协同供给、服务创新的新业态。学校线上教育与社会线上教育资源的融合,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线上教育能够整合互联网教育外包服务,形成教育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增强学校教育服务供给能力

  和活力,而扩大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够极大地促进线上教育发展。

  (4)扩大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线上教育有利于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价师生、评价学校的传统做法。线上教育能够对教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感知与数据收集,客观记录学生的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实现学生学业成绩、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全面诊断。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发展,学校可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实。

  二、扩大中小学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

  线上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的应用水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推动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意见》从资源的供给平台渠道、供给内容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七大要求,为中小学线上优质资源的多主体协同、多渠道互通、高质量供给提供了保障。

  (1)多主体协同,扩大资源有效供给。《意见》明确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市县校平台多级多主体协同供给的机制,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从而拓宽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要在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明确国家、省市县校等各供给主体供给资源的定位,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新局面。

  (2)强化质量意识,确保资源高水平供给。《意见》提出要从“资源体系、质量标准、教师团队、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确保中小学线上教学资源的高

  水平开发。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高水平教师团队与严格规范的质量标准作为保障,包括精选资源制作团队,鼓励优秀教师参与资源建设,激发教育教学创新活力,提高课程资源研发水平;优化资源评价与管理方式,建立应用导向的资源评价机制,对不同供给模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分析,并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迭代优化。

  (3)协调推进,保障资源供给可持续发展。《意见》明确了平台体系建设、资源开发与平台资源应用的关系,指出当前三者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运行生态:高质量资源开发,健全资源体系是基础;优化供给渠道,实现各类资源供给平台互联互通是关键;推动资源有效应用是目标。资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用系统、全局、关联的思维对数字教育资源体系进行有效规划,完善平台建设、资源开发、系统运维、教育应用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竞争提供、择优遴选”的机制,推动线上教育资源供给生态的良性发展。

  三、提升中小学线上资源应用水平需要以生为本需求驱动

  当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整体应用水平不高,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无法真正满足师生的教与学需求。新时期中小学线上资源建设与应用既要考虑供给侧的推动,也要考虑需求侧的拉动。因此,《意见》明确了中小学线上教育资源应用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1)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课堂的能力。增强系统化数字教育资源、优质课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发展集教、学、测、评、管一体的,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推动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

  深度融合,引入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以个体需求为导向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通过对资源应用全过程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准确定位用户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为学生提供动态精准、符合个体特征和应用能力差异的个性化服务。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线上优质资源与平台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实现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基于数字资源的线上学习,也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提供了实践基础。线上资源与网络学习空间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与融合提供了高效的路径,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创新中小学育人方式。

  (3)优化薄弱地区资源配置,提升薄弱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线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加大农村地区与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对线上教育资源的使用力度,有利于改善薄弱地区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确保薄弱地区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各市县应重点提升薄弱地区学校的网络教学支撑水平,有序开展“互联网+教育”普及行动,协同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支撑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4)提升师生教学体验,应用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过程。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能够提高对学校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实现学校课程管理可视化、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形成课堂内外联动、虚实空间融合、线上线

  下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新业态,是线上教育资源与平台发展应用的重要内容。各种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将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潜能,提升师生互动交流、个性化资源推送、知识协作建构的体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育的宝贵经验,一定会转化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动力。《意见》的适时推出与实施,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也必将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篇四: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以杭州余杭区为例

  摘要:为解决教育供需不适应、资源分布不均衡、保障机制不完善、政策发力不够大等问题,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余杭区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1388”奋进计划。通过奋进计划,余杭区旨在打造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未来教育”高地,全面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即坚持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导,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领导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建设的科学布局,加大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战略合作。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教育创新;区域发展

