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度国际国内形势论文

时间:2022-05-27 19:48: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国际国内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国际国内形势论文

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4篇

【篇1】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
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创造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当下,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55亿元,同比增长17.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1亿元,增长17.4%。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2005年7月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四)资源短缺已成“瓶颈”,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 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
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
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1.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尼、墨西哥等

 

2.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理解今天的俄罗斯,就必须评估其这20年的发展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但在接下来10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汇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汇率变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说人民币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有用吗?

参考:(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心理预期渠道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
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
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
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
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

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四)政府干预因素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
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按在干预汇市时是否同时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预一般被划分为冲销式和非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反之,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与之配合,例如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向操作,以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于非冲销式干预直接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但会导致国内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干扰国内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
冲销式干预由于基本上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也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化, 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它不会干扰国内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牺牲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篇2】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
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的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靠出口来拉动,而出口又基本上是以制造业为主;
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
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创造GDP增长的两个百分点。当下,中国的世界工厂并未当好,还受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很低、工人待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制约。

(二)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对外贸易依存过高

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难以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2008年以来,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但是效果仍然有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355亿元,同比增长17.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91亿元,增长17.4%。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从40%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66.2%,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汇率摩擦不断加剧。2005年7月汇改后的三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达21%,201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又升值3.1%左右,美元连续贬值使我国外汇资产风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过高,导致我国资源环境低效率消耗,大量资源和加工利润流失,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产业安全令人担忧。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四)资源短缺已成“瓶颈”,粗放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高消耗、重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总体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1%,产出只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能源储备严重不足,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能源生产难以满足整个经济的需要。能源的需求缺口虽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但这种做法的不确定性很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大。以石油为例, 2030年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一旦石油危机重现,后果不堪设想。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环保意识淡漠,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通过对中国7大水系412个观察点的抽样调查,受到污染的水面高达58%;
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了16个;
30%的农田由于遭受酸雨的影响而减产。有资料表明,在过去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1.新兴国家有哪些啊?

答: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印尼、墨西哥等

2.俄罗斯也是发展中国家吗?

参考:理解今天的俄罗斯,就必须评估其这20年的发展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渴望加入富裕的民主国家俱乐部,但在接下来10年的坠落过程反而使俄罗斯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既没有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没有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3.中国现在处在的转型期是从什么向什么的转型?

参考: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日本的财政赤字问题是近10几年来开始显现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国库非常的丰润,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很少,1990年到94年日本政府甚至没有发行国债。但随着9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崩溃,税收收入大幅减少,日本每年新发行的国债额度开始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加上经济危机、社会老龄化以及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福利保障费用的逐年增加等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国债一直在逐年累积。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数据,截至2009财年,日本国债总额已增至将近88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万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数据,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于发达国家的前列。目前,由于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0%以上来自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政府仍然具有偿还国债的能力,所以信用评级机构并没有对日本的信用程度给出过低的评价。但日本国内的很多经济界人士对日本财政赤字问题仍然充满担心,认为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日本面临财政崩溃的局面。

5.汇率是怎么回事?什么因素可以引起汇率变化?政策施加(比如直接说人民币的汇率要定为多少多少)有用吗?

参考:(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货膨胀率的差异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当然如果对方国家也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幅度恰好一致,两者就会相互抵消,两国货币间的名义汇率可以不受影响,然而这种情况毕竟少见,一般来说,两国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它的影响往往要通过一些经济机制体现出来商品劳务贸易机制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劳务的国际价格,从而削弱了该国商品,劳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影响出口和外汇收入。相反,在进口方面,假设汇率不发生变化,通货膨胀会使进口商品的利润增加,刺激进口和外汇支出的增加,从而不利于该国经常项目状况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实际利息率(即名义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降低,这样,用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导致各国投资者把资本移向国外,不利于该国的资本项目状况心理预期渠道一国持续发生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上对汇率走势的预期心理,继而有可能产生外汇市场参加者有汇惜售,待价而沽,无汇抢购的现象,进而对外汇汇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为弥补财政赤字一国政府可采取4种措施:一是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如果这样,会降低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个人消费需求减少,同时税率提高会降低企业投资利润率而导致投资积极性下降,投资需求减少,导致资本品,消费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而导致汇率升值;
二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这样会通过乘数效应使该国国民收入减少,减少进口需求,促使汇率升值;
三是增发货币,这样将引发通货膨胀,由前所述,将导致该国货币汇率贬值;
四是发行国债,从长期看这将导致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在这4种措施中,各国政府比较有可能选择的是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因为发行国债最不容易在本国居民中带来对抗情绪,相反由于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收益高,风险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投资机会,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各国财政出现赤字时,其货币汇率往往是看贬的外汇储备的高低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

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
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较坚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国际外汇市场爆发美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克林顿政府为缓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动用了200亿美元的总统外汇平准基金,动摇了外汇市场对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预期因素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由于外汇交易者预期心理的形成大体上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政府经济改革,国际政治形势及一些突发事件等很复杂的因素。因此,预期心理不但对汇率的变动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带有捉摸不定,十分易变的特点。

(三)信息因素现代外汇市场由于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各国金融市场的紧密联接和交易技术的日益完善,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因此,市场上出现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机会,都会立刻引起资金大规模的国际移动,因而会迅速使这种盈利机会归于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谁最先获得有关能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心理的“新闻”或信息,谁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场参加者尚未了解实情之前立即做出反应从而获得盈利。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预期心理对汇率具有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外汇市场对政府所公布的“新闻”的反应,也不仅取决于这些“新闻”本身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更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在预料之中,或者是“好于”还是“坏于”所预料的情况。

