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全文)

时间:2022-06-01 19:06:06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全文)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4篇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篇1

上半年工作汇报示例

  20**年上半年工作汇报
  上半年,我镇坚持一手抓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村两委换届等中心任务不放松,一手抓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不动摇,对照年终目标任务,花大力气,下重功夫,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镇二○○五年上半年工作汇报。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 1、元至6月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100万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47万元,占年任务的%,同比增长%;
完成招商引资3500万元,占年计划的70%,同比增长133%;
完成工业销售收入56448万元,占年计划的53%,同比增长%;
完成企业销售收入62602万元,占年计划的52%,同比增长%;
完成工业增加值18190万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40%;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占年任务的%,同比下降%;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0元,同比增长%;
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同比增长12%。

2、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13675万元,占年任务52%,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完成13202万元,占年任务55%,同比增长%;
完成入库税金247万元,占年任务54%,同比增长%。

3、工业固定资产规模投入2219万元,占年计划的%;
完成2个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以提升四大精品小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1、投资160万元,完善中二堰养殖带、蔬菜示范种植区、南蟒河养殖区、食用菌生态园区,实行标准化生产。

2、投资500万元,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作汇报《镇二○○五年上半年工作汇报》。目前已累积完成投资100万元,有6个村用上自来水。10月底前,惠及19个村、2万名群众都将用上自来水。

3、整修30公里长的地方道路,乡村主干道22公里、村级道路8公里。目前已累积投入资金1110万元,其中:桥头—屈西段,已全面竣工通车;
河东路梨林段以及新济路—南官庄、新济路--西湖高速涵洞段、裴城—东江、安村—大许、牛社桥等工程,前期工作结束,近期都将陆续动工建设,10月底前,所有道路全部竣工通车。
  二、以提高工业经济运作质量为重点,加大引进在建项目的协调力度。
  1、进一步强化现有企业管理,盘活企业存量,提高企业效益。上半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63880万元,同比增长%;
工业总产值57600万元,同比增长%。
  2、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河南海天化工有限公司已投入资金975万元,主体工程基本结束,9月份可竣工并投入生产;
河南恒兴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片碱项目已投入资金200万元,水、电、路实现三通,12月可竣工并投入生产;
中石油项目前期工作就绪,近期动工。
  3、重点攻关,落实招商引资措施。上半年,共签定合作项目4个:河南海天化工有限公司片碱生产线,投资规模1400万元;
河南恒兴化工有限公司片碱生产线,投资规模1400万元;
中石油加油站项目,投资规模800万元;
捷瑞工艺品有限公司玩具生产项目,投资规模200万元。达成合作意向3个:拟投资6000万元的3万锭高支纱生产线,拟投资500万元的玻璃钢生产线,拟投资3000万元的塑料包装生产线。

三、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抓手,在各项事业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投入40余万元做好小区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粮食直补资金73多万元全部发放到户;
三是投资250万元建成梨林卫生院综合楼;
四是投资万元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
五是投入15万元,全面兑现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六是做好农村特困户的低保工作,办结率达100%。
  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1、工业投入总量因受土地等因素制约,项目推进阻力较大。
  2、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进程有待加快。
  3、农资市场有待进一步整顿规范。
  建 议:1、在工业建设用地上给予乡镇政策上一定的支持。
  2、继续加大产业化扶持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3、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严厉整治和规范农资市场。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1、工业方面:一是加强签约项目、跟踪项目的洽谈,完成招商引资5000万元;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在建工程的服务协调力度;
三是坚持把项目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第一依据。
  2、农业方面:①投资150万元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00亩;
②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西湖大棚搬迁及改造步伐;
③加快食用菌生态园区、中二堰养殖区、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南蟒河养殖区四大精品示范园区的上档升级工作。
  3、城镇建设:集中力量完成西湖商贸楼、梨林一中大门、农贸市场、运管所及供电所办公大楼等建设工程。
  4、精神文明建设:投资100万元,完成5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任务。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篇2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2016年上半年,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以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工作重点,在2016年基础上,强化措施,快速推进。首先是进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和创建,同时,继续推进楚店省级粮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以禾景现代农业园为重点的陈大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并启动了西阳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城东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建设进度情况

