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7篇

时间:2023-07-29 10:09:01  阅读:

篇一: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产业技术升级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陶瓷产业是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相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随着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陶瓷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为振兴我市陶瓷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我市陶瓷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结合玉溪实际,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千百年来陶瓷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对外交往的文化符号和代名词。陶瓷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息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伟大的创新精神,更彰显着地域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发掘、利用玉溪陶瓷文化,振兴玉溪陶瓷业,有利于弘扬玉溪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又一张玉溪文化名片;有利于优化玉溪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发挥资优势,做强做大特色县域经济。

  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新石器时代,玉溪就有人类使用陶器的痕迹。玉溪窑于宋,盛于元明,止于清,约有600多年历史,是明代除景德镇以外生产青花瓷的重要窑场;华宁陶历经明、清的兴盛和建国后的发展,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技术,以其绿白釉为代表的各类陶器造型丰富,工艺精湛,器质细腻,釉色斑斓;易门陶瓷烧制也已有300多年历史。受多种原因影响,清末以后玉溪陶瓷产业影响力逐步衰减。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虽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分散、总量偏小,档次较低、品种单一,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资消耗大、创新能力弱,高端人才匮乏、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玉溪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但我们也应看到,玉溪陶瓷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一是陶瓷产业发达地区普遍的资枯竭趋势带来的后发资优势明显;

  二是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建设和工艺美术品消费时代来临带来的公众对工艺美术品需求的扩大;

  三是城镇化带来的工业陶瓷需求的巨大市场空间;四是六百多年陶瓷发展史带来的陶瓷文化积淀、技术人才与经验的积累优势;五是桥头堡建设、滇中经济区建设带来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型发展战略机遇。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玉溪陶瓷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新发展,为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工业强市和文化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原料资优势、历史文化资优势和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文化为灵魂,树品牌、强品质、扩产能,统筹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做强做大玉溪陶瓷产业,使陶瓷产业成为树立玉溪文化形象、优化经济结构、吸纳剩余劳动力、涵盖二三次产业的特色产业。

  (二)总体思路

  紧紧抓住“东瓷西进”的机遇,以玉溪窑青花瓷为整体核心文化标识,以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和功能陶瓷为产业发展方向。以艺术陶瓷重塑玉溪陶瓷形象、再造玉溪文化形象,打造玉溪又一张文化名片;以工业陶瓷增强产业实力,扩大玉溪陶瓷产业影响力。以人才、工艺、科技、品质、品位为控制点,实施四大战略:依靠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发展战略,依托龙头企业实现品牌发展战略,依托大项目实现融合发展战略,依托科技支撑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促进工业陶瓷和艺术陶瓷、陶瓷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引进一批、扶持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以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总抓手,以建立完备的产业链条为导向,紧紧围绕影响陶瓷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玉溪陶瓷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质优良、品牌突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把玉溪建设成为云南最大的陶瓷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西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艺术陶瓷创意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工业基地、面向南亚和东南亚最大的陶瓷出口基地。

  2、结构目标:形成涵盖陶瓷文化旅游-会展-研发设计-原辅料-陶瓷机械-陶瓷化工-陶瓷产品生产-物流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配套、融合发展的现代陶瓷产业链,形成高中端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包装陶瓷、特种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及陶瓷旅游文化的产业格局;建成“五个区域性基地”(陶瓷装备、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化工色釉料)和“五个区域性中心”(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旅游文化),打造玉溪“西部陶瓷之乡”文化名片。

  3、总量目标: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市陶瓷产业规模产值力争实现70亿元以上目标,玉溪陶瓷文化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陶瓷文化创意和陶瓷旅游文化产业较快发展,陶瓷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产业布局和重点环节

  (一)产业布局

  结合玉溪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分布特点,以红塔区、华宁县、易门县为主体,规划建设三个区域性陶瓷产业园区:

  1、建设玉溪陶瓷艺术创意园。依托玉溪窑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地理优势和交通节点优势,以玉溪窑青花瓷和艺术创意陶瓷为方向,以打造高端包装用瓷、艺术陶瓷为目标,逐步形成集艺术展示、陶瓷鉴赏、观光休闲、互动体验、购物娱乐为一体的陶瓷艺术创意园区。

  2、建设华宁陶瓷产业园。以华宁陶为统一标识,以艺术和实用产品为目标,规划建设陶文化产业园区和陶瓷工业园区。陶文化产业园区以华宁现有工艺陶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依托,以工艺美术陶为方向,规划建设华宁陶文化产业基地、云南工艺美术陶瓷交易中心、陶乡旅游文化一条街、陶文化旅游小镇、陶瓷街区等,逐步形成省内最大的工艺美术陶生产集聚地和交易中心;华宁陶工业园区要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手段,以高中档卫浴陶瓷生产为主要方向,同时整合“泉乡文化”资、“桔乡文化”资,精心设计休闲旅游文化线路和文化活动,打响

  “三乡”文化品牌,最终形成以陶文化为核心的独具华宁特色的旅游文化景区。

  3、建设易门陶瓷工业园区。以易门现有陶瓷工业为基础,以建筑陶瓷和功能陶瓷为主体。一方面采取重点招商、招重点商的选择式招商方式,对现有建筑陶瓷提档升级,并规划建设西南建筑陶瓷交易中心、云南省陶瓷检测中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科技优势、政策优势、区域位置优势,瞄准陶瓷产业前沿方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在超导陶瓷、敏感陶瓷、电容陶瓷、压电陶瓷、磁性陶瓷等功能陶瓷方面突破并发展壮大,同时整合水城文化、菌乡文化、红色文化、滇铜文化等资,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在产业发展上,要特别注重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基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能耗和污染、增强陶瓷材料的使用效能、合理利用陶瓷废料的发展理念,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最大限度的减少陶瓷材料的环境负荷,减少环境压力,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保持资平衡、能平衡和环境平衡,建设环境协调性陶瓷产业。

  在园区的规划建设上,要特别注重陶瓷产业链延伸,留足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形成工、商、贸为一体产业集群区,兼具文化旅游良好互动发展。

  (二)重点环节

  1、编制陶瓷产业发展规划

  在充分分析^p全国陶瓷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滇中经济区建设、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和玉溪实际,制定玉溪陶瓷产业五年和十年发展规划,明确玉溪陶瓷产业发展近期和中远期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重点、空间布局、时序布局、实现路径、生态保护等。

  2、着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和旅游文化产业

  鼓励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开发高附加值的瓷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玉溪瓷文化品牌。鼓励陶瓷工艺大师加强艺术创新创作,支持大师参加各类陶瓷设计大赛、艺术作品展等;鼓励企业与大师共建研发创意中心,吸引一批全国知名的陶瓷艺术大师到玉溪设立工作室,提高陶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实现艺术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路子,形成名家汇聚、名作荟萃、名人辈出的生动局面,提升玉溪陶瓷文化影响力;推动陶瓷企业广泛开展工业创意设计,拓宽工艺美术陶瓷应用范围,将各种文化、科技元素融入陶瓷工艺中,创新产品结构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玉溪陶瓷艺术创意园、华宁陶瓷产业园、易门陶瓷工业园,结合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扶持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陶瓷旅游文化景点,发展陶瓷旅游、陶瓷文化、陶瓷会展、陶瓷物流等相关产业。

  3、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陶瓷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一批陶瓷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促进玉溪陶瓷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跨越发展;加强项目策划生成,重点围绕原料生产、机械设备、产品设计、窑炉设计、陶瓷化工、现代物流等环节生成项目,强化项目招商,努力填补陶瓷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以“转型、提档、改造、升级”为抓手,重点培育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品牌卓著、个性化强的本土龙头企业。

  4、着力建设完善的原料保障体系

  严格陶土资管理,达到节约资、降低成本、集约经营、持续发展的目的。对全市陶土资进行科学勘探、评估,从资综合利用角度分区域、分类别、分品位、分阶段地进行开采,并根据主产区布局合理设置采矿权;采矿权通过招拍挂公开出让,严惩无证开采;采矿权设置要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规模开采、安全开采、环保开采;鼓励和支持专业化陶土原料开采和加工企业,鼓励陶瓷企业和原料开采加工企业跨区域利用其他地区和国外陶土资,推进我市陶瓷业可持续发展。各县区要制定《陶土资保护与开发计划》,划定陶土资保护区域,统筹管理、有序开采、有偿使用,切实保护玉溪陶土资,为加快玉溪陶瓷产业发展提供资保障,为玉溪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着力建设雄厚的技术支撑体系

  支持建立陶瓷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质量监督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陶瓷行业提供各种技术援助、技术咨询、行业检测和专业测试等服务;引导和鼓励陶瓷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重点突破功能陶瓷、特种陶瓷、陶瓷烧成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组织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省内外大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和高档化;鼓励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和日用陶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改造传统生产设备流程,加快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改造,优先选用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原料和配方,推行干法生产工艺和低温快烧技术,推广自动注浆、滚压成型、自动施釉及喷墨、印花、微波烧成等先进设备及技术,推进陶瓷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协调型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加强陶瓷生产“三废”(废物、废气、废水)综合回收循环利用工艺研究,培育一批能资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企业;鼓励工艺陶瓷企业结合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引进使用先进的燃气窑炉,逐步淘汰煤窑等落后设备,配套引进资综合回收、自动控温等先进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和能耗,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绿色发展。

  6、着力建设知名品牌体系

  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建设一个包括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名品、名人、名企的品牌体系。申报玉溪陶瓷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打造玉溪陶瓷品牌商标,实施“玉溪陶瓷”商标使用许可管理制度,提升玉溪陶瓷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实施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引导企业按照“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区域品牌”思路,借助各种高端平台,强化品牌展示,释放品牌效应,推动产品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引导企业统一推广“玉溪陶瓷”区域品牌和使用玉溪陶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提高玉溪陶瓷产业竞争力;制定品牌激励制度,鼓励陶瓷企业争创自主品牌;引导陶瓷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并实施专利技术;加大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力度,支持和培育企业争创云南名牌产品,支持企业采取上网、参展、开展产品地理标识认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知名度。

  7、着力建设市场体系

  引导企业制定和建立陶瓷生产标准体系,建立包括陶土配比、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监控体系,鼓励陶瓷企业通过ISO9000或GB/T19000认证、日用陶的双绿色品质(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和环境标志产品/GCP)认证,创建“绿色保护标志”、“绿色建材产品”,提高玉溪陶瓷工艺水平和质量水平;制定《陶瓷行业自律公约》、《陶瓷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全面加强玉溪陶瓷产业质量监管、产品保护、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建设云南省陶瓷博物馆、云南省工艺美术陶瓷展览和交易中心、云南省建筑陶瓷和卫浴陶瓷专业市场,定期举办陶瓷文化宣传、陶瓷产品宣传推广的大型活动,使之成为云南陶瓷集中宣传展示的窗口,连接市场和陶瓷企业的桥梁和纽带;组织陶瓷企业参加南博会、文博会、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中国西部博览会等知名展会,扩大玉溪陶知名度和覆盖面,开拓东盟、南亚等新兴市场;引导企业联合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多方开拓市场;鼓励工艺美术陶瓷企业加大高级酒店用瓷、个性化用瓷、礼品瓷等市场占领;鼓励陶瓷企业投入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引导企业开拓旅游商品市场,建立幅射全省景区(点)的旅游纪念品营销网络,提升旅游陶瓷生产与销售总量。

  8、着力建设完善的人才体系

  四、政策措施

  (一)大力营造陶瓷文化氛围

  1、加强玉溪陶瓷文化研究,发掘提炼玉溪陶瓷文化内涵,注重提高玉溪陶瓷文化含量,为玉溪陶瓷植入“文化芯片”,增强玉溪陶瓷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古窑址保护,规划建设陶瓷博物馆,举办陶瓷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营造玉溪陶瓷文化氛围,把玉溪陶瓷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镇化建设、融入经济发展、融入文化教育,增强玉溪人民文化自信、自强和自豪感。

  2、加强玉溪陶瓷宣传和推介。策划玉溪陶瓷整体形象宣传推广计划,多渠道、多途径、多地点宣传方式对玉溪陶瓷文化进行整体宣传、整体营销,扩大玉溪陶瓷知名度,重塑“玉溪陶瓷”品牌。

