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6篇)

时间:2023-07-04 18:36:02  阅读:

篇一: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15年第2期·总第248期【产业经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李

  哲(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

  要]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新世纪各国大力培育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其重要原因在于历届政府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国策,从国家战略角度来加以扶植和培育。在日本文化产业体系中,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文化逆差”状况,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69-02

  一、前言文化产业在日本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第一、二产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有实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地区整体的社会发展程度。强大的物质基础使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娱乐观光业”越来越强调其文化内容属性,如电视产品、书籍、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超出了传统制造业。从纵向看,日本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强调的是军国主义,以军事实力为立国之本;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发展之依;从20世纪末至今,日本逐步实现了从“经济立国”向“文化立国”的过渡转化,文化产业正式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日本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二战之后,日本百废待兴,亟须高速发展经济,倒逼日本将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加之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观念,有着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的政治家们已无法满足于经济上的强大,欲打造“政治强国”与“文化强国”。故此,主政者们开始深入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国外优秀文化,积极提升日本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20世纪末,日本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在此发展理念下,日本高度重视发展本民族文化产业并加强文化输出,向国外大力推介本国文化产品,如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国外赠送本国文化书籍,加强文化交流机构设施建设等。日本不仅通过文化产业带动了其经济增长,也使其成为全球一大文化辐射源。二、日本文化产业管理模式(一)法制层面在文化产业管理上,日本注重法制化管理,政府协调各部门机构不断致力于制定相关法规来管理文化产业的运行与发展。作为民间团体的经团联等协会组织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负责协调并享有对政策法规的建议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这一会议报告,于1995年在文化政策推进会议上被正式提出,标志着日本已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转向。2002年日本颁布了《知识产权基本法》,主要针对特许权、著作权等方式在法律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2003年,日本内阁设立知识产权战略部,以《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为指导,致力于文化保护与输出工作;2004年,日本国会通过《内容产业促进法》,把加强业界结构与调整内容产业流通作为重点项目予以实施;2005年,日本在强化现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将重点转移到国际知

  [作者简介]李哲(1990-),男,汉族,黑龙江铁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69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015年第2期·总第248期识产权问题上,以增强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行政指导层面日本在“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体系,通过政府行为,而不是直接依靠法律手段,以建议、指示、命令等方式对文化产业部门进行行政干预,以有效监管文化产业部门的整体运行。政府行政指导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文化新兴产业。日本政府认为,要维护好政、企、民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重在坚持同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而不是主要依靠法律的刚性运行来予以约束。首先,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指导以“规划”为表现形式。日本政府对于包括文化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动态监管,针对国内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需求来逐步调整发展规划。政府利用信息、刺激性政策等方式对企业给予扶植,使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预期目标与自身发展规划来运行,但前提是企业仍拥有独立的自主权,并不受政府强制约束,从而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指导以促进创业投资为有力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新兴产业来说,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向来注重对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资金扶持,无论是作为政府投资还是国民投资,文化产业享有大量发展研究经费。日本政府采用“产学研”的联合运行体制,依靠统一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指导,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从而为加速创新科研成果转换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研发的质量,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第三,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环境。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如果创意被随意仿冒,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政府行为与司法介入对盗版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维护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日本在“文化立国”的战略指导下,依靠立法保障、政府干预等方式使日本的文化产业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借鉴日本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三、对我国的启示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被纳入“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凸显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尚不完善,亟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尽快发展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从结构政策上看,首先由于文化产业所涉领域广、范围宽、主体多,需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力度,理清知识产权范围,最大程度对文化创意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加大对侵权等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破坏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其次,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资金吸引力,鼓励资本积累,政府应加大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政府直接拨款、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完善贷款担保与信贷优惠制度、实行税收优惠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从总体布局政策上看,首先要完善产业整体规划,加强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保证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各区域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杜绝盲目跟风、盲目引进,减少资金浪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其次,在协调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发展重点,积极培育优势企业,既要消除文化产业交流壁垒,又要避免产业结构趋同。第三,可优先选择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试验区,以先发展带动后发展,将其培育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从而带动后发地区,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考文献][1]唐向红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王平中外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4]陆祖鹤文化产业发展方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庄林二三雄日本文化产业[M]有斐,1981[6]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PHP研究所,1987[7]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责任编辑:董博雯)70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李哲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2期

  [摘要]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新世纪各国大力培育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其重要原因在于历届政府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国策,从国家战略角度来加以扶植和培育。在日本文化产业体系中,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文化逆差”状况,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69-02[作者简介]李哲(1990-),男,汉族,黑龙江铁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一、前言

