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6篇

时间:2023-07-27 15:54:02  阅读:

篇一: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第一篇: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综合素质评价体现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思想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对此,我们的理解是:“面向全体”是相对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讲的,指的是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是相对与学生来讲的,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不断发展,从学生的集体角度来看,指每个集体都得在各方面均有人才出现。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落实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了从重教学到重育人的转变;从重分数到重品行的转变。明确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一种好的学习品质。

  2、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下制订出来的,它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再者,学生全程参与了评定,在评定过程民主化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主次地位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3、体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既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如何让道德教育潜移默化成学生完善的健康人格是全社会都要关心的课题。德育教育需要利用学科的载体,也需要课外体系的协助,如教育基地、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如果缺乏德育教育的系统构架,校内外教育形成反差,德育教育的成果就

  会被削弱。我们将德育指标渗透到各项目之中,使每个项目都有德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真正体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思想。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抓好抓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社会代表参与,确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技能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艺术技能、实践与操作技能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制定评价方案。

  二、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文件精神和学校评价方案,领会评估标准、步骤及方法。

  三、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四、建立诚信制度: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五、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参加培训,结合学校对本校评价人员培训,做到公平、准确。

  六、实施校级监控制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和考试成绩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七、规范教师对评价学生的管理。如果说传统教学能够使广大教师围绕“升学率”转,那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制定了一套以学生成绩为核心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评优表模、奖金发放、岗位聘任、职称晋级挂上了钩,并不是教师所愿意的。如果没

  1有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又与评优表模、岗位聘任、奖金发放、职称晋级挂上钩的刚性的评价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落实只会是纸上谈兵,仅仅限于理论的探索,这不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所

  能改变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引进外国先进学业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评价理念;在考试中,不论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试卷结构、命题技术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进程。

  八、学生学业评价做到多元化。学业评价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学业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学业评价的原则也更多地反映多元化特点:

  1、学业评价是多角度的;

  2、学业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

  3、学业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尤其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准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情况;

  4、正式与非正式学业评价同等重要;

  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

  九、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十、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

  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

  (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

  十一、评价权重的衡量

  (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3分,(尽量以鼓励为主)。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总分÷过程评价次数=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

  “优”;

  7—8分为“良”;

  6分为“合格”;6分以下“待合格”。

  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

  (2)可测性指标的分配比例:平时占30%,期末占70%。

  十二、评语及评价等级说明。班主任每学期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名学生写出评语。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注意以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客观描述学生进步,潜能及不足。在等级评定和老师评语的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制订出发展计划,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确定发展目标,不断进步。小学中、低学生写出自己发展的小目标,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实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作为相关评比的依据。评价结果要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方式通知家长。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评价心理的转变。

  城关镇文胜小学

  2012年2月

  第三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大河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

  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坚持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的连续评价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7、民主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反思等;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

  2、评价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根据表一中一级指标的六个项目分设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待合格)。

  3、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大河中心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2)成立大河中心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全校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3)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3--5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形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实施

  (1)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逐项进行综合评定。

  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为,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

  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

  班级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的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结果,依据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对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评价结果,学校及其教师可根据平时的了解对其诚信度进行确认后方可参考。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2)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等。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可直接为“D”:

  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者;

  ②本学期受学校处分者;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评定为高一级等级:

  ①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奖励者;

  ②学期内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学科单项竞赛奖励者;

  ③被教育部门或其他团体授予某种荣誉称号者;

  学校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档案,如实填写《大河中心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五、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1、建立公示制度

  公示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评定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民主、透明。

  结果评出后,把等级评价为A、B级的学生名单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C、D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2、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

  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首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无问题的要耐心给予解释说明。

  3、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学校要对参加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制度等,确保评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避免教师或他人对评价工作的非正常干扰,避免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团结,使评价变成互相之间的“挑错”和“指责”,要关注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各方面整体状况的书面评价,因此,应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学生家长反馈。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但是各班进行的周评比、月小结可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的依据。第一学期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和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做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可在学期期末向家长进行反馈。

  都匀市大河中心校

  2010年9月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郏县龙山北街回族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中学阶段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结果不但要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三、管理制度

  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成长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四、评定机构

  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序实施,学校成立评定工作小组,负责评定的有关工作。具体如下:

  1、学校评定领导小组

  组

  长:任国韶

  副组长:梁利晓

  任改红

  李小娟

  组

  员:各班正、副班主任

  工作职责:(1)制定学校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程序;