  (二)加强财税政策支持

  3、从20________年起,市政府每年新增设立1000万元市级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原料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名人名牌名企名品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支持陶瓷产业建设和发展,鼓励和支持相关县区设立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4、支持园区发展、集群发展,在陶瓷主产地附近,规划建设陶瓷产业园区和陶瓷产业基地。红塔区、易门县、华宁县等县区要制定支持陶瓷产业园区建设、吸引陶瓷企业入驻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陶瓷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打造西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陶瓷产业基地。

  5、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引导和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省级陶瓷科研院所进驻产业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或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对经认定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鉴定中心,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6、设立陶瓷科技创新奖,作为市科学技术奖的特设奖项,以鼓励在陶瓷新品种、新工艺、新器型、新装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科研优秀成果,该奖每年评一次。

  7、积极支持陶瓷企业发展,对陶瓷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减免扶持。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8、鼓励、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进入玉溪陶瓷行业。对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或500万美元以上的陶瓷产业项目,按照最优惠原则,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重点支持;对新落户陶瓷产业园区的项目,提供包括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项目核准或备案、土地、环评、股权代办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对项目办理过程的代理和行政服务等实行全免费;对引资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玉发〔20________〕1号),按实际投资完成任务数由市政府给予项目引进方奖励。

  9、制定重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陶瓷企业兼并整合、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陶瓷企业上市融资。对挂牌上市的企业由市政府一次性给予20________万元奖励。

  10、对新建规模以上陶瓷企业,需要使用建设用地的,按照土地管理有关政策给予优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11、支持工艺大师、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带项目、资金、技术来玉溪创业,对领军人才或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2、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优质客户的金融服务,主动为优质客户评级授信,支持陶瓷企业树立诚信形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13、建立和完善信贷担保机制,促进陶瓷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和生产性新建、扩建项目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实行优惠利率。建立和完善担保机制,运用企业互保联保,实行手续简便和方式灵活的专项小额贷款等形式,采取经法律确认的个人生产资料和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知识产权进行抵押的办法,解决陶瓷企业贷款难问题。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为组长、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加快陶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陶瓷产业发展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研究制定相关对策措施,协调、指导和服务。

  (二)明确部门职责。要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和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好。

  (三)扶持行业协会。健全陶瓷行业协会市场协调、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服务会员企业等职能。提高行业统一协调、民主协商、自律发展的能力;规范市场行为,杜绝恶性竞争,维护同业利益,确保市场开放、有序发展。

  (四)严格绩效考核。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考核办法,对市直和县(区)有关单位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篇二: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8.02.13?

  【字

  号】朔政办发〔2018〕5号

  【施行日期】2018.02.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的通知

  朔政办发〔2018〕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2月13日

  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

  为了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按照“巩固提升日用瓷、承接引进建筑瓷、培育发展工艺瓷、特种瓷、配套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具有突出比较优势和成长性的陶瓷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陶瓷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出如下措施。

  一、用电鼓励措施

  1.鼓励企业参加电力直接交易,加快怀仁、应县两个重点陶瓷产业园区扩规工作,由产业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落实电力直接交易优惠政策。

  二、资金扶持措施

  2.市级财政每年预算一定数额的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陶瓷行业节能降本、市场拓展、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奖励和扶持,本措施所列奖补支出从此专项资金中列支。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经信部门制定。

  3.设立一定规模的陶瓷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按不低于1:9比例共同出资,采用合伙制形式,设立投资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的经营管理。

  4.市金融办搭建为企业信贷需求和金融机构产品提供对接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每年至少组织两次银企对接会,推动政银企合作。

  5.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30%以上的资金用于陶瓷企业信贷担保,鼓励其他担保机构为陶瓷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对当年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和项目,给予5%贴息,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市场拓展支持措施

  6.尽快建成朔州市陶瓷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集展示、交易、洽谈、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次服务。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陶瓷交易会,为企业搭建高端贸易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鼓励出口,建立便利化服务机制,由市经信委牵头,大同海关驻朔州监管组、市国税局、市人民银行参加,采取联席办公、专事专办等方式,为出口企业办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海关注册登记、出口报关、出口退税、出口结汇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对在我市注册当年出口额增长20%以上的企业,按实际增加额的10%给予奖励。

  对在我市注册,依托天猫、淘宝、京东发展大型电子商务且为朔州陶瓷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电商,按其实际销售朔州陶瓷产品营业额,给予5%奖励。

  7.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活动,为企业积极争取广交会展位。对参加我市统一组织赴外参展的企业,给予50%展位费补贴(不含布展设计费)。

  8.申报“朔州陶瓷”地理标志,打造“朔州陶瓷”地域品牌。朔州各类媒体开设专栏,常年滚动宣传朔州陶瓷。在朔州市政干道、车站、公园、场馆等公共设施和场所,大量设置陶瓷类广告,将陶瓷文化和地域品牌融入城市经营。

  9.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奖、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质量奖的企业按照高于我市现行奖励政策10%的标准奖励。

  四、招商引资激励措施

  10.对落户朔州的外地先进陶瓷企业项目,土地价格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以上的项目,一次性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2%的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国内行业名优品牌、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优惠的支持。

  11.承接引进的陶瓷项目,技术、工艺、产品属行业领先的,投产后,市县两级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以两级财政奖励资金全额返补原上缴企业。本市新建独立企业项目,符合上述条件的,减半补偿。

  12.打造陶瓷资源有序开采合理利用的政策环境,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矿产资源法》,加大执法稽查力度,严禁私挖滥采。

  承接高端化、品牌化陶瓷项目,引进高档日用瓷、新型建筑瓷、现代工业瓷,严禁引进工艺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淘汰产品质量差,原材料、能耗消费高,环境不达标的落后企业。未经技术改造达标的本地企业,不得享受本措施规定的相关奖补政策。

  五、科技创新鼓励措施

  13.建设朔州市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中心首席专家或技术业务负责人。通过产学研合作,再引进国内领先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传统陶瓷和特种陶瓷制造领域公共、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

  14.依托朔州市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建设国家级陶瓷产品监测检验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检测分析服务,并提供准确、权威的检测报告。支持企业建设陶瓷原料、模具产品监测检验中心并向同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15.支持企业加强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按照高于《朔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帮扶非煤电工业企业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朔政发〔2014〕15号)、《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朔发〔2015〕9号)规定标准的10%给予奖励。

  对符合规定的陶瓷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按《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

  16.对实施技术改造,应用先进工艺装备的,按装备发票价格一次性给予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7.逐步建立工业固废排用市场交易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对产

  品材料成分中粉煤灰掺和量达到20%以上的陶瓷企业,等量等额享受我市工业固废排放企业所交规定处置费。固废处置费如不足或未收取,由市财政给予补偿。

  18.对实施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项目的企业,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承担全市陶瓷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的,一次性给予50-100万元创新风险补助。

  19.鼓励陶瓷企业、创意设计公司、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共建或独立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为艺术大师、美术大师、创意名人、大学生和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20.支持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朔州陶瓷文化艺术夏宫,利用我市夏季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为国内外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美术大师、创意名人打造专业化设计、创作、研究工作环境,建立企业大师合作机制,提升我市陶瓷产品文化品味和美誉度、知名度。

  21.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六、人才智力支撑措施

  22.实施本土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建设怀仁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朔州市域内的院校创造条件设立陶瓷专业,招收培养陶瓷专业学生,扩大应县职业学校陶瓷专业招生规模。

  23.每年组织两批共100名企业技能人员,免费赴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陶瓷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对开展企业生产人员培训企业给予师资费用全额补助。

  对引进行业、企业实用性、紧缺性人才的,参照我市引进人才专家政策执行。

  24.成立朔州市陶瓷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山西省陶瓷协会对接,及时掌握行业最新信息,规范和引导会员企业开拓国内外市

  场,组织人才、技术、职业培训,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行业自律。

  25.制定朔州市陶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市、县、开发区(园区)各级专项规划间的有效衔接。强化规划约束,各级土地、规划、建设、备案、管理等环节的职能部门原则上必须在规划的框架内履行相应的职能职责,不得乱批乱建。严禁开发区(园区)、企业内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功能区以及建陶、日用瓷企业(项目)混建,确保产业集中、集约、科学、合理布局发展。

  成立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陶瓷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由相关政府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发改、经信、科技、财政等市直部门和怀仁、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在市经信委设专职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相关县(区)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出台具体配套措施,并报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以上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上述措施如与现行政策存在交叉,按照企业自主选择、不重复享受的原则执行。

篇三: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Oct.2008,Vol.4,No.10(SerialNo.41)

  现代会计与审计

  JournalofModernAccountingandAuditing,ISSN1548-6583,USA

  中国历代政府的产业政策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刘善庆1,2(1.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南昌330022;

  2.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旧社会历代政府对陶瓷产业实行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在允许私营的同时,政府也举办了一些国营陶瓷事业(官窑)。但是,当陶瓷产业成为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时,政府则采取了国家机会主义政策,直接举办国营瓷场——官窑。在历代中央政府的强力扶持之下,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很快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中国甚至世界陶瓷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中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产业政策;政治因素;特色产业集群;景德镇陶瓷

  本文研究历代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影响。封建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一、二、三产业划分,工业动力尚处于利用自然力阶段,只有比较低级的手工业,虽然出现了服务业,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产业,整个社会均以农业为中心。为方便分析问题起见,本文对历代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了粗略的划分,将其区分为对农业的政策和对陶瓷产业的政策。

  农业方面,宋朝政府巩固了中唐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实行以实物地租为主的地租形式,弱化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加了农民自由支配的时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亩产和农业商品率的提高,为整个国民经济包括瓷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劳动力来源(颜惠崇,1994)。

  旧社会历代政府对陶瓷产业实行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在允许私营的同时,政府也举办了一些国营陶瓷事业(官窑);在个别时期,国营瓷厂一统天下。如果将中国历代政府对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干预力度划分为四级(即无为而治、基本放任、扶持、扶持和控制)的话,则集群政府干预变迁趋势可以用图1表示。

  图1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政府干预趋势图

  本研究得到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70863003)。

  【作者简介】刘善庆(1965-),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产业集群、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思想、区域经济。

  6中国历代政府的产业政策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景德镇民窑建始于陈德年间(583~586年)。景德镇官窑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临时到固定的过程。其功能最初只是满足皇室的需要,以后发展为供应高级官员、对外馈赠。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生产数量由少到多。

  关于宋、元时期景德镇官窑的情况,史籍记载不很清楚。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22年),朝廷在景德镇置监镇官,设御窑制器进御。从《景德镇陶录》的记载看,元代景德镇官窑烧造不够经常,“皆有命则供,否则止,税课而已”。史载,元朝政府对一些规模较大、烧造技术较高的民窑委烧官府用瓷。如此,则官窑产生前,御用瓷是从民窑贡瓷而来(詹艳,2005);官窑问世之初,因尚不能满足宫廷需要,官窑之外,同时还委一些民窑烧、制贡品,以为补充,宋代钧窑、定窑、耀窑、景德镇窑等民窑瓷厂,都不乏贡瓷的记录(郭葆昌,2004)。这种情况说明,作为一个新的种群,官窑在景德镇出现之初,并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明清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的中心,而且明、清王朝在这里设置的御窑厂也进行了制度创新,开创了中国官窑瓷器生产的新纪元,并且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

  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政府决定在景德镇成立江西瓷业公司,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产业组织进入了企业化时代。瓷业公司进行了技术工艺创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以煤代柴烧造等,显示了新气象。

  民国时期,景德镇陶瓷产业教育培训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张浩完成了在日本的窑业学习后回国,与人合作在鄱阳创办“中国陶业学堂”。1912年,陶业学堂与江西瓷业公司分立,改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次年设分校于景德镇,定名“江西省立乙种工业学校”。这是景德镇最早的陶瓷教育机构。

  上个世纪30年代,江西省政府决定重振景德镇瓷业,并邀请杜重远主持其事。1934年12月成立陶业管理局,杜重远担任局长。杜氏首先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培训。其次,开办工人训练班,对工人进行时事、文化与技术教育。同时在瓷业管理局门口办露天讲演场,进行国内外形势与瓷业改革的教育。不久,杜重远离开景德镇,加之抗战爆发,重振景德镇瓷业之事随之作罢。从其所作所为来看,意在运用政府权威,通过提升瓷业工人素质,打破集群结构惯性,摆脱路径依赖。

  随着对资本主义个体工商业改造的全面完成,自1954年开始,景德镇消灭了民营陶瓷,国营陶瓷一统天下,从而使官窑制度达到历史顶峰。到1978年,景德镇有国营瓷厂161个,职工总数达7万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淘智,2001)。在最好时期,其陶瓷产值占全国的20%以上(周文水,2004)。