  文化产业在日本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第一、二产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有实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地区整体的社会发展程度。强大的物质基础使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娱乐观光业”越来越强调其文化内容属性,如电视产品、书籍、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超出了传统制造业。

  从纵向看,日本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强调的是军国主义,以军事实力为立国之本;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发展之依;从20世纪末至今,日本逐步实现了从“经济立国”向“文化立国”的过渡转化,文化产业正式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日本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二战之后,日本百废待兴,亟须高速发展经济,倒逼日本将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加之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观念,有着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的政治家们已无法满足于经济上的强大,欲打造“政治强国”与“文化强国”。故此,主政者们开始深入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国外优秀文化,积极提升日本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

篇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杨京钟

  【摘

  要】为研究财政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作用,对日本财政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定性研究。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政府运用财政调控政策能够有效激励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可借鉴日本扶持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9)006【总页数】4页(P51-54)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日本

  【作

  者】杨京钟

  【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12日本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文化产业大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大超过了本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诸多领域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如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制作与输出国,日本的动漫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全球播放的动画片65%出自日本动漫产业,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全球电子游戏90%以上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均来自日本。由此可见,这些新

  兴文化产业,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的文化产业大国和文化产业强国。日本是当今世界“动漫王国”,是游戏软件第一大生产国,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和个人订报最多的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1]

  一、日本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雄厚的财政物质基础。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发表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策略》,确立了日本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2]同时日本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实现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发展纲领,一方面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政府主导其发展的特点也很明显,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提供方便是日本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繁荣的一个根本原因。[3]其财政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也增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疲软,发展后劲不足,在全球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的启迪和推动下,促使日本政府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实施文化立国战略,以达到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基于此,政府应制定政策积极予以推动并倾力支持。特别在财政政策方面,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加以持续推动,强有力地支持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见表1)。

  一方面,通过采取财政补助、综合援助、财政基金、财政投资与政府财政采购等形式扶持其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具体讲,一是对于具有地方和民间特色的各种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工艺实施综合财政援助。给予具有日本大和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提供包括财政补助、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贷款和政府担保等各种形式的综合援助,以鼓励地方和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二是为弘扬和扩大文化产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手出资举办全国性、较大规模的各种文化节等。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以及众多的市盯村等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京都、冲绳等地利用当地的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文化立市、旅游立县的战略口号,都获得了良好回报。[4]三是

  为鼓励文化产业人才脱颖而出和已取得的成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各种文化奖项以激励各种产业形态的快速发展。如日本经济产业省与东京放送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每年主办“TBS数字内容大奖”比赛。其目的和宗旨是发掘和支持动画人才,不仅为动画艺术家提供一个获奖的机会,同时也为专业和业余的艺术家搭建一个向公众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获奖作品需为原创作品,大赛的主办者和总部承诺为具有前途的艺术家提供各种商业机会和为他们的发展寻求到新的途径。又如,自2002年以来,东京地方政府和相关动画企业及团体出资共同举办“东京国际动画节”和“东京动画大奖赛”。其目的和宗旨是鼓励和发展动画产业,并挖掘新的动画人才并提供商业支持。四是日本政府拨出财政款项与非营利的民间团体共同出资成立各种文化产业基金,扶持其长足发展。如1990年3月成立的艺术文化振兴基金就是由政府出资530亿日元,民间团体和组织出资112亿日元,共同对各领域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甄别给予资金援助。又如,200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为了鼓励日本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的扩张,财政出资特别建立的名为“产业海外展开基金”,用以帮助日本文化产业在海外市场进行扩张。依托政府的宏观政策同美国在文化出口上展开竞争,以此来拉动日本文化产业经济,增加就业人口。五是在政府文化投资方面,主要投资于能够在未来拉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本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新建文化艺术院所、文化数字项目、扩建和改造基础文化设施,以及投资于公益性的文化项目等,如对民间艺术团体的艺术人才的培养,文艺活动的举办,歌剧、芭蕾舞、影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优秀作品创作及发行的资助等。

  表1日本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资料来源:[1]张胜冰,徐向昱,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2]骆