  (2)认定学校评定工作细则并上报;

  (3)对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审定评定结果;

  2、教师评定小组

  按班级设定,每班各设一小组,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表现的评定。

  3、学生评定工作组:由同班全体学生组成,班委牵头负责组织。

  工作职责:每位学生要客观公正的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评定具体内容

  1、综合表现评定

  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六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

  综合表现评定:各班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六个方面,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综合表现评定结果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①高中三年来曾被评为市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的可直接评定为优。高中三年中三个学期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的可直接评定为优。

  ②对不合格等级的评定要特别慎重,并要附加说明理由,对有违法行为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未撤销的学生可评为不合格。班级要将该学生材料和评定结果报校评定领导小组复核认定,才能确定评定结果。

  ③各班可根据学生量化考核和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学习能力、情感健康、公益活动等有关表现,确定学生综合表现评定等级。

  ④评价实证材料。各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内容包括:学科成绩、代表作品、作业或证书复印件、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文件或证书等真实性材料。

  学生成长材料是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材料。成长材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能真实完整反映学生三年成长情况。

  2、测评等第

  主要是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包括:道德品德(规范行为,文明礼貌),公民素养(遵纪

  守法),审美与表现(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与品质),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与操作中表现的素质)等六类。

  3、评定要求

  各班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学生所有与综合素质测评有关的书面材料要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及时上交。各班、各位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时间完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并按要求书面上报测评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任何班级、教师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学生平时成绩和评价结果。

  4、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评定依据

  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定三项评定进行综合评定

  六、评定程序

  1、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教师评定小组。

  2、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学习评定方案及操作方法。

  3、按照《综合素质测评表》中内容组织学生自评。每个同学对其它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定。班委对所有参评学生评定等级进行统计,按规定比例分别综合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4、各班级评定组长(班主任)填写“综合性评语”。

  5、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各评测点的具体评定情况,然后根据各项评定等级所占权重对每个学生进行总评,如认为评定结果有明显偏差,可启动复评程序。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剑南

  我校为全面推进初中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逐步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现遵循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依据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它将是我校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学生评价

  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对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科学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评价原则1.全面性原则

  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毕业时的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各个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要让学生的发展过程成为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一个非学业性的评价。如果只采用分数或等级等量化的东西来对它进行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有根据它的过程性、发展性的特点,采用诸如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日常表现和标志性发展结合的原则

  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标志性绩效,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5.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改革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重在未来,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让评价成为激励成长的有效手段,要求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寑展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享受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从评价中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6.诚信、公正、公开的原则

  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因此评价要实事求是,要诚信公正,让学生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发展的目标和信忣。

  三、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主要由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成绩两个方面组成。其中综合素质由公民道德与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部分组成;考试成绩由学生初中中阶段学科课程过程性成绩和学业水平监测成绩两部分组成。

  1、公民道德与素养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3)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4)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5)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6)诚实守信,举止文明,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嚌生活习惯。2.学习态度与能力(1)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2)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水平,养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4)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5)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3.实践与创新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态度认真,效果显著。

  (2)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初步养成在实践中发现、探究和创新的精神。

  (3)敢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有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意识。(4)认真对待实验课程,动手能力强。

  4、运动与健康

  (1)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身体健康。

  (3)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身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审美与表现

  (1)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3)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语言美、行为美。

  四、评价办法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根据评价标准,学期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和写实性评语,评价信息由班主任登录在我校学生发展性评价记录手册上。学生的成长记录还应包括具备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实证性资料,要客观、公正、富有个性化,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分别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在学生自评中,学校要事前把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作出说明,提出要求。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五个方面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五个方面确定一个评定等级。

  在学生互评中,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优秀等级达到70%以上且不合格等级不超过5%,或优秀与良好等级合计达到85%以上、其中优秀等级达到50%以上且不合格等级不超过5%,该项发展内容的学生互评等级为“优秀”。优秀和良好等级合计达到80%以上且不合格等级不超过5%,该项发展内容的学生互评等级为“良好”。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优秀、良好、合格等级合计达到60%以上,该项发展内容的学生互评等级为“合格”。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不合格等级达到或超过

  40%,该项发展内容的学生互评等级为“不合格”。

  在任课教师评价中,以班级为单位,由所有任课教师组成学生教育评价小组,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前三项发展内容做出等级评价。后二项评价内容主要由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做出等级评价。

