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8篇

时间:2023-07-29 19:27:01  阅读:

篇一: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

  1、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的四大盆地之一,它位于我国的()高原。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

  答案:B2、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noone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我国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A.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B.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C.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答案:A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旦发生火灾,下列逃生表述正确的是()

  A.不要慌张,按顺序慢慢走;

  B.寻找最近的门窗等出口逃生,迅速离开车厢并远离起火车辆;

  C.所有人都从车门逃生

  答案:B4、下列各项语句表达中,符合新闻语言要求的是()。

  A.“现场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B.“刚刚,某某王储被废了”;

  C.“罪犯当庭表示上诉”;D.“群众一致表示赞同”

  答案:B5、补全以下语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分外香。

  A.黄花;B.菊花;C.野花;D.秋菊

  答案:A6、中国十大名茶中采用茶果间作种植方式的是()

  A.大红袍;B.龙井;C.碧螺春;D.六安瓜片

  答案:C7、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除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还有()

  A.鲜于枢;B.赵孟頫;C.赵期颐

  答案:B8、“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一个是要作正面报道,一个是搞批评监督,是对立的。()

  A.正确;B.错误

  答案:B9、明代官员陈诚的诗句“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四时常觉冷,六月不知春”,写的是()的景色。

  A.北欧;B.北极;C.中亚;D.西伯利亚

  答案:C10、王安石《明妃曲》(其二)中写到“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首诗中的“明妃”指的是()

  A.西施;B.貂蝉;C.王昭君;D.杨贵妃

  答案:C11、国际残疾人日是()。

  A.12月1日;B.12月2日;C.12月3日;D.12月4日

  答案:C13、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米,围绕花坛修一条宽2米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平方米。

  A.36440764、9;B.24π;C.25π;D.49π

  答案:B14、《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为该书思想作阐述的三部书合成“春秋三传以下不在其列的是()

  A.《左传》;B.《公羊传》;C.《尚书》;D.《穀梁传》

  答案:C15、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A.正确;B.错误

  答案:A16、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最能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是()。

  A.创新理念;B.开放理念;C.共享理念

  答案:C18、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的()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尊内底铸有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茲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A.何尊;B.四羊方尊;C.妇好鹗尊;D.亚酗(xu)方尊

  答案:A19、我国金融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是下列哪一类金融机构()。

  A.农村信用合作社;B.村镇银行;C.国有商业银行;D.股份制商业银行

  答案:A20、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C以上,发布高温()预警。

  A.黄色;B.橙色;C.红色

  答案:A21、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邮票和小型张,小型张上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建国方略是“()”。

  A.天下为公;B.自由博爱;C.一心为公;D.民主自由

  答案:A23、197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林白担任译制片导演的美国喜剧电影是(),该片主人公卡尔费罗的扮演者是卓别林。

  A.《舞台生涯》;B.《淘金记》;C.《好兵帅克》

  答案:A924、我国第一部新歌剧是由丁毅、贺敬之等人作词,马可等人作曲,王昆等人主演的,1945年5月在延安演出。

  A.《白毛女》;B.《梁祝》;C.《长恨歌》;D.《洪湖赤卫队》

  答案:A25、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电()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A.《闪闪的红星》;B.《鸡毛信》;C.《小兵张嘎》

  答案:A

  26、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发射成功的。

  A.酒泉发射基地;B.西昌发射基地;C.太原发射基地;D.文昌发射基地

  答案:B27、李白有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描写的白帝城位于()。

  A.巫山县;B.巫溪县;C.云阳县;D.奉节县

  答案:D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佳句,请问这首词是针对哪个传统节日而作?()

  A.元宵节;B.七夕节;C.中秋节;D.重阳节

  答案:B29、古语云:“不谋一域者,不足以谋全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整体决定部分;B.部分反作用于整体;

  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

  答案:B30、“胆道蛔虫症”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记录世界上最早的驱除进入胆道蛔虫的有效方剂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方论》;C.《千金方》;D.《普济方》

  答案:B31、发生煤气中毒后,应首先()。

  A.给病人喝水;B.给病人保温;

  C.将病人移到通风处;D.拨打120送医院治疗

  答案:C32、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观点的是()。

  A.李大钊;B.陆定一;C.王中;D.甘惜分

  答案:B3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委员长会议

  答案:C34、泾河与渭河“泾渭分明”,是发生在()的奇特景观。

  A.陕西西安;B.山东潍坊;C.河南洛阳;D.河北秦皇岛

  答案:A35、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A.下风位置;B.上风或侧风位置;C.离起火点10米以上位置

  答案:B36、星座的划分和命名完全是由人决定的。而占星术宣扬人的性格与命运是由星座决定的,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应该摒弃。这种说法是()的。

  A.正确;B.错误

  答案:A3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中的前四句。

  A.《秋兴八首》;B.《负薪行》;C.《登高》;D.《八阵图》

  答案:C38、“行百里半九十”出自()。

  A.《离骚》;B.《战国策?秦策五》;C.《中庸》

  答案:B39、我国为什么总是朝东发射卫星和飞船?()

  A.因为中国处于亚洲东方;B.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

  C.可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速;D.可使分离的整流罩和箭体落在国内

  答案:C40、秦始皇帝陵的出土文物中被誉为“青铜之冠”的是()。

  A.青铜权;B.青铜水禽;C.青铜剑;D.青铜车马

  答案:D41、记者对于当场无法拒绝的礼物,下列事后处理方式中不当的是()。

  A.退还给报道对象;B.以自己的名义卖给慈善机构;