  通过强化领导,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今年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农委的精心指导下,涡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展较快。一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今年年初已通过农业部审核认定,我县成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我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楚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突出抓好粮食产业发展,通过整合支农项目、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和民间投资,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新落地建设了重点项目,核心区小麦实现丰产丰收。

  三是积极争创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是以禾景现代农业园为重点继续加强了陈大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发挥优势,利用原有基础,启动了西阳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城东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三、资金投入情况

  一是整合相关支农项目资金。今年以来,涡阳县整合了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小麦高产攻关、增粮规划田间工程、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总计达872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加强县财政投入。为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度,县财政上半年对陈大禾景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实配套资金投入达1500万元,用于道路、田间工程、绿化、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企业及社会投入。通过鼓励支持示范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多元化投入机制,2016年上半年,社会投入资金已达2亿元以上。

  四、年度实施计划完成情况

  1、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农业部认定我县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我县围绕全县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住小麦、畜牧、蔬菜(苔干)三大产业,立即启动创建工作,加快创建步伐。

  一是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我县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研所对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目前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农委。

  二是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16年午季生产,全县180万亩小麦经过积极抗灾,喜获丰收,自2016年以来的小麦单产千斤县创建成果不断得到巩固,通过土地流转,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万亩、千亩高产示范点生产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县规模养殖场发展较快,新出现了高炉陆扬向海标准化养鸡场、陈大康欣牧业万头养羊场等养殖场,全县肉类总产达万吨,禽蛋总产达万吨。全县蔬菜种植出现了新华电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禾景示范园设施蔬菜基地、义门苔干生产基地等大型基地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使总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春苔干5万亩),总产万吨。;
小麦、畜牧、蔬菜(苔干)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2016年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等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考评验收。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增粮规划等项目已于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
2016年现代农业、小农水等项目实施方案已由相关部门通过认真实地考察论证编制完成,即将启动实施。

  四是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成效大。安徽禾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华润苏果超市在陈大建立了禾景农业示范园。河南远征集团与安徽顶乐公司投资亿元、年产20万吨强化营养食品建设项目,上海鹏欣集团投资亿元、建设年出栏100万只山羊项目均于2月份签约;
广东温氏集团投资亿元,建设年出栏3000万只禽和30万头生猪项目于3月份签约。

  2、楚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核心区万亩优质小麦喜获丰收,平均单产达520公斤。今年午收前,禾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园区流转土地2200亩,进行富硒小麦和富硒玉米高效种植,示范区粮食主导产业成效显著。同时,顶康专业合作社石磨黑小麦粉深加工项目、顶乐面粉加工改造升级项目、同丰种业种子加工项目、楚天木业林木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大型招商引资项目温氏集团项目总部在楚店示范区落地。

  3、积极争创市级现农业示范区。按照市下达我县创建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任务,我县一是抓好陈大禾景现代农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陈大禾景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陈大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园中园,2016年进行了重点建设。示范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4600万元,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了公里7米宽和公里4米宽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套了林网和节水灌溉设施。由禾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已建成12个日光温室标准大棚,新建100个新型高温钢架标准大棚,新建10个10000平米高标准养鸡棚以及分检物流中心和物联网示范点。二是西阳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城东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已通过实地调研,发挥当地优势,落实了高产高效粮食种植、设施草莓种植、葡萄和辣椒种植基地。

  五、下半年打算

  一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重点是加强夏玉米田管、适时迟收和秸秆粉碎还田,全面提高小麦秋种质量及做好小麦安全越冬,做好秋苔干生产及春苔干的安全越冬,做好畜牧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强畜牧秋季防疫。2016年现代农业项目、小农水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楚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重点是做好核心区万亩玉米和小麦生产,完成安徽顶康食品有限公司日产30吨挂面生产设备及安徽同丰种业楚店仓储中心1500㎡晒场、1200㎡科研办公楼、一期种子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三是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首先是陈大禾景现代农业示范园下步重点进行配套设施大棚滴灌工程建设,开展夏季遮阳栽培反季节芹菜种植示范,完成养殖小区的建设,开展工厂化育苗培训与示范,示范种植延秋设施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开展标准化肉鸭养殖示范,搭建农超对接及出口贸易平台,扩建设施蔬菜大棚,组织全市标准化园区建设与生产的现代农业观摩会,筹建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项目,筹建标准化育苗工厂;
其次是整合资源,发挥特色,加快规划编制,推进西阳、城东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创陈大、西阳和城东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篇3