  从宋代在多处建立官窑,到元代开始景德镇成为官窑主要所在地,时间长达600年之久。这一制度安排对景德镇产生了以下影响:(1)北宋在景德镇建立官窑,改变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种群结构,从此开始,官、民窑两个种群共存时间长达1千年。这一举动本身说明景德镇陶瓷生产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民窑生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配套生产体系比较发达,表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这既是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地位的确认,也进一步提升了景德镇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强了集群整体竞争力,更加有利于对全国各种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开拓了景德镇陶瓷产品的销售市场,从而为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在南宋的最终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官窑直属政府乃至中央,凭借中央政府的力量成为集群中乃至全国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加之政府赋予其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使民窑处于服从地位,在很长时间内无法与之平等竞争。(3)通过对陶瓷资源进行全国性配置,官窑占用了大量资金,集中了全国最优秀、最熟练的工匠,垄断最优质的瓷土、釉料,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工艺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窑厂,创烧出了许多前代和同期民窑难以烧制的新品种,在继承和创新方面,都执时代之牛耳。这种独特的优势是其它陶瓷产地所没有的。这是景德镇在长时间里成为并保持中国乃至世界制瓷中心的关键。(4)从明代开始,景德镇以外的八大名窑日渐衰弱(余祖球,1998),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景德镇陶瓷产业不仅官窑发展很快,民窑生产规模也获得长足增长,说明景德镇官窑制度的确立,极大地强化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有利于景德镇集中全国的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为

  61中国历代政府的产业政策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其长期发展准备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上述分析说明,唐宋以来的农业政策为整个国民经济包括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劳动力来源。历代政府对陶瓷产业实行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在允许私营的同时,政府也举办了一些国营陶瓷事业(官窑)。但是,当陶瓷产业成为外贸的中重要商品时,陶瓷成为政府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政府则采取国家机会主义政策,直接开办国营瓷场——官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景德镇凭借其自身资源的独特优势,成为历代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在历代中央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很快形成并迅速发展壮大,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中国甚至世界陶瓷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中心,乃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1]余祖球.瓷石是奠定景德镇瓷都地位的物质基础[J].陶瓷工程,1998(10).[2]周文水.瓷都千年痛[J].时代潮,2004(16).[3]淘智.江西省陶瓷工业志概述[J].景德镇陶瓷,2001(1).[4]刘善庆,叶小兰,张金隆.特色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5]刘善庆,叶小兰,陈文华.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兴衰[J].经济师,2007(1).[6]刘善庆,叶小兰,陈文华.关键人物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J].特区经济,2006(11).[7]刘善庆,叶小兰,陈文华.基于路径依赖的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J].企业经济,2005(11).[8]刘善庆,叶小兰,陈文华.基于AHP的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8).[9]刘善庆,叶小兰.基于组织生态环境的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J].统计与决策,2005(8).[10]刘善庆,陈文华,叶小兰.知识投入在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7(34).[11]刘善庆.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8).[12]郭葆昌.瓷器概说[M].1934.[13]詹艳.景德镇官窑[EB/OL].景德镇在线.(2005-04-19).[14]詹艳.漫游昌江[EB/OL].景德镇在线.(2005-04-19).[15]刘善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中的公众因子[J].美中经济评论,2008(1).AstudyonallpreviousChinesegovernmentindustrialpolicyand

  JingdezhenceramicscharacteristicindustrycolonyLIUShan-qing

  Abstract:AllpreviousChinesegovernmentintheoldsocietyimplementedthelaissez-fairepolicyfortheceramicindustry.Inthesametimeofpermittingprivateoperation,thegovernmentalsoheldsomestate-operatedceramicenterprise(officialware).But,whentheceramicindustrybecametheimportantsourceinthegovernmentforeignexchangeearnings,thegovernmentadoptedthecountryopportunismpolicywhichestablisheddirectlythestate-operatedporcelainfield—officialware.Underallpreviousdynastiescentralauthorities’forcesupport,theJingdezhenceramics

  characteristicindustrycolonyformedveryquicklyandgrewstrongrapidlywhichbecameacenterofChineseevenworldinceramicsresearch,development,andproductionorsaleforalongtime,andevenrepresentedChina’snationalimage.

  Keywords:industrialpolicy;politicalfactor;characteristicindustrialclusters;Jingdezhenceramics

  (责任编辑:Cathy,Yolanda)

  62

篇四: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梅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11.27?

  【字

  号】梅市府[2007]64号

  【施行日期】2007.11.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消费品工业

  正文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梅市府〔2007〕6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为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我市陶瓷产业的发展,根据《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财政支持政策

  (一)鼓励陶瓷企业研制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研制和引进经国家或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或能填补国家空白的先进技术项目的企业,项目投产后,市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补助。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课题,市财政分别给予每项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同时建议企业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的课题组相关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鼓励陶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设备流程。对具有产业龙头作用而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省级批准实施的陶瓷科技项目以及在减排节能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2007年、2008年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贴息。

  (三)鼓励陶瓷企业争创自主品牌。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奖励30万元;对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在国(境)外注册陶瓷产品商标的,首次每个商标给予0.3万元奖励。

  (四)引导陶瓷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并实施专利技术。市政府设立梅州“专利金奖”和“专利优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专利金奖”和“专利优秀奖”各奖励1万元。对新认定的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市政府奖励3万元;获得广东省优秀专利发明者,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认定为广东省专利试点企业,市政府奖励3万元;凡企业产品标准被国家、省有关部门认定为相应行业标准的,市政府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五)鼓励陶瓷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大外贸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年出口本地陶瓷产品8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007-2008年两年内由市财政按每出口1美元,奖励人民币0.015元。增设出口贸易贡献奖:年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的,奖励3万元;年出口总额500万美元以上1000万美元以下的,奖励2万元;年出口总额300万美元以上500万美元以下的,奖励1万元。

  (六)加大陶瓷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在市级工商税务登记和缴税且未进入市级工业园区的陶瓷企业,可以参照《梅州市市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若干规定》享受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三个档次的财政专项性扶持资金。各县(市、区)可参照市级意见制订相关优惠政策。

  (七)建立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符合市政府有关高层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的,可享受相应的专家津贴;对有重大科技创新或发明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除市政府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外,各县(市、区)政府制订相应奖励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建立完善陶瓷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陶瓷专业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检测机构,为陶瓷行业提供各种技术援助、技术咨询、行业检测和专业测试等服务。市、县(市、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九)支持有条件的陶瓷企业上市融资,市政府对企业上市进行奖励。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并受理后,凭受理回执(或可作凭证的其他文本)奖给100万元,挂牌上市后再奖励100万元。

  (十)凡属重点扶持的陶瓷企业,优先申报省级财政扶持专项资金。

  二、税收扶持政策

  (十一)陶瓷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十二)对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陶瓷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十三)陶瓷企业遇风、火、水、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三、土地优惠政策

  (十四)投资者可通过出让、转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其土地使用年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对新建规模以上陶瓷企业,需要使用建设用地的,按照土地管理有关政策给予优先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企业因工程建设需要临时使用土地,不涉及建成永久性建筑的,参照临时用地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四、收费优惠政策

  (十六)新建陶瓷企业,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物价部门有特别规定外,免收审批和施工建设环节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本级政府行政事业规费。

  (十七)新建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和现有陶瓷企业年税收递增12%以上的,其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价格按所在地工业园区的相应水价执行;允许符合条件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自行取水。

  五、人才鼓励政策

  (十八)引进高端人才,指导全市陶瓷产业的规划和发展。由市政府聘请陶瓷业界有名望的专家任市政府发展陶瓷产业的顾问。

  (十九)鼓励梅州籍学生报考陶瓷专业院校,回梅州就业的毕业生,当地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报销和生活补助,档案寄放人才交流中心,免费办理人事代理。

  (二十)鼓励和支持陶瓷企业聘用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大中专毕业生,市人事劳动部门、人才交流中心按规定予以办理有关手续。

  (二十一)陶瓷企业外来科技人才及其家属的户口需在城镇落户的,放宽条件给予办理入户,其子女入学可按《关于印发梅州市市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梅市府〔2007〕18号)执行。

  (二十二)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引导学校优先开设陶瓷专业班,培养陶瓷专业人才,支持企业委托学校对陶瓷专业人才进行定向培训,市、县(市、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二十三)支持职能部门开展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为陶瓷企业开设经营管理、财会、外贸等业务培训班,提高企业业务素质,各级政府按培训实际支出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二十四)建立劳动力市场,促进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交流,有效解决陶瓷企业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供应问题。

  六、其他优惠政策

  (二十五)鼓励企业从家族模式向股份制模式过渡,组建大企业(集团),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化经营模式接轨。对行业龙头大企业(集团),按《关于扶持我市大企业(集团)发展的若干措施》(梅市发〔2003〕23号)进行重点扶持。

  (二十六)支持集群发展,在陶瓷主产地的城区附近,全市规划1-2个新的陶瓷专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新规划的陶瓷专业基地或现有的有利于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园区投资办厂,走产业配套发展道路。

  (二十七)鼓励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和境外国际大都市设立营销、研发等分支机构,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捕捉商机,引进人才。

  (二十八)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要增强营销意识,积极开展优质客户的金融服务,主动为优质客户评级授信,支持陶瓷企业树立诚信形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二十九)建立和完善信贷担保机制,促进陶瓷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对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和生产性新建、扩建项目贷款,给予优先支持,实行优惠利率。建立和完善担保机制,运用企业互保联保,实行手续简便和方式灵活的专项小额贷款等形式,采取经法律确认的个人生产资料和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知识产权进行抵押的办法,解决陶瓷企业贷款难问题。

  (三十)税务、外管、外经贸部门要加强协调,简化手续,尽快办理出口退税,提高出口企业资金周转率。

  (三十一)加强与银行协调,积极帮助企业以退税质押贷款,信用证打包贷款等外贸业务融资方式缓解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

  (三十二)组织、鼓励陶瓷企业参加国际陶瓷专业展、广交会、中博会及其他国内贸易会展,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十三)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B2B网站、梅州外经贸信息网、广东梅州商务之窗等互联网络,建立网上营销渠道,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设陶瓷信息网站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三十四)开发陶瓷旅游产品,努力建立陶瓷产品展销和旅游于一体的陶瓷商业城,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响梅州陶瓷品牌。

  (三十五)严格瓷土资源管理。对瓷土资源进行科学勘探、评估,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分区域、分类别、分品位、分阶段地进行开采,并根据主产区布局合理设置采矿点;开采权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投,选择有资质、有专业水平、有经济实力单位开采,优化资源配置;瓷土资源开采应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规模开采、综合开采、安全开采、环保开采;严惩无证开采,限制资源外流。

  (三十六)鼓励、扶持瓷土原料加工企业。对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瓷土原料加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优质矿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各级政府要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贴息、资金补助以及环保、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十七)严格规范各类执法行为,对干扰破坏陶瓷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强制陶瓷企业接受指定服务,强行向陶瓷企业摊派或搭车收费、征订报刊,执法态度蛮横、恶意刁难,为陶瓷企业发展设置障碍、打击报复,在履行审批方面推诿扯皮等,被陶瓷企业投诉,经查证属实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十八)扶持陶瓷行业协会,健全陶瓷行业协会市场协调、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服务会员企业等职能。

  梅州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篇五: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1.17?