  C.交由所在单位处理;D.自己出钱购买

  答案:B42、重庆解放的具体时间是()。

  A.1949年10月1日;B.1949年11月1日;

  C.1949年11月30日;D.1949年12月11日

  答案:C43、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无动摇把()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A.公益性;B.盈利性;C.服务型

  答案:A44、“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下一句是()。

  A.何事秋风悲画扇;B.相见争如不见;C.两重心字罗衣;D.斜阳却照深深院

  答案:A45、宋朝皇帝宋真宗曾因对一种瓷器亲睐有假而吧自己的年号赐给该瓷器的原产地,这种瓷器是()。

  A.景德镇瓷器;B.珐琅瓷;C.邢窑瓷

  答案:A46、“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答案:B47、()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亦是北宋名臣,其书法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著有茶学专著《茶录》和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

  A.蔡襄;B.李纲;C.李贽

  答案:A4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A.正确;B.错误

  答案:A49、当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

  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被称为()。

  A.推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移动镜头

  答案:B5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是唐朝张九龄的诗作,这首诗的题材是()。

  A.咏史诗;B.送别诗;C.咏怀诗;D.闺怨诗

  答案:B

篇二: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正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但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部分国家通过技术和社会制度的革新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它们迈入了发达主义国家行列,而还有一部分国家由于技术和制度的落后,始终处于贫困的边缘,它们仍旧是发展主义国家,虽然同处于世界整体发展的大潮流中,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却越来越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二者的差距哪?发达国家的存在或先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文化有哪些影响哪?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有什么样的对策哪?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形成的原因

  从工业化角度看,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速度快,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速度慢,我们知道科技是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几次技术革命,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经历了从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转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转移的过程。第一次技术革命,推动他们的产业结构由农业主导阶段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而以电力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

  .化,不仅完善了钢铁、化工、电力“三大技术”,而且创造了汽车、飞机、无线电“三大文明”,使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大,成为支柱产业,人类就此进入“电气化世纪”。他们抓住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在铁路、煤炭、钢材和舰艇制造等方面展现出勃勃生机。而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向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开发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与此相适应的核技术、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等成为新兴工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新技术成果在民用工业上也广为应用。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西方发达国家选定了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领域,加快了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使通讯设备、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世界经济进入了新技术革命阶段,出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突破和革命性发展。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好多国家受到本国封建制度的束缚,闭关锁国,或者内战连连,或者遭到他国的侵略,没能抓住这三次技术革命的机会迅速实现本国的工业化,所以渐渐落后了,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差距越来越大。

  (一)从政治制度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民主革命率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而很多国家正是采用了这套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得以迅速迈入发达主义国家行列,而还有一部分国家,长期;

  .坚持封建专制主义,不仅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加剧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使得这些国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国家积贫积弱,久而久之就和其他国家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就落入了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二)从近代的瓜分世界的进程中处在的位置看,发展中国家处于被瓜分的位置,而那些发达国家正是瓜分世界的实施者,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家就不断进行海上探险和殖民征服活动,广占殖民地,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掠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了一些国家的大门,把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卷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非洲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拉丁美洲除原有殖民地外,其余部分实际上成为依附于英、美的半殖民地。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样,所以那些惨遭掠夺的国家就只能是越来越落后,越来越穷,只能是发展中国家,而那些掠夺者就顺其自然的就成了发达国家。

  二、发达国家的存在或先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已经从近代的战乱、贫困、被殖民、被奴役的屈辱中走出,对自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明及其未来前景重新获得了自信。发展中国家从从发达国家引进了理性、科学、思想自由、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等现代观念、现代知识和现代制度,加快经济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正在大步迈入现代化国家。而从社会文化来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形态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形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有些原来属于西方大国的殖民地尽管在文化发展上受到宗主国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国家的文化甚至是宗主国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还是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中心主义者的眼中,这些国家或地区向来是文化上的“荒漠”,需要以处于优越地位的西方文化对之“征服”,使其向着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或趋同。“狼来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精英人士发出抵制西方发达国家大众文化“入侵”的形象化呼吁,事实表明,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这只“狼”在发展中国家的四处“游荡”对当地文化的“羊”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传播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置身于这些社会环境中的人都可切身地感受到西方大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使世界变成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发展中国家成为“村庄”里不可或;

  .缺的成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它们的发展带来诸多的机遇,同时又使它们面对着各种难以应对的挑战,其中包括来自发达国家文化对传统生活方式持续构成的威胁。所以,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泛滥”与全球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全球化越加剧,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传播速度就越快,范围就越广泛,卷入全球化这一大潮的发展中国家不管愿意与否恐怕都难逃传统文化被不断受到“弱化”的“劫难”。显而易见,发展中国家走向西方大众文化是大势所趋,但盲目追求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众文化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符,肯定不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循环。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全球传播却迎合了人们对“现代性”生活的追求,是一种很难抵制住的趋势。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形成适合发展中国家各自国情的消费文化,看来是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三、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城市化问题,城市化是未来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未来能够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一个根本的动力,未来发展中国家有数亿农民工家庭都要进城市,但是一谈城市化,更多的是想着怎么样修路,怎么样建基础设施,怎么样建花园,其实发展中国家未来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这个问题要想清;

