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目录怎么写(3篇)

时间:2023-07-26 12:00:08  阅读:

篇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目录怎么写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把这些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训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幼儿园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幼儿成长规律,确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并依此对全体幼儿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而形成的良好内部心灵或性格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总和。本课题在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强化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多维视界着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课堂学习、实践历练、参与管理、检查评比等培养幼儿自觉遵规守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习惯及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以此通过制度建设,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等,对幼儿的知、情、意、行加以引导、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途径、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帮助孩子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加强幼儿园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发挥管理规范的强制作用,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幼儿主体的“倚同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实践、历练、积累,促进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养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

  ⑴、研究如何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劳动、卫生等习惯。

  ⑵、研究如何通过家园合作促进本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⑶、研究如何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促进本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3.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生活学习的特点,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和方法,都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切忌成人化、理想化。同时,既要确定面向全体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必须把行为习惯培养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认真上课、专心作业、刻苦学习,而应该有更新的要求,更深层的内涵。必须着力培养孩子创新性的行为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做想结合的习惯、敢想敢说的习惯、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3)、必须把行为习惯培养贯彻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培养,而对幼儿来讲,生活就是学习,是在生活中学习,实际生活中事事有问题、处处有知识。因此,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语言、科学等文化知识教学的任务,而且要渗透于其它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中。

  (4)、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努力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园合力。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又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讲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5)、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既有“纵向”的日积累月,又有一个“横向”的积累,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三、研究内容

  根据以上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指导思想,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几方面内容:

  1.当前幼儿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我园幼儿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幼儿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等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能力,塑造幼儿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行为方式。

  (2)、通过幼儿园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陶冶幼儿学习情操,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

  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行为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幼儿矫正不良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表群体形象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里养成,从教书育人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素养,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幼儿潜移默化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幼儿,成为幼儿的楷模,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篇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目录怎么写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合集五篇)

  第一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

  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家园联系表。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每天认真记录,每周情况周五下午老师整理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例如:嘉嘉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妈妈记下:“嘉嘉今天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既认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带非常好”。小玲原来吃饭总是要人喂,妈妈说:“小朋友要自己吃饭,你自己吃饭,妈妈给你打个红五星。”孩子连忙低下了头快快地把饭吃完了。家长们说,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这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

  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主题活动《我是家里的小帮手》,发动家长配合开展

  “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又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时装秀”上,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自己设计服装、道具,自己当评委,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向灾区损献了书籍、衣物、玩具、食物,浩浩小朋友将两本新书精装本带来了,并在书面上写着“灾区的小朋友,我爱你们”,表达了童贞的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5、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

  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艰难,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家园联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的指导下,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和借鉴,在实际行动中力向一处,就一定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毕业论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天津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论文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杨娜

  学号:1212001453305所

  在

  分

  校:北辰电大

  班级:

  辅导教师姓名: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杨娜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

  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1.家园沟通的意识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

  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

  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

  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

  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

  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

  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

  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

  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出现不一致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

  3.凌小云《成功家教》,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第三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调研》开题报告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调研》开题报告

  背景分析:

  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各自都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双方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两个系统之间只有达成共识,采取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促使幼儿朝着家园期望的共同方向——身心健全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中国也有句“三岁定八十”的老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象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象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它付出代价。又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也十分不易。正是这些道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步骤(含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地点)

  研究步骤一般要求按时间顺序分段描述。格式如下:

  1、2007年9月4日-8日,完成毕业论文选题,聘请指导师2、2007年9月9日-20日,通过媒体网络报纸杂志等方式查找有关“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完成开题报告,并初步编写问卷3、2007年9月21日-30日,请教指导师,问卷定稿4、200年10月8日-13日,问卷实施与统计,制作表格,形成规律性结论5、2007年10月14日-31日,撰写调研报告初稿6、2007年11月1日-20日,请教指导师,调研报告二稿7、2007年11月21日-2008年1月11日,调研报告三稿8、2008年1月12日-1月15日,调研报告定稿,请指导老师写好评语9、2008年1月16日