  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problemsofinadequatesupplyanddemandofeducation,unevendistributionofresources,imperfectguaranteemechanism,insufficientpolicyeffortandotherissues,andachiev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education,YuhangDistrictproposedthe"1388"endeavorplanforhigh-qualitydevelopmentofeducation.Throughtheendeavorplan,YuhangDistrictaimstobuildaprovincialdemonstrationandnationalleading"futureeducation"highland,comprehensivelybuildamodernbasiceducationsystem,andachievehigh-qualityandbalanceddevelopmentofregionaleducation.Thispaperfocusesonthepracticalresearchofrealizing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regionaleducation,thatis,adheringtotheguidanceofnewideas,newideasandnewstrategies,establishingandimprovingthemoderneducationalleadershipmechanism,furtheroptimizingthescientificlayoutofschoolconstruction,increasingtheintroductionoftalentsatalllevelsinvariousfields,andcomprehensivelyexpandingthestrategiccooperationofhigh-qualityeducationalresources.

  Keywords:

  highqualitydevelopment;Educationalinnovation;regionaldevelopment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是培养杰出人才。只有发展教育才是培养大量杰出人才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开好局、起好步确立了纲领性引领。因此,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是现代国民教育的基石。基础教育具有三方面意义:从国家发展层面,基础教育对于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从群众期盼层面,基础教育史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韩的重大民生工程;从教育自身层面,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作用[1]。

  回溯基础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四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4年)、非均衡发展阶段(1985-2000年)、非均衡向均衡过渡阶段(2001-2009年)和均衡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2]。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变迁之中,实现了教育机会普及、增量扩规,并正在逐步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减负提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得益于不断改革发展的基础教育,所以应继续发挥优势,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后续步入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目标而努力[3]。

  更好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解决好孩子上学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各界和政府极为关注的民生大事。2021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正式发布教育高质量发展“1388”奋进计划,全面开启教育大变样、大奋进、大跨越的全新征程。简单而言,奋进计划分为奋进筑基、奋进聚才、奋进合作、奋进登高等四个具体方面,锚定“1”个总目标,统筹“3”项综合性创建,突出“8”项重点指标,实施“8”项具体行动,实现余杭教育“三年大变样、五年攀高峰”。

  一、余杭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余杭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大力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这使得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上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余杭区2019年GDP是2824亿元,2020年GDP是3051.61亿元,2021年GDP是2502.2亿元,长期占据浙江省区县经济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浙江经济第一区”。

  这表明,余杭区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大致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意味着教育高质量发展。虽然余杭区教育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普及成效显著,但是仍然存在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衡,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余杭区经济发展实力的持续增强和经济发展活力的持续释放,使得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余杭区2020年常住人口122.7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130.9万人,人口增量位居杭州市第一名。这使得余杭区人口增长与现有教育资源增加之间不匹配。例如,2019年12月,余杭区教育局发布40所学校的预警信息。直到2020年秋季学期,余杭区教育资源总量仍然较为紧张。虽然“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让孩子“上好学”提出更迫切的需求。这就导致好的学校每年招生都会出现教育资源非常短缺、名额难求等现象。

  (二)教育资源差别较为明显

  余杭区教育资源分布较为不均匀,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者两方面:一是城乡之间;二是公办与民办之间。具体而言,首先是余杭区教育资源和杭州主城教育资源差距十分明显。尤其是新余杭区设立之后,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临平区。其次是余杭区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差距较为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基础偏弱,农村教育存在困难较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余杭区民办幼儿园共有98所,在园人数占全区在园学生总数的约24%;民办中小学共有26所,在校学生占全区在校学生总数的约18.5%。这说明,余杭区民办教育比重较大,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

  日益突出。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资源的差别,会导致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待遇的差别,这一差别必然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发展,亦必然会影响到教育质量。

  (三)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余杭区财政收入亦不断创新高,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但是由于上学需求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余杭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教育资金投入较为单一,大量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法兼顾诸多方面,例如加快教学数字化改革、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教师福利待遇等等。二是教育资金投入缺乏长效保障,例如教育资金投入仍然偏重于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经费使用规划不合理,严重影响学校正常发展等问题。

