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7篇

时间:2023-07-27 10:54:02  阅读:

篇一: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做法

  政务新媒体是指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信息传递、互动沟通、服务提供等活动的方式。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已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政务新媒体建设中,哪些典型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一、突出政务信息传递功能

  政务新媒体应该注重政务信息传递功能,及时发布政府政策、新闻、公告等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此外,政府还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举办政策说明会、在线答问等活动,积极与民众互动。

  二、建立互动沟通机制

  政务新媒体应该注重与广大民众的互动沟通,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解答疑问,收集意见和建议等。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互动沟通机制,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增加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三、加强安全管理

  政务新媒体是政府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必须保障信息安全。政府应该加强新媒体平台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对互动沟通内容进行监管和管理,防止出现不良信息和恶意攻击。

  四、强化运营管理

  政务新媒体应该注重运营管理,建立健全新媒体运营机制,加强对平台内容、运营情况、用户反馈等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运

  -1-

  营策略,提高运营效果。

  以上是政务新媒体建设中的一些典型经验做法,这些做法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帮助政府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2-

篇二: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加强政务新媒体建立治理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以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与日常运行中消失的问题为整治对象,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夯实治理责任,健全内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养,强化常态化监管,全面提升办网、管网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整治重点

  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主管、主办、承办责任落实状况。各主管、主办、承办单位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常态化监管机制落实状况。各主管单位是否按要求开展常态化监管,所开设政务新媒体是否存在以下四类问题账号:一是两周以上无更新的“僵尸”“空壳”“睡眠”账号;二是不分场景“卖惨”“卖萌”过度消遣化的账号;三是公布与政府工作没有直接关联的调查、投票、广告等信息的账号;四是账号密码丧失已停顿维护但尚未注销的账号。

  政务新媒体内部治理制度建立状况。各主办、承办单位是否建立专人负责、信息公布审核、保密等相关制度,制度落实执行是否到位。

  政务新媒体注册备案信息更新状况。政务新媒体主办、承办单位在备

  案信息发生变动时(新增开设账号、变更认证主体、关停注销、调整治理人员等状况),是否准时向本级主管单位报备,是否准时在全国政务新媒体报送系统中修转变更。

  政务新媒体动态治理状况。是否建立政务新媒体动态治理工作制度,政务新媒体发生新建开设、关停注销、整合账号等状况的,是否准时更新本县区本部门的政务新媒体备案信息,是否存在未报备私自开设账号的状况。

  三、整治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自即日起至x月中旬完毕,共分三个阶段。

  (一)排查梳理阶段(x月xx日前)。针对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内容,对各政务新媒体进展全面梳理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进展逐一建档。各县区、各部门单位依据各自实际自查并填报《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建立治理状况自查表》(见附件x)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专项整治问题清单》(见附件x)。

  (二)整治整改阶段(x月xx日一x月xx日)。对排查发觉的问题,快速全面整改,特殊是对两周以上信息无更新、公布内容不合规、“卖惨”“卖萌”账号、已停顿维护但尚未注销账号等问题马上进展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对各类政务新媒体逐一清理,长期不用或重复设置的,要进展清理整合,该注销的注销,需要保存的严格审批、报备。

  (三)稳固成果阶段(x月xx日一x月xx日)。对比整治工作中查

  出的问题,持续加强治理制度建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严防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四、工作要求

  (一)夯实工作责任。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快速安排部署,明确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详细负责本县区、本单位政务新媒体集中排查整改工作。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名单于x月xx日前报市政府网站。

  (二)狠抓问题整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对比整治工作重点内容快速开展排查梳理,找准找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及整改责任台账。坚持边排查边整改,把详细问题整改与完善治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推动政务新媒体建立治理水平坦体提升。

篇三: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的通知

  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开设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上的政务新媒体是互联网的一种新应用,网络传播力强,社会影响力大,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宣传政府工作、正面引导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务新媒体建设,用好用足政务新媒体平台,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2017年底前,全市政府系统县级以上部门和单位政务新媒体开通全覆盖。2018年底前,政务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政务公开平台协同发展,彼此呼应;建成反应灵敏、响应迅速的贵阳市政府政务新媒体矩阵。2019年底前,普遍开通政务新媒体互动回应和便民服务功能,受理咨询诉求、意见建议、在线办事,方便公众数据信息查询。2020年底前,信息发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较大影响力。