总之,信息因素在外汇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对汇率变动已具有相当微妙而强烈的影响四)政府干预因素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政府(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①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②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③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
④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按在干预汇市时是否同时采取其它金融政策,央行的干预一般被划分为冲销式和非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反之,冲销式干预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的同时,采取其他金融政策工具与之配合,例如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向操作,以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由于非冲销式干预直接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有可能改变利率以及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但会导致国内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干扰国内金融政策目标的实现;
冲销式干预由于基本上不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也很难引起利率的变化, 所以它对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它不会干扰国内金融的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牺牲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篇3】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呈现出新特点。正确理解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探索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判断新变化 把握新特点  

  要充分利用机遇、实现发展新跨越,就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充分认识和把握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从总体上看,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社会强化合作、共促发展的意愿在增强;
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雏形初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国际经济体系和治理结构深刻调整,构建公平、公正、有序和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趋势。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环境看,支撑发展的有利条件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为我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日趋增强。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出口

贸易

和外需增长面临严峻形势。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显著优势的状况仍将长期存在。从国内看,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些有利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明显弱化,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资源性产品国际价格不断升高,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在挑战和风险面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是扩大内需的机遇。在外需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需求的比重,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机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加快,为我国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三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在“要素红利”弱化特别是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转变更加紧迫,倒逼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用好新机遇 实现新突破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城市群发展滞后,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我们应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抓住和用好新机遇,着力实现山东区域发展新突破。

  积极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开辟新的消费渠道,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商贸流通业的改造提升,促进消费品市场升级。创新消费金融产品,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和电子支付,构建诚信文化,促进消费观念改变。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实施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政策,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大力培植优势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眼未来发展趋势,选取一些关键领域努力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针对制约全省自主创新的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科学规划优势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协调推进城镇化,增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优势。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城镇承载能力为重点,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城镇发展规律、具有山东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加快构筑以城市群为主体、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

  深入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把培植产业优势和实施重点区域带动结合起来,打造发展新高地,形成战略新支撑点,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强五大重点区域建设。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着力培育海洋相关产业,努力将山东半岛建设成为海洋优势产业集聚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篇4】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

党课讲稿

努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肩负起

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这对于做好各项工作都是很有好处的。正是基于此目的,我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国际国内形势的几点体会,希望对各位有所启示。

我讲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当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面临机遇和挑战

第二个部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第三个部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一个部分:当前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国内形势较好,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是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不平衡,趋势向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各种国际力量正处于此消彼涨过程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在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美国一强称霸的局面暂时无法改变,其综合实力无人能及。美国在政治上推行单边主义,军事上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外交政策也更趋军事化,到处插手别国事务。武装干涉南联盟,绕过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朝鲜、古巴、叙利亚等国家的斗争也十分激烈。与此同时,其他国际政治力量正在发展并逐步成为多极化世界的某一极,中国的迅速发展、俄罗斯国力的恢复、欧盟自我意识的觉醒、印度的崛起等等,再加上一些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的作用日益显现,使得多极化世界的雏形日渐明朗。在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为了在未来政治格局中抢占有利地位,以综合国力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二是科技发展特别是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各个国家都在构筑适应未来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美国全面领先,2003年科研经费预算高达1180亿美元,通过实施信息高速公路、人类基因组、纳米技术以及未来能源等重大科研计划,实现全面领先的战略目标;
日本实施“知识产权立国”计划,把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目前,印度的核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特别突出了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神州六号”上天,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科研水平。

三是南北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金融、武力等手段,控制着全球的经济。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人力发展报告》,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收入之间的差距在1920年为35:1,1975年是45:1,1992年是75:1,到2001年,已经达到100:1。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家庭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目前世界每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贫困人口有近28亿,占全球人口近一半,不足1美元的有15个亿,占全球人口1/4。

四是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继“9.11”事件后,国际恐怖组织又在西班牙制造了“3.11马德里恐怖事件”、在俄罗斯制造了“别斯兰人质事件”,英国伦敦又发生了恐怖爆炸。局部的、地区性的新一轮军备竞争正在形成,传统安全威胁与地震、海啸、飓风、禽流感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可以看出,在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下,当今世界还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五是国内形势较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挑战。(不展开讲)

第二部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从理想、信念、宗旨和作风等方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就是说,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共产党员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经验,共产党员要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当前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在新世纪新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孔繁森情系藏族同胞,长期在西藏工作,用满腔热血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郑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恪守“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的信条。任长霞坚持执法为民,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为民爱民,用满腔热血实践了她“还老百姓公道,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的诺言。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党旗增添了光彩。

(四)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能力也是由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组成的。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共产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名党员都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党员,我应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

第三个问题: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精神

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才能、本领和效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质是要解决为谁掌权、依靠谁掌权和如何掌权的问题;
核心是提高共产党执政为人民和依靠人民执政的能力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所谓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从而带领工农大众和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奋斗。这就为新世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方向。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着重点是要明确和掌握提高执政能力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下“五种能力”: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第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措施就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来全面搞好党的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二、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促进三个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求真务实,卓有成效的抓好党的建设。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善于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想问题、抓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市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和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市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种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结合实际工作的开展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从而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统一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调查研究。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三是健全和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形成按章办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党内制度是党内的整体意志的体现,是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保证。

二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自觉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努力成为新时期合格党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提高素质为重点,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要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党员队伍的管理。

(三)深入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城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当前,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形成跨越式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用宣传思想这个武器进一步更新我们的观念,解放我们的思想。要用宣传思想这个强大武器推动管区经济社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促进管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全面做好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切实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青、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生力军。我们要充分认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重要性,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好党联系群争的桥梁作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工人群众、青年团员和广大妇女的工作,强化思想教育,积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建功在岗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国际国内 形势 论文 国际国内形势论文 国际国内形势2022论文 国际形势2022论文

版权所有:巨匠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匠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匠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20016797号