  莉.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6,(2):42-45等资料整理而得.财政扶持方式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内容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内容财政补贴对民间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员的培养;文艺活动的举办;歌剧、芭蕾舞和电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及发行等各级政府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对于游戏、数字技术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综合援助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祭祀活动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均给予综合财政援助日本政府利用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组织本国文化民间团体到世界各国举办日本文化特色的茶道、跆拳道、茶艺、艺技等表演活动财政基金运用财政资金设立各种文化基金(艺术文化振兴基金、特殊法人日本艺术文化振兴基金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出资设立众多文化奖项(数字内容大奖、多媒体大奖、卡通动画大奖等),以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利用“国家文化交流基金”,举办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财政投资政府财政资金投资于新建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设施改建与扩建等,以及投资于公益性的文化项目政府财政采购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政府出资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免费提供给边远地区和海岛地区的居民政府运用财政资金24亿日元从本国卡通动漫厂商购买卡通动画片播放版权,免费无偿提供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推广日本的动漫文化,扩大其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另一方面,在支持海外文化产业竞争与发展方面,日本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积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促进本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海外输出,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5]具体而言,一是日本外务省代表政府通过政府财政采购方式利用专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无偿援助”资金24亿日元从本国卡通动漫文化企业购买卡通动画片播映版权,免费无偿提供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国家文化传播媒体播映,在国际上推广日本的动漫文化产业。此外,日本文部省每年都花费上亿日元的财政经费用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而扩大其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在日本经产省和文部省的支持与促进下,由日本17家民间文化团体和知名的1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组成,成立

  了内容产业产品海外流通促进会,通过财政补助和综合援助相结合的方式拟在促进日本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贸易出口,监督管理国外市场的文化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代表日本文化产业界参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参加国际文化市场与日本文化企业相关联的诉讼法律活动,以保护日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知识产权,进而促进海外文化产业的各种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是日本政府利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各项政策激励本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在海外文化贸易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如通过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优惠利率等综合性优惠政策,采取综合援助的方式鼓励本国文化民间团体到世界各国举办日本文化特色的花道、跆拳道、相扑、茶艺、艺技等表演活动。既宣传了日本传统与特色的文化,提高了其知名度,又获得了海外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日本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政府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为了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和改善经济体的行为。[6]日本文化产业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的财税政策支持运作模式,其文化产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有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基于此,吸收日本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运用财政政策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洋为中用,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采取直接补助与间接资助相结合的财政政策支出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在政府财政投资与创新的两难处境中徘徊[7],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实施效率低下和财政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我国文化产业繁而不荣。因此我国要借鉴日本财政投入的做法,不是对文化产业所有的门类或领域的都予以支持与促进,而是因地制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度和市场占有度等指标有重点、有选择地给予必要的公共财政投入和财政补助。因此,我国在财政政策上要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根据文化产业的市场发育程度在财政政策的运用上采取直接财政补助与通过资助非营利性组织(团体)的间接财政资助,采取

  两者有机结合的财政支出方式,为文化产品发展保驾护航,以实现其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目的。[8]具体讲,一方面,国家财政政策应直接投资于私人企业或个人不想且不愿投入的文化领域,以及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特征的公共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领域,如纯公共文化产品和某些准公共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由于市场在提供这些公共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方面是失灵的,因而决定了它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也就决定了财政政策的支出范围。包括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基础性的文化科研机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遗迹)、民族特色的艺术院团、科普教育艺术类文化产品、公共广播影视等,我国财政应保证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文化行业的使用经费。另一方面,政府公共财政应间接资助非营利性的文化产业。为显示一视同仁和平等竞争,国家不直接干预市场和文化企业的微观发展,而是通过设立非盈利性的文化公益性组织或团体,或者在社会上选拔自身创立政府认可的非盈利性组织或团体,通过它们专门向非盈利性的文化机构或团体提供政府财政资助,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资助是有限度的,这是财政收入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因而政府需要采取直接补助与间接资助相结合的财政政策支出方式,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非营利性文化产业,纯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及部分准公共性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范畴,以保证其生存与持续发展。

  2.财政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要适度,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

  日本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不是简单的财政拨款和财政投资,而是在遵循市场经济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最根本的是以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来经营文化产业。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通过国家财政政策的必要、适度干预与支持,依靠商业运作,让最佳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凭借市场竞争来逐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不是一味地全额资助、无限资助,更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要适度干预与扶持市场前景好、能够为弱势文化产业

  提供发展支撑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公共需求的文化产业门类。同时在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还需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领域,这是由我国的文化国情和文化计划体制所决定的。对于推向市场化运营的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重点是实行文化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主体。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客观上迫切要求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调节作用。中央财政资金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等。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扶持模式。[9]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文化产业发展成熟之后,必须促进文化产业门类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市场在经济竞争中的积极作用。日本在文化产业商业化进程的后期阶段,财政政策的支持手段逐步减少,优惠政策幅度也变小,甚至取消了财政政策的支持,完全依靠市场化商业运作来调节,依靠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促进其做大最强。

  3.财政政策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我们知道,中小文化企业一直是文化市场发展的主体,其作用、地位、发展情景、贡献、产业结构均对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不仅不可忽视与轻视,而且还应在财政政策上给予极力地扶持与促进,使其做大最强。我国可借鉴日本成熟的做法,包括鼓励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文化领域创业,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措施,从资金、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场地、技能以及文化网络等方面给