  .楚,这个没有把握好的话,就会把城市化带入误区,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未来城市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其中还包括教育、养老、卫生等众多问题,其中最难解决的还是住房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不好,都会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另一个问题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通货膨胀现在已经有了,现在问题是会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什么叫恶性通货膨胀?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有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它就称之为恶性通货膨胀,整个的通货膨胀主要还是由农产品的价格拉起来的,当然现在房产泡沫也起到一些作用,逐渐上涨的工业产品出厂价,原材料也会逐渐地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由农产品的价格造成的。当然还包括环境问题,经济危机问题、工人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两级分化问题、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的发展。

  (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这些问题,核心问题就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那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精力集中在收入分配上,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上,这种方式有一个风险,风险就是会降低生产的效率,所以现在强调的是包容性经济增长,所谓包容性经济增长更多的不是强调收入公平或者收入平等,而更多的是强调机会平等,给广大人民一个平等的机会,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要始终把握好的重大原则。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想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

  .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问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提高本国人民;

  .生活水平,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当然还要注意环境污染治理,合理调节分配,注重社会和谐,只有这样,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发展的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虽然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暂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发展中国家只要能正确认识到本国的国情,同时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

  ;

  .

  发展社会学论文

  论文题目:

  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专业名称:

  社会管理

  姓

  名:

  崔

  轶

  学

  号:135056;

篇三: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政治格局的变化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规律。“不平衡”既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这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不仅是量上的,更是质上的。在新科技革命之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当发达国家利用科技革命的机会迈入到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阶段之后,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扩大了。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原因造成的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扩大,南北对立加剧。它将对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世界经济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头脑清醒,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其进程,又要有所选择、趋利避害。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平等、公平、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更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它反映在西方各国国内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国际经济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欧、日本快于美国,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差距大大缩小,美国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竞争力有所提高,与欧洲、日本相比,显得充满活力。美国经济第一个走出90年代初的低谷。这主要得益于冷战

  结束后,美国的科技力量经过调整,大量充实到民用工业。因此在高科技领域里的竞争,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前一段追赶势头迅猛的日本、德国则稍逊一筹。美国的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首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这主要反映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距和经济结构的现代化程度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快于发达国家,但由于人口压力很大,人均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点较高,由于垄断高科技,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另外,在经济结构及其发展阶段上,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后工业社会”,而发展中国家很多目前还徘徊在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渡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以出口几种产品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技术水平落后,资金短缺,外债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国内收入分配极不均衡。还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的差距更大,文化教育事业落后。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愈来愈大,成为破坏国际政治稳定、阻碍世界经济繁荣的重大问题。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国情不同,奉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差别很大,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取得经济成功的同时,许多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仍然停滞不前,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少数国家与地区在一些基本指标上已接近发达国家。这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将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相互竞争更为激烈,并影响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大国冷战后对外战略的调整。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把握时代主题,认清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世界发展大势,尤为重要。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1、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成果为先导,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深和增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2、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真正成为世界性的。以金融全球化为例,伴

  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空前活跃,瞬间内大量的资金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全球外汇交易额的比率从1983年的10:1跃升到1995年的60:1,日交易额从1992年的8800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1、5万亿美元。3、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并向世界各地扩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冷战结束为全球经济的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科技革命和全球竞争加剧促使各国加速进行结构调整;经济活动国际化,改革开

  放成为各国共识;发展中国家采用自己的发展模式促使经济获得发展,日益深入

  参与全球化。二是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表现:1、科技的创新

  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2、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

  内容。3、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4、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5、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6、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

  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

  和作用日益升高。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社会通过改进和完善已有

  架构,推动形成一个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世界政治格局渐趋均衡经济复苏后劲不足2010年12月20日04:10人民日报

  2、程和平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2010年2月6日16:58

篇四: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造成这样的原因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差别、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市场供需能力差异、人口数量的差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等都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

  主要原因是,除了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平衡的因素外,还包括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被发达国家侵占,自然资源被发达国家掠夺、经济上受到发达国家侵占、政治上受到发达国家的干预等,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和政治上并没有真正的独立,发展中国家内政不稳定、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也是造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三、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模式,市场的供需能力,自然资源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等都是造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

  ①在生产资本方面,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

  ②在商品资本方面,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比生产的增长速度高得多,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③在货币资本方面,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④在经济主体方面,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利多弊少或者叫做利大于弊。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②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

篇五: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摘要: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近几百年的发展史,既有英国的盛极一时、美国的独霸世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前苏联和我囝大上海的短期繁荣,也有英日经济的长期萧条、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前苏联的解体。国家的兴亡盛衰,展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衰落与崛起的关键,在于一目能否认识和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研究、正确认识和运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促进中国经济长足发展。

  关键词: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中国经济

  一、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以美国财政、外贸“双赤字”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确实存在。克林顿政府任期最后一年,美国财政盈余达1250亿美元,而到2005年已转为财政赤字4270亿美元。美国经常项下的赤字,2004年已经达到6681亿美元,2005年高达8049亿美元。这种状况,令人怀疑美国经济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目前,世界经济已形成了物质产品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等亚洲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资本、专利、核心技术等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资金、财富则又以各种方式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个新局面。从而导致“南北”差距在继续扩大,在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全世界的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这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根本表现。并由此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在国际经济上则表现为贸易摩擦和其他一些争论的加剧。这种不平衡状况若不采取有力措施而任其发展下去,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发展失衡的同时,经济却在高速地增长着,为什么?这不免令人迷惑。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此现象也十分担忧,认为这种以美国“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失衡,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的威胁,并称维系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是一种“刀刃上的平衡”。IMF主席拉托就说过,这种不平衡将导致世界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世界繁荣产生严重威胁。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指出,美国一方面是经常账户赤字大幅攀升,另一方面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这是一个“谜题”。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外贸乘数理论,顺差对经济增长有利,而一个国家如果出现较大的逆差,就会出现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但美国从1992年开始,外贸逆差由当年的391亿美元,逐年攀升到2005年的8049亿美元,但却没有出现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相反,1992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为3.3%,失业率为7.5%;而到2005年,经济增长为3.6%,失业率却只有5.1%。看来,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失灵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已不能解释这些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从根本上说,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必然产物。如美国,多年来其制造业虽然大量向外转移,但美国现在的制造业还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不能说美国经济已经完全“空心化”了。美国主要是把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了,不少耗费人力的服务业也外包出去了。同时美国很多人力资本又转向了技术研发和其他重要的服务业。