  【字

  号】唐政办字〔2021〕125号

  【施行日期】2021.11.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消费品工业

  正文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唐政办字〔2021〕1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关于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7日

  关于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唐政办字〔2020〕10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进陶瓷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根据全市陶瓷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鼓励支持陶瓷企业进驻丰南陶瓷产业示范园区

  1.园区在土地平整,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满足企业建设及生产需求基础上,对于在《实施意见》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厂房建设、主要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的,给予厂间路建设费用补贴奖励。

  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入园项目,5年内给予土地使用税奖励,第1年全征全奖,后4年全征50%奖励。

  在入园项目足额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后,可申请等额丰南区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为入园企业提供担保费率低至1%的贷款担保服务,且最大限度降低反担保抵押物条件。

  对入园企业创建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奖励,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认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

  对在国内沪、深、北交易所和境外主要资本市场首发上市的入园企业,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首次在新三板、河北股权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分别奖励150万元、20万元。

  支持搬迁项目加快建设,安排专门人员组成“一对一”服务小组,积极帮扶企业跑办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搬迁进驻丰南陶瓷产业示范园区的陶瓷企业在享受《实施意见》普惠性政策之外,由丰南区政府给予以上政策支持。(责任单位:丰南区人民政府)

  二、鼓励支持陶瓷产业绿色化发展

  2.鼓励陶瓷企业全面优化工艺技术,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应用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技术,加快将陶瓷产业打造成与环境、人文相和谐的绿色产业。对当年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的陶瓷企业每家给予5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入选省级绿色工厂的陶瓷企业每家给予20万元的资金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3.鼓励企业争创环保绩效引领性企业,对环保绩效引领性企业实施自主减排。对符合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条件的陶瓷企业,及时纳入正面清单,“不停产、不限产、少检查、少打扰”,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优先保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三、鼓励支持陶瓷产业高端化发展

  4.鼓励发展高性能结构陶瓷、超导陶瓷等特种陶瓷,打造具备高竞争力的陶瓷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链。对新列入国家和省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按照国家、省支持资金标准给予1:1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5.支持陶瓷企业建设创新平台,鼓励开展陶瓷技术研发与创新、创意设计,提升产业价值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奖励补助经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6.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从省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2000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7.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级

  “专精特新”称号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鼓励支持陶瓷产业智能化发展

  8.支持陶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围绕机器换人、注浆成型、3D打印、数控成形等关键领域,集中谋划实施行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项目。采用“先投后补”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卫生瓷、特种瓷企业设备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实际完成设备投资(含相关无形固定资产投资)的5%给予奖补,单个项目奖补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日用瓷、艺术瓷企业设备总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奖补,单个项目奖补最高不超过4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9.鼓励陶瓷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深化交流合作,开展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对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或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鼓励支持陶瓷产业融合化发展

  10.鼓励陶瓷企业实施“互联网+”“旅游+”“设计+”,加快业态联动、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陶瓷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建立相对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设立首席设计师,全面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对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优秀奖的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获得省级工业设计类金奖以上的企业奖励2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1.支持重点陶瓷文创项目建设,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进入唐山陶瓷产业,并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在土地保障、资金支持、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六、鼓励支持陶瓷产业品牌化发展

  12.鼓励陶瓷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陶瓷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省质量效益型企业、市政府质量奖的陶瓷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20万元奖励;对陶瓷企业中首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市政府质量奖个人奖的个人,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3.全面推广“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商标金奖的陶瓷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使用唐山骨质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每个单位奖励2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4.支持陶瓷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对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陶瓷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认证的陶瓷企业奖励5万元,对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奖励10万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5.鼓励陶瓷产业电商平台发展,支持利用各类电商营销平台、网络直播平台与上下游客户、终端消费者开展双向互动,加速线上购物、网红销售等新模式应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七、强化土地和人才要素保障

  16.支持陶瓷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利用地下空间、翻建等途径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对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不改变工业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7.对陶瓷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国家支持新产业、新业态的,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可享受5年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过渡期支持政策,过渡期满,依法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8.扶持本土优秀陶瓷专业人才,面向主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先进

  技术成果转化、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每年选拔一批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其中中青年科技人才不低于50%,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9.鼓励陶瓷专业人才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奖的团队或个人,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资金扶持;对代表河北省参加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前5名选手,分别给予每人10000元、8000元、5000元、3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代表唐山市参加省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前三名选手,分别给予每人5000元、3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前三名的选手,分别给予每人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相关解读:《关于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读

篇六: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田雪冬

  摘要:近年来,我国陶瓷产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在体制、工艺技术、品牌创造和维护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指出了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在政策扶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陶瓷产业

  品牌

  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陶瓷企业深化改革,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比起日本、韩国和欧美的陶瓷,中国陶瓷无论在器型的设计、造型、画面、花样还是烧制方面都落伍了,必需寻求对策加以解决。鉴于此,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的前提下,指出了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在政策扶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1、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主要表现在:

  1.1门类齐全的陶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工艺美术瓷以及工业特种瓷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传统的工艺技术瓷独具特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例如唐山陶瓷“三绝”:喷彩、雕金和曜变釉。中国陶瓷已经从五大古代名窑发展到十大产区,而且这十大产区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象山东淄博的滑石瓷、鲁光瓷、鲁青瓷、新古瓷、精石器、高石英瓷。另外,与陶瓷产业配套的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如陶瓷机械、耐火材料及花纸等配套产业在众多高校中都有与之相关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2具备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陶瓷生产企业

  通过股份制改革,陶瓷行业内企业所有制结构得以重组,优胜劣汰。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尤其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的注入,为陶瓷企业的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许多具有竞争实力的陶瓷企业集团。

  1.3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

  品牌战略在陶瓷行业得到了有效实施,一批著名的陶瓷品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例如,“海格雷”、“红玫瑰”、“隆达”等品牌属于中国陶瓷十强品牌,“皇冠”“耿瓷”等品牌属于全国驰名商标,其中“红玫瑰”骨质瓷先后被香港和澳门选为官邸用瓷,五十周年国庆中南海用瓷。随着陶瓷产品质量和档次的不断提升,著名品牌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而且在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远销55多个国家和地区。

  1.4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技术是陶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各陶瓷企业均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强对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建立与生产相配套的研发中心,强化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目前,已经有众多陶瓷企业获得了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我国陶瓷产业发展仍存在的问题

  2.1部分陶瓷企业大而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

  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仍存在一些大而不强的企业,其中一部分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陶瓷企业,这些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让然延续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跟得上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步伐;另一部分是竞争优势定位不明确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往往质量不精且附加值低。因此,经营机制僵化和竞争优势定位不明确是导致部分陶瓷企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也是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2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落后产能仍然存在

  虽然很多陶瓷企业将自主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但是技术创新的力度仍然有所欠缺,部分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仍在企业中存在。具体来讲,一是技术装备落后。二是利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够。原料标准化欠缺,导致产品参差不齐;没普遍采用天然气、液化气、电烧,导致工艺水平差。由于缺乏合适的人才,一些新技术难以在生产中得有充分有效的利用;三是产品缺乏创意,个性陶瓷发展不快,在日用陶瓷如厨卫等大众化用品上。和国外相比还普遍存在样式落后等问题。创意在陶瓷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构成产品核心竞争能力的要素之一,然而国内大多陶瓷企业在这点远远落后于世界著名的陶瓷生产企业。

  2.3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企业品牌意识不足

  大多数中小陶瓷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较重,消费者往往在几个品牌陶瓷之间都能看到几乎相同的产品。在山东淄博,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陶业诞生了一个怪胎——贴牌现象,殊不知其正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同一规格的淄博瓷砖,广东的利润就比淄博的高30%左右。如果企业不进行自己品牌的创造,那么其将来的发展道路就会变得愈加狭窄。

  2.4能源消费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大

  众所周知,陶瓷企业组织生产离不开天然气、煤、电等能源。在当前环境下,陶瓷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改善,那么企业利润将会被削掉一大部分;另一方面,一些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陶瓷生产企业可能不再符合国家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淘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

  2.5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景气,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以下不利影响: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市场开拓困难;其次,国际能源价格上升,导致陶瓷生产成本上升,如骨质瓷生产所需的骨炭价格已由2007年的30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7800元/吨,上升幅度非常大;再次,出口退税下降和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的进一步降低。

  3、发展我国陶瓷产业的对策建议

  3.1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

  由上文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内许多主要的陶瓷产区均是在优惠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广东佛山市遵循“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原则,制定了《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和《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三个政策性指导文件,推进了当地陶瓷产业由低端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的跃进,实现了由“加工、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会展、营销”的过渡,政策支持效果良好;广西北流市制定和实施了《陶瓷产业发展奖励办法》、《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市财政每年拨付2000万专项资金支持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可见,政府政策的扶持能够有效地引导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推动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本地区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

  3.2推动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

  当国有陶瓷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国外陶瓷企业却风景这边独好。对比让人清醒。实现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及改革力度,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校企合作等方式引进最新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内资源的有

  摘要:本文以国内常用结构计算软件PKPM05版建模计算,结合两个工程实例,对地震高烈度区的高

  层建筑的抗倾覆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

  抗倾覆

  一、概

  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4.2.4条规定: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脱离区(零应力区);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脱离区(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一般来说,基础底面出现零应力区或零应力区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的工程实例并不多见,6度及7度区基本无此现象的出现,因此关于规范对此的要求往往不够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下边结合两个工程实例来说明当高宽比过大的高层建筑基础出现零应力区时的处理办法,以对高层建筑的基础抗倾覆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工程实例:

  工程一:某高层住宅楼,17N剪力墙结构,高54.5m,宽11.3m,高宽比4.8,地震烈度:8度(0.3g)。一层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由计算结果可知,过大的地震力和过大的高宽比是导致建筑物基础抗倾覆计算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因,52.10%的零应力区远大于规范要求的15%。我们对建筑做如下调整:将地下室沿Y方向各外扩3米,再进行计算后与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我们从计算结果对比看到,外阔了地下室,减小了高宽比,对建筑物的抗倾覆力矩有着显著的提高,从而保证基底零应力区不大于规范所规定的15%的限值。但不是每一个工程都可以将地下室外阔以减少建筑物的高宽比的,下边结合另外一个工程的计算来探讨基础抗倾覆的问题。

  工程二:某高层住宅,17层剪力墙结构,高51.5m,宽11.6m-15.85m不等,大部分宽度为11.6m,高宽比4.7,地震烈度:8度(0.3g)。地下室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初次计算时按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开洞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零应力区面积大于规范规定的15%限值,查剪重比亦可知。由于结构整体刚度较大以至地震力比较大,下边从减少结构整体刚度以减小地震力的方式来控制基础零应力区的面积,做法主要有:减少横墙的数量或开设结构洞,减小墙长。经细部调整,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比发现,通过削弱结构Y方向的刚度,使得Y方向的地震力及倾覆弯矩明显下降,而使结构基础的零应力区面积大大减少。

  三、小

  结:

  1、高烈度地震区(8度及以上)的高层建筑物,设计人员应注意检查建筑物基础是否出现零应力区,其面积是否超过规范的规定,零应力区面积应严格控制;

  2、8度不适宜设计板式高层,建筑物的高宽比应尽量控制以避免基础倾覆问题的出现,建筑方案确定时,宜采取塔楼的设计方案,建筑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基础零应力区的出现且面积较大时,可以采取外扩地下室或底部一~两层的方式减少建筑物的高宽比,减少建筑物的高宽比是提高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最为有效及简便的方法;

  4、当无法外扩建筑物底部时,通过削弱建筑物的横向刚度(减少剪力墙或开设结构洞)以减少地震力带来的倾覆力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比较烦琐,削弱结构刚度的同时应保证结构的位移、周期等满足规范的要求,需要设计人员耐心的去做细部调整并不断尝试;

  5、加大筏板基础外挑宽度亦可减少或消除基础的零应力区。

  摘要:结合杭州市某时代商品房高层建筑,地上2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53128m2。分析了高层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高层施工组织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层综合楼

  管理体制

  组织

  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在以往--的组织施工中,组织者的思想比较传统和局限,缺少创新,造成很多工程中的质量缺陷,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分析原因影响质量的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重建不重管的弊端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没有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端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

  2、手工作业的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务工的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在业主及监理下不合格的工程大量返工,原材料缺少科学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导致工期拖延等。

  3、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有名无实,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思。施工中违章操作,组织者很少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消防设施的虚设,诸多原因留下施工过程中很多隐患,加上周围环境条件,组织人员的水平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随着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机械化施工的进入以及计算机在施工中的应用,带动了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重点项目,高层综合楼的施工,对组织者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一个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目标的完成,项目组织者如何组织好高层综合楼的施工呢?除了应有的优势条件,在工程施工中,组织者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作为组织管理人员要全面、完整、总体计划,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贯彻《建筑法》从源头抓起,认真落实、组织图纸会审、工程洽商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把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程抓大局,促局部多管齐下。具体如何实施施工中的操作以土方工程为例:组织人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

  (1)施工准备:协同其它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施工方案——测量定位方线——方机械车辆的准备——现场清理平整——现场排水降水。熟悉图纸——技术交底——岗位责任制。

  (2)控制挖方标高轴线标高的复核,并作记录。

  (3)基础砼浇筑后基土回填:

  质量评定:执行GBJ201-83规范、GBJ300-88、GBJ301-88规范、GBJl23-88规范。设计变更图纸、文件——测量定位记录——验槽记录——隐弊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如果以此类推,所用材料有没有出示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等资料,只有这样从质量方面进行控制,在施工中的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层层把关,组织者从抓质量人手,把施工中的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均落到实处,合理的、科学的进行。组织一个全新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就会提升到同行业前列。