  予扶持。如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给予50%的展位费补贴;财政部门拨付文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其“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财政部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中小文化企业的全国性信贷担保机构,根据繁荣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协助中小文化企业筹资融资,财政给予低息贷款和贴息贷款,弥补文化产业内部投融资的不足,真正做到财政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既抓大,又不放小”,既鼓励龙头核心文化企业集团的发展,又扶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甘旭峰,一

  诺.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10,(6):85-91.[2]邓显超.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启示[J].理论探索,2009,(2):35-38.[3][4]杜

  娟.日本的文化产业政策及运作[J].青年记者,2006,(5):39.[5]王永明,李宴群,吴

  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构建文化安全体系[J].理论探讨,2010,(4):64-66.[6]石

  红.民营经济发展对地方政策选择的新要求[J].理论探索,2009,(1):85-86.[7]段世昕.陕西文化产业开发探析[J].理论导刊,2009,(1):88-89.[8]路春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山东经济,2008,(5):64-67.[9]袁艳红.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07,(10):62-65.

篇四: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日本文化产业的振兴及启示

  作者:张娅萍

  张晓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6期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国中,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经济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中,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显然已经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较发达的日本文化产业,研究其背景和意义,并结合现今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道出日本文化产业的战略与特色,同时进一步揭示日本文化产业的振兴及启示——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振兴;启示;创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37-02一、日本文化产业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通过这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发展,但是和日本相比起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距离。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岛国来说,其文化产业却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发展,这使得日本正不断地占据着文化产业的领导地位,其竞争力不容小觑。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其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同样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现今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不断的积极努力地学习和借鉴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许许多多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都得到了相应有效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与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发展,都影响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明显比GDP增长要快得多,纵观全球其俨然成为了不少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自从全球发生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各国家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产业支撑。

  2.文化产业实质上就是以创意为主的一个新兴产业,日渐地与现代的高新技术紧紧相连。如今,数字、网络、智能化的产业模式更是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又一新的态势和方向,创意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一股极强的竞争优势。

篇五: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韩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各国日益兴起,发展文化产业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末,日本和韩国就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制定“文化立国”方针政策、完善本国法律法规、开拓多渠道融资方式、培养产业人才等方面。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我国文化产业来说,针对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日本和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日韩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探析,并针对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日本;韩国;文化产业;政策

  一、引言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许多国家已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7年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38180亿日元,其中动漫产业规模可达2兆多日元,成为钢铁和汽车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同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约650亿美元,文化产业占GDP接近7%,韩国文化产业成为可以和汽车产业相提并论的支柱产业,并发展为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日韩两国的文化产业能够迅猛发展,不仅在于政府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更在于坚持改革和创新,对文化产业政策不断进行优化。认识和了解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借鉴,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日韩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原因

  (一)制定“文化立国”方针与政策

  日本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仅先后提出了具有持续性、连贯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还根据制定的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设置了不同的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职能机构加以配合。1995-1996年,日本政府确立了“新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并相继在个省厅中设立具有管理文化产业的部门。200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知识财富大纲”以及“知识财富立国”,来补充文化产业发展策略。2007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内容产业全球化”战略明确了要将日本文化产业推向世界。随后又提出“技术战略计划2008”,强调了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韩国宣布“文化立国”战略之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战略和

  “文化产业前景21”发展战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规划了中长期计划。2003年韩国把文化产业确定为“未来增长动力十大产业”之一,2007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在培养人才、强化文化创作能力、扩展“韩流”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韩国制定了海外市场战略,扩展世界文化市场。不仅如此,韩国还根据制定的文化产业战略适当地调整职能机构,在文化观光部内设置了文化产业局、游戏产

  业开发院、文化产业振兴院,负责制定文化文化产业政策、实施和扶持具体文化产业工作。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日本在关于文化产业立法上,主要表现在:第一,制定关于文化产业的基本法,如《内容产业促进法》,首次提出了“内容产业”,对各种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规定了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政策,为具体的文化产业法律的制定提供了纲领性依据,为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提供了行动依据;第二,注重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较早制定了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的法律,如修订《著作权管理法》、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等法律,着力保护本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和文化企业的权益,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

  韩国制定并多次修订《文化内容产业振兴基本法》,它是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总体法律,被成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法律,对文化内容产业做了具体规定。韩国也非常重视版权方面的法律建设,制定了《著作权法》,并且对其进行了十多次修改。不仅如此韩国在具体的文化产业方面也制定了相关法律,如《地区报业发展支持特别法》、《广播电视法》、《演艺法》、《音影法》、《唱片·录像带·游戏制品法》、《出版及印刷振兴法》、《电影振兴法》、《促进信息通信网的使用及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等,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法律依据。