  四、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潮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是与“二战”以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相比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也是与“冷战”时期美苏政治、经济关系的根本区别(那时美苏之间的贸易额几乎为零)。现在不是谁吃掉谁,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要谋求共同的发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互利互惠、公平竞争、互相合作。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世界上无论哪个大国,如果经济出现严重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影响全球经济。谁要是打算遏制别的国家发展,他自己也不能独善其身。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家携起手来,共同面对现存的问题。

  从今年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看,美国增长很好,欧洲明显回升,日本也基本结束了多年低迷的局面,走上复苏之路。各方面的预计都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发展会好于去年。当然,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但过分的不平衡,就可能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当前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人为地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世界经济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从全球看,美元仍是最强势的货币,没有其他货币可以与之匹敌。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就意味着美元的大幅贬值,这不仅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差额问题,而且可能引发人们对美元信心的动摇,进而导致美国和世界经济发生震荡。近一个多月来,全球的黄金、白银以及铜等贵重金属价格急剧上涨,加上石油价格飞涨,在某种意义上说明美元在贬值,因此要注意防止出现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应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要准确、客观地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和实际情况,不要夸大其严重性,但也不能麻痹大意。其次,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要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不要动辄就实行制裁。要按WT0原则,寻找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第三,发达国家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援助。要客观公正地评估资本和技术的价格及其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第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流动的新格局下,必须从世界的大视角去观察经济问题,不能孤立地只看一个国家。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并指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经济盛衰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条带普遍性的重要规律。后起国家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在于它们认识和把握住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采取了后发优势并利用了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稳定的国内环境等比较优势,制定了适合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先发国家之所以停滞与落后,是因为它们没有认识和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没有再创造出新的更高的先发优势,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等比较优势,没有制定出适合本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我国是—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其发展目标是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为此,我国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世界经济

  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篇六: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全球经济不平衡调整与我国应对措施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虽已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但全球性通胀、不断增加的政府债务、高企的失业率等重大问题依然困扰着各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前景并不明朗。

  面对这种困局,要求各国政府必须竭诚合作,共度难关。

  实际情况却难以令人乐观虽然有大萧条的深刻教训,但各国政府出于政治而非经济的考虑出台了诸多以邻为壑的政策,严重阻碍了国家间的合作,全球化隐见倒退趋势。

  目前,汇率战、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挤满了媒体的头条,而中国则成为最大的受害国。

  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8年以来全球40的反倾销和70的反补贴行为都是针对中国的。

  许多发达国家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境归咎于全球经济失衡。

  面对国内各种制度和结构性问题而又缺乏有效政策工具的窘境,这些国家政府通过实施保护措施转嫁问题,就成了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的最佳方案。

  如今,全球失衡问题已替代金融监管,成为20峰会的核心议程。

  么,究竟何为全球经济失衡?其调整过程对各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一、全球经济失衡含义与性质1.全球经济失衡的含义近些年人们所谈论的全球经济失衡,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全球经常账户收支失衡,通常专指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国家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其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另外一部分国家。

  这一问题主要是从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浮出水面图1,其主要表现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收支赤字不断扩大,而中东和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以及日本和中国等东亚经济体则持续出现大规模的贸易顺差,经常收支盈余不断积累。

  在逆差国家里美国作为全世界最终消费品的最大消费国是全球赤字的主要贡献者,其贸易赤字在1990年代之后一路攀升,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几乎占的6世界的1.5。

  在顺差家中,中国的规模最大,其贸易盈余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1.7急剧

  上升到2007年11,达到历史最高值;中东石油出口国的贸易盈余占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2.5上升至2006年的18.1。

  [1]由国民收入核算公式可知,经常账户余额等于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因此,如果我们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全球贸易失衡也就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差国储蓄不足消费过剩,而中国等顺差国储蓄过剩消费不足。

  图2显示,1998年以后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投资缺口储蓄大于投资不断飙升的同时,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储蓄缺口储蓄小于投资呈现不断扩大之势。

  与经常账户收支失衡问题结合在一起看,就意味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石油输出国通过顺差的形式,既从实物上补贴了发达国家,还从资金上支持了发达国家。

  因此,投资储蓄差额与经常账户余额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本质完全一致。

  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特别是国际协调行动,以减少过度的盈余和赤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的失衡是国际间借贷行为的自然产物。

  德国的盈余或美国的赤字,并不比英国约克夏和苏塞克斯两郡之间的收支失衡更不正常———大卫·休谟两个半世纪前就指出了这一点。

  应对衰退与繁荣,应当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刺激或抑制需求,而不能试图扮演救世主,左右国家间的收支模式。