  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的结果,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至少3个优秀等级且没有不合格等级的,该项发展内容可确定为优秀等级。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至少3个良好以上等级且没有不合格等级的,该项发展内容可确定为良好等级。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至少3个合格以上等级的,该项发展内容可确定为合格等级。学生单项发展内容获得2个以上(含2个)不合格等级的,该项发展内容可确定为不合格等级。

  (三)除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一学期来的成长表现做出写实性评价。写实性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学生在完成初中阶段性学业时,学校要根据学生成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终结性评价。

  班主任还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评价意见。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等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起,在学期末反馈给家长。

  (二)每学期的等级评价结果要作为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学校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推荐市级、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时,要将学生的等级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三)可以根据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情况,评选各类个性发展突出

  的优秀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激励。

  (四)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学业后,只有各项终结性评价全部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等级,方可取得毕业证书。

篇二: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体育锻炼、艺术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等各方面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状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指导和激励。

  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1.学习成绩方面:评价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评价标准包括单科成绩、综合成绩、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等。

  2.思想品德方面: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德、纪律、人际关系、个人行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标准包括优秀、良好、达标、有待改进等等。

  3.体育锻炼方面:评价内容包括体能与技能、健康状况、运动技能等方面表现。评价标准包括优秀、良好、达标、有待改进等等。

  4.艺术素养:评价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标准包括优秀、良好、达标、有待改进等等。

  5.社会实践方面:评价内容包括参观博物馆、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标准包括优秀、良好、达标、有待改进等等。

  三、评价方式

  1.定期考评:每学期末举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考试,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

  2.班级评比:以班为单位,通过查分统计和评议等方式,评选出品学兼优、文体两优、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等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

  3.年级评比: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评比获得优秀的学生和班级进行集中表彰和奖励。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学校将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记录文件,供学生和家长参考。同时,学校将以评价结果为基础,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成长。另外,评价结果还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学、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学校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化成长、提高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体系。

篇三: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仓头二小学生等级积分制实施办法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制定《小学生等级积分制实施办法》。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其他各年级取消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A、B、C、D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耳)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终结性考试,学生要求重考,学校允许在规定时间内再重考一次。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操作原则及程度: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附加评语。

  1、命题考试。依据市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各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按B:B:C的比例构成。

  2、评卷定等。由学校按市统一制定的评卷定等标准评定等级。

  首先,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按正确率90%以上为A、80%以上为B、60%以上为C,其余为D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

  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最后,以期末终结性考试的等级为基准,兼顾平时单元检测和“三动”操作考核,评定出学科学业等级。

  一、二年级以平时考查为主,考查的主要开式是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每学期至少考三次。以平时考查为主,兼顾“三动”操作的考核等级,评定出学科学业等级。

  教师在学生的考卷和作业上不仅要评定等级,还要作出诊断性评语、指导性评语和鼓励性评语。

  3、统计分析。学业成绩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统计及格率、优秀率。

  质量分析要根据课程特点,分项各类统计正误率,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仓头二小学生等级积分制实施办法

  仓头乡第二小学

篇四: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石埠小学学生评价管理制度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青少年学生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使适龄少年儿童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人格,这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价值的根本体现。为规范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能力培养,注重过程激励,突出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的全面评价,注重学生个性特征及非智力因素的全方位评价,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一同参与的全员评价,实行“分数+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分数——指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所达到的基本程度。

  等级--指思想品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特长—-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评语—-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一)、文化科学知识素质评价

  1、文化科学知识素质的评价实行等级制与百分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采用等级制,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评价采用百分制。

  2、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即学期综合成绩评价)采用平时考查(作业情况、随堂练习以及单元过关测试)、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二)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素质的评价

  1、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实行等级评价。

  2、评价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主,兼顾学生在校外与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情况。

  3、评价采用优秀、良好、中等、须努力四级。

  4、评价遵循个人自评、班级考评、学科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评定,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中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三)特长评价

  1、特长主要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特长评价主要用于兴趣活动类课程,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开设艺术、科普、劳技、体育等兴趣课程,开展学科竞赛、“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辅导活动.2、学科在按规定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举行的竞赛和表演活动的同时,应定期举行各类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活动特长的活动。

  3、班主任及有关指导教师建立学生兴趣与特长档案,及时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情况.4、特长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方法,采用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四级;或按上级有关部门表彰文件、证书予以认定。

  (四)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来整体素质发展情况用评语的形式进行综合评定.评语评价的原则:(1)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3)要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力求具体化、情感化、规范化、能真正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特征。