上半年社区司法工作汇报

  今年是奥运年,又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民主政治和推动法制建设强化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的重要年份。我社区本着“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在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制援助及社会矫正、安置帮教几个方开展工作。利用各类资源,努力为维护本社区的稳定,化解各类矛盾作出贡献。现将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一、法制宣传   1、今年是“五五”普法步入中期检查年份。我社区根据党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开展“讲法律、讲秩序、讲责任”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教育,08年上半年我社区共上法制课6次、我们邀请了律师和检察院的老师为老年人、青少年上法制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使孩子们在法律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开展广场法律咨询2次、出黑板报4期。通过各种法律宣传,使社区居民更加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区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2、深入学习宣传规范公民权利运行的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预防青少年犯罪,成立青少年维权岗,同区法院、检察院、公证处鼓楼消防中队、省药品检验所、南京大学、学校等各部门同心协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地生活学习氛围。在08年3月份开展广场咨询活动中我们聘请了上述部门为社区居民进行房产公证、子女教育、妇女维权、青少年心理咨询、消防知识问答、药品假冒等维权活动。

  3.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宣传力度,我们邀请维世德律师事务所宋联民律师为外来人员上青年诚信用教育课和劳动合同法的教育。使他们在成为新的城市居民,加强诚信用工力度,加大劳动合同法的贯彻,使社区进一步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4.我们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根据党和政府目前颁布的各项新出台法律条文进行宣传,如在《物权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禁毒法》等法律知识。

  5月22日江苏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一行在市政法委主任杨植、市司法局局长孙绵琪、鼓楼区委书记鲍永安等陪同下视察了社区法律学堂、法律图书角和检查我社区“五五”普法台帐。6月11日市政协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张东升带队组成是“五五”普法中期检查团检查了我社区“五五”普法台帐。我社区做了专题汇报。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并成为南京市普法教育联络点,江苏卫视特别将社区“法律学堂”作为市普法宣传片收入资料。

  二、人民调解   1、坚持每周矛盾排查制度。上半年在元旦、春节、五一、奥运、两会期间加强对重点人物矛盾排查汇报,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随时随调。

  2、在调解过程中依法进行,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利用本社区调解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做到事先分析,注重实施,在公平、公正更、公开的方针,成功的进行了1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3、做好接待工作。通过走访低保、军烈属、残疾人及矫正人员各项措施通过社区调解这个窗口解决各类人员的问题。使他们高高兴兴离开,从而达到终解矛盾的宗旨。

  三、法律援助   1、通过各大节日走访低保户、军烈属、老战士。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为社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2、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指导和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总数达38人次。

  3、通过社区这个窗口义务为特困人员、残疾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非诉讼调解等法律援助服务单位。

  4、通过与共建单位联合向特困家庭捐款,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如区物价局、江苏省药检所等向社区捐款。

  四、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   当前由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即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从我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人员的情况来看,如何使这些对象更好地弃恶从善,有效地减少社会的对立面。我们首先从不同人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方法,对“法轮功”人员和矫正人员社区从关心他们的身体角度出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捐款过程中,矫正对象踊跃捐款达1350元,占矫正对象的50%。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社区利用有效资源,使青少年犯罪逐年下降。我们通过社会教育的再社会化,使其形成健康人格,最终顺利回归社会。这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的成功所在。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篇4