  [2]第二种观点显然没有区分问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我们可能不用过度担心经常账户失衡问题本身,因为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没有理由要求各个经济体的经常账户或者说投资与储蓄每年都应该平衡。

  然而当不平衡规模突然增加并呈现时间上的持续性时问题就变得复杂了,特别是这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群体之间时就更是如此。

  2.全球经济失衡的性质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由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非均衡结构,对于顺差国和逆差国而言,涉及国内储蓄和投资、价格、汇率、资本流动,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根据的一项研究,如果不同国家之间的储蓄、投资和资产组合形式是对这些国家发展阶段、人口特征以及其他潜在经济基本面的差异的自然反映,那么由此

  产生的经济失衡展现出来的其实是其好的一面。

  们进一步人口社会。

  国际范围内,意大利老龄人口占比仅次于日本,达到20;第三是德国为18.8。

  美国老龄人口占比为12。

  列举了三种可被称为好失衡的例子。

  首先,就储蓄行为而言,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时,过度储蓄是可以容忍的。

  劳动力人口下降、退休人数增加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储蓄的消耗。

  其次,就投资行为而言,当一个国家面临着诱人的投资机会时,也许想要借助国外的储蓄来为其投资行融资,也因而出现经常账户逆差。

  最后就资产组合而言,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是深化、流动性越强则越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使其货币升值且产生经常账户逆差。

  在这些情形下,失衡反映的是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佳配置,减少不平衡也许并不明智。

  不过,同时指出,如果经济失衡反映的是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扭曲、外部性和风险的话,这种失衡则是一种坏的失衡。

  [3]以的标准来判断当今的全球失衡性质,我们可以断定,处于逆差方中心地位的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一种典型的坏失衡。

  因为它反映的是对未来经济以及房地产行业过度乐观的预期所引致的过度消费。

  来自顺差国的资本维持的是非理性的资产和房地产泡沫,而非具有长远价值的生产性投资;同时大部分的顺差国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其国内资本边际生产率要高于欧美逆差国,这反映出资本并未在全球实现最优配置。

  大量的廉价资本充斥欧美资本市场,加剧了市场投机行为,滋生了资产泡沫,使其金融体系承受能力受到考验,很可能成为危机的温床[4]。

  顺差国的情况则较为复杂,需要因国别而具体分析。

  对于日本而言,2008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22.1,排名全球第一,①老龄化问题极其严重,因此其高储蓄率是可以理解的。

  中东产油国的高储蓄则很大程度上可由石油价格波动进行解释。

  相对而言,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的高储蓄率以及贸易顺差所造成的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就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2000年以来不断扩大的外汇储备规模显然是各国理性选择的结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外汇储备的严重不足使得东亚各国吃尽了苦头,因此危机后各国开始调整战略,有意识地大量积累外汇储备,以防危机再次爆发;同时美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高度流动性为各国储备增值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各国的顺差具有合理的成分。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的高储蓄又反映出其社会保障的匮乏,这迫使人们提高预防性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也反映出亚洲金融危机后银行部门谨慎的贷款取向,企业不得不留存大部分利润以进行再投资;此外,高储蓄还是东亚各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以国内资源的扭曲来实现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以这种非均衡方式取得的超常规的外汇储备常常为国内学者所诟病。

  特别是,以扩大出口累积外汇储备的发展战略强化了这些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扩大了因外部需求突然停滞而可能产生的输入型风险。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和东亚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失衡也是有害的。

  综上所述,当今的全球经济失衡完全称不上是所说的好失衡,它反映的是全球需求的扭曲,以及资源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扭曲,全球失衡已经对全球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调整迫在眉睫。

  二、失衡调整中的顺差国与逆差国内部再平衡的挑战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的核心命题,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失衡双方想要进行内、外部调整的时候其实困难重重,因为失衡调整的进程也是一种政治经济的博弈过程。

  在这一进程中,任何调整措施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利益结构重组,失衡双方的国内既得利益集团自然会想方设法对调整采取抵制态度以维护自身小群体的利益,从而使得各国政府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

  1.顺差国的内部调整对于顺差国而言,经济的再平衡调整通常意味着不得不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增加消费和非贸易部门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出口导向激励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成为本国顺差、税收和输出资金的主要来

  源,从而在国内占据强势地位。

  由于国内资源向出口部门的过度转移,造成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在中国,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而带来的经济持续速增长,国家的增长战略越来越依赖于制造业出口。

  相应地,对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的沿海城市、各省官员、国企以及地方企业、外国投资者在国家的政治经济舞台逐渐扮演中心角色。

  张宇燕和张静春[5]的经验性研究验证了这一点,他们的结论是1政府对国营企业产出的关注明显高于对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福利的关注;2出口部门对政府的影响力与其占的百分比成正比,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3地方政府、尤其是东部沿海依靠出口企业征税和增加就业的政府,对中央有较大的影响力;4出口企业通过舆论宣扬出口的边际利润与汇率密切相关,造成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就将蒙受重大损失的印象,这也是他们影响政府政策的方式之一。

  [6]将这些集团称为体制型和企业型利益集团,认为他们对于政府施加影响的方式不同于西方的游说方式,更多是通过关系来间接影响政策的走向,因而更加隐秘。

  在后危机时代从外需向内需的结构再平衡过程中,要求更加市场化的体制改革。

  这些强势且具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会是转型的受损者,自然也会是改革的阻挠者。

  如何在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平衡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成为转型能否最终得以成功的核心问题。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经济体以及世界其他顺差国家同样存在着一大批跨国企业集团和官员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出口战略紧紧捆绑在一起。