  论文答辩

  开题申请理由(研究价值分析)

  目前,国内外幼教界对家园合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越来越重视此项工作,并把家园合作作为很重要的课程内容。但家园合作与本地区经济文化状况、家长与教师的素质、幼儿园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农村,大多数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离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很远,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亟需正确的导向;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普遍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尚缺乏开展家长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指导家长科学

  育儿的实际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第四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教学生活中我们深有感触地认识到:身为幼师的我们确实是幼儿的成长主要栽培人,决定着孩子知识的获得者,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家长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现很多幼儿在家长不同付出和关注下,所表现出来的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呼吁要家园合作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就结合科研课题所研究的内容试谈一下。

  一、增强家园合作教育的意识

  提高思想意识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达成共识,深刻领略到幼儿的成长是在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的,只靠幼儿园的管理也不能使孩子顺利成长,而只依赖于家长,幼儿园放任自流不管,同样孩子更不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

  有家园合作,才会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全程的关注和管理,他们才能在有利的看管和教育下如愿地茁壮成长,因此,家长和幼儿园要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提高双管齐下的认识,更好地实施家园合作的目标。

  二、搞好家园交流

  【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台

  当提高认识之后就应该是付诸行动。家园合作首先要进行双方的沟通交流,做好一系列的有利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工作。比如,幼儿园要按照幼教的纲要教育幼儿知识的认知和身心的成长,当今的家庭都有着对孩子娇惯溺爱的现象,当然也有的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小学化教育,还有的家长反对幼儿玩游戏等。因此,幼儿园要给予家长培养幼儿知识的方法,指导家长采用良好的方法策略,可以通过家长会互相交流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体会,还可以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研究相关方法,听取家长的倾诉和要求,还可以让家长上交关于孩子培养的论文,从中可以总结家长们的良好建议和方法。同时幼儿园也要给家长发放一些宣传指导材料,形成一种同步共教的局面。

  三、家庭教育同一性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综合的合力作用,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同一协调,要步调统一,否则就会很难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幼儿的各科老师要有同一的口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对孩子不能有各自的不同说法;在家庭中,同样要有统一的教育思想。比如,妈妈的观点,爸爸否定。今天说一个做法,明天又进行更改,等等。因此,无论是从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态度等等都要形成一致性,要互相商量和沟通,以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孩子。

  总之,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习惯的工作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它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劳动才能成功,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尝试,才能使学生很好地得以成长。

  第五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

  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

  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

  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

  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二、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

  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

  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

  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3、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

  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去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帮助福利院的老人做一些事情,跟他们谈心等。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0-05-1615:38:08|分类:

  请您关注|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傲、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尤为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通过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儿时期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认识自己的过失,爱当“官”爱“告状”,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行为。教师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使幼儿初步懂得粗浅的道理,在比、看、赛的参与中取长补短,正面强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门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教育幼儿学会谦让、合作和谅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爱护公物,不欺负小朋友。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献爱心活动,通过献爱心活动使幼儿学会如何分享别人的快乐,理解别人的痛苦。

  总之,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贾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云县县城中心幼儿园

  张正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炉了幼儿培养的新理念。当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日常话题,本人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阶段性引导,帮助幼儿快速有效的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1、幼儿课前认真准备、课下整理习惯的培养

  幼儿刚从家庭的羽翼下,进入幼儿园的大门,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学生了,自己要逐渐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增长一些学习与合作的本领,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学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学会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初步养成一种认真的习惯,下课后要把暂时学习用具收好。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幼儿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坚持一段时间后,开始教师要多一些指导与要求,让他们慢慢养成习惯,学以致用了,教师就会省了很多日常要求。进而培养了幼儿的成长。