  3.2建立材料管理制度

  项目组织人员在组织会审图纸、工程洽商工作、编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外,应该从监理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实施和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杜绝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认真采购执行材料的检验和测试制度,采购材料的责任制,材料的规格、型号、单位和数量,质量标准,应于设计单位和业主的要求相统一,监理是建筑市场的主体要与监理递交出厂合格证、准入证、化验报告等材料方面的相关资料,认真组织严格落实,才能确保工程质量顺利达标。

  (1)安全生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

  组织者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条例》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手段,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行为,保证各类机械的安全运行,消防设备齐全,脚手架的搭设、架体和建筑物的拉结,防护拦都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扣好安全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防患于未燃。

  (2)做好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

  高层综合楼施工前根据工程造价,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同时,应考虑成本的控制,应把工程分成若干分项,分部工程,如土方和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进行评估预算成本,利润较高、潜力较大的工程(如装修、装饰工程)尽量降低成本,可又不影响工程质量的途径。确定目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内容的多少,施工工期的长短,根据施工的合同,施工目标,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等,有计划的合理发挥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有机结合,必定会引起质量的长短。

  (3)积极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机械化设备

  即使有很好的组织施工,手工操作的滞后仍会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与先进的施工技术不可比拟。又如钢筋工程中很多都是人工处理,生锈的钢筋运用到工程中,施工钢筋和砼结构脱落也会影响质量。只有合理运用的先进施工技术,加上先进的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即能节省人力,又能降低成本又加快工程进度是当今组织应该采纳的途径之一。

  (4)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综上所述,做到认真、负责、树立以质量生存的思想意识,以人为本、合理组织、严格考核、认真履行组织者的职责、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多的了解市场信息辅以激励机制。这样就能安全组织好高层综合楼的施工。效整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二,加快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步伐,摆脱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强化陶瓷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力;第三,加快配套产业的发展。各种添加剂、色釉料、陶瓷装备及陶瓷机械等配套产业要为陶瓷产业发展服好务,以满足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第四,构建陶瓷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各陶瓷主要产地应按照本地区的基本定位,调整陶瓷产业布局,形成具有特色的陶瓷产业园区,具有实力的陶瓷生产研发基地以及具有活力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3.3推动陶瓷产业内的技术创新

  针对目前部分陶瓷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应该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内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首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来装备陶瓷企业,争取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注入,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优势;其次设立各种奖励,鼓励技术创新。再次,可采取设立风险基金的形式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鼓励高端人才以技术形式入股陶瓷生产企业,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竞争优势突出、技术先进的陶瓷企业。

  创新,是一条突围的道路。中国陶瓷最让人感到神秘,或者说吸引人的地方,是“名窑”“名瓷”“名家”“名作”,有了这些内涵,就等于赋予陶瓷产品以极丰富的文化艺术品味和极高的价值。这些年我国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科技含量很高的陶瓷产品,如抗菌陶瓷、水果磨器、新古瓷、贝瓷、小模花纸瓷、釉中彩等,它们

  为中国陶瓷开创出升级换代的道路。

  3.4构建健全的陶瓷产业服务体系

  健全的陶瓷产业服务体系是推进陶瓷产业有效发展的有力保障。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规划建设陶瓷产业的物流中心。二是推动陶瓷物流企业的发展。以现有主要物流企业为基础,以股份制的形式推进一批专业陶瓷物流企业的建立和运营,针对陶瓷产品易碎、易磨损的特点,创新流通业态;三是加强陶瓷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在陶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自律作用,有助于陶瓷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助于规范陶瓷企业的行为,实现企业之间的公平、合理竞争。

  综上所述,我国陶瓷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体制、工艺技术、品牌创造和维护及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强化政策扶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目标定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健全陶瓷产业服务体系,努力开拓我国陶瓷产品的国际市场,推进陶瓷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摘要:中高层住宅形式仍然是未来我国大城市住宅建设中的主流。文章围绕高层建筑结构,针对梁式转换层施工的模板和支撑体系、钢筋的连接和绑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等三大分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

  施工

  技术

  1、引

  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目前,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应用虽然很多,也在施工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但总体来说,都不够深入和全面。本课题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力求为以后的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2、转换层概述

  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之间产生了矛盾。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按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分为三类。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化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实际工程应用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梁式、柑架式、空腹析架式、箱式和板式。从跨数上,可分为单跨、双跨及多跨;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钢结构等。

  3、模板及支架的施工

  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这就是条件的多变性、参数的难控性和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模板装置的设置和装拆设计及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本文主要研究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因此对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不作详细探讨。

  3.1斜撑的施工要点

  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45度角设置,排距沿柱面竖向为1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2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

  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3.3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

  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

  (1)用中Φ48×3.5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小中48×3.5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维间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仍须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证措施。利用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卸失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钢管与柱子锁紧。

  (2)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

  《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要求。

  (3)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照公司的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法及己施工的梁式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4、钢筋的连接和绑扎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钢筋用量大、型号多;转换梁截面大,梁上下钢筋布置错综复杂。准确放样与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连接和绑扎尤为重要。

  4.1钢筋翻样与下料

  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几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

  (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销弯锚,负筋亦不起弯,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这样一来,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

  (3)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5)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4.2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部位应综合受力情况、施工难度、经济效益等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

  (2)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3)转换层主梁腰筋及箍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一般采用闪光焊接。

  (4)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如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

  5、混凝土浇筑技术

  转换梁混凝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块,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不间断。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每层间隔时间1.5-2h。

  (2)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插入振动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半径125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若钢筋太密,振动不能插入,则采用钢扦插,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3)楼板混凝土浇筑,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其余均采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用于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满足设计要求。

  (4)泵送施工全过程除了按常规操作外,应注意以下几点:布管及拆管要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泵送过程中,有泵管与溜槽配合,控制泵送冲击力,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中心温升值,固而降低入模温度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要控制内容之一。

  6、结

  语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重点对梁式转换层施工的三大分项:模板和支撑体系、钢筋的连接和绑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着现代高层建筑平面复杂多样化,在对转换层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摘要:本文从工程量清单招标应该注意的问题入手,论述了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投标报价、评标工作。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招投标

  造价管理

  1、前

  言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以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项目和技术性措施项目的数量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七部委第12号令《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及一些相关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依法招投标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工程量清单招标是招投标发展到一定水平,为推进和完善招投标制度、改进行政监督机制、引导招投标向市场经济过渡,进而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所采取的比较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方式。

  2、工程量清单招标需注意的问题

  2.1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

  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招标投标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从招标投标开始,直至竣工结算为止,双方进行核算、处理经济关系、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数量依据。因此工程量清单在招投标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工程量清单质量低劣、计算不准确,会给招、投标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因此,如何提高工程量清单的质量是摆在清单编制人员面前的一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熟悉《规范》内容,避免重、漏项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首先应做到不重项、漏项,因为重项、漏项会加大招标人的工程量风险使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由于《规范》中清单项目的综合性很强,有些项目综合了好几个子目的内容,如木装饰墙面综合了龙骨、基层、面层、压条、防护、油漆等的内容,因此编制人在编制清单时要根据设计要求仔细分项。在列项计算工程量之前应先熟悉《规范》中各项目的工程内容,同时应熟悉图纸内容,根据《规范》和图纸及施工方案快速、准确列项,使清单项目名称具体化、项目划分清晰,以便于投标人报价。除了要熟悉清单项目的工程内容外,还应仔细区分清单中分部分项工程项目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等各项费用的组成、内容,避免重复计算。

  (2)准确进行特征描述

  特征描述不清楚是目前工程量清单编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应引起清单编制人员的重视,因为特征描述不清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差异,造成投标企业报价时不必要的失误,造成报价不准。影响招标的工作质量,还可能埋下争议和索赔的隐患。

  例如,某安置小区住宅楼清单招标,对屋面聚苯板保温描述时。没有提到保温板的密度,施工单位在报价时按10kg/m3即130元/m3报价,但施工中监理要求采用符合规范的30k/m3的保温板,结算时施工单位提出索赔。但拿不出清单要求密度的证据,甲方认为就是按规范要求的。施工单位报价低是为了低价中标而采取的策略,因此拒绝赔偿。施工单位因此一项损失23450元。

  当然,要把所有的特征都描述清楚工作量太大,如混凝土矩形梁,《规范》规定要描述梁底标高,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试想一下,在一个大型公共建筑里有多少梁需要描述?就算《规范》解释里又补充说只描述主梁的特征,工作量仍然很大。因此,在具体编制时,我们可以对报价有影响的特征重点描述、详细描述,无影响的简单、粗略描述,如梁底标高主要要影响到措施费问题。可描述为层高3.6米以内和层高3.6米以上的梁,而梁的截面对报价影响不大,可简单描述为:梁截面详施工图。

  总之,项目特征描述是工程量清单的一个重要内容,清单编制人员应不厌其烦,将特征描述清楚,以保证投标人准确报价,避免造价纠纷。

  (3)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原则

  工程量清单应当依据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条件、各种操作规范、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编制过程应当遵循“四统一”原则,即“统一项目编码、统一项目名称、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编制原则和编制人的规定主要目的是为所有的投标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条件,切不可让投标人自己编清单来报价。

  (4)正确计算工程量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只是报价的基础,而结算时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为准。因此,很多清单编制人员对以为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方面要求降低了,计算粗略、甚至错误较多,这也是目前工程量清单编制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

  其实实行清单计价后,工程量计算的要求不是低了,反而更高了,因为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量清单编制

  工作的核心内容,工程量计算不正确,可能带来下列问题:

  1)工程量计算错误如果被投标人发现和利用,则会给业主带来损失,投标人如果发现工程量计算错误,可能会采取不平衡报价等手段达到中标后在工程实施中多收钱的目的。还可能提出索赔,例如,由于工程量增加,承包商的措施费不够开支,可能要求业主赔偿。

  2)工程量的错误还会增加工程变更价款的处理难度。《规范》4.0.9规定:由于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增加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这就使得工程师不得不和业主以及承包商助商确定新的单价,对变更工程进行计价。

  3)工程量的错误还会造成投资控制的困难。如某配套的公园,由于工程量计算不准确,使得合同价为420万,而结算价竟为六百八十万元。因此,正确计算工程量是保证工程量清单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才能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呢?

  ①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

  这里的规则是指《规范》上的规则即清单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而不是选定的定额上的规则即计价工程量的规则,由于受传统计价方式的影响,造价人员容易混淆用两种规则,这就要求造价人员熟悉两种不同的工程量及两种不同规则的区别,以保证准确计算清单工程量。

  ②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原则、方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造价领域的一些工作者就提出了工程量计算的原则、方法,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建筑结构由最初的砖混为主发展到如今的框架、框剪、钢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并存,工程量计算规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方法在如今看来不再适用,但其思路、精髓仍值得我们借鉴,仍有助于快速、准确计算清单工程量。如:统筹法计算工程量,虽然在全框架结构里。没法“利用基数,连续计算”,但我们仍然应“统筹程序,合理安排”、“一次算出,多次使用”、“结合实际,灵活机动”。

  为了加快计算速度,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在计算工程量时除了要遵循一定的计算方法外,还应根据图纸、计算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计算顺序。目前,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项目一般还是要设标底,只是标底不再作为评定中标价的唯一依据,标底也不再保密,可在招标文件中公开,作为投标价的最高上限,又称拦标价或招标控制价,报价超过标底作为废标处理。因此,招标人除了要编制工程量清单外,还要计算标底,那么就还得根据计算标底所采用的定额计算标底工程量。所以,招标人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先计算标底工程量,然后根据清单项目的综合性将标底项目进行整合,标底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一样的。就将标底工程量作为清单工程量。但必须记住一个清单只能有一个工程量;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清单的质量,因此清单编制人员应认真、细致计算工程量。

  (5)认真校核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除编制人要反复校核外,还必须有其他人审核。工程量清单审核的内容主要有:清单项目是否重项、漏项,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完整,工程量计算是否有误,清单编码是否正确等。

  (6)提高设计文件深度

  图纸设计深度是影响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清单编制质量,还应从提高设计文件的质量方面人手,设计文件的深度应能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

  清单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纸不够详细。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提出,在招标前完善图纸,提高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精度,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纠纷。

  3、总

  结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增强《招投标法》的可操作性,引导施工企业开展公平合理的价格竞

  争,促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营造一个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