  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经济领域,由于其人数较少且相对集中,从而便于采取集体行动,通过游说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发挥影响。

  再平衡意味着经济重心的彻底转换,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

  这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变化会使得国内的各部门各地区政治经济影响力发

  生改变,无论这种调整中的冲突最终走向如何,毫无疑问的是再平衡的双方都将会被这种国内问题所困扰,他们所要做的不但有经济的再平衡,还有政治和社会的再平衡。

  2.逆差国的内部调整与再平衡逆差国与顺差国类似于镜像关系,危机爆发前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和非贸易部门是最大赢家,而失衡调整过程中他们则成了成本的最大分担者。

  随着顺差国金的大规模进入,逆差国得以保持较低的利率,在刺激消费和投资热情的同时大量资金进入股市、金融、保险、房地产以及服务业等部门,资产规模急剧膨胀。

  这些部门成为逆差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制造业等贸易部门则逐渐难以与之抗衡。

  廉价的资本为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等逆差国的消费以及资产泡沫进行融资。

  在美国,股市及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所造成的巨大的财富效应,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新经济造成的永久收入提高的假象,以及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花样翻新、更加便利的借贷消费,这一切最终酿成了美国的非理性繁荣[7],其表现就是消费远远超出国内创造的财富,投资则超过储蓄。

  在西班牙,从2000年到2007年,房地产价格飙升了3倍,17的劳动力在建筑业作,在泡沫顶点,西班牙一年所建造的房产甚至超过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总和。

  [8]失衡的调整意味着国民不可避免的要在减少消费的同时更多地储蓄以弥补投资与储蓄的缺口,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减少进口,此外,也许还意味着需要更低的实际工资和更加勤劳的工人,以使本国商品更具出口竞争力。

  不过,面对这种调整,发达的逆差国面临的国内经济与政治压力不会比顺差国小,其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和活动能力甚至远大于许多仍属发展中经济体的顺差国。

  虽然有些人会鼓掌欢迎住房价格下降、金融部门的收缩以及对超速敛财的金融家的约束,但是必须清醒意识到,以前这些行业曾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经济增长赖以维持的关键。

  如果没有资本流入,没有接连不断的新建筑,没有持续的房价上涨从而使房

  产所有者感觉更加富有,过去十多年经济繁荣的基础就会枯竭。

  既得利益集团会抓住这一点对政府进行要挟,从而延迟改革的进程。

  美国金融危机后华尔街与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改革、对银行的征税法案以及企业高管薪酬等问题上的激烈对抗,以及欧洲各地此起彼伏的抗议政府减薪、削减养老金、推迟退休年龄、提高商品增值税的大罢工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无论如何,降低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相关行业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逆差国失衡调整的核心,国内不可避免的部门之间的转换将会带来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冲击,在修复经济失衡的同时又为未来的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保持社会的公正与团结,这绝对不是短期内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的事情。

  三、全球失衡调整与国际冲突外部再平衡的困局顺差国和逆差国之间调整的实质其实是各国对于成本的分摊。

  双方都想在场博弈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虽然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相互指责、纠纷不断可能使得国际合作寸步难行。

  如果各国都不惜一切代价,通过采取单边主义行为如汇率战、贸易战等以邻为壑的政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终极有可能陷入囚徒困境,甚至是战争的深渊。

  1.来自历史的教训因全球经济失衡所造成的巨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震荡的例子首推1930年代德国希特勒纳粹政权的上台。

  一战结束后,德国由于政治原因而出现大量逆差,美国则大发战争横财,聚敛了大量黄金储备,成为世界最大的顺差国。

  德国羸弱的魏玛政府在战后需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要为战后重建融资以及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

  因此它需要大举借债,毫无疑问金主要来源于美国,于是,在经济领域德国成为了美国的小伙伴。

  然而这种合作关系极其缺乏国内政治基础,首先,德国民众对其所要支付的巨额战争赔款极其反感;战后对德国所施加的条约造成的社会原有秩序的破碎也使德国人心怀不满。

  由于德国人在1918年并不是投降,而是签订了一项停战协议,心怀不满和

  沙文主义十足的德国人叫喊自己被出卖了。

  [9]美国国内民众虽然对于向德国借款并未表示反对,但却反对本国政府干预欧洲的政治经济事务。

  在乏国内政治对国际合作支持的情况下,两国政府再无强烈的合作意愿。

  美国不情愿对德国商品开放国内市场,而德国同样没有能力通过别的手段来偿还债务。

  1929年大萧条的来临沉重打击了美国和欧洲,在国内利益集团的推动下美国进一步对德国及其他国家关闭了国内市场;德国经济陷入混乱状态。

  《霍利-斯莫特关税法案》的通过使事情变得不可收拾,怨恨的情绪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很快遭到各国的贸易报复。

  国际合作毁于一旦,债务国再无法通过向美国出售足够的商品以偿还债务,甚至无法避免当前的赤字。

  在这种形势下,德国纳粹夺取政权,世界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悲剧之中。

  因此,正如杰弗里·弗里登[10]所说,全球经济的紧密融合及其最后的崩溃往往取决于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

  自由市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却做不到。

  它要求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政府之间积极合作,在危机之时更是如此。

  但国际合作能否成功与来自国内的支持紧密相连,在缺乏国内支持的情况下,没有哪个政府能够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以换取与金融贸易伙伴合作。

  2.当前的全球失衡调整当今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其中又以中美之间的博弈最具代表性。