  (三)投融资方式多元化

  日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上没有政府包办,而是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发展。在财政政策上,通过文化登记制度、税收减免制度等鼓励个人和企业对文化产业提供赞助,对于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优惠。为扩宽融资渠道,日本建立起文化产品开发投资联盟、支持文化产业企业通过证券和债券融资。日本还设立了文化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地文化活动。日本有许多文化行业协会,负责对文化产业融资、规范文化产业市场。

  韩国政府不仅加大文化产业预算,还通过税收、信贷等方式为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提供优惠。为了让游戏、动画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园区,给这些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同时,韩国通过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来利用社会资金形成了以社会基金为主,政府和民间融资的“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帮助中小文化企业获得贷款。

  (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日本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出资培养优秀的文化产业带头人。二是通过专业学校和高等教育,为文化产业培育人才,日本近几年在许多大学或职业学校开设了有关文化产业的专业,还开设了如形象造型、数码艺术、艺术表现等新兴学科。三是日本为奖励漫画、文学、科学出版等各领域作品,拨出资金设立奖项,积极鼓励优秀文化人才创作文化作品。

  韩国在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院校培养专门人才。韩国建立了许多有关文化产业的专业学校,并且增设网络教学和委托培养模式。文化产业开发中心采取产、学、研联合办学方式,缓解了实用型文化产业人才的急需。二是加强人才资格培训,韩国高校和文化产业企业共同承办人才从业资格证考试和培训,为文化企业招聘人才提供参考。三是选派大批各领域有前途的人才出国学习,与文化产业强国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四是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对游戏、影响、音乐、动漫等文化产业实施奖励,鼓励了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创作和培养。三、日韩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进一步细化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从我国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到提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规划方向已经较为清晰,但我国并没有针对所提出的战略规划机制具体方针政策,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管理和发展文化产业。因此,想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还需将我国文化战略进一步细化,对文化产业的具体发展步骤的制定更为明确。制定文化产业不同领域的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此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中,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地区产业布局制定各地区的具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配套政策中有更好的操作性。

  (二)完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大多停留在行政性规定和管理条例等层面,还未有规范、系统、全面的法律,不能满足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产业管理和执法过程中,法规缺失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针对日韩的经验,我国首先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文化产业法规。第二,加快填补新兴行业的政策法规真空。第三,加速文化产业行业立法。其中还要注重文化产业版权保护,加大对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要不断完善版权保护立法,并加强对盗版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建立协调有力的执法体系,加大政府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盗版行为。

  (三)全方位支持融资方式创新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和自有资金,投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投资效益不高,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为此,首先政府应充分引导银行、融资机构、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等社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形成联动效应。其次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采取税收、贷款贴息、保险费用补贴等方式,带动银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最后可设立相关文化产业奖励基金,组建专项资金,学习国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四)加强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无法满足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管理、营销、技术开发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二是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结构失衡,不同领域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差悬殊,总体人才素质较低;三是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职业认证机制。为此,第一,我国应在高校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合理增加关于文化产业有关的专业和教育资源,同时配置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师资力量,加强重点文化产业专业学科建设,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人才。第二,引导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设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官、产、学”的协作模式。第三,设立文化产业劳动认证、职业资格培训以及各领域的专业职称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强.文化产业的国外发展经验[J].宏观经济管理,2007,(03).

  [2]杨利英.日韩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0).

  [3]骆莉.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6,(02).

  [4]孙西辉.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J].理论学刊,2009,(08).

篇六: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第一篇: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AaronJiang作品QQ:723722960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

  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忠效觉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类似“家人”与“家”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则,同事有着很强的归属感。也正是这种企业“家”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日本企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整体。

  现代化背景下,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凝聚力,除了传统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的制度保障外,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与西方企业的组织机械化相比,日本企业和员工结成的这种同舟共济关系更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创造力。

  (三)日本企业以不断创新为目标,培养激发员工的共同创新能力

  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公元7世纪,日本曾全力模仿和学习中国唐代文化。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当时落后的、尚闭关锁国的日本,使日本人猛然惊醒,转而自觉学习欧美工业化文明文化,为1867年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文明开发”改革奠定基础。日本人的学习和借鉴总是与本民族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体现在企业上则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创新求求生存。

  松下电器成立于1918年,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而其他很多企业从出现到消失只有短短几十年甚或几年,探究这些企业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在不断开发适合当前环境的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使企业发展根