关于加快推进北海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号)精神,加快推进北海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坚持科技和改革创新驱动,坚持特色、生态、优质、高效发展,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传统、粗放、低效向现代、特色、优质、高效方向转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集约化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部门协调,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主体自主权,促进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调优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以生产环节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产前把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产中产后突出补齐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品牌打造等短板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种养加销一体化,龙头带动显著增强,打造产业链条完备、效益链条突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坚持品牌导向、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广西资源禀赋优势,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体现北海特色的农产品,打好北海特色牌、长寿牌。突出品牌导向,全力打造北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提升北海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坚持以种业发展引领产业科技创新和品质升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创新与转化应用,支撑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动农业由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向企业经营、合作经营为主转变,切实增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年,北海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力增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效益进一步凸显,竞争力加速提升,初步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农业高质量发展效益突出。粮食综合产能显著增强,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一批十百亿元产业。其中渔业发展为200亿元产业,优质家畜、蔬菜、粮食、糖料蔗4个产业发展成10亿元产业,水果、优质家禽2个产业发展成为 5亿元产业,休闲农业发展成为 3亿元产业,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基本形成北海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

——农产品品质品牌明显提升。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 97%以上。农产品“三品一标”和名牌产品申请认证评选力度加大,塑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北海南珠、生蚝、沙虫、西甜瓜、海鸭蛋、海猪、豇豆等一批特色品牌。建立一套北海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利用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展会、农交会,全力塑造我市“海丝路、海品牌”形象,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形象进一步提升。到 2020年,通过“三品一标”等品牌认证农产品 80 个以上。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市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8%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以上,建设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或集中区5个以上,基本形成每个县区有特色加工集聚区、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助推脱贫攻坚有力。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对巩固提升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凸显。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全覆盖,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以上,其中以经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贡献比重每年保持在45%以上。

二、主要任务

围绕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组织实施九大行动。

(一)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行动。

1.发展优质粮食产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划定建设 4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打造1个粮源基地县(区),优化布局发展,创建一批“三大主粮”(水稻、玉米、马铃薯)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区(片),优先发展晚造优质稻米生产(香米、黑米、紫米),提高优质饲料玉米生产比例,适当扩大市场需求较好的红薯等杂粮杂豆生产面积。引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发展地方特色功能性食品和主食加工。到 2020年,力争全市粮食产能稳定在35万吨左右,粮食产业发展成为 10亿元产业。

2.发展糖料蔗产业。全市划定 38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建设 6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加强糖料蔗收获、运输、压榨一体化建设,统筹蔗渣制浆造纸和糖蜜、滤泥、蔗叶、蔗梢饲料化等综合利用;
加强糖料蔗尾梢、甜玉米杆等秸秆的饲料化处理和利用,推动糖料蔗产业与牛羊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糖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糖料蔗产业体系。到 2020年,全市糖料蔗年均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左右,蔗糖产量20万吨左右。

3.发展水果产业。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香山鸡嘴荔枝、利添柑橘、涠洲香蕉等品牌,创新优质鸡嘴荔枝基地建设。扶持引进培育果业龙头企业,提升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扶持发展水果精深加工产品,加强果品商品化处理,强化包装和标识认证,推动水果产业向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到 202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24万亩,总产量达14万吨,优果率达 75%以上,水果产业发展成为5亿元产业。

4.发展蔬菜产业。突出优化供给、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理念,优化蔬菜产业结构,适度扩大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生产规模,减少生产旺季低品质叶菜类蔬菜种植规模。加快发展蔬菜种业,创建一批高标准防虫网、遮阳网、大棚等蔬菜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和设施栽培示范片,打造一批北海品牌蔬菜产品,如合浦豇豆、银海辣椒等,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绿色“放心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向蔬菜主产区集中,重点发展特色优质果蔬制品加工,统筹发展蔬菜采后冷链物流,在万亩以上蔬菜生产集中区,建立蔬菜产品预冷库。到 2020年,全市蔬菜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 60万亩、90万吨左右,规模化基地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98%以上,高标准蔬菜基地10万亩以上。

5.发展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引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影响力的食用菌现代龙头企业,推进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支持食用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提升传统食用菌品牌。到 2020年,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稳定在 900吨以上。

6.发展渔业产业。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和渔业生态养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循环水养殖,支持净水渔业、休闲渔业和远洋渔业,力促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渔港经济区,突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振兴南珠产业,建设南珠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金鲳鱼产业提升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加工与研发能力,带动北海优质水产品出口。到2020年,将渔业打造成为230亿元产业,其中金鲳鱼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