  二、评价制度的基本依据和原则

  1、基本依据: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2、构建原则:

  (1)科学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变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偏颇做法,从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既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以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素质目标内容全面,即包括德、智、美、劳和个性心理等方面,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整体性原则:传统评价内容片面、方式单一的弊端,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缺陷,用“分数+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从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从组成每一个方面的各要素协调发展来评价学生,从而解决过去的那种重智轻德以及由此造成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

  (4)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基本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期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师情、师爱,真切地体验期待、体验成功,进一步增强刻苦进取的自信心和自学性。

  (5)发展性原则:根据学生智商、性格差异等客观因素,确定素质发展层次,把基本素质发展情况定为“合格”、“良好"、“优秀”和“未合格”四个等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期初要求学生努力达标;期中进行初评,对未达标准的,及时调节,争取进步;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这样有效地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6)模糊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可以量化的评价项目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价,对学生难以量化的诸如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

  素质要素以及个性特长等项目,采用等级与评语评价,更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三、评价方式

  1、形成以班主任评价为主,其他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参考学校其他部门(特别是少队部)及社会、家庭因素。

  2、评价内容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业成绩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于对特长生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及达标评估对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表彰。

  4、评价要校内外结合起来、平时与学年终结合起来.

  .

篇五: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指评价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表现的程序和方法。这是一种综合评价制度,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评价他们的品德、思想、体育、艺术等方面。

  一、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习成绩、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艺术素养等六个方面。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和专家等多方面的参与和慎重考虑。

  二、评价程序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循环式评价,即在学期开始时进行初步评价,学期末进行进一步评价,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具体程序包括:

  1.收集资料:学生学习、作业、考试成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资料。

  2.综合分析:学校教育部门或专家组对学生的各项资料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3.评价结论: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4.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家长和学生,帮助学生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三、评价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法。

  1.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品德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互评:两名或多名学生对彼此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竞争和信任等社会情感。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等方面进行评价,发扬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关爱和帮助作用。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学生分类,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其次,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选科和评奖的重要依据;再者,评价结果还可以提供给家长和社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机会。

  综上所述,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挑战,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多方互动,共同参与,构建共同的评价体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对象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由教育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参与,共同制定和实施评价标准和流程。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监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改进计划,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教育目标。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培养成功的个体。

  第三,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全面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经验。

  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需要积极推行以奖代优、以优代劣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探索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升学、选科、评奖等方面挂钩,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总之,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

  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评价过程中,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共同协作,创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并注重评价结果的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科学性和公正性。评价标准需要科学、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判断。评价结果需要反映学生真实的综合素质水平,避免过于简单和片面的评价。

  二、个性化和差异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多样的特点和需求,评价也应以此为基础,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评价需要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考虑进去,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三、参与性和反馈性。评价不是单向的,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参与,通过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评价体系。同时,评价结果也需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其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提升自身。

  四、与教学质量密切联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需要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以监控教学效果和成果,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育目标。

  综合素质评价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能体现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负责和呵护。因此,各方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并共同参与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篇六: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二号新村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构建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性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基础上提高,更要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评价原则

  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

  (一)多元性原则。从思想品德与行为、学习品质与能力、体育活动与健康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二)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三、评价方法

  1.采用“四级制”评价方法。测评时由学生本人、家长、小组、教师分别对照评价标准,按“四级制”(即优、良、达标、不达标)确定等级。

  思品与行为等指标的评定,采用“四级制”的含义是:

  优——很好;

  良——较好,稍有不足;

  达标——尚可,有不足;

  待达标——有明显不足。

  学科成绩的考核,采用“四级制”的含义是:

  优——90分以上;

  良——89~75分;

  达标——74~60分;

  待达标——60分以下。

  2.采用记实评价测评方法。爱好特长、竞赛获奖、评优情况等项,要依据记载的实际情况评定。

  四、评价步骤

  (一)自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给自己写出评价性的语言——“自己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二)家长评。家长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学生校外表现写出评价性的语言——“家长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三)组评。学生本人将自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小组成员按照相关的评价要素,依据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表现,协商做出等级评价。

  (四)教师评。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给学生写出评价性的语言——“教师的话”,并做出等级评价。

  (五)综合评价。由教师汇总四方面的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进行综

  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和家长反馈。

  五、评价要求

  (一)学生评价实行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

  (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评价档案(综合评价手册),做好学生个人的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四)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结果实行学生、家长、班主任签字制度

  (五)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等级评价制度 小学生 等级 评价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