  基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紧随时代不断适应其变化。

  另外,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体。对其进行创新精神的熏陶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日本企业通常都开设员工培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培训机构,并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同时还营造人性关怀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做到全员创新构建企业文化。由此,日本企业上下最终真正实现了所有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动力。

  二、日本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组织和机构必然面临变革,中国的企业也正处在这一激烈变革之中。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如何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日本企业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

  (一)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使企业切实维护员工的利益,就必须从培养我国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标志;员工的广泛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有力的保证。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企业员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劳动保障的权利,来为自己和广大劳动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学会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正确引导企业行为。

  (二)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重视培养团队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因而国内企业从客观上说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企业文化扎根生长的土壤。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的领导人却忽略了人的作用,疏忽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以为只有靠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企业才能走向辉煌。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管理方法只是搞好企业建设的外壳,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员工。

  日本企业上世纪获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就体现在他们倡导的家族意

  识和团队精神。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我国企业应该不断增强对企业人才的关心与重用,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使员工意识到企业在关心着他们,使其有归属感,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三)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

  新。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未真正渗入每个员工心中。所以无法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无法用企业精神指导人的行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渗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并指导其行为。

  三、结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国要实现自己21世纪经济的腾飞,就应学习和借鉴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将其有机融合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逐渐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好的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AaronJiang作品QQ:723722960摘要: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各国企业文化的形成。日本企业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成为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企业文化特点,旨在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逐步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振兴我国的经济。

  企业文化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文化在经济领域的特殊组合。企业文化决定于民族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也应借鉴别国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实用主义的特点,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

  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

  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忠效觉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类似“家人”与“家”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则,同事有着很强的归属感。也正是这种企业“家”文化精神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日本企业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整体。

  现代化背景下,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凝聚力,除了传统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的制度保障外,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与西方企业的组织机械化相比,日本企业和员工结成的这种同舟共济关系更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创造力。

  (三)日本企业以不断创新为目标,培养激发员工的共同创新能力

  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公元7世纪,日本曾全力模仿和学习中国唐代文化。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当时落后的、尚闭关锁国的日本,使日本人猛然惊醒,转而自觉学习欧美工业化文明文化,为1867年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文明开发”改革奠定基础。日本人的学习和借鉴总是与本民族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体现在企业上则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创新求求生存。

  松下电器成立于1918年,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而其他很多企业从出现到消失只有短短几十年甚或几年,探究这些企业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在不断开发适合当前环境的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使企业发展根基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紧随时代不断适应其变化。

  另外,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体。对其进行创新精神的熏陶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日本企业通常都开设员工培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培训机构,并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同时还营造人性关怀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做到全员创新构建企业文化。由此,日本企业上下最终真正实现了所有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创新动力。

  二、日本企业文化给我国企业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组织和机构必然面临变革,中国的企业也正处在这一激烈变革之中。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如何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日本企业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

  (一)培养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使企业切实维护员工的利益,就必须从培养我国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标志;员工的广泛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有力的保证。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企业员工对自己、对他

  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劳动保障的权利,来为自己和广大劳动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学会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正确引导企业行为。

  (二)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重视培养团队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因而国内企业从客观上说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企业文化扎根生长的土壤。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的领导人却忽略了人的作用,疏忽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以为只有靠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企业才能走向辉煌。殊不知,这些所谓的管理方法只是搞好企业建设的外壳,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的员工。

  日本企业上世纪获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就体现在他们倡导的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我国企业应该不断增强对企业人才的关心与重用,努力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员工,关心每一位员工的成长,使员工意识到企业在关心着他们,使其有归属感,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三)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推行创新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把人放在企业组成要素的第一位,人就是财产,培养优秀的人就是增加企业的资产。并且下大力开设培训中心、建立资料馆,努力创造文

  化氛围,从内部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与活力。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目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充分。企业恶性循环,不讲职业道德,信用水平整体下降;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人文关怀意识,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不高。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前进,一方面大力提高职工内在素质,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大力提升职工的技术文化素质,通过专门技术培训、资料补充等手段全面提高其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生活文化建设,激励员工进行创新,不断探索出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总体创新。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未真正渗入每个员工心中。所以无法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无法用企业精神指导人的行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渗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并指导其行为。

  三、结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国要实现自己21世纪经济的腾飞,就应学习和借鉴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将其有机融合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逐渐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好的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长海.陈小明.企业文化建设个案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刘雪梅:转折点上的企业文化创新当代经理人,2004年第1期

  [4]华瑶.企业文化与评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5]王东.现代美日企业制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李智.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几点启示[J].清华同方数据库.[7]金雄:中日企业文化之比较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1期