7.发展优质家畜产业。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奶水牛等产业,引导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转移。大力开发涠洲黄牛、北海海猪等地方特色品种。推进饲草料“南草北运”,实施国家粮改饲项目。提升屠宰行业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进集中屠宰、分捡、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振兴北海奶业,扶持高端奶制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水牛奶品牌。扶持养蜂业发展,做强蜂产品精深加工业。到 2020年,优质家畜业产值达20亿元产业。

8.发展优质家禽产业。重点发展优质黄羽肉鸡、禽蛋等产业。开发利用三黄鸡、麻鸡、乌鸡等地方优良品种,打造“凤翔肉鸡”等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创建 1个自治区肉鸡产业核心示范区,打造优质禽苗供应基地。大力推广林下养殖、果园养殖等种养融合模式。推进优质禽产品加工,打造北海“海鸭蛋”等特色品牌。到 2020年,优质家禽业产值达13.5亿元产业。

9.发展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产业。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行动。

1.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修订一批农业地方标准,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创新机制和政策制度,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和国际通行的农业操作规范,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 11.8万亩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达3个以上,“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80个以上。

2.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扶持政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深入实施高剧毒农药替代计划,创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不断扩大节水农业规模。到2020年,力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 40%以上;
全市节肥、节药、节水耕地面积分别达300万亩、70万亩、200万亩。

3.创新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行水产畜牧健康养殖方式,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渔用抗菌药物,强化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到 2020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比重达80%。

4.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重点建设标准化检测室、建立监管名录、信用管理档案等,打造网格化监管模式。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责任。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应用,加快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到2020年,建成 2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本实现追溯管理全覆盖。

5.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甘蔗、蚕桑、果蔬、木薯、食用菌、畜牧业循环产业提升工程,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以及畜禽粪便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到 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75%,养殖用水循环、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到 70%、90%。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北海海关,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三)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1.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重点支持农产品原料大县和农产品主产地,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到 2020年,力争建成 1个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4个市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各县区可以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县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或集中区。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到 2020年,全市培植 1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1000家以上中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
积极培育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

2.着力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统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冷链物流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点。加强冷链物流装备设施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加快配套建设一批地头冷库、田头贮藏设施。支持建设一批具备低温仓储、流通加工、交易展示、中转集散和分拨配送等功能的冷链物流园区,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到 2020年,全市冷链物流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5%、40%和45%以上。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突出北海农业农村特色优势,融入南珠文化、疍家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民俗文化,大力推动农(渔)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扎实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强休闲农(渔)业景观基础设施、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宣传展示和休憩体验等服务设施,重点在涠洲、高德、营盘、南康、曲樟、星岛湖等乡镇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到2020年,全市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局、商务局、旅游文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行动。

1.深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紧紧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的要求,推进示范区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到 2020年,全市建成自治区核心示范区 15个、县级示范区27个、乡级示范园 65个,村级示范点371个,实现示范区县乡村全覆盖和种养加游三产融合全覆盖。

2.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整县域为基本单位,争创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积极争创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落实好田园综合体创建行动,争创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五)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行动。

1.深入实施优质种业提升工程。加大良种攻关和加工型品种引进培育力度,打造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种业产业化链条。扶持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一批“桂系”品种。扶持创新开展“看禾选种”、“看菜选种”等活动。强化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到 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 95%以上。

2.引进广西农科院专家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充分发挥广西农业科学院北海分院的优势,与广西农业科学院对接邀请科技专家到北海,为北海单位科研人员、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农业生产一线着重开展甜瓜蜜蜂授粉技术、西甜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豇豆栽培技术等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相关技术的培训,促进北海地区农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提升,推动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北海农业提质增效。

3.推进科技与产业化深度融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应用,创建一批高水平专业性或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农业应用研究示范基地。重点开展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甘蔗收获机械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种养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技术研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把科技贯穿于全产业链各环节,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田园综合体创建,高标准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推广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