  2、幼儿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懂得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常常打岔他人说话。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既是幼儿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但刚入园的孩子不懂得认真去聆听别人的讲话,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老师讲,常常走神,想入非非。刚入学的幼儿这方面最为突出。比如我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某些想法时,幼儿往往两个人一起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乱作一团,说的热烈,但谁都不知对方说的是什么。这些都有效的说明幼儿

  没有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因此,我在课上与课下经常交给他们正确育人交流的方法,随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幼儿园的孩子小,慢慢地进行引导,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多一些细心,多一些指导,多一些帮助,就会达到育人育德的目标。

  幼儿的好奇心强,幼儿都喜欢好动,注意力极其不稳定,同时没有持久性,这些可以说成了每一个幼儿的天性。他们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是愿意多看看、细瞧瞧、好动、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努力培养幼儿认真聆听的习惯,这对幼儿接受信息、吸取知识都有极大的好处,甚至使幼儿终生受益。

  3、幼儿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幼儿除了学会听课,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就某个问题或故事,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经过交流发言,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幼儿学习用普通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能听明白。对于说得、讲得好的,我们加以鼓励,对于说的不成功,我们也要肯定,别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呵护幼儿的成长心灵,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幼儿认真做事习惯的培养

  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老师和家长发现很多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这时我们就要:注重示范作用,教师力求把字写的工整、美观,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活动要提出常规性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做好常规性的评价,做完回头看。进行阶段性展示活动。进而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5、幼儿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备受家人青睐,家人照顾体现出无微不至,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幼儿该懂的,该会的,该掌握的几乎都丧失或缺失。幼儿缺少劳动的机会。尤其在大城市,幼儿表现更为突出,让人值得深思。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主要从班级值日方面进行培养。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

  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总之,幼儿的行为习惯重在日常培养,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环境中做起,树立爱生理念,确实关爱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本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努力做好幼儿的育人工作。

篇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目录怎么写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能力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判断力,而且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性格。幼儿园、家庭应按照《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共同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支持幼儿终身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行为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祖国合作背景下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五大领域肩上的行为习惯教育目标,指出了幼儿园教育的方向。目前,幼儿行为能力的培养主要由幼儿园进行,家长对幼儿行为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园要不断深化家庭合作,渗透五大领域的教育,注重幼儿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初学,在信息化研究院开辟合作渠道,开发个性化的家庭合作课程。家齐心协力,为幼儿创造健康的蓝天。

  一、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概述

  幼儿行为习惯教育即针对幼儿的行为展开教育,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尚未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通过教育对幼儿进行引导,促使幼儿改正错误行为和习惯,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发展健康心理和健全品格,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相较于讲解式教育,从具体的行为和习惯层面进行教育,能够以较为直观、简单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促使幼儿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要求,在实际操作层面具有良好的实践性。总体来看,幼儿行为习惯

  教育主要覆盖了品德、生活、卫生以及学习等方面,有助于幼儿正常发育和茁壮成长,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获得健康心理与高尚品格。

  二、家园合作背景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现状

  许多教师注重五个领域的教学,注重儿童智力的发展,忽略了童年行为的习惯。教师会在教学中强调课堂纪律,呼吁孩子们坐下来,教学重点是语言、数学、阅读和美学,而较少强调汽车座椅、课堂语言和财务费用,而不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不是学习、生活和语言等幼儿习惯。幼儿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衣、食、住、行等全部由家长包办。很多青少年生活在恋爱的氛围中,有着一种被惯坏的习惯,性格霸权,不知道,分享等坏习惯,与老师的教学管理格格不入。例如,我班有一位“小霸王”淘淘,他的父母都是公司高管,经常出差。他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非常宠爱他,导致他养成了蛮不讲理的性格。虽然很多幼儿园积极推进家庭合作,但一般是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亲子工作等来进行。一方面,父母不了解孩子们在花园里的生活、学习和社会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孩子在家是什么样的,这对家庭团聚的质量有什么影响。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一)家园积极沟通,形成有效互动