  [8]王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决策[J].延安大学学报.2005,(5):72~73第三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摘要: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各国企业文化的形成。日本企业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这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旨在说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文化;日本;团队建设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日本企业文化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实用主义的特点,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日本企业文化形成原因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国土资源匮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以村落为单位的农耕社会里对集体有严重的依赖传统。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获得生存,单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这是日本企业文化中重视集体作用、团队合作的重要原因。

  (二)儒家思想影响

  日本很早就接受了儒家思想,受其影响,重视“家”、“忠”、“仁”等概念。“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

  二、日本企业文化主要特点

  (一)日本企业强调社会责任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Panasonic集团是全球性电子厂商。其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工业报国精神。其经营理念强调“贯彻产业人的本分,谋求社会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期为世界文

  化的发展做贡献。”松下将其历史使命定位为通过事业活动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同时,注重对生产者创业使命的理解,号召所有雇员必须大量生产丰富的产品来使人们摆脱贫。除此还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公器。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经济利益和报效祖国、社会责任相结合,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日本企业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人为本

  松下幸之助将“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所以,他注重培养人才、集思广益。按照松下的哲学,企业经营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经过磨制,一定会成为发光的宝石,要从平凡人身上发觉不平凡的品质。松下幸之助常说:“领导者应当给自己的部下以指导和教诲,这是每个领导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松下不仅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又是“造就人才的公司”。公司内部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公司关注员工个人利益,满足员工要求,推行弹性工作制,举行公司聚会等。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人才的作用,注重以人为本,照顾雇员利益。

  (三)日本企业信奉家族主义

  日本的家文化与中国人明显不同,它注重的是财产“家”文化,而不是血缘“家”文化。因此,日本人家族主义更具有社会意义,推行家族主义的管理方法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而员工在这个“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心和能力。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亦由此而来。松下强调友好合作的精神、团结一致精神、礼貌谦让精神。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四)日本企业重视团队合作,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处理较好

  日本企业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提高,但需以服从集体为前提。封建社会表现为对天皇的忠心不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服从企业利益。总之,群体精神和武士道精神的结合,使日本企业的发展深受其益。松下精神里强调团结一致。日本企业往往比较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

  五)日本企业关注顾客利益,强调服务质量

  松下电器公司也强调努力做到能使顾客得到真正的满意、彻底实现“顾客第一”。松下有一句名言:“客户是我的亲家”,把每天所经营的商品看做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女儿。所以,请顾客购买商品,就等于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自己的商店与老主顾的关系是新亲家的关系。宝贝女儿的婆家就是老主顾。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格外注重客户的利益,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六)日本企业注重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增强员工认同感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例如要求员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精神。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松下还有一个全球有名的“入社”教育。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这样强调企业文化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从而使松下精神持久的发扬下去。

  三、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日本和中国属于人文文化。中日文化差异在于:中国文化功效胜于日本,但其中糟粕对其影响较大,中国的人情社会尚缺乏市场经济的良性环境,尚未建立良好的现代管理制度。而日本对文化的功利主义胜于中国,注重实际矛盾的解决,这也是日本企业发展明显高于中

  国企业的所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

  (一)强调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经济利益和报效祖国、社会责任相结合。我国国内公司尚未真正把民族使命、社会使命作为公司使命的重要方面。若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必然不能实现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发展之处,就应肩负社会责任,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这一点上中国海尔公司比较成功。它的愿景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突出了公司的民族责任、历史使命。

  (二)加强人才的吸引、培训与任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留住人才,培养员工忠心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人才的作用,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我国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即使引进了人才,也没有合理的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公司应建立配套的合理的培训机制、奖励机制、晋升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同时,要注意从精神上、物质上培养员工的忠心。具体措施如合理授权;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拉大薪酬差距激励员工;注重员工精神利益;多组织公司聚会、旅游等活动等。

  (三)加强团队建设

  日本企业往往比较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我国公司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高效的工作团队是巨大的生产力,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同时,企业要合理授权,注意挖掘个体的潜力,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合理搭配人才,打造高效工作团队。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未真正渗入每个员工心中。所以无法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无法用企业精神指导人的行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渗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并指导其行为。

  参考文献:

  [1]罗长海.陈小明.企业文化建设个案评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华瑶.企业文化与评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

  王东.现代美日企业制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李智.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几点启示[J].清华同方数据库.第四篇:企业文化论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日本企业文化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实用主义的特点,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日本企业文化形成原因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国土资源匮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以村落为单位的农耕社会里对集体有严重的依赖传统。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获得生存,单靠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这是日本企业文化中重视集体作用、团队合作的重要原因。

  (二)儒家思想影响

  日本很早就接受了儒家思想,受其影响,重视“家”、“忠”、“仁”等概念。“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