  摘要:21世纪将是建筑智能化时代,本文对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作了简要论述,使业主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智能化建筑的管理。

  关键词:智能化

  流程

  实施

  工程管理

  1、概

  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集各种现代高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大厦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跨国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的形象标志,因而建设智能大厦已成为新世纪的开发热点。

  我国智能建筑始建于90年代,起步较晚,但却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建成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化的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建筑是高技术的结晶、系统集成商、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房地产开发商。智能建筑是高技术的结晶,既是技术密集型建筑,也是资金密集型建筑,它的设计和施工都不能照搬传统建筑的方法,需要有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和承建商。

  2、智能建筑的实施流程

  2.1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就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推动和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目前国情下,普通工薪阶层的安居房中,大量应用千兆网络布线就是一处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客户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所以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

  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工程建设的环节中,由专业顾问公司进行需求分析。顾问公司代表业主的利益,根据业主的实际要求,结合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招标文件和监管工程的实施过程。顾问公司通过编制技术规格书规定系统技术性能,对产品选择和实施方案具有否决权但对产品不具备推荐权。

  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即其所代理产品的供应商,他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容易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难于得到符合国情的合理方案,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

  2.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些公司提供的方案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每个工程都不一样,方案书实际早就储存在电脑中,所以十天半个月内即可出炉的方案不能适合于不同建筑的实际需求。

  智能建筑的建设特别应该注意“皮”和“毛”的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应该看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建筑本体之间,建筑本体是“皮”,智能化是“毛”;在楼宇控制系统和机电设备之间,机电设备是“皮”,控制系统是“毛”,如此等等。

  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

  “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2.3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

  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它已基本完成各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

  整个系统设计施工图作为日后的招投标工作、深化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2.4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目前智能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2.4.1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2.4.2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2.4.3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以上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就效率最高、效果最好而言应是弱电总承包即第三种模式,原因有几个:

  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而目前的情况是,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较深的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单位,在组织机构上设有基建处,有一些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这些人熟悉的又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各子系统不考虑对外开放通讯协议,造成总集成的麻烦。即使业主能招聘到一些有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会使业主的基建班子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大楼竣工,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

  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应当说,这可以使弱电和其他专业的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必然与智能建筑的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

  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弱电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弱电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的班子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的公司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弱电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

  2.5深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实施指南

  不同产品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电源供应方式等具体工艺不同。所以设计方不可能在产品确定之前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在优化设计完成后,应由弱电总承包商或各子系统承包商根据优化的设计资料和中标产品的技术资料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详细施工图应经总体设计方确认批准。确认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明确的设计责任和强制性的工作效力。

  2.6规范的安装调试是智能建筑建设的有力保障

  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遵守现行的规范和规定,必须有效的监管。批准后的详细施工图具有法定的指导意义,不能随意修改,此时的系统集成商等同于传统意义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的天职就是“按图施工”。任何施工中的变更必须总体设计方确认,否则就容易发生与原设计不符的质量问题。

  系统调试时,集成商获取机电设备厂家提供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后,就可以组织缩写相关的接口驱动程序。当所有的一次集成系统设备安装完毕、调试成功、提交完备的通用系统接口硬件、符合要求的系统接口软件编制完成,此时一次集成就完成了。

  2.全面的客户培训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能建筑队伍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可能要求物业管理公司不经培训就能熟练地操作系统。所以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

  2.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本保证

  智能系统的开通运行是该工程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而智能建筑的业绩、成果、投资回报才是智能工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尽管设备是一流的、质量可靠,但必须有人去维护、保养,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系统维护和运行的队伍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个名符其实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智能建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是龙头,是智能建筑功能与水平的体现。工程实施是智能建筑成败的关键。系统总承包商的选择,确保以确定的工程界面实施为中心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严格按设计、产品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施工和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三要素。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智能建筑历史实绩或成果的基本保证。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修建了许多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许多建筑物结构强度都有所降低,对老化或有病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是提高其耐久行、延长期使用寿命的有效办法。本文介绍了现价段主要的几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及其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粘钢补强加固法的工程应用,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结构加固技术

  粘钢补强加固法

  工程应用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常采用的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改变结构受力加固法、粘钢补强加固法、粘碳纤维布加固法等等。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加固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方案的确定要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优秀的加固方案不仅要体现在质量好、造价低、施工便捷,同时还要满足业主最各种使用功能要求。

  1、发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加固技术

  1.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矿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

  在适筋氛围内,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随钢筋面积和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构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增大主筋面积可有效地提高原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用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少。

  1.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用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1.3粘钢补强加固法

  所谓粘钢补强加固技术,就是当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受力不足或由于过度的变形、裂缝儿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时,通过粘结剂(建筑结构胶)将钢筋粘贴到钢筋混凝土构件外部适应位置来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

  或正常使用要求的一项技术措施。

  粘钢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胶粘剂硬化时间短。一般构件加固33d后即可使用,加固时不必影响使用或少影响使用,只需卸除构件承担的全部或部分荷载。施工工期很短,特别适用于应急的加固工程。

  (2)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只需对被加固构件的表面进行处理,用粘结剂将钢筋与之牢固地粘接成一个整体,就能使钢板与原构件很好地共同工作,且不需特殊设备,所需劳动力少,易于操作。

  (3)胶粘剂的粘结强度高于混凝土、石材等,可以使加固体育原构件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受力较均匀,不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力集中现象。

  (4)粘贴钢板所占空间小、几乎不增加构件的断面尺寸和重量,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净空间、不影响构件的外观。

  (5)加固效果显著,不仅相当于补充了原构件的配筋,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承载能力,而且通过粘贴钢板可有效地保护原构件的混凝土不再产生裂缝或使已有的裂缝得到控制而不继续扩展,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原构件的整体刚度。

  基于上述特点,该技术近年来再实际工程加固得到广泛地应用,发展很快,已成为诸多加固方案中优先考虑的方案。

  1.4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粘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1.5间接加固法

  1.5.1预应力加固法

  (1)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纵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载力也随之提高。

  由于水平提杆的作用,原构件的截面应力特征由受弯变成了偏心受压,因此,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弯状态下原构件的承载力。

  (2)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纵向力并通过余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点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60℃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1.5.2增加支撑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力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少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2、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的工程应用

  2.1工程概况

  某工程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由于年久失修,经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工程实测梁板混凝土强度不到20MPa,屋面横向梁中部及纵向轴梁中部多处存在一定深度的裂缝;经分析比较,决定采用基本上不增加构件外形尺寸的粘钢强加固法,这样可以在不影响使用的状态下进行加固施工,又不影响外观。且工作量最小,满足业主要求。

  2.2粘钢补强加固的构造规定

  (1)粘钢补强加固所采用的钢板厚度以2-6mm为宜;

  (2)对于受压区粘钢加固,当采用梁侧粘钢时,钢板宽度不宜大于梁高的1/3;

  (3)钢板表面须用M15水泥砂浆抹面,其厚度:对于梁不应小于20mm,对于板不应小于15mm;

  (4)粘结钢板在加固点外的锚固长度:对于受拉区,不得小于200t(t为钢板厚度)、600mm中的最大值;对于受压区,不得小于160t、480mm两者中的大值;对于大跨度或可能经受反复荷载的结构,锚固区宜增设u形箍板或螺栓附加锚固措施。

  2.3粘钢法原理

  站岗法原理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关系一样,将钢板粘附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侧的表面。利用其粘结力传递剪力,使钢板作为受拉钢筋的一部分,起着受拉钢筋的作用。粘钢后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40367-2006的相关规定进行,其受压区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FyoAso+fbayAxa_f′yoA′so=Fcmobox

  式中:fyo—原构件纵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o—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fay—加固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

  Aa—加固钢板截面面积;

  f′yo—原构件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A′so—原构件纵向受压钢筋截面面积;

  fcmo—原构件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bo—原构件的宽度;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当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时,此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V≤Vo+2fnyAalLu/S

  同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Lu/s≥1.5式中:v—斜截面剪力设计值;

  Vo—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Aal—单肢箍板的梁侧混凝土的粘结长度;

  s—箍板轴线间距。

  2.4粘钢加固方案

  2.4.1楼板的粘钢加固

  本工程楼板的加固方法为在楼板的底部粘贴钢板条,选用δ为3mm钢板,钢板宽80mm钢板条的中心间距为400mm,长度为板跨的长度。

  2.4.2梁侧粘钢加固

  梁的粘钢加固方法为选用8为3mm钢板,钢板宽100mm,钢板条的中心间距为200mm,钢板长度为粱的净跨距。为提高加固效果,在梁的两头增设并联“U”形箍板。箍板为δ为3mm钢板,钢板宽100mm,长度1000mm。

  2.5质量要求

  (1)粘钢所用粘接剂,选用锚固树脂胶,其机械性能为:钢板粘接,剪切强度18-20MPa;

  (2)粘钢时原有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要进行打磨,其深度:梁不小于6mm,板不小于4mm;

  (3)钢板采用Q235钢。钢板粘接面。须进行除锈和去粗糙处理,打磨纹路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并用脱脂沾丙酮擦拭干净;

  (4)为使站钢板发挥应有的作用,粘贴前应对被加固构件进行适当定升、载荷。

  2.6粘钢加固施工工艺

  被粘接混凝土及钢板表面处理一钢板涂敷结构胶一粘结板一固定及加压→固化→检N→防腐处理。

  2.6.1混凝土表面处理

  用轻型水磨石机磨去混凝土粘结面浮浆,用棉布沾丙酮将表面擦干净,以保证胶层粘结在坚实的混凝土基材上。

  2.6.2钢板表面处理

  用角向磨光机队钢板粘结面进行除锈和去粗糙处理,打磨纹理方向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然后用棉布沾丙酮将粘结面擦干净,擦钢板是要顺着纹理擦,以增加钢板与结构胶层的粘结能力。

  2.6.3配胶

  按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的比例在现场计量配制胶结剂。

  2.6.4粘贴钢板及固定加压

  胶结剂配制完毕后,及时用抹刀涂敷在已处理的钢板表面,厚度以1-3mm为宜,中间后边缘薄,然后将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并立即加固固定,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一般兼作钢板的永久附加锚固措施,其埋设孔洞应与钢板于涂胶前同事准备好。

  2.6.5检验

  当胶结剂固化70%左右强度(20℃一般24h)时,即可拆除加压工具,用小锤敲击钢板检验其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

  2.6.6防腐处理

  在钢板外涂2cm厚1:2水泥砂浆,以保护钢板。

  2.6.构件不卸荷粘钢的条件

  实际工程中的粘钢加固构件,加固前应进行卸荷。若受条件限制,不能卸荷或只能部分卸荷时,应对粘钢时构件的条件加以限制,以保证所粘钢板能充分发挥加固作用。通常不卸荷粘钢时有个条件可以控制:1.粘钢时构件承受的荷载;2.粘钢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2.粘钢加固技术的施工要求

  (1)构件表面处理。对老混凝土构件,应在其粘合面位置打磨(约除去2-3mm厚表层)。直至完全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蘸丙酮擦拭表面即可。对于新混凝土面,可直接用钢丝刷刷去表面松浮物,再用有压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2)钢板粘贴前的处理。钢板粘结面也需要进行清污、除锈和打磨等前期处理。可采用喷砂、手砂轮或用砂布直接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然后用脱脂棉蘸丙酮擦拭干净。

  (3)构件卸荷或支撑。粘贴钢板前,应对被加固构件进行合理卸荷或作必要的支撑,待粘结剂完全固化后才可拆卸支撑。

  (4)粘结剂的制备。粘结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表面,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如无空洞声,表明已粘贴密室;钢板粘贴后,即用特制u型夹具夹紧,或用木杆顶撑,其压力保持在0.05-0.1MPa,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5)钢板防锈。粘结剂一般可在常温下固化,24h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3d后即可受力使用。构件粘钢加固后,为防止钢板生锈,应对其涂刷防锈剂、水泥砂浆或采用其他措施加以保护。

  3、结

  束

  通过实践证明本工程用粘钢加固对结构进行补强加固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方法,既稳定可靠又方便快捷,同时物现场湿作业,施工设备简单。但是,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应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根据加固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和满足业主对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合理确定。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自己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的实际出发,阐述决策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要想全面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决策气象服务专业团队,以保证决策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决策气象服务平台,以保障决策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准;同时还必须拥有一套对决策气象服务效果检验和评价评估体系的支撑。对我们的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定。