  二、建设内容

  (一)注册登记。注册认证政务新媒体,应严格遵守《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实名认证,账号名称简洁、直观、规范,头像应鲜明、端庄、文明。政务新媒体开通后,在5个工作日内向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报备。关闭或变更政务新媒体的,原则上提前报备;紧急关停的,第一时间按程序向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报备。

  (二)“四轮”联动。把政务新媒体放在与网站同等重要位置,科学区分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定位,把握传播规律,利用微博快速发布、互动性强和微信定向推送、精准服务的特点,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功能,推进共建共享,形成“四轮”协同发展、功能互补、信息互通、彼此呼应的良好局面。运营多个政务微博或微信的部门,要将相关内容整合到唯一认证的官方政务微博或微信进行公开。

  (三)发布内容。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经济运行、社会发展、重要政务舆情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动态,尤其是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各类权威信息以及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学者的政策解读解释。

  (四)政策解读。注重创新政策解读形式,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措施,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和学者等通过发表讲话、撰写文章、接受访谈、参加发布会等方式,深入浅出解疑释惑,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

  (五)舆论引导。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开辟话题栏目,发布新成就、新经验、新亮点,讲好贵阳故事,提升贵阳形象。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敢于发声、澄清事实、疏导情绪、化解矛盾。

  (六)问政理政。密切与公众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在线互动交流,问计、问需、问政于民,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沟通、便民、施政中的价值。面向公众开放微博评论、私信以及微信留言功能,建立网民留言审看、处理和反馈机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意见、建议等。

  (七)便民服务。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利用率。鼓励政务新媒体开通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开设政务办理、信息查询、网上支付、预约排号、在线咨询等综合性业务,为网民出行、购物、就医、旅游、办事等提供移动化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八)平台推广。做好已开通的政务新媒体宣传推介,在本部门网站显著位置添加官方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二维码等扫码关注、链接方式,在纸质公告、新闻媒体广告、政策明白卡等宣传资料添加政务新媒体二维码关注。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关注“筑之声”政务微博、微信,宣传并带动本地区本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关注,进一步扩大“筑之声”政务微博、微信的覆盖面。

  三、工作流程

  (一)信息采集。重视政务新媒体内容的原创性,主动采集本地区本部门履职产生的政务信息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完善信息报送机制,保障原创信息质量。转载信息要遵守知识产权相关规定,标注信息来源。同时,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明确专人,将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情况等图文动态信息,于每个工作日12:00前通过“贵阳政务新媒体”QQ群(群号:651082290)报送市政府办公厅。区(市、县)政府每周报送信息不少于5条,每月报送图文信息不少于12条;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每周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每月报送图文信息不少于8条。

  (二)编辑创作。根据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和网民阅读习惯进行再加工再创作,提高信息面对公众的贴近性、实用性、易用性。语言简明准确,用语规范亲切,注重语气平和、态度公允,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可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访谈交流等易读易懂、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内容可视、可读、可感。

  (三)审核把关。按照“分级审核、先审后发、授权发布”程序,严把政治关、政策关、法律关、文字关、保密关、舆情关,未经审核的信息一律不得发布。涉及重大政务活动、突发事件以及社会影响面广、敏感性强的信息,要经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审签

  后发布。任何政务新媒体均不得参与商业性、盈利性经营活动。对于委托其他单位运营的政务新媒体,开设单位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核把关和检查指导,避免发布不当言论。

  (四)信息发布。区(市、县)政府政务新媒体平台保持每个工作日更新,市政府工作部门政务新媒体平台每周更新不少于2次。加强与宣传、网信等部门协调沟通,制定政务新媒体应急管理预案,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程序及时报告,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处置,平息事态,消除影响。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等,市政府政务新媒体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持续作出权威、正面回应,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务新媒体力争2小时内转载,政务微信“订阅号”不得滞后1个工作日。