  二、日本企业文化主要特点

  (一)日本企业强调社会责任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Panasonic集团是全球性电子厂商,其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工业报国精神。其经营理念强调“贯彻产业人的本分,谋求社会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贡献。”松下将其历史使命定位为通过事

  业活动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同时,注重对生产者创业使命的理解,号召所有雇员必须大量生产丰富的产品来使人们摆脱贫,除此还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公器。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经济利益和报效祖国、社会责任相结合,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日本企业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人为本

  松下幸之助将“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所以,他注重培养人才、集思广益。按照松下的哲学,企业经营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经过磨制,一定会成为发光的宝石,要从平凡人身上发觉不平凡的品质。松下幸之助常说:“领导者应当给自己的部下以指导和教诲,这是每个领导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松下不仅是“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又是“造就人才的公司”。公司内部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公司关注员工个人利益,满足员工要求,推行弹性工作制,举行公司聚会等。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人才的作用,注重以人为本,照顾雇员利益。

  (三)日本企业信奉家族主义

  日本的家文化与中国人明显不同,它注重的是财产“家”文化,而不是血缘“家”文化。因此,日本人家族主义更具有社会意义,推行家族主义的管理方法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而员工在这个“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心和能力。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亦由此而来。松下强调友好合作的精神、团结一致精神、礼貌谦让精神。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四)日本企业重视团队合作,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处理较好

  日本企业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提高,但需以服从集体为前提。封建社会表现为对天皇的忠心不二,现代社会则更多地表现为服从企业利益。总之,群体精神和武士道精神的结合,使日本企业的发展深受其益。松下精神里强调团结一

  致。日本企业往往比较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

  (五)日本企业关注顾客利益,强调服务质量

  松下电器公司也强调努力做到能使顾客得到真正的满意、彻底实现“顾客第一”。松下有一句名言:“客户是我的亲家”,把每天所经营的商品看做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女儿。所以,请顾客购买商品,就等于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自己的商店与老主顾的关系是新亲家的关系。宝贝女儿的婆家就是老主顾。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格外注重客户的利益,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六)日本企业注重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增强员工认同感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例如要求员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精神。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松下还有一个全球有名的“入社”教育。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这样强调企业文化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从而使松下精神持久的发扬下去。

  三、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日本和中国属于人文文化。中日文化差异在于:中国文化功效胜于日本,但其中糟粕对其影响较大,中国的人情社会尚缺乏市场经济的良性环境,尚未建立良好的现代管理制度。而日本对文化的功利主义胜于中国,注重实际矛盾的解决,这也是日本企业发展明显高于中国企业的所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

  (一)强调社会责任、历史使命

  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经济利益和报效祖国、社会责任相结合。我国国内公司尚未真正把民族使命、社会使命作为公司使命的重要方面。若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必然不能实现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发展之处,就应肩负社会责任,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这一点上中国海尔公司比较成功。它的愿景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突出了公司的民族责任、历史使命。

  (二)加强人才的吸引、培训与任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留住人才,培养员

  工忠心

  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人才的作用,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我国企业对人才重视不够。即使引进了人才,也没有合理的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公司应建立配套的合理的培训机制、奖励机制、晋升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同时,要注意从精神上、物质上培养员工的忠心。具体措施如合理授权;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拉大薪酬差距激励员工;注重员工精神利益;多组织公司聚会、旅游等活动等。

  (三)加强团队建设

  日本企业往往比较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我国公司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高效的工作团队是巨大的生产力,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同时,企业要合理授权,注意挖掘个体的潜力,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合理搭配人才,打造高效工作团队。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多流于表面,未真正渗入每个员工心中。所以无法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无法用企业精神指导人的行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渗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并指导其行为。

  第五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

  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正

  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

  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日本企业不允许在细节上出现问题,并习惯于从细节上考察员工。日本员工为了在细节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决看似可以忽略的小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产品的质量在这些精细之处击垮对手。

  四、家族主义特色显著

  日本过去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日本民族具有明显的农耕民族的某些文化物征,它首先表现为集团内部的互助合作,由于农耕作业,从播种到收获,绝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家人、族人必须互助合作,这使得日本人养成了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与个人才能相比,他们更重视协作与技术的作用,即表现为家族主义。这种家族

  主义观念,在企业中则普遍表现为“团队精神”,一种为群体牺牲个人的意识。在日本,集团是一个广泛含义的概念。日本社会是集团的社会,一个企业可以被看作是集团,企业内部的科室、班组、事业部等也都是大小不一的集团;在企业外部,相互间有密切联系的企业结合成集团,无数个集团最终又构成日本国家和民族这个总的集团。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家族主义精神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相关热词搜索: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产业发展 中国 启示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