  关键词:提升

  服务

  水平和能力

  气象事业是基础型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为社会活动提供公众服务,为广大专业用户提供专项服务,而决策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部门与政府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政府领导了解气象部门服务能力和发挥社会效能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容易体现部门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因此,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决策气象服务放在气象服务的首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为各级政府提供“准确、及时、主动、科学、高效”的优质气象服务,真正成为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不可缺少的参谋和助手。要想全面提升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就必须科学谋划,高瞻远瞩,形成具有部门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服务深度决定服务高度,服务高度源于服务人员对服务的理解,理解的越深刻服务的水准越高。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专业团队是决定决策气象服务质量的关键,对领导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强烈的服务意识、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技术本领。因此,一支高素质的决策气象服务队伍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服务产品生产者(专业预测预报人员),他们必须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清晰的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科技成果,熟练地应用各种“原材料”(各种预报产品、实时资料和相关信息),生产出高质量精细化的预报服务产品。二是服务产品制作加工包装人员,他们对产品的制作加工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超凡的审美思维,将专业的表达转化成通俗的语言或一目了然的图表,准确、清晰地将决策层关注的重点呈现出来,经过加工包装后的服务产品,既简洁美观、通俗易懂,又具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服务产品“推销”人员,他们必须具备超常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同时还具有超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加工包装好的服务产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迅速快捷地传递给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为领导正确、科学决策争取主动,并赢得决策者的青睐。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政府领导的联系沟通,做好“售后服务”,时刻领会领导的意图和需求,抓住领导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天气形势的演变及时滚动修正我们的服务内容,实现无缝隙化服务。

  2、改进完善决策服务平台

  目前,五花八门的服务平台琳琅满目,既不实用,又不规范,甚至有重复和交叉建设现象,没有有效地整合资源,现代化技术成果利用率不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闲置,服务产品和内容不规范统一,服务手段和形式单一原始,服务品质档次粗略。要想全面提高决策服务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就必须实现决策服务平台一体化,省、市、县三级要有统一的综合决策服务平台,从产品的初期制作、中途的加工包装、后期成品的发布,服务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一次性完成,多快好省,既规范又高效。因此,国家气象局对综合决策服务平台制定一个指导性意见,由各省(市)气象局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发一套适合本省三级(省、市、县)决策服务平台。只有改进完善决策服务平台,我们的决策服务工作将会更加简

  便快捷,服务成效将会更加显著,政府领导将会更加满意,民众将会更加受惠。

  3、建立决策服务评价评估体系

  决策服务的质量、社会的公信度、领导的满意度,是决策气象服务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评估才能显现,那么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决策服务评价评估体系,对我们的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评估,既要定性又要定量,这样才能深知我们服务工作的优劣,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决策气象服务评价评估体系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检验我们服务质量的试金石。

  摘要:本文通过脱硫增效剂在6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使用,介绍了脱硫增效剂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的应用,通过它的应用可提高脱硫效率及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主题词:脱硫增效剂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

  应用介绍

  1、绪

  言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厂火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5.6%,6000千瓦以上发电设备容量中火电约占77%,燃煤电厂SO2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近50%。目前,我国已经把酸雨和SO2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为应对火电燃煤造成的SO2污染,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开发出数百种FGD技术,其中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成熟、效率高,但由于石灰石本身的性质及工艺限制,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也存在着能耗、效率等等问题,提高FGD系统的脱硫性能,使其能适应更多种含硫量的煤种,降低系统能量损耗。

  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4×600MW机组,脱硫系统是由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工程总承包建设,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设计采用德国LLAG公司富有特色的分隔装置和脉冲悬浮搅拌装置。每套FGD装置燃用设计煤种时的设计处理烟气量为2146156m3/h,脱硫效率不低于95.9%。按照单机年利用小时5000/b时、全年耗煤460万吨、设计含硫率O.7%及实际平均脱硫效率96%计,SO2排放年排放约为2000吨。为提高脱硫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公司于今年开展了脱硫增效剂的实验、使用工作。

  2、脱硫增效剂工作原理

  在脱硫过程中,石灰石与SO2的反应速度受控于CaCO3的溶解速度。CaCO3在水中以微小颗粒状存在的,在这些微球表面,存在着双膜效应,阻碍了CaCO3在水中的溶解,通过改善CaCO3在水中的溶解问题,将会对整个脱硫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提高。

  脱硫增效剂主要是针对CaCO3表面物性的活性剂和催化剂。用来减弱和消除双膜效应,改变固液界面湿润性,提高界面传质效率,促进SO2的吸收。同时渗透进入CaCO3的微球表面遍布的微孔和裂纹,使得液体中硫的传质从这些微孔和裂纹顺利引入,增大有效传质面积,强化石灰石溶解度,从而大大加快了石灰石与SO2的反应速度。

  3、试验煤种和脱硫增效剂

  3.1试验煤种主要为含硫量为O.7%的设计煤种和含硫量为1.0%的校核煤种

  3.2脱硫增效剂为宝莱尔(香港)有限公司提供的POLYTE4080A脱硫增效剂

  脱硫增效剂主要成份有:CaCO3表面活化剂、反应催化剂、化学隧道形成剂。

  表面活化剂:改变固液界面湿润性,提高界面传质效率;

  反应催化剂:降低反应能,提高反应速度;

  化学隧道形成剂:形成CaCO3的微球内部化学隧道,将反应从平面推向立体,进一步提高吸收剂利用效率和加快反应速度。

  4、脱硫增效剂试验情况

  在机组满负荷(600MW)运行条件下,通过对人炉煤硫份的合理掺配,进行了设计含硫率及校核煤种含硫率两种工况下的试验。

  根据现场情况,将脱硫增效剂溶解在吸收塔区集水坑中,通过集水坑泵输送到吸收塔内。首次使用时,浓度范围按800ppm控制,按吸收塔浆液池体积计算增效剂使用量约为:3.14×7.752×10×0.8/1000=1.5(吨)。脱硫增效剂主要作用是催化增效,在脱硫反应中并不消耗,产生的损耗基本是浆液水分流失及共沉淀(即增效剂被包裹在固体副产品中)等造成的,后续添加量仅考虑出石膏带水等步骤的损失和自身的衰减情况作酌量补充。操作过程根据浓度下降情况,补充至800ppm。

  4.1试验情况记录如下:

  4.2经济性比较:

  节能计算公式:n(台数)×1.732×0.9(功率因数)×6(运行电压)×m(运行电流)×24×300(年运行天数)×0.998(主变利用率)×0.4358(含税上网电价):x(万元);

  试验前正常情况下,三台浆液循环泵的运行情况为两台连续运行、一台间断运行(停运时间约为三分之一)。试验后基本可保持一台浆液循环泵长期备用。浆液循环泵电压等级为6kV、运行电流约为100A、功率系数按0.8、多停运间为20天(扣除试验前正常可停运的10天左右时间)计,根据节能计算公式,则使用脱硫增效剂后每月可节约电量23万kWh,上网电价按0.4元/kWh,则可节约电费9.2万元。而每月脱硫增效剂添加量约为2吨,费用大约7万元。即使用脱硫增效剂后,每月单套脱硫系统可实现2.2万元的经济效益,全厂四台机组每年可实现2.2×12×4=105.6万元的经济效益。

  另外,由于减少浆液循环泵的运行,则叶轮、管道等磨损减少,维护工作量减少,年节约费用大致在几十万元左右。

  4.3相关案例介绍

  4.3.1华能某电厂脱硫增效剂使用情况记录如下:

  4.3.2华电某电厂脱硫增效剂使用情况记录如下:

  从以上案例也可以看出,脱硫增效剂的使用有助于增加石灰石反应活性,提高系统脱硫效率。从而,在保持既有脱硫效率前提下,可关闭部分浆液循环泵,降低所需L/G,降低脱硫塔用电率,从而降低成本。

  5、结

  论

  根据上述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可知,脱硫增效剂能显著强化燃煤电厂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的脱硫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目前发电成本居高情况下,用脱硫增效剂也是小体积、高流速、处理烟气量大和造价低的新型吸收塔的发展方向之一。

  摘要:美国低储蓄高消费模式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和美元本位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偏低。这使得我国的消费水平更加偏离了支撑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标准。构建合理消费模式十分必要。

  关键词:美国消费模式

  中国消费模式

  对比

  启示

  一、美国低储蓄高消费模式的形成

  消费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惯、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已有100多年历史。美国低储蓄高消费模式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和美元本位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

  从历史层面看,美国消费模式是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不断发展的产物。工业革命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市场小发达,在人类基本物质需要还没满足前,通过发展金融刺激消费需求是不可能的。到19世纪末,经过100多年的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社会产品供给极大丰富,产能开始出现过剩,客观上需要刺激消费,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消费信贷应运而生。到1929年,已经上升到704L美元。1930年,消费市场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足靠分期付款卖出的。50年代后,随着信用卡的出现,美国信贷消费得到了空前发展,直到金融危机前,美国通用信用卡的发卡总量接近6.5亿张,交易总额达到了1.53万亿美元。

  从货币层面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为美国超前消费提供了内在保障。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重要区别在于美国可以依靠美元基础地位,通过资本回流弥补国内储蓄不足,以保持宏观意义上的储蓄(投资)、消费平衡。美元本位制对美国消费模式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元作为国际支付货币,赋予美国用纸币换取实物资源的特权,使美国可以维持超前消费能力。二是在美元本位制下,由于美元可以直接换取实物资源,美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部门和金融领域升级,亚洲国家经济资源则流向一般制造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消费能力实际上是美国固有消费和亚洲未来消费的加总。三是在微观层面上,全球资本流入提高了美国房地产、股票等资产收益率,助长金融投机,形成巨大的财富效应,促使美国家庭降低储蓄扩大消费。

  二、我国消费现状与消费模式

  (一)最终消费率偏低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需求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进行测算,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91.9%。但是,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部分,因而不能笼统讲内需的高与低,要考察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相对占比。统计数据表明,1978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62.1%。从1978到1992年。这14年中我国的最终消费率都在60%以上,投资和出口合起来不到40%。但2000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2003年是投资猛增的一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4亿元,只比上年增长9.1%。到2006年,在宏观调控持续多年、固定资产投资压缩多年的条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仍然达到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这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消费的贡献率则快速下滑,我国最终消费率由2004年的54.3%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48.8%,而最终消费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一直居于37%-39%的低位,并且是呈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际经验,最终消费率超过60%时,属于适度消费水平。世界银行统计结果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在70%-80%之间。以2002年为例,当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80.1%,其中高收入国家为81.O%,中等收入国家为74.3%,低收入国家为80.7%。我国2002年的最终消费率为58.2%,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国家),如菲律宾为81.2%、印度尼西亚为78.8%、泰国为68.9%。在世界正常经济体中是最低的,这使得我国的消费水平更加偏离了支撑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标准。

  (二)城乡消费不协调

  消费包括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我国城乡消费模式差异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基础,并受自然条件、经济因素、人口变动以及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和运动的结果。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长期失衡,必然影响经济增长。

  造成城乡消费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收难,影响了农民的购买力水平。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跌,因而农民的农业收入很难有大幅度提高,农

  业收人占总收入比重还会进一步下降。其次,社会保障水平低。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处在一种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及国家救济的低水平上,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政策覆盖面小,农村贫困面还较大。加大了农民对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预期,农民不得不控制消费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的人不敷出风险。再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影响农民购买力。目前大多数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缺乏专门的售后服务机构,消费环境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最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影响农民跨期消费的可支付能力。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银行机构缩减,消费信贷供给脱节;贷款条件苛刻,门槛高;对消费贷款宣传不到位,农民认知率低;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欠协调等特点,客观上造成了农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

  三、构建合理消费模式

  (一)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国消费不足表现为最终消费率偏低、平均消费倾向低而储蓄倾向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能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同步提高,造成国内市场规模不能相应扩大,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结果迫使经济增长只能依赖越来越多的出口。因此,我国现在要实现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来发展经济。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具备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因此,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国今后仍然要坚持这一方针。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首驾马车,因此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目前我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9%左右,而美英口等发达国家都曾达到10%以上,我国作为比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多4亿的大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占世界比重达到20%是完全正常的。同时,要在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中完成结构调整。要从战略上认识到美国消费模式缓慢变动意味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我国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更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回旋余地和战略空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全球新一轮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调整机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二)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农村消费比重低、城乡消费需求关系不协调,同时也说明农村消费增长具有巨大潜力。要挖掘这种潜力,必须以城乡统筹为基本立足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次,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失业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村社保投人,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问的差距,实现基本服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再次,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公路建设力度,完善电网,构建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最后,加强消费教育,既激发农民勤劳致富,又要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