4.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工程,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的中心任务,以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农业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资源聚合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数据资源采集、分析、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形成政府全力支持、部门通力协作、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广大农民普遍受益的建设和发展格局,修通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和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 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实施土地整治、“小块并大 块”等工程,抓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到 2020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 万亩。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科技局、水利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六)实施品牌强农行动。

1.坚持产品品牌导向,以“新三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种业引领产业科技创新和品质升级,加快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推广,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质,到 2020年,打造2个以上地方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企业品牌、7个以上农产品品牌,新增8个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带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突出打造“富硒品牌”农业。充分发挥北海富硒资源优势,到 2020年,全市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达5000亩,建立富硒水稻示范面积1000亩,创建富硒农业品牌 5个以上。

3.讲好农业品牌文化故事。充分挖掘“海丝路、海品牌”主题,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把文化故事蕴育于产地、产业、产品中,讲好每一个“海”字号农业品牌故事,充分展现勤劳勇敢、悠久的“海丝路、海品牌”文化,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提升农业文化品牌价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在广西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上,包装宣传北海特色农产品,组织打造一批极具文化内涵和精彩故事的北海特色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旅游文体局、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七)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

1.打造特色专业市场。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集商品展示、贸易洽谈、商品交易、商务会展、电子结算、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特色专业市场,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和社区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组织参加大型农业会展。积极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会展。全市每年组织参加各类综合性、专业性农业会展 3场以上,组织参与企业达100家以上,向全国和广西重点推介北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10个左右。

3.创新“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市、县两级架设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营中心,在行政村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到 2020年全市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数量达 340个以上,形成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农产品供应上行体系。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八)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壮大行动。

1.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计划。加大财税、用地、金融、电力等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本土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机制,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行全产业链经营。到 2020年,力争国家、自治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家以上。

2.开展农业大招商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每年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农业招商引资洽谈会,精准对接,瞄准大企业大项目招商,重点引进一批世界 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技术先进、带动力强、品牌影响大、有市场话语权的大企业大集团。聚焦农牧产业全产业链体系,紧扣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农牧渔产品深加工、现代冷链物流及产销平台、中央厨房产销平台、农村电商和智慧农业数据平台、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全力开展大招商,参与打造“央企民企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广西行”招商品牌。

3.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衔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积极组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系列活动,加强北海农产品的市场宣传和推介。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北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推进桂台(北海)农渔业合作双创园,加强与台湾农渔业的合作交流,以台湾农渔业合作系列项目为龙头推动我市农渔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到 2020年,力争北海农业对外投资金额和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继续位居全区前列。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商务局、投资促进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九)实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行动。

1.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工商企业下乡租赁农户承包地发展现代农业。

2.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组织培育申报一批国家、自治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到 2020年,全市家庭农场3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达 1000家以上。

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为依托,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工程。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各类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到 2020年,全市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 5000人以上。

4.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落实好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和服务措施,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生产资料供应、种子种苗繁育、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生产性和经营性服务。推进“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生产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创新构建小农户与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小农户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5.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加大农业农村金融创新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贴息、担保等支持政策,撬动和放大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积极探索创新“信贷 +担保+保险+期货”金融组合拳服务,千方百计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不断扩大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面积,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农业规模经营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局、金融工作办公室,人民银行北海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海监管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细化方案,狠抓落实,确保行动举措落到实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形成五级书记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政策扶持。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在现代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冷链仓储物流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大企业大招商等关键环节,加大项目支持和财政投入,并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予以扶持。要创新信贷、保险、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支撑,加大用地、用电、用水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扶持,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要素投入成本,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三)规划打造集聚区。全市各县区要精心谋划,科学整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现有的项目、平台和资源,规划打造一批要素集聚、现代特色、龙头带动、机制创新、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成为引领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改革创新高地。每个县区至少创建 1个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条件较好的设区市多承担创建任务。

(四)加大宣传服务。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做好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和现代各类传媒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各地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新典型、新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五)强化督查考核。全市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我市建立督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对落实成效突出的有关县区,将在下一年度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充分调动各地抓落实的积极性,确保取得实效。

相关热词搜索: 现代农业 高质量 上半年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上半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