  (四)教育改革政策阻碍存在

  余杭区早期发展过程未能充分考虑教育改革发展,加之新余杭区设立使得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日益严重,由此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例如余杭区闲林街道,早期未能解决相应的公办教育资源,支持开发商大量投资民办教育,使得人们无法享受公办义务教育,严重损害教育公平。又例如,余杭区个别地方对民办教育有所限制,将民办教育转为公办教育,但是改革不彻底,无法真正解决好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教育收费不合理现象一直存在。例如余杭区有的地方民办学校在校人数已经非常过多,收费比公办学校高很多。有的民办幼儿园每月高达五千多元,民办中小学每学期三万到四万不等,这大大增加广大学生家长的教育开支,非常不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余杭区教育改革政策的阻碍仍然存在。

  二、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2021年7月,余杭区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全面细化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在率先实现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全力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具体而言,余杭区将攻坚教育惠民等民生领域的难点堵点,着力解决优质

  民生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不匹配的问题,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贡献典型示范样板。

  可以说,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正是余杭区全力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的重大举措。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余杭区在共同富裕上打造全国典型示范样板的应有之义。因此,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突出三项重大意义,即打造“未来教育”高地,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打造“未来教育”高地

  余杭区奋进计划始终着眼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确立鲜明的“未来教育”特色品牌。余杭区正是通过聘请国内外顶尖教育专家,组建顶尖的教育团队智库,对区域“未来教育”发展进行全面研究指导,给予重大战略指导。余杭区将成立“余杭区未来教育研究院”,开发“未来教育”特色课程,创新“未来教育”教育方法,探索“未来英才”育人机制,培养面向国际、着眼未来、全面发展的学生。余杭区将围绕奋进计划,定期举办国际“未来教育”论坛,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扩大教育品牌影响力。这正是奋进计划的总目标,也奋进计划成功实施的重大意义,即全面打造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未来教育”高地。

  (二)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根据奋进计划规划,余杭区将通过不断开放,创立名校教育合作联盟,引进国内发展地区和省内先进地区至少三十所一流的学校合作办学,扩大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余杭区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特色教育,深化与中国美院合作办学,挂牌中国美院附属学校,推动美育普及,打造美育特色课程,打造成全省一流美术特色高中。余杭区将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强化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打造一批标杆性学校。这有利于余杭区全面构建一个资源充裕、公平开放、选择多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三)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受教育程度公平化,不仅是余杭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也是余杭区实施奋进计划的关键规划,更一直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切期盼。奋进计划指出,余杭区计划全面实现名校集团化办学方式,预计五年内打造五十所省级示范标杆性学校和三所省一流高中学校。这就是余杭区提出的实现“三个全面”,即全面实现名校集团化,全面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全面实现公办高中省现代化覆盖率。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余杭区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余杭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和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

  三、余杭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长期以来,余杭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因此,余杭区的当务之急是不断增量提质,重点解决教育资源短板问题。余杭区提出奋进计划正是要不断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真正有效落实五年的奋进计划,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全面推动余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呢?

  (一)坚持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导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发展成效的关键。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即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亟待解决的问题[4]。

  新发展理念强调协调,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内外、左右、上下、前后之间的关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5]。余杭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必须清醒地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直面问题、奋起直追,努力拉短板为长板,变弱项为强项,深化教育领域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数字治理,构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实现从教育机会普及到教育均衡发展[6]。

  (二)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领导机制

  教育事业是政策依附性事业,政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驱动力量,政府往往是通过政策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7]。余杭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差别较为显著

  等问题很大程度是由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所决定。所以,余杭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支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领导机制。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共建共治作用。在我国教育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是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对办校治学干预过多[8]。政府部门同样往往是以行政干预推动教育改革,这种改革往往是自上而下被动进行的,无法真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因此,余杭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领导机制,不能依靠政府强力手段施行。同时,余杭区必须以市场需要为主体,加大公办学校办学力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等一系列行动持续推进。在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余杭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服务意识,必须加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均衡覆盖,实现人们“人人上好学”的心愿。