  (五)办理回复。建立政务新媒体留言办理机制,规范办理流程,及时办理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新媒体网友留言。对政务新媒体收集到的网民评论和私信,属于本地区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按程序转办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说明情况,指明解决途径。办理回复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直接具体、通俗易懂。对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形成网上舆情研判报告,按程序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四、支撑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看好自己的阵地,管好自己的队伍,确保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服务到位,切实消除政务新媒体“僵尸”“睡眠”等现象,有效解决“有平台无运营”“有账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等问题。市政府办公厅是市政府政务新媒体主管单位,负责协调推进指导全市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办公室主管本级政府部门政务新媒体,负责推进、指导本辖区本部门政务新媒体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夯实队伍建设。建立全市政务新媒体运维保障队伍,落实具体负责政务新媒体工作的处(科)室,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和上报、网民留言办理、回应社会关切等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面向政务新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政务新媒体工作人员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行维护技巧。鼓励利用服务外包方式,组建政务新媒体运维团队,细化服务外包人员、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要求。

  (三)筑牢安全防线。加强政务新媒体的装备和安全保障能力,明确专人使用政务微博、微信账号,定期更换密码,严禁在公共场所、公用设备或没有安全保障的设备登录政务微博、微信账号,防止账号被攻击、被盗取,发布信息被篡改。非经工作程序,不得擅自发布政务微博、微信内容,不得泄露公众要求保密的个人信息及诉求事项,不得泄露、扩散可能对个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内容。

  (四)落实经费保障。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将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经费纳入本单位电子政务网络运行维护费

  等公用经费预算中予以统筹保障。政务新媒体建设经费中应安排相应部分,开展必要的网络线上线下扫码关注、宣传推介等活动。

  (五)严格监督考核。按照《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筑党办发〔2017〕7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筑府办发〔2017〕15号)等有关要求,将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开设政务新媒体、信息更新发布及报送“贵阳政务新媒体”图文信息情况等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全市政务公开考核体系,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通报结果作为政务公开考核依据之一。加强督查和考核结果运用,对内容长期不更新、信息发布不准确、互动回应不及时、运维管理不规范,在发生重大政务舆情时“失声失语”“雷言雷语”“信谣传谣”引发负面舆情的政务新媒体,通报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关停;引发重大舆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为政务新媒体的运维创造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已开通政务新媒体的单位,认真填写政务新媒体信息登记表(详见附件),加盖公章后于2017年7月12日前通过省电子政务外网报送至市政府办公厅(联系人:陈丽;联系电话〈传真〉:87989628)。

篇四: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纷纷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旨在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政务信息获取的需求,同时也提高政府的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然而,政务新媒体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本文将就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困境和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1、信息资源不充足

  政务新媒体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向公众提供政务信息。但是现实却往往是信息资源不足,政府难以及时、准确地发布政策文件及新闻资讯,限制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进而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2、人才脱颖而出有限

  政务新媒体建设中,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辈出的队伍,对于新媒体运营、信息发布、网络监管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高。但我国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瓶颈、培养模式不够完善,造成了人才的供给不足的难题。

  3、操作技术不熟练

  政府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操作技术了解程度有限,操作手段单一,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语言”,导致难以达到与公众进行更为灵活有效的沟通的效果。

  4、媒体使用习惯不同

  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之间的媒体使用习惯有差异。政府工作人员可能习惯使用更为正式、繁琐的语言进行传播,而公众更倾向于使用更加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此差异导致了双方的交流存在了障碍。

  1、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媒体采编资源及特殊采访权的配置,为政务新媒体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料,进一步拓宽微信、微博、政务App等平台的信息展示,增强公众的新闻阅读体验。

  2、优化人才培养

  政府应鼓励有意愿从事政务新媒体工作的人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从业能力,将政务新媒体工作逐渐融入公务员培训体系。同时,也应当加大对各级政府新媒体人才的补充和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配置,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操作培训,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开拓新的工作思路,使其更好地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工具和语言特征,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角度与公众进行有意义、效果十足的交流。