  家是孩子们做伴侣的好习惯的基础。按照尊重、合作的原则,父母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需要幼儿园,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家庭沟通和互动,才能形成同步教育,达到“1+1>2”的效果。沟通是艺术性的,教师和家长想要建立伙伴关系,教师必须学会重新思考,为良好和谐的沟通奠定基础。父母必须尊重老师,亲近老师,积极与他沟通。教师必须与父母一起规划游戏发展,相互反馈学习效果,形成共识,同步教育。

  (二)鼓励家长参与,完善家园合作实践活动

  家庭合作通过鼓励父母充分融入幼儿园的实际活动、提高父母教育意识、承担父母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积累教育经验,使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能够充分合作。幼儿园采取各种实际措施,动员家长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团聚的价

  值。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向父母传授关于父母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习技能和相互交流经验来提供儿童死亡率。父母相互作用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此外,幼儿园可以为儿童开展活动,使家庭和男孩密切合作,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良好行为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家园氛围,探索科学育儿方法

  环境气候是促进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我专注于家庭环境的建设,而专注于幼儿园的成长。在幼儿园,我从细节入手,安排儿童歌曲,使孩子们遵守行为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格。这种氛围不仅能使孩子快乐,而且能为健康的行为提供重要的支持。我给父母提建议,以加强创造家庭氛围的意识。一是强调与儿童的合作,例如与孩子一起读书、在家工作、玩游戏、体育等,使孩子在社会上养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二是适用合理的纪律教育,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能帮助保护孩子,而是与孩子进行认真的对话,说明真相,树立正确的不壮观;是要提高孩子的意识和自立能力,养成解决自己问题的习惯。

  (四)优化家园合作

  教师应当主动和家长展开合作,发挥自身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引导家园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家园合作最关键的在于教师和家长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准确把握幼儿实际情况,了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通过同步协调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纠正错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借助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如电话、微信、QQ等,也可以传承传统的家长会、教师家访等交流方式,让教师与家长在有效交流中共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加以培养。还可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家园合作活动,尤其要大力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在感受亲情与活动乐趣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开展文明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指南》中幼儿园社会良好做法的明确目标,以及促进与人、礼貌和友善的儿童流动;语言世界中的学习需求是培养儿童孤独感、以礼貌的语言引导儿童、维护对儿童文化的处理的良好习惯。我集中精力实现《指南》中的优良风俗的目

  标,以便能够进行有修养、有尊严的教育。例如,乐乐是班级里的“调皮鬼”,每天早上都匆忙地“踩着点”跑进班级,很少和家长道别、和教师打招呼,偶尔还会在幼儿园门口和父母发脾气。对于这种音乐的情况,我写了一个小故事,孩子们在其中感谢父母,主动迎接他人,和我一起度过幼儿园门口的音乐,欢迎小朋友,学习其他孩子和父母如何向老师告别和告别。慢慢地,音乐不再迟到,也积极地向爸爸妈妈告别,向老师问好。

  (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工作对我们的人民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美德,通过工作可以促进孩子们坚强的意志。但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的爱中发展成懒惰。所以保持孩子们良好的工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以让孩子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相应地鼓励他们赞美自己热爱工作,谈论健康是一个好孩子。孩子们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们工作的动力得到充分调动,以提高工作习惯。在家庭中,父母鼓励孩子洗手、洗脸等,让孩子做比较简单的作业。在幼儿园里,老师们让他们把椅子摆好,擦地板等。教师也可以开始工作,带年幼的孩子去种花等。通过在家合作,孩子们对工作感兴趣,从而让幼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良好的儿童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持续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家庭团聚的好处,对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指导,以及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总之,养育孩子的好习惯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以便创造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丹.家园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35-36.

  [2]詹生梅.浅析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学周刊,2020(28):179-180.

  [3]崔文静.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210.

  [4]黄毅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7):14.

  [5]李娜.家园合作,共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203.

相关热词搜索: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研究的目录怎么写 行为习惯 幼儿 培养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