  (三)进一步优化学校建设的科学布局

  围绕奋进计划,在“奋进筑基”方面,余杭区计划五年内建成100所以上高品质、特色化学校,全面建成数字化示范学校,重点创新产业园区全面开办幼儿园或幼托园。这表明,余杭区坚持做大做优教育资源的基础,大力解决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

  余杭区要着力解决个别地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十分不均衡的问题,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因此,余杭区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建设的科学布局,加强战略规划能力,描绘教育布局的合理蓝图,不断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余杭区必须根据区域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具体来说,余杭区需要提高大型社区配套的幼儿园和中小学规划建设,大力实施现有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力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全面达标。除此之外,余杭区必须积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普惠治理、试点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等多种形式,拓展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供应总量。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产业园区配建、新建楼盘配套、幼托一体化等举措。

  与此同时,余杭区需要兼顾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坚决按照在高中教育中实现特色一流,在义务教育中实现优质均衡,在职业教育中实现贯通融合,在学前教育中实现普及普惠,在婴幼儿照护中实现舒心安心等要求,完善相应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各教育阶段树立标杆、走在前列、示范引领的目标。

  (四)加大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围绕奋进计划,在“奋进引才”方面,余杭区计划五年内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名校长,一百名领军教育人才,五百名市级以上名优教师,同时重点引进五十家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余杭区将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每年选派一百位教育工作者到名校研修培养,直招一百名国内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

  余杭区人才引进计划不可谓不雄心勃勃。我们知道,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人才引进,在于教育名师培养。因此,必须深化解决三点问题:一是引进哪些人才?二是如何引进人才?三是如何留住人才?首先,余杭区不仅要引进各类教育人才,例如名校毕业生,优秀名师、校长等等,目的是为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而且要引进各类教育管理人才,例如学校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目的是为提升教育服务保障水平,创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和谐氛围。其次,余杭区要不断提高引进人才的力度,对于优秀人才,要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的特殊办法;对于优秀毕业生,要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方案。最后,最根本的是要留住人才,关心人才,解决好引进人才发展的的困境后顾之忧。例如余杭区要不断优化职称评定条件,给予面向大学毕业生各类人才购房补贴政策和生活补贴政策,真正留住年轻人才,培养年轻人才,让各类年轻人才竞相发展,长期为余杭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总而言之,余杭区要加大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抓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超前引培锤炼一流校长队伍,真正打造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大力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好传统,争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源源不断的加入余杭教师队伍。

  (五)全面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战略合作

  围绕奋进计划,在“奋进合作”方面,余杭区将设立专项合作经费,引进三十所国内外名校到余杭合作办学。余杭区也将建立名校教育合作联盟,组建国内外顶级教育专家智库。余杭区需要通过全面拓展教育优质资源战略合作,整体贯彻“双减”工作,强化教育发展的学生本位及育人导向,突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余杭区需要对“高效率提升五育并举”等行动内容进行完善,突出强调教育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课后服务多样化、全覆盖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遵循。

  余杭区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坚持面向世界与扎根中国相结合,拓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球视野,让国际化惠及区域全体师生[9]。这就需要余杭区通过全面拓展优质教育战略合作,引进创新做法,加大探索创新“1+X”,即1所名校引领若干所学校,和“X+1”,即若干所名校联合引领一个镇街、一个片区的名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快实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均衡覆盖。

  结语

  综上所述,余杭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将通过坚持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导,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领导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建设的科学布局,加大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战略合作,打造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未来教育”高地,全面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可以说,余杭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不仅可以解决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且可以为我国其他区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进经验和现实借鉴,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大量杰出人才,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1]吕玉刚.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J].中小学校长,2021(04):3-5+10.

  [2]祁占勇,杨宁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与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17-23.

  [3]郑星媛,柳海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认知与实践推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3):19-23.

  [4]郑文龙,欧阳光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挑战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6):46-53.

  [5]刘振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方向引领[J].中国高教研究,2022(5):8-13+33.

  本文系:余杭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Yhsk22C19

相关热词搜索: 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 推进 区域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