  4、拓宽媒介运用

  政府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交流形式,拓宽媒介运用。除了文字和图片以外,政务新媒体也应该加强视频、语音、虚拟现实等多种媒介的应用,更好地打破语言壁垒,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性。

  总之,政务新媒体建设有其困境,但政府可以通过上述多种对策克服其中的障碍,让政务新媒体建设为政府公众服务的重要渠道,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通过政务新媒体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政府将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加正义公正的服务,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篇五: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推进与民众互动、普及政策宣传的重要平台,其在提高政务公开度、加强政务服务、推进政府治理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下面将就其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探析。

  政务新媒体就是指利用新兴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APP等)宣传政府政策、提供政务服务、推广政府形象的一种工具。目前,政务新媒体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存在着以下问题:

  1、政务新媒体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建设了一批政务官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但整体建设水平相对落后、信息量不足、互动不够、政策引导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

  2、政务新媒体内容呈现单一。政务新媒体大多数时间只发布政府信息或者自我推广,而对于民生实事的报道相对较少,缺乏相应的民众关注。

  3、政务新媒体的互动性不足。政府在新媒体中唯一的互动手段是几乎定性的一些政府信息与民间标签的搭配,民众的反馈渠道不够畅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无法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1、加强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以提高平台的互动性和政策引导能力。在人才培养、技术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提高平台载体的整体质量。

  2、创新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政府要深入民众,把更多的新闻选题甚至是政策分析贴近老百姓,提供符合民众需求和期望的新闻信息。加深政策宣传与民众实际生活的接口,鼓励多样化的创新思路,通过政策、热点、事件的整合,有效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完善政务新媒体的互动体系。政府应当建立反馈机制,协调各种反馈资源,定期对网络事务进行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民众的维权保护,让网络空间成为公平公正、真实可信的互动平台。

篇六: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总结

  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某某镇人民政府把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各项要求,及时、规范公开本镇政务信息,扎实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各项任务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现将年度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度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镇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明确专人分管,专人负责,。成立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等工作,做好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和程序,并做好材料送交、公开信息保密审查,信息更新发布等工作,全年在政府网站公布信息条,涉及政府人事、政策解读、重要文件、工程招标、办事指南、群众关心关注热点问题、民生类信息等各个方面。

  二、组织培训,规范信息公开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提高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将《条例》内容要求融入到业务工作中,明确日常工作哪些必须公开,如何公开。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编制和发布,提高执行《条例》的能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和质量。

  三、完善网站,拓展公开形式。

  (一)及时发布政务信息。确保信息公开无空白栏目、无更新不及时栏目,无死链断链,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加大政务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府人事信息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务信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服务作用。

  (二)强化政策解读。政策解读应坚持“应解读、尽解读”的原则,及时解读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规范性文件,起草

  部门均应在起草文件时同步制订解读方案,解读方案应当随政策性文件同步按程序审签,并按程序报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三)严格信息审核工作。政府信息审核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并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对政府信息公开实行保密预先审核制度,未经审核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一般由各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保密审查后发布。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年度,本年度未受理到依申请公开件,未收到公众申请要求公开的其它方面政府信息,也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件。

  五、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工作能力

  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县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有效深入开展,(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内容,推进规范化建设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规定,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继续重点推进老百姓密切相关以及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涉及面广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内容,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切实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确保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工作更加规范。

篇七: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做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政务新媒体的典型经验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政务新媒体平台

  政务新媒体平台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建立完善的政务新媒体平台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基础。政务新媒体平台应该包括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多个渠道,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政务新媒体平台应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包括政府工作报告、政策解读、公共服务信息等。政府应该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建议。

  三、加强互动交流

  政务新媒体平台应该加强互动交流,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政府应该积极回应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公众反映的问题,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四、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

  政务新媒体平台应该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公开政府工作报告、政

  策文件、公共服务信息等。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公开的宣传和推广,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和决策过程。

  五、加强安全保障

  政务新媒体平台应该加强安全保障,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

  政务新媒体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政府应该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互动交流,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加强安全保障,让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相关热词搜索: 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 政务 媒体 建设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