  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受到严重考验,同时国内信贷的恶化使得美国制造业萎缩,奥巴马提出出口五年翻番的战略,希望从金融、保险领域向实体经济回归,重塑经济优势,解决持续超过9的失业率问题,进而调整失衡。

  但是正如所担心的,对于汇率和外部账户的调整,美国非但没有寻求合作,反而通过印制纸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11]。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则指责美国不负责任的巨额财政赤字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是问的根源。

  问题的实质显而易见美国希望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从而把不受欢迎的调整成本转移到别国头上;顺差国家包括中国则希望美国节衣缩食,通过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再平衡。

  因此,国家之间失衡的调整无疑将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失衡双方会进行充分博弈。

  逆差国在当下仍然掌握着需求这把利器,顺差国则持有着数量惊人的外汇储备。

  最终的调整要求盈余的中国、德国和日本刺激国内需求,而美国也必须让全世界相信,它会进行中期财政修正和增加私人储蓄,以此达到经济的平衡与稳定。

  那么,失衡双方持续的博弈最终将带来怎样的结果呢?根据布兰查德和米勒斯·费雷缇[12]的研究,可能会形成两种均衡状态一是逆差国储蓄率上升,财政状况逐渐改善;顺差国则储蓄率下降,本币升值,国内消费增加;同时世界其它地区的投资也随之增加。

  顺差国的消费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投资增加额弥补了逆差国需求的减少。

  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扭曲得以调整,失衡最终由于顺差国对出口依赖的减少和逆差国贸易逆差的减少而得到调整,内需的增加给了顺差国更加持久和健康的增长潜,而不断收缩的赤字有助于逆差国的经济扩张。

  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一定程度的转移,在全球总需求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最终实现再平衡,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均衡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是逆差国储蓄率上升,但仍然坚持实施财政刺激政策,使得财政状况并未改观;顺差国则储蓄率下降,国内消费小幅度增加,但是短时期内由于复杂的国内形势而拒绝本币的大幅度升值如日本等国已经开始干预汇市,贸易顺差未能实现大幅度调整,外需与内需的不平衡仍然存在。

  对于逆差国而言,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加剧了本国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违约风险,逆差国经济因此将增长乏力,对世界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最终,各国之间盾不断激化,汇率战、贸易战开始大行其道,世界经济陷入乱局。

  四、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中国挑战与对策全球再平衡意味着国内经济、政治和

  社会的再平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国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责无旁贷。

  然而在调整过程中我们要做到通盘考虑,将调整成本降到最低。

  针对第一种乐观的情况,当然皆大欢喜,各取所需。

  然而在国内经济迟迟没有起色的情况下美国不会冒着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的危险而大力整顿财政状况,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第二种均衡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尽管程度上会相对较轻。

  危机后美国的全球再平衡计划其本意或许并非想彻底改变全球失衡的局面,因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归根到底还是要依赖消费的复苏。

  储蓄增加会为经济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但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却未必有利,因为短期内它无助于经济的复苏和失业问题的解决。

  同时再平衡势必会削弱美国和美元的霸权地位及影响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经济再平衡计划是在为贸易保护主义寻找借口。

  通过对全球失衡的历史考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国际贸易领域的冲突在危机之后势必加强,甚至不排除上升为政治冲突的可能性。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首先,中国是稳定和平与合作的全球政治经环境的巨大受益者。

  同样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才能有信心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

  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因此中国有责任继续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主动参与国际机构的改革,并注意利用现存的合作平台如20,以此承担起应有的维护开放的全球体系的义务。

  其次,在国内层面,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调整势在必行。

  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经济战略转变关系着中国经济未来的持久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减少贫困、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要求。

  因此政府必须冲破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坚定不移地推行经济调整战略。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涉及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调整短时期会对济增长和就业

  问题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阻碍长期经济的增长潜力,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最大挑战。

  因此针对贸易部门的优惠政策应当逐步的退出,并对受损严重的行业给予支持,在调整过程中做到激励相容,以换取他们对调整政策的支持,将国内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成本降到最低。

  最后,更具体地说,如果第二种情况出现,必然味着中国与逆差国不断增加、升级的贸易摩擦,同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面临的压力将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比较务实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在内需未能完全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时期,积极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扩大对新兴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的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以减少其制造贸易摩擦的口实,减轻汇率压力。

  我们还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国内过剩的储蓄流向新兴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

  此外,由于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处于新三角贸易的中心位置[3],即中国从东亚进口大量的零部件组装之后出口到美国,这种分工格局在危机之后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中国在为整个东亚生产体系吸收了来自美国的全部压力,中国的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地位必须改变。

  此外,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也必须予以强有力的反击,要不断地强化美国政府及其民众对如下事实的认识,即任何清醒的政策制定者都应该意识到中国面临的任何问题都将会增加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难度,美国的最优选择应该是耐心与合作,并保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开放,以帮助其降低经济调整中的成本,为未来全球经济、美国经济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

  总之,全球经济再平衡对各国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粹经济学分析的范畴,调整意味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虽然调整漫长而曲折,却是全球经济历经金融危机之后涅槃重生的必由之路。

  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能在这次再平衡过程中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不但能够为未来长期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篇七: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20个,每题3分共60分)

  1、()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A、经济

  B、政治

  C、区域

  D、发展

  2、在针对“四风”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效应”。

  A、头雁

  B、领头羊

  C、蝴蝶

  D、鲶鱼

  3、()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X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