  摘要:建设园林型城市,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水源绿地

  地域性

  绿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最佳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化建设的目

  的不仅是美化市容市貌。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尽管城市绿化的理念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在大城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在我国许多中小城市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该文将中小城市城市绿化工作进行探讨,以促进中小城市的绿化可持续发展。

  1、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作用。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构成的系统,是由城市公园、道路绿地、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环境绿地、园林圃地、经济林、防护林、生态林及城郊风景名胜区绿地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遵循以下规划原则:一是统筹考虑和布局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水源绿地、环保绿地和游憩绿地。二是尽量少占农田,在满足植物自然生长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非耕种用地及建筑物间的破碎地形布局绿地,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三是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斑块,形成合理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并注意留有发展余地。四是将植物多样性与城市景观规划结合,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2、对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的合理实施

  绿化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建设的主流,因此,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园林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减轻污染和噪音,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调节和改善小气候。给城乡居民提供优雅、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小城市在进行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在小区绿化造景时充分考虑楼层较高居民的观赏需求。

  2.2远近结合,经济适用

  植被选择不仅要考虑人们的观赏性,还应充分考虑植被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发挥树木、花草合理搭配等生态效益。

  2.3体现生态保护性

  坚持以生态学为基础,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2.4满足小区居民的审美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创造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氛围,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5具有创新意识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他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即要求园林设计者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及发散的思维,能够巧妙地创造出新的绿地景观、绿地风格和绿化环境。

  3、合理配置城市绿化植物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工作涉及城市、社会、自然、生态、技术、艺术与工程等多方面内容,而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合理配置城市绿化植物是实现城市科学、生态、人文绿化的关键。目前,城市平面植物主要有孤植、丛植和林植三种配置方式。

  3.1采用立体植物配置的方式

  目前,常用的立体绿化植物主要是攀援类植物,它们是立体绿化的基础材料。既可以进行墙体、屋顶篱笆、桥体和公路边坡的绿化,也适用于室内立体绿化,如紫藤、藤本月季、常春藤和苍翠等。

  3.2采用城市景观与花卉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花卉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形式,其具有色彩丰富、形态变化、灵活多样的特点,为城市园林设计提供了形态各异的景观布局。景观花卉的主要形式为花坛、化境、花丛、花群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在使用景观花卉造景时要遵循季相相宜、地域相宜、色彩相宜、位置相宜和因质相宜等原则。

  3.3采用草坪规划设计

  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许多大城市都把铺设开阔、平坦、美观的草坪纳入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之内。一般情况下草坪具有观、点缀风景、提供活动环境、绿化环境和保护土地等作用。

  4、合理地制定城市绿化规划方案

  4.1总体规划。

  统筹安排,分期建设远期规划绿地时要考虑到城市将来的发展,既要考虑将来绿地面积与已建面积的比例,应预留一定规模的公园占地、道路绿化带及街头绿地等占地。分期完成城市、郊区、各农村乡镇及县域范围内大地绿化,从而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

  4.2培养引进人才,提高绿化的覆盖率

  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具有高级园林技术与管理的人才,做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使城市绿化的布局更为合理。同时,园林部门要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组织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4.3加大城市绿化保护的执法力度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依靠有力的政府行为做向导,才能正常运转。在中小城市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绿化执法队伍,是维护绿化成果的重要保证。

  4.4提高人们绿化保护意识,落实“门前三包”工作。

  目前,中小城市的“门前三包”制度落实的不够理想,远远不及大城市的“三包”意识,有些中小城市的“门前三包”形同虚设,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城市绿化环保维护的工作实施难度大。同时,利用报纸新闻媒体加大城市绿化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绿化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5、结

  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园林事业是否发达,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富强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才能使风景园林建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同时必须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确保园林建设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七: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关于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

  为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市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对陶瓷产业投入不低于5亿元,并制定本政策。

  第一条

  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

  (一)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成立陶瓷产业专家委员会,组建产业专家库。安排相应资金支持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偿服务。(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

  (二)鼓励陶瓷企业引进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科学发明奖主要完成人或相当层次人才(A类);湖南省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科学发明奖二等奖以上主要完成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主要专家或相当层次人才(B类);教授、副教授、博士、国家级技能大师或相当层次人才(C类)。以上人才与企业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在xx城区购买商品房的,分别给予2000元/平方米、1500元/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分3年按30%、30%、40%进行支付,并妥善安排引进人才的配偶、子女就业就学。(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办,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房产局)

  (三)对新获评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分别给予5万

  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省陶协)

  (四)市陶瓷烟花职校、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湖南工业大学xx陶瓷学院等学校新开设全日制陶瓷类专业、当年招录新生达到50人以上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学校办学经费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对本地企业接纳毕业新生就业3年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就业补助。企业与国内外全日制本科院校合作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或中高层管理人员,年培训经费超过50万元以上的,对企业给予经费总额的20%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陶瓷烟花职校、湖南陶瓷技师学院、市财政局)

  第二条

  鼓励企业创新升级

  (一)对新获得xx市认定的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下同),给予5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xx市认定的技术中心,分别奖励200万元、50万元、10万元;对企业科技成果纳入湖南省制造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导向目录、湖南省科技计划的奖励10万元;对新获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万元,复评通过的奖励3万元;对获得省级以上专利奖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二)对应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或国家发明专利,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3年内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新增税收2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次性给予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三)对年纳税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购置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装备总价值达到200万元以上,或单台设备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设备总价值2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企业当年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新企业投产后3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按前述对应标准给予补助。对企业评为国家级、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评为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四)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新材料企业认定的陶瓷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获得军方采购合同的陶瓷企业按合同实际采购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第三条

  培育发展龙头骨干企业

  积极培育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年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和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年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

  (一)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兼并重组过程涉及到资产过户应缴纳的相关税费,税收按地方留成部分的80%、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100%补助给企业,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的30%收取;对重组后3年内年税收增长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每年按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

  (二)重奖企业领军人才。对当年纳税首次达到1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且当年税收增幅达到10%以上的企业的法人代表,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三)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后,该上市企业首发募集资金总额60%以上投入xx范围内的,根据首发募集资金额,按照以下三个档次对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首发募集金额3亿元以下的(含3亿元,境外上市以首发当日汇率折合人民币计算,下同)、3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10亿元以上的,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对总部设在xx的,奖励标准提高至300万元、600万元、100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四)对因上市成功、兼并重组、抛售限售股后,企业高管当年缴纳个人所得税在300万元—1000万元的,将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补助给个人;在1000万元—2000万元的,将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补助给

  个人;在2000万元—5000万元的,将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补助给个人;在5000万元以上的,将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90%补助给个人。以上奖励资金须用于xx范围内的投资置业。(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第四条

  着力夯实产业链条

  (一)鼓励原辅材料集中生产,对年销售原辅材料2000万元以上,其中本地销售占销售收入80%以上,且年纳税额2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连续3年按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40%给予奖励,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二)生产数字化、智能化陶瓷装备的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生产单机价值20万元以上或成套设备50万元以上,且应用于本地企业5家以上、上述设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年纳税50万元以上,按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首台(套)设备认定,并首次应用于本地企业的,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第五条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

  (一)鼓励陶瓷企业争创省级、国家级品牌或质量标杆(示范)企业。企业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中国名牌产品”、“湖南省省长质量奖”

  的,分别一次性奖励

  20万元;初次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国际知名品牌”、“湖南省名牌产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初次获得“株洲市市长质量奖”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新评为国家级、省级品牌示范或质量标杆、出口质量示范企业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鼓励企业申请以马德里商标注册为主的国际注册,对企业在国外新核准注册的国际商标每件奖励1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食药工商质监局、xx检验检疫局、市财政局)

  (二)鼓励企业组团“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推介xx陶瓷区域品牌,对陶瓷企业或陶艺大师组团参加国家级、国际有影响力的重大商务文化交流活动,给予活动经费总额20%的补助,全年累计最高补助分别不超过10万元、15万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三)推广陶瓷文化旅游和陶瓷工业旅游,对新获评国家3A、4A、5A旅游景区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第六条

  鼓励企业开拓市场

  (一)陶瓷企业统一规范使用xx区域品牌LOGO,在北上广深设立展示平台或销售窗口面积达到100平米以上的,每年奖励20万元,在其他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设立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在国外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设立

  展示平台或销售窗口的,由牵头部门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适当补助。(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二)企业参加广交会的,给予每个展位3000元/届的补助;参加中国糖酒交易会的,给予每家5000元/次的补助;参加国际性或境外重大展会的,给予其展位费40%的补助;企业参加国内陶瓷主产区组织的展会,由牵头部门提出申请,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适当补助。(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三)对年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且采购本地陶瓷成品半成品金额达到2000万元的本地陶瓷贸易企业奖励30万元;采购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每增加500万元奖励3万元,累计奖励不超过5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四)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陶瓷产品,并积极宣传推介,使xx陶瓷纳入更多地方的政府采购目录。(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

  第七条

  打造产业服务平台

  (一)对落户在xx、年纳税100万元以上、资质达到AAA以上、年运输量1000标准集装箱以上的物流企业,按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20%给予补助,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二)对新编制陶瓷行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团队,标准经批准发布后,给予编制团队适当的经费补助。(牵头单位:市食药工商质监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三)对国家权威检测机构与xx陶瓷企业联合在xx设立检测分支机构的,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企业自主建设的陶瓷检测检验实验室,获得国家认监委认定、检测报告获得国家认监委认可的,给予30万元的奖励。(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食药工商质监局、xx检验检疫局、市财政局)

  (四)支持陶瓷商协会做实做强。对登记注册地在xx的陶瓷商协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或自主组织开展陶瓷展会、专家论坛、行业学术研讨、考察调研、行业协作等有益于xx陶瓷产业发展的活动并取得积极效果的,给予相应补助。(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省陶协、省电瓷商会等)

  第八条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一)对注册地在xx或在xx设立分支机构的软件开发企业,自主开发获得软件著作权的陶瓷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推广5家以上本地陶瓷企业应用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企业,购置成本达到50万元以上、系统稳定运行1年以上的,给予成本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

  位:市财政局)

  (二)促进企业普及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开设网上商城旗舰店。对在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等知名电商平台设立网上旗舰店的陶瓷企业,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当年电商纳税5万元以上且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的,奖励2万元;交易额每增加1000万元,增加奖励1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第九条

  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一)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1.非经开区陶瓷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采用招拍挂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并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先将核定的征拆、办证等土地成本直接拨付企业,其余溢价部分(摘牌价-核定成本)加上契税的50%拨付到产业发展基金账户,从产业发展基金中暂借给企业作为发展资金。对投产3年内年平均税收贡献达到80万元以上的,将暂借款奖励给企业;达不到税收贡献标准的,收回暂借款的50%。(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

  2.对原用地性质为集体土地且年纳税额度在300万元以上的陶瓷企业,申请办理国有土地用地手续时,按规定补缴土地报批费用和其余办证费用后,除上缴上级部门费用外,其他费用等额给予补助;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按下限标准的30%执行。(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

  经科信局、市国土资源局)

  (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产业发展基金与银行合作,先期建立2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今后视业务拓展情况增加注资,合作银行需按1:8以上比例放大,专门针对xx陶瓷企业发放贷款,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成本,延长还款期限。纳入以上合作项目的陶瓷企业贷款数额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且当年纳税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可获得贷款利息30%的贴息。企业当年贷款贴息总额最高为20万元。新增贷款必须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3年内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一律不予贴息。发挥省农信担保公司xx办事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具备条件的陶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帮助其解决担保难的问题(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人民银行)

  (三)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发电企业采用直供电方式购电,支持经开区、工业大镇、街道、长庆示范区成立售电公司对辖区内企业进行集中供电。对新成立的售电公司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补助。(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供电公司、市财政局)

  第十条

  大力推进“两型产业”建设

  (一)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两型企业”认定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牵头单位:市两型办,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二)鼓励新能源推广应用,对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达到200万度以上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应用生物

  质能源的年产气量热值折合天然气达到100万立方米的企业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牵头单位:市发改局,配合单位:市经科信局、市财政局)

  (三)鼓励陶瓷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年综合利用陶瓷废弃物2000吨以上、5000吨以上,产值达到1000万元、3000万元的企业给予5万元、10万元的奖励。(牵头单位:市经科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相关热词搜索: 对陶瓷产业的政策支持 陶瓷 政策 支持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