  A、国家监察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4、1929年召开的()会议要求“努力去改造X的组织,务使X的组织确实能担负X的政治任务。”

  A、古田

  B、八七

  C、遵义

  D、洛川

  5、()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

  A、人格

  B、性格

  C、性情

  D、品格

  6、我们X是一个有着()多万名X员的X,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8000B、9000C、7000D、60007、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

  A、自我满足

  B、自我革命

  C、自我革新

  D、自我发展

  8、()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A、交流互鉴

  B、开放包容

  C、和平发展

  D、求同存异

  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X的()。

  A、自我革命

  B、自我完善

  C、自我革新

  D、自我发展

  1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发扬()精神,勇于担当作为。

  A、斗争

  B、合作

  C、团结

  D、革命

  1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以政府为主体

  B、以企业为主体

  C、以高校为主体

  D、以科研机构为主体

  12、X的十九届()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A、一中

  B、二中

  C、三中

  D、四中

  13、领导干部是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对全X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

  A、关键少数

  B、关键多数

  C、少数

  D、多数

  14、()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A、2018B、2019C、2020D、202115、X的()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A、十六届四中全会

  B、十七届四中全会

  C、十八届四中全会

  D、十九届四中全会

  16、纪委监委要发挥好在()监督体系中的作用,一体推动、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A、X和国家

  B、司法

  C、民主

  D、舆论

  17、从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X开展历次集中性教育活动,都是以()打头。

  A、文化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爱国教育

  18、()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共产主义理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X领导的多X合作和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X的领导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X领导的多X合作和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X的领导

  二、判断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政治生态好,X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X内就会邪气横生。()

  2、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4、X的领导和X的建设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

  业兴衰成败,关系X和国家长治久安。()

  5、中国共产X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6、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

  7、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8、注重思想建X、理论强X,是我们X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

  9、X中央是大脑和中枢,X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10、我们坚持依宪治国,与时俱进修改宪法,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

  三、填空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X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2、要把加强青少年的()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3、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传播格局。

  4、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不充分。

  5、X的十九大提出实施()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6、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之路。

  7、()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8、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厚植()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9、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篇八: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在运动发展中旧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再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使新的平衡得以实现。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一、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等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有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措施的等很多方面。

  自然原因:我国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改革开放前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包括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国家对东北和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主要项目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当时东北的经济总量与东部差别不大。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1992年以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强化,东部地区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投资环境优势,成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主要区域。由于投资效益最高,国内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流向东部地区,形成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之势,迅速拉大了其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差距。

  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国实际实施的是不平衡发展战略,即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实现共同致富。开放政策的路径是由点到线再到面,即由四个特区,到沿海14个开放城市,再到内陆。沿海省份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占尽了政策优惠、区位优势,率先发展起来。等到优惠政策惠及内陆地区,区域发展差距已经拉开。可以说,今天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是过去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结果。

  我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和不科学的认识是导致今天产生不平衡的思想原因。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之前

  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后的正确抉择。但实际上,我们把发展片面理解成了经济总量的增长,片面追求

  GDP的数量扩X。由于对发展的不科学、不全面的认识导致发展方针的偏差,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长期无法转变,结构不合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不断加深,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出现内外失衡,内部失衡表现为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外部失衡表现为“双顺差”。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根本性问题。1984年以后我国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发展加速,三农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业化重点在城市推进,城市的定位视野窄,没有做城乡一体化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局限于自我发展的圈子里,辐射功能、带动功能、聚集功能、龙头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城市的功能不全、基础设施没有向周边乡镇延伸,户籍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流动,使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先是采取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际执行的结果是要素收入高于劳动收入占比,突出效率优先了,公平原则没有兼顾,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二、正确认识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是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有客观性、合理性、积极性的一面。从积极的角度看,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正是当初按照同志的指示,建立了“四个”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僵化局面,整个经济开始有了活力。珠江三角洲的搞活和率先改革开放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比学赶超,虽然地区差距出现了,但是起到了满盘皆活的效果。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难以做到人尽其才,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外部性”问题,这些是市场机制失效的具体表现,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可或缺。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后期不平衡的产生和存在与改革开放前的不平衡是不可等同的,这是在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的基础上出现的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在各地区、城乡、全体居民实力大增,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相对不平衡,同改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物资匮乏、资源短缺的不平衡不可同日而语。二是要看到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孕育着严重的后果,危及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得不到改善,差距过大,会进一步造成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地区资本过剩、人才过剩、人口过密,出现城市病。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易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分化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结构功能下降,发展速度下滑。城乡差距过大会加剧城乡矛盾,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对于构建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不利,也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会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生存成为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三是既要正视和承认发展不平衡这种客观现实,又不能以此否定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对发展不平衡这一严峻问题视而不见是错误的,但也不能因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问题而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目前出现的发展不平衡说明我国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改革还不到位,开放还不全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不是相反。

  三、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是要彻底消除各种差距,而是要把差距控制在合理的X围内,实现协调发展。发展不平衡问题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能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五个方面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检验我们的各项工作,使我们的发展观念从过去的片面、不协调的、不够科学的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要落实好已有的区域发展政策,保持东部发展势头,加快实现东北振兴,促进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发挥区域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鼓励对口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三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

  45.6%,推进城镇化不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措施,也可以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

  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饮水、公路、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四要加大力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差距。提高工资收入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完善个人所得税机制,规X垄断部门的高收入,消灭各种不合理、不合法收入。

  五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低碳经济形成的倒逼机制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生态压力。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 不平衡 当今世界